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刊解讀!馴服肉毒桿菌毒素來遞送藥物,有望治療一系列神經系統...

2021-01-20 生物谷

2021年1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肉毒中毒(botulism,指的是肉毒桿菌毒素中毒)雖然罕見,但可導致癱瘓,並有可能致命。它是由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產生的破壞神經的毒素引起的--這是已知最強的毒素。這些毒素通常存在於被汙染的食物中(家用罐頭是主要罪魁禍首)。嬰兒也可能因為攝入蜂蜜、土壤或灰塵中的肉毒桿菌孢子而出現肉毒中毒,隨後這種細菌在他們的腸道內定植並產生毒素。

一旦出現癱瘓,除了等待這些毒素逐漸消失,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加以逆轉。嚴重的肉毒中毒患者可能需要靠呼吸機維持數周或數月。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和遞送載體可能會改變這種情況。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的標題為「Delivery of single-domain antibodies into neurons using a chimeric toxin–based platform is therapeutic in mouse models of botulism」的論文中。


圖片來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1,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4197。

論文通訊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泌尿科研究員Min Dong博士說,「存在解毒劑,但是它們僅在這些毒素進入運動神經元之前起作用。我們開發的是第一種可以在這些毒素進入神經元內部後消除它們的療法。」

如果在人類中得到證實,這種療法將代表著治療肉毒中毒的突破。在小鼠身上,它成功進入神經元內部,在數小時內逆轉了肌肉癱瘓,並使小鼠能夠抵抗致命劑量的肉毒桿菌毒素。

讓毒素引路

Dong和他的同事們需要克服過去阻礙肉毒中毒得到有效治療的兩個技術障礙。耐人尋味的是,他們的解決方案就在於肉毒桿菌毒素本身。

論文第一作者、Dong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說,「治療的一個障礙是穿過細胞膜,這對蛋白藥物來說是很困難的。另一個障礙是靶向特定的細胞類型,在這項研究中指的是特異性地靶向運動神經元和神經末梢。我們利用了肉毒桿菌神經毒素天然高效地靶向運動神經元,並且可以穿過細胞膜遞送蛋白貨物這一事實。」

因此,這種療法是雙管齊下的。肉毒桿菌毒素(通過引入突變而去毒化)是遞送載體。蛋白貨物---活性藥物---是一種源自駱駝抗體的迷你抗體(也稱為納米抗體),由塔夫茨大學的合作者Charles Shoemaker博士開發。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可以兩種納米抗體串聯遞送到神經元中,一次性中和肉毒桿菌毒素A型和B型。

但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Dong說,「這種想法和方法一直在嘗試,但很難徹底擺脫毒副作用,直到2017年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毒素--肉毒桿菌神經毒素X。與其他肉毒桿菌毒素不同的是,這種新毒素在我們引入突變後沒有顯示出任何毒副作用,可作為一種安全的遞送工具。」

逆轉肉毒桿菌毒素(Botox)

除了肉毒中毒之外,Dong生認為這種新的治療方法還可能作為一種「肉毒桿菌毒素逆轉劑」發揮作用。使用微量的A型肉毒桿菌毒素進行肉毒桿菌毒素注射,可以安全地治療皺紋和許多其他疾病,如頸部痙攣、出汗過多或膀胱過度活動。然而,當注射出現問題時,肉毒桿菌毒素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肌肉癱瘓,患者不得不忍受幾個月的肌肉癱瘓。

Dong說,「我們有可能注射我們的治療蛋白,並在幾個小時內去除神經元中的肉毒桿菌毒素和消除肌肉癱瘓。」

神經活性藥物的通用遞送平臺?

Dong認為,這種毒素引導的方法可能會為將生物藥物遞送到神經元中治療其他疾病提供一個平臺。目前,大多數生物藥物只作用於細胞表面靶點,無法進入細胞內部。

Dong說,「我們提供了一種蛋白藥物遞送平臺,實現了對神經元的高度特異性靶向和對細胞膜的高效穿透。結合針對任何感興趣的蛋白開發的納米抗體,這種平臺可用於開發調節神經元內部蛋白和生物過程的治療方法。它的模塊化性質甚至允許我們通過切換細胞靶向結構域來靶向除神經元以外的細胞類型。這可能提供了一種將藥物精確地遞送到細胞中的通用方法。」(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

1.Shin-Ichiro Miyashita et al. Delivery of single-domain antibodies into neurons using a chimeric toxin–based platform is therapeutic in mouse models of botulism.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1,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4197.

