冰面上飆到時速200?四驅A4L滿場漂移?奧迪冰雪駕駛體驗

2021-01-18 58汽車

一年一度的奧迪冰雪之旅這次終於輪到了我,作為媒體,每年都能接到各個品牌的冰雪試駕邀請,不過大部分都是在冰雪路面上感受一下車輛的行駛表現,尤其是在冰雪路面上的行駛穩定性,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兩驅車或者是配備了適時四驅的SUV車型。而像奧迪這樣配備殿堂級四驅系統的品牌,讓我在冰面上連續練習兩天冰雪駕駛和漂移技巧的活動,就顯得非常難得也非常有含金量。好了,我具體都幹了什麼,待我從實「招來」。

1.奧迪RS 5。今年是奧迪RS系列第一次在國內上冰雪項目,雖然它不上漂移科目,但親自體驗兩次0-200km/h的冰面加速也足夠刺激,足夠拿去炫耀了。

2.奧迪國產e-tron。這款車同樣也只有一個項目——8字漂移,簡單感受一下它的快速響應和強大扭矩輸出就好了,這個場子這次它不是主角。

3.奧迪A4L。這款車是本場的重點,幾乎所有的大型科目和練習都是由這款車來完成,包括基礎的漂移科目以及4條冰雪賽道,讓我懂得了什麼叫「轎車有四驅真好」。

4.奧迪Q7。這款車是我們這兩天從酒店到冰面體驗場的「代步車」,主要感受了它的公路性能以及簡單的越野穿越,總結下來只有四個字——有錢真好。

1.換雪地胎。很多人都知道,在積雪路面、甚至是冰雪路面,普通四季輪胎肯定是無法應對的,畢竟這種四季輪胎對於極其溼滑的冰雪路面是幾乎沒什麼招架能力的,它提供不了多少摩擦力,很難抓住地面,不僅會顯著加長車輛的制動距離,甚至能夠輕而易舉的導致車輛打滑失控,極其危險。而雪地輪胎由於特殊的表面花紋以及超軟的橡膠接觸面,能夠提供比四季輪胎高得多的抓地力,提升駕駛的安全性。

2.換「釘胎」。顧名思義,輪胎表面擰上特殊的釘子,這是一種能夠大幅提升輪胎在冰面上的抓地力的方式。這兩天的漂移就是依靠這樣的輪胎做出來的。當然,我想你也明白這種輪胎碾壓過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破壞效果,所以這種輪胎是決不能上鋪裝路面行駛的。

離畫面較近的是4條微縮版的F1賽道,說是微縮,其實每條賽道的長度也都不算短,彎道夠大夠寬,足夠大家去做一些漂移動作,而有些直道也能把車開到130km/h的速度。遠端的則是一些基礎性的練習科目,用來初步建立漂移的技巧和感覺。另外,畫面中間的兩條大直線便是體驗RS 5直線加速的場地。

奧迪RS 5

由於時間有限又學員眾多,所以所有項目都是分組進行,而我這組一上來就去體驗了全場最刺激也最危險的項目「0-200km/h冰雪衝刺」。先給你們看我在這個項目上的體驗視頻。

視頻主要呈現的是我在車內的視角,不過它也只能呈現出一小部分的臨場刺激感。事實上,這條一馬平川的道路實際上暗含著非常密集的小顛簸,畢竟這個凍得非常結實的湖面在水結冰達到一定厚度的時候也會向各個方向進行擠壓(水結冰會導致體積膨脹),從而導致表面不平整。

中低速行駛時這種顛簸並不會對你的行車造成什麼影響,但是當車速越來越快,這種顛簸帶來的衝擊會被大幅放大,坐在車裡會覺得非常的跳。而RS 5這臺西裝暴徒還在瘋狂的傾瀉它洶湧的動力,這時候任何一點小的失控都可能帶來巨大的災難性後果。所以當車速超過120km/h之後,駕駛員不僅要緊握方向盤,牢牢控制住車輛,同時還得克服高速衝刺帶來的恐懼以及不停跳躍所帶來的潛在危險。

好在,這個項目我順利完成,不僅體驗了什麼是車速超過100km/h,車輪還在突破抓地力的狂暴動力,同時也達成了我人生第一次駕車時速超過200km的新紀錄。

國產e-tron

對於國產e-tron車型,它幾乎和進口版沒什麼區別,也就不做過多介紹了,想詳細了解的話,以後可以單獨借試駕車進行解讀。而對於本次的體驗來說,我的印象確實不算深。因為剛一上來就進行難度較大的連續長距離漂移確實還很難做的像模像樣。

