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冰雪試駕 原創]
8個半小時的飛行,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有點無聊,但這次旅行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期待。雖然參加過很多冰雪試駕,卻是第一次參加海外的,而且是在一個位於北極圈附近的芬蘭小鎮—穆奧尼奧。你要問我北歐都有什麼特產或有哪些聞名於世的品牌,我可能不能準確的告訴你。
因為對於我來說,北歐最吸引我的,或是最令我敬佩的是那些大名鼎鼎的車手。尤其芬蘭的萊科寧、哈基寧、博塔斯都是世界頂級的F1車手。還有斯堪地那維亞駕駛方式,也就是傳說中的鐘擺漂移技術也是源自北歐。
那你可能會問,奧迪跟北歐又有什麼關係?我想這張圖可以說明一切。
沒錯,quattro四驅技術的第一次大展拳腳就在冰雪賽道上。1981年蒙特卡洛拉力賽,搭載quattro技術的奧迪S1令人嘆為觀止,並統治了80年代初的WRC賽場。
這項源自軍用的四驅技術讓奧迪煥發第二春,而賽車就是檢驗技術的唯一試驗場,隨著quattro技術的成熟,旗下車型也均配備四驅系統。
quattro與冰雪可以說是最完美的CP,這就是為什麼奧迪會為本次試駕帶來S5車型。它不僅擁有四驅系統,還是一款令人為之興奮的運動車型。
這款車型搭載了3.0L V6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260kW(354Ps),最大扭矩500Nm。採用前置四驅技術,前後橋的動力分配比為4:6,偏向後驅的驅動形式。
變速箱不再是7擋雙離合,而是一臺8AT。這套變速箱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換擋簡潔明快,動力輸出十分線性。
考慮到低附著力的冰面駕駛,所有試駕車都裝備了釘胎。但我實話告訴你,不要太相信釘胎的抓地力。
太相信輪胎抓地力的結果就是,連我們的教練也上過一次雪牆,當然不是圖片上的這位。事實上,教練並沒有怎麼指導我們,因為有些東西是說不清楚的,只能靠你自己去領悟。
我們的試駕場地是在一個冰凍的湖上進行,整個賽道是推土機的傑作。它還有另外一個職責,陷車後它會把你拖出來,並在你的試駕卡上打個孔,打孔最多的人要給司機買一箱啤酒。
最後,在開始之前,要調整好坐姿。雙手要始終在3點和9點位置握住方向盤,雙臂和雙腿自然彎曲,後背儘量坐直。
奧迪S5
我很清楚自己絕不會成為那個買啤酒的人,對於冰雪駕駛的經驗還是相當豐富的,但我承認上了一次雪牆,並在卡上留下了唯一一個孔。
事實上,由於我入彎速度太快,導致前輪失去抓地力,也就是常說的轉向不足,加上低附著力,造成了這次失誤。
而我後來發現,只要你在彎中稍稍回正方向,加上一些油門,憑藉奧迪quattro系統的幫助,便會化險為夷。
這讓我充分體驗了四驅技術的厲害之處,哪怕是有一點抓地力,四驅系統介入之後,都能將車拉回正軌。
特別是在你大角度漂移時,只要油門掌握到位,不用給太多油,控制好方向,都能以一個華麗的姿態出彎。
其實,教練讓我們更多的是掌握在車尾發生側滑之後如何儘快修正方向,而不是怎麼去漂移。在低附著力的路面儘可能順暢的駕駛,避免急加速、急剎車造成的車輛失控。
漂移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是開著一臺純後驅車的話,百分之90後會打轉。這時四驅系統的優勢就顯而易見了,只有控制住方向,並持續給油,quattro就會把更多的牽引力給到有抓力的輪胎上。
但所有的這些前提是在速度的可控範圍之內,如果速度過快,也無濟於事。就像中國的一句古話:欲速則不達。
編輯點評:冰雪駕駛可能更多的朋友覺得是如何去漂移,其實真正的意義是讓你在車輛接近失控時如何控制車,避免出現事故才是最終的目的。當然,這不僅需要自身的技術,也需要車輛的技術,顯然四驅系統減少和降低出現失控的頻率會更低。
奧迪quattro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