2.Botulism breakthrough? Taming botulinum toxin to deliver therapeutic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1-botulism-breakthrough-botulinum-toxin-therapeutics.html

相關焦點

  • Science子刊:利用非病毒載體將治療性蛋白遞送到神經元中,有望治療...
    基於Ichtchenko博士的假設,即之前報導的C1ad遞送載體可用於將治療性蛋白輸送到神經元的細胞質中,Ichtchenko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基於肉毒神經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 BoNT)亞型A1輕鏈金屬蛋白酶(BoNT subtype A1 light chain metalloprotease, LC/A1)的細胞內抑制,開發並測試了一種潛在治療肉毒桿菌毒素中毒
  • 區分肉毒毒素和肉毒桿菌
    像臭豆腐、豆瓣醬,可能豆類在生長的時候就已經從土裡無意中攜帶了肉毒桿菌,而這些食物的製作,需要密封發酵,這給肉毒毒素製造了很「落位」的環境。理論上,發生肉毒桿菌感染,以及肉毒毒素經過食物引起中毒,都是有可能的,但事實上,這兩種情況都十分罕見。」廣東省在上世紀90年代初發現過一例肉毒桿菌人體感染的病例。
  • 肉毒桿菌究竟有多毒 肉毒桿菌有什麼作用與危害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軍隊常常將這種毒素用於生化武器。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後,神經系統將遭到破壞,出現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症狀。
  • 「以毒攻毒」 治療對人體最強的毒素:肉毒桿菌中毒|科學·轉化醫學
    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我們兩組研究人員利用肉毒桿菌毒素的化學特性,製造出了其無毒版的化合物,能輸送治療性抗體來治療肉毒桿菌毒素中毒
  • 以毒攻毒:董民團隊攻克肉毒桿菌中毒難題
    對於治療由BoNT/A與BoNT/B所導致的肉毒桿菌中毒,其主要的難點在於毒素進入神經元後其輕鏈在細胞質中的半衰期極長,從而導致持續性的神經阻斷及肌肉癱瘓。這些症狀可以持續數月,臨床上還沒有藥物能夠抑制已經進入神經元內的毒素。一旦中毒,病人需要得到深度護理及輔助性的呼吸裝備得以維持生命,這一過程長達數周至數月不等。由於周期長,肉毒桿菌中毒的治療會導致高昂的醫療費用。
  • 什麼是肉毒桿菌?肉毒桿菌又有什麼作用
    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軍隊常常將這種毒素用於生化武器。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後,神經系統將遭到破壞,出現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症狀。  人體的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適於肉毒桿菌居住。
  • 權威解讀肉毒桿菌:毒性到底有多大?
    乳飲料中會含有肉毒桿菌嗎?肉毒桿菌是什麼?有何危害?本期專家將為您詳細解讀。  肉毒桿菌自身並不致病 其產生的肉毒毒素是元兇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又稱肉毒梭菌,肉毒桿菌的菌體並沒有毒性,但在嚴格的厭氧環境和適宜的溫度(18~30℃)條件下,肉毒桿菌芽胞可能萌發、生長並形成肉毒毒素,該毒素才是致病的元兇,且是已知天然毒素中毒力最強的一類神經毒素。
  • 艾伯維肉毒桿菌毒素Botox(保妥適...
    2020年06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艾伯維(AbbVie)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其提交的一份補充生物製品許可申請(sBLA),該申請尋求擴大Botox(保妥適,通用名:onabotulinumtoxinA,肉毒桿菌毒素A)的處方信息,用於對抗膽鹼能藥物反應不足、不耐受或出於任何原因不願意繼續抗膽鹼能藥物的兒科患者
  • 【肉毒桿菌】肉毒桿菌副作用_肉毒桿菌塗抹有作用嗎 - 太平洋親子網
    2013-08-05 專家解讀:肉毒桿菌到底是什麼 肉毒桿菌本無毒,當它進入厭氧(缺氧)的環境,便很快滋生成肉毒桿菌毒素。「任何食品的生產環境都不可能無菌,奶粉中的肉毒桿菌很可能是隨空氣中的小顆粒物飛入生產管線,...
  • 漫話用藥丨肉毒桿菌毒素這樣用才正確
    漫話用藥丨肉毒桿菌毒素這樣用才正確 2020-12-04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普知識:什麼是肉毒桿菌?如何殺滅肉毒桿菌?