視頻裡你們甚至可以看到就連身經百戰的教練也照樣一上來就直接失控打轉了。由於電動車自重本來就大,再加上e-tron本身也不是個小傢伙,而且冰面極其溼滑,能控制好車輛已經是極其困難的事情了。

不過,在有一點操作經驗之後,我還是能在一部分圓弧上造成一段短暫的漂移,這得益於e-tron強大的初始扭矩以及極快的動力響應以及Quattro四驅系統的相互協作。對於我這樣青銅級別的「玩家」,能做成這樣我已經很滿意了。

奧迪A4L

這兩天使用最多的,便是A4L車型,而且是動力最強的45TFSI版本,配備了名為Ultra Quattro的四驅系統。簡單來說,這套系統實現前後橋之間動力傳遞和分配的,是一套以多片離合器為核心的傳動系統。在需要後輪介入驅動時會迅速結合,達成四輪驅動的形態。

A4L所具備的車身穩定系統非常靈敏,在檢測到車輪打滑時會立即通過降低發動機輸出、給單獨車輪制動等方式進行「救車」。而這套系統對於冰上漂移來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需要長按儀表臺下方的按鈕來徹底關閉它,這樣即便車輪在拼命打滑,電子系統也會選擇「視而不見」,將車輛的控制權和控制方式完全交給駕駛員。

這條視頻是我們在基礎科目中進行連續漂移訓練,只要掌握好油門的深度並保持持續的動力輸出,結合適當的速度和方向盤的轉動角度,想要車輛在不停地漂移也並非難事。當然,這需要持續的練習才行。尤其是要克服在公路上行駛中養成的本能反應,不能把油門踏板完全鬆開,保證始終有動力輸出,這樣才能一直讓車輛處於打滑的狀態。

想要讓車飄起來,一共有三種方法,分別是動力漂移、重心轉移漂移以及剎車漂移。

動力漂移需要車輛開始入彎轉向後,通過加大動力輸出的方式讓車輛起漂,油門越深,車尾的滑動越明顯。這時候配合方向盤的迅速調整,優雅的滑出彎道還是比較容易的。

重心漂移則是在入彎時通過向彎道方向相反的方向迅速打一下方向並迅速過度修正,讓車身向彎道方向「甩」起來,然後再通過控制油門的深淺和迅速調整方向盤實現漂移。

而剎車漂移則是需要在車輛入彎後輕點一下剎車,讓車尾通過失去抓地力的方式開始橫向滑動,再結合適當的動力輸出和方向的調整來實現漂移出彎。

當然,我知道僅憑簡單的文字描述是無法產生實際體會的,這的確需要結合現場的駕駛實踐才行,在這裡也僅做個拋磚引玉。這些漂移的方法,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非常多的練習才能熟練掌握,選擇哪一種都要結合具體的情況。

當掌握了一定的漂移技巧後,就可以進入賽道進行實戰練習了。講幾條我親身的經歷吧,即便前面三種漂移方式都已經學會,但結合實際賽道還是會有很多狀況發生。比如入彎前車速過快,導致滑出彎道;入彎時方向盤轉動角度過大,車輛失去正確方向;沒等車頭轉向到足夠角度就開始進行修正,導致漂移動作中斷;過早踩大油門出彎導致車尾過度滑動等等。

這些技巧基本上都是與日常駕駛背道而馳,出於長期公路行駛所形成的習慣必須要被刻意打破,否則駕駛員自己就是個矛盾體,或者說是個漂移的障礙。

對於車而已,像A4L這種四輪驅動的轎車,在冰面上可以充分利用前後輪不同的工作特性來實現最低難度的漂移。簡單來說,當你在漂移時,前輪的驅動力會協助你駛向你所需要的方向,而後輪則通過滑移的方式幫助車尾迅速轉向,只要結合好這兩點,做出完美的漂移過彎也並不是難事。這種滑移無論是前驅車還是後驅車,都不能這樣麼從容的完成,需要更高階的駕駛技巧,駕駛樂趣以及可控性反而沒有四驅系統高。

多說一句,即便是連續兩天的高強度豁車,我們所駕駛的這臺A4L也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問題,尤其是我擔心的四驅系統,一直都在可靠且高效的完成者自己的使命。2.0T高功率發動機最大252馬力、370牛·米的動力已經處於過剩的狀態,時刻都能提供充足的輸出。另外,A4L的隔音也非常優秀,要知道那四條釘胎碾壓在冰面上的噪音是極其巨大的,坐在車內卻並沒有太多的感受,車內人員完全能夠正常交談,絲毫沒覺得有多吵。

奧迪Q7

最後來說說Q7的駕駛體驗,外形、內飾、配置什麼的就不介紹了,大家早都了解過。我們試駕的是頂配版本,使用的是3.0T發動機,340馬力的最大功率以及500牛·米的最大扭矩所帶來的加速表現非常令人滿意。加速超車真的是非常輕鬆。而且6缸的運轉平順性以及其發出的聲浪也絕非直列4缸機型所能媲美。

變速箱是8速手自一體的傳統的液力變矩器+行星齒輪組機構。整體升擋和降擋的速度都非常快,而且平順性也非常好。升擋過程完全感受不到,而降擋過程也只有在車輛慢慢滑行減速的時候,才能有一點輕微的感知。這樣的表現確實也只有Q7這樣的頂級車型才能夠提供。

懸架部分,無論是對地面坑窪的過濾還是彎道中對車輛的側向支撐,Q7也都做的很不錯,它會儘量的吸收地面坑窪所帶來的震動,傳給人的部分已經很輕微,完全不會引起你的注意。而在彎道中,它提供了足夠的側向支撐,快速過彎也沒有明顯的外傾趨勢,不會讓駕駛員產生任何的恐懼感,這中靈活穩健的操控表現對於Q7這種大傢伙來說,尤為重要。

前面說過A4L的隔音很棒,到了Q7上更是如此。其實我一直都覺得衡量一臺車的最重要的指標,並不是加速有多快,制動有多猛。這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車能不能給你帶來足夠安靜、舒適的行駛品質,始終保持優雅和從容才是這種Q7這種頂級車型應該幹的事兒。

我們在賽道旁的山地林場進行了簡單的穿越,由於這款車配備了空氣彈簧,所以將車輛調整至越野模式並將懸架提升到最高位置後,剩下要做的就只有控制好車速並選擇合理的行進路線就行了。你根本不需要考慮有沒有某一個或者兩個車輪懸空,交給電子系統去處理就好。當然,儘管Q7具備強大的機械Quattro四驅系統以及很好的電子輔助功能,但它仍然不適合專業越野車才能幹的持續重體力勞動,中等強度的穿越就可以了,它會忠誠的完成你交給它的任務。

經過了兩天的駕駛訓練,我在冰面上控車的技巧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當然,這一切也和奧迪各車型優秀的駕駛性能分不開,尤其是我駕駛最多的A4L車型,出色的動力、優秀的操控性能以及完美的隔音表現都令我印象深刻,甚至是被「種了草」。能在2021年一開始就有這樣的精彩旅程,想必這一整年都會有一種開心和幸福感吧。