    原標題:科普知識:什麼是肉毒桿菌?如何殺滅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常溫、低酸和缺氧環境中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
  • 研究設計「特洛伊」對抗最強毒素肉毒桿菌,通過首次動物實驗
    研究設計「特洛伊」對抗最強毒素肉毒桿菌,通過首次動物實驗 王方/中國科學報 2021-01-11 09:16
  • 復星醫藥「長效肉毒桿菌毒素」啟動III期臨床
    該新藥為生物製品,擬用於:(1)美容適應症,如治療中重度眉間紋;以及(2)治療適應症,如頸部肌張力障礙。Insight 資料庫顯示,該新藥用於中重度眉間紋治療尚處於美國 FDA 上市申請階段,用於頸部肌張力障礙治療於美國處於 III 期臨床試驗中。
  • 肉毒桿菌有多毒:毒過氰化鉀不足1微克就奪命
    人體的胃腸道也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很適於肉毒桿菌居住。  李慧忠告訴記者,肉毒桿菌本身並不致病,但在厭氧環境下,它在繁殖過程中能分泌劇毒的肉毒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毒性最強的生物毒素,不到1微克(1克=1000000微克)就能致人死亡,毒性強過氰化鉀。肉毒毒素中毒症狀主要是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視力模糊、瞳孔散大、語言障礙、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
  • 「瘦臉針」 的前世今生 --- 肉毒毒素的故事
    多萬人次的臨床使用這個NB的藥物就是肉毒毒素A(Botulinum Toxin A,BoNTA),2019年市場規模49億美元,預計將保持8.9%的年增速。其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產品:保妥適(BOTOX,Allergan, acquired by AbbVie,USA)在2019年的銷售額是37.9億美元(佔該公司總收入的近四分之一),其中治療用銷售額21.3億美元(較去年增長4.9%),醫美用銷售額16.6億美元(較去年增長7.4%),並且在過去十年都保持著約10%的增速。
  • 肉毒桿菌影響社交 揭秘什麼是肉毒桿菌有哪些作用?
    肉毒桿菌影響社交 揭秘什麼是肉毒桿菌有哪些作用?時間:2016-05-16 19:3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肉毒桿菌影響社交 揭秘什麼是肉毒桿菌有哪些作用?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
  • 自製發酵肉製品存在肉毒桿菌汙染風險
    自製發酵肉製品存在肉毒桿菌汙染風險□ 本報記者 王 嘉自製發酵肉製品易被肉毒桿菌汙染?日前,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獲悉,其發布了關於肉製品肉毒桿菌汙染的食品安全風險解析。據了解,加拿大和美國召回可能被肉毒桿菌汙染的肉醬、魚罐頭等產品,再次引起大家對肉毒桿菌的關注。
  • 肉毒桿菌或對腦部有副作用
    近日,據瑞士媒體「瑞士資訊」報導稱,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肉毒桿菌(Botox,也稱肉毒素) 注射對人體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這種祛皺方法對人腦中的某些區域可能會產生副作用。 人們熟悉的肉毒桿菌A型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強的一種物質。肉毒桿菌被用作祛皺產品,通過麻痺前額部位的面部肌肉而達到效果。
  • 肉毒桿菌惡名昭著 常存在於地酸性食物及肉製品
    >   齊魯網8月8日訊 據山東衛視《調查》報導,最近「毒奶粉」又成為了新聞熱點,伴隨著這一事件有個詞兒也像這天氣一樣火熱,那就是肉毒桿菌。那麼這肉毒桿菌究竟是什麼,它對人體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呢?  有關資料顯示,肉毒梭狀桿菌簡稱肉毒桿菌,它本身是無害的,但是它在厭氧環境中產生的肉毒素,又稱肉毒毒素,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物質,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
  • 食藥總局提示消費者:注意肉製品肉毒桿菌汙染
    近期,加拿大和美國召回可能被肉毒桿菌汙染的肉醬、魚罐頭等產品,再次引起大家對肉毒桿菌的關注。在既往解讀飲料中肉毒桿菌汙染(詳見http://www.cfda.gov.cn/WS01/CL1679/121240.html)基礎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2015年第14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和南京農業大學有關專家對有關問題進行科學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