相關焦點

  • 當quattro遇見冰雪,壁虎也能在冰面漫步
    1月初的星星哨水庫早已封凍,將這個視野開闊的天然雪場用作漂移訓練再合適不過了。整個場地被分為了幾大區域,包括蛇形、橢圓、直線加速、奧迪四環在內的基礎科目練習區以及賽道區。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奧迪分別將紐博格林、霍根海姆、勒芒以及蒙特卡羅四條國際知名賽道按照1:1的比例復刻到了約25平方公裡的星星哨水庫冰面上。
  • 奧迪冰雪試駕 quattro才是最好的助燃劑
    而此時此刻,我正駕駛著「quattro」車型行駛在星星哨水庫的冰面之上,這隻帶有傳奇色彩的壁虎,似乎又準備蠢蠢欲動了……本次冰雪試駕活動涵蓋了奧迪旗下多款四驅車型,包括擁有機械四驅結構的Q7與RS5、帶有e-quattro技術的全新國產e-tron,以及MLB平臺下搭載ultra電控四驅系統的A4L,quattro家族所有成員可謂悉數到場。
  • 漂向北極圈 奧迪S5之穆奧尼奧冰雪試駕
    還有斯堪地那維亞駕駛方式,也就是傳說中的鐘擺漂移技術也是源自北歐。那你可能會問,奧迪跟北歐又有什麼關係?我想這張圖可以說明一切。沒錯,quattro四驅技術的第一次大展拳腳就在冰雪賽道上。1981年蒙特卡洛拉力賽,搭載quattro技術的奧迪S1令人嘆為觀止,並統治了80年代初的WRC賽場。
  • 與慣性抗爭 寶沃全系冰雪體驗
    在本次試駕中,我們體驗到了寶沃的全系三款車型:BX5、BX7與BX7 TS。全天試駕共分為五個科目,包括雪地、冰面、冰雪越野路段等不同場景,幾乎涵蓋了日常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冰雪路況。在本次試駕中,我們體驗到了寶沃的全系三款車型:BX5、BX7與BX7 TS,並且參加試駕的車型均為四驅版本。
  • 奧迪A4 L有必要買45 TFSI版本嗎?
    翻閱了後臺的問題,發現有很多20幾歲的朋友都在問2020款奧迪A4 L值得買嗎?哪款最值得買?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2020款奧迪A4 L。對照參數以及定位而已,2020款奧迪A4 L最低也要買40TFSI 的四驅版本,如果預算可以那就買45TFSI 四驅版本。
  • 奧迪A4和寶馬三系哪輛車更值得購買?為什麼?
    我覺得是我我會選擇a4。第一是因為價格相對低一點,第二我覺得a4新款內飾真的做得很不錯。大眾車都是比較中庸的,旗下奧迪也不例外,不是最運動,也不是最舒適,不過a4懸掛真心很良心了,我家裡有輛a3,開了一萬多公裡了,感覺還不錯,各方面都挺好,車身穩,隔音好。
  • 在北緯53度駕駛一輛馬自達是什麼體驗
    上至超豪華品牌,下至自主品牌都逐漸將冰雪試駕視為一種營銷的手段。而在我看來,保時捷、奧迪等品牌的冰雪之旅更多是藉此機會進行一場漂移炫技,它更像是一場駕駛愛好者們的狂歡盛宴——換言之,它與更廣泛的消費市場並無太大關係。相比之下,馬自達的冰雪試駕活動少了一分浮誇,多了一分實在。
  • 開電動車漂移?!保時捷甩給我761匹問敢不敢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從2001年開始,保時捷就將冰雪試駕項目引入了中國,每年冬季在內蒙古牙克石郊區的雲龍湖冰面上,使用旗下最新款的跑車產品讓所有前來學習冰雪極限駕駛技術的大孩子們臉上自然帶笑。因為2020的黑天鵝事件,2021成為了保時捷中國的「凌駕冰雪」10周年。
  • 雪佛蘭冰雪試駕還能這麼玩
    於是雪佛蘭便聯合它的合作夥伴Discovery,舉辦了這次DC 24 HOURS雪佛蘭SUV駕訓體驗營,我將在2天的時間裡分別進行雪地漂移、雪地及冰面畫圓、雪地賽道比賽和野外生存等相關體驗。雪地、冰面漂移和畫圓在此次雪佛蘭的駕控體驗營中,一直伴隨我左右的是一臺已經換上了雪地輪胎的2.0T四驅版探界者,在黑河這個白雪皚皚的邊境地帶,沒有什麼比四驅+雪胎更配了。
  • 技術解析:各類四驅系統對冰雪路面的適應能力
    鋪裝公路摩擦係數約為0.7~0.8鋪裝公路雨天下降至0.4~0.5非鋪裝碎石路面約為0.2~0.3泥濘路面與冰雪路面約為0.1輪胎的抓地力是決定汽車通過能力的核心因素,在普通鋪裝道路上即使是前驅(FF)兩驅車也能正常通行,而在泥濘或冰雪道路上如果輪胎高速運轉(刨坑)後接觸不到硬土,那麼即使是【8×8裝甲運輸車】也無法脫困;因為所有的車輪都在打滑,車輪與空轉的區別只是甩出了泥土和碎冰碴。
  • 奧迪a4長寬高多少尺寸
    【太平洋汽車網】奧迪a4長4763cm、寬1826cm、高1426cm,新款A4捨棄了淚眼設計,增加了quattro四驅模式,外形更加時尚運動,動力和操控性更加出眾。在動力傳動上,奧迪A4 3.0標配了奧迪專利技術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為車輛提供了雙倍附著力。
  • 奧迪a4電瓶正負極在哪
    【太平洋汽車網】奧迪a4電瓶正負極在發動機艙,打開車頭蓋,在左邊有一個紅色的蓋, 上面有一個+的符號,把這個打開就是通電的正極, 負極也是在左邊,在正極下方,找到正負極, 只需要找一輛車通電就可以了。
  • 聊聊奧迪小壁虎:它只是四驅的代名詞嗎?
    當時的代表「兔子」一方的是擁有200匹馬力的奧迪轎車100(前驅驅動),而代表「烏龜」一方則是僅為75匹馬力的大眾小型越野車Illtis(四驅驅動),它們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賽跑,只是共同參與一次雪地測試,奧迪轎車100是測試車,而大眾小型越野車Illtis只是充當跟隨的觀察車,兩者動力懸殊,工作人員起初甚至擔心的並不是奧迪100測試車是否能順利完成測試,
  • 奧迪quattro除了是四驅,還有兩種含義,老司機不一定都知道
    研發四驅技術的品牌很多,但奧迪quattro的知名度最高,它在牽引力、安全性、駕駛感受上的出色表現,,於是向公司建議將其四驅系統引入到奧迪轎車上來。
  • 「做更強大的自己」 ——全新奧迪A4 L煥新升級
    奧迪A4L,作為奧迪旗下最暢銷的傳奇車型,一直被冠以B級豪華轎車市場的「標杆」之作。歷經9代更迭,每一代車型都可謂一個傳奇,展現了奧迪品牌尖端的創新科技和頂級的製造工藝。1982年,配備quattro全時四驅的奧迪80橫空出世,掀起了一場汽車行業的技術革命,開啟了轎車四驅歷史的新篇章。此後,每一代奧迪A4L都搭載了每個時代最領先的技術成果。
  • 林肯不掛號牌上路飆到152km/h!交警:「你分沒了」
    林肯SUV珠海高速飛車事件回顧8月5日下午2點10分西部沿海高速往陽江方向的車流稀疏路面交通非常暢通駕駛體驗感極好▼西部沿海高速26公裡處一輛沒有懸掛號牌的灰色林肯SUV沿東往西方向駛來028月6日下午3點29分一輛粵C9××99號黑色奧迪沿機場路吉林大學路段北往南方向行駛車速飆到115km/h超速比:43.8%▼038月6日下午4點29分
  • 在市中心離開地球表面飆車是什麼樣的體驗?
    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是特別喜歡新增加的RS專屬模式,這是仿照了LeMan賽車式的轉速顯示,左側帶g-g實時顯示,並帶換擋提示燈,帶來絕對沉浸式的賽道駕駛感官體驗,當然,這個模式只建議大家在賽道日的時候使用,普通道路上,還是不要太high。不過眼看這三輛車20號就要在浙賽上市了,賽道日就在眼前。
  • 2020廣州國際車展,實拍奧迪A4-allroad!
    奧迪A4中期改款的allroad於11月初正式開始預售,這次它正式在廣州車展上亮相。45000元的預售價,雖然還有一段時間就要上市了,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搶先體驗這款新車。標配了quattro四驅系統的A4allroad和前驅布局的A4Avant,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市場上定位更高,性能更全面,在中國市場上,A4allroad到底做了什麼調整?
  • 中產新運動,雪地漂移了解一下?| 雅趣駕駛學院
    編者按:雅趣駕駛學院是一個全新的欄目,你在這裡會知道:啊,原來,車,還可以這樣呢。雅趣希望你能忘掉每天通勤時的痛苦,時不時地停下來,到郊外、山裡、沙漠、賽道……重新感受到駕駛的樂趣,Enjoy Driving。
  • 這臺奧迪A4不一樣,比SUV都要實用,帶你看奧迪A4 Avant
    人人都愛的瓦罐,帶你看奧迪A4 Avant大家都說:「後驅車才豪華,沒有四驅稱不上真正的越野。」但事實真的如此麼?雖然「無後驅,不豪華」這樣的廣告語非常洗腦,但後驅並不能與優良操控性直接畫等號。後驅車的確有自己的長處,它讓車輛的前後軸荷分配更合理,但對於很多人而言,只要車開著能輕快一些,而且駕駛極限也能高一些就足夠了。就像奧迪A4 Avant,雖說是一款前驅車型,但靈活的操控卻讓它擁有不錯的駕駛樂趣。今天就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