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講「上善若水」的7種境界,你若能達到4種,就很了不起了

2020-12-05 文學漫談

歡迎來到文學漫談,今天我們來了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話「上善若水」,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最著名的一句話。

為什麼說「上善若水」呢?,老子認為悟道人的平性與水很接近。老子說解釋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因為水滋養眾生,有水的滋潤樹木、花草長得鬱鬱蔥蔥;人身體70%的成分由水構成,要是人身體脫水,就得及時補充水分。老子講大自然中的水,無條件地奉獻給萬物,但從不來不與萬物去「爭」,這裡的爭,是指水不為自己爭奪利益,還非常的低調。人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的一生都想往高處走,誰也不想低人一等。所以,為了有高的地位,就勾心鬥角,搶佔人生制高點。而水它滋養眾生,但自己卻是低姿態,非常安靜的往低處流,在人們不願意的低洼之處聚集。

老子說水利眾生,把高處讓給萬物,自己卻無怨無悔,坦然地處於最低的位置,這種品性來自說是「故幾於道」。幾就是接近的意思,這就把什麼是道,用水的品性闡述得非常清晰。通俗點說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同樣是水,老子說「上善若水」,而孔子卻說「逝者如斯乎」。孔子把老子看作人間的「龍」,說他深不可測,難以捉摸,老子講的道,是無形的,人們很難理解,但老子用水形象地比喻,讓人們恍然大悟,把道的無形,變成了水的品性,把無形變成了有形。

從前流傳一個故事,說有個年輕人,被人算計,錢財被騙光。他一時想不開,就想跳河。恰巧在河邊遇到一位靜坐的智者。這這問他為什麼要輕生,他把被騙經過說給智者聽。智者微笑著把他領回家,讓他從地窖裡搬出一大塊堅冰。智者讓他用斧頭把柄敲碎,可是年輕人用很大力氣也只是在冰上滑下一道痕跡,冰仍然堅不可摧。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砍掉幾個冰碴。他說這冰實在太硬了。我砍不動了。

智者也不說話,讓他把冰放入大鍋中,下面用柴火燒,不一會冰就慢慢融化了。智者問年輕人,你沒領悟出什麼嗎?年輕人說我有些懂了,我用的方法不對,沒想到一物降一物啊。智者搖頭說道,我是讓你看到,人生成功的幾種境界。

(1)冰是什麼,在冬天水能結冰,水本身柔弱,結成冰變得很堅硬,這就是人要想成功,就要有水的謙遜,冰的堅貞不屈的精神。

(2)水能變成冰,也能化成氣,氣是無形的,但氣可以凝聚在一起,形成更強大的氣流,就變得孔武有力。這種氣流還能聚氣生財。

(3)水淨化萬物,蕩滌著世間的的塵埃,無私地包容、接納萬物,然後自我慢慢淨化自身,這也是成功人生的一個境界,水能接納包容。

(4)水柔軟無形,看似無力,但從高處往下流時,有柔有剛,可耐心無限,也可剛硬水滴石穿。這就是以柔克剛。

(5)水能上能下,水在天空聚成雲霧,水在下化作雨露。水從高處向下匯成河流,能高聳雲端,又能低如海洋。所以水能伸能屈。

(6)在易經中,水為陰性,為寒性,但水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哺育萬物,不爭不鬥,從來不知道索取,這是水接濟眾生的博大情懷。

(7)水能聚能散,是自由行走有靈性的物質。需要時聚集成雨,滋潤萬物生長;散時無跡可尋,在天地之間飄蕩。水像大德之士,功成名就之時,隱身而退。

總之,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是說水如善良的人心,這和佛教說的善是一回事,如果人心都如水,那麼這個世界就是美好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爭,停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以上7種境界 你能達到幾個?能達到4個,你就很了不起了!

相關焦點

  • 老子的上善若水,讓人體會出了多少人性之惡
    有人也許沒有完整地讀過道德經,也沒有聽說過老子曾經說過的很多話,可是一但提到「上善若水」這個成語,都會很熟悉,甚至自己還經常用這個成語,追求這種品質。老子讚美上善若水之德,以引起世人對上善的深刻理解,反襯出現實社會中的人性之惡,最終又用人性之惡,烘託出了人性的原始之善。所以上善若水成為老子哲學思想中千古傳誦的盛名格言。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上善若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上善若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水為至善至柔,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水。水有千萬種的風情,看你喜歡她的是哪一種。我喜歡她潤物細無聲。還記得有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目是:山的沉穩,水的靈動。那時就覺得特別有意境和哲理。喜歡小橋流水的婉約,也欣賞大山大水的壯闊。
  • 如果你能達到「上善若水」的七個領域中的四個,那就太好了
    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認為,懂道的人的安寧是非常接近水的。老子說解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因為水滋養所有生物,樹木、花草繁茂;人體70%由水組成,如果人體脫水,就要及時補充水分。
  • 書法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通過小故事看大哲理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人的品格應該向水一樣,做事情行雲流水,靜止如水。聯合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劉鍇明行草書法《上善若水》 (作品來源:易從網)一位年輕的商人被搭檔出賣,人財兩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盡。
  • 道家老子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從水的身上學到了哪些人生哲學?
    老子告訴我們,人生的煩惱來自於攀比,來自於驕傲,來自於欲望,要是我們能守愚的話,去掉人生的驕嬌二氣,去掉人心中過多的貪慾,像莊子筆下的「呆若木雞」一樣,做到大智若愚,這樣才能守住自己的幸福。而和光同塵,其實就是水的特點與優勢。水能滋潤萬物,誰能隨時變化其形狀,水總是很謙虛很平靜,這也就是老子說上善若水的原因。第二,老子強調,我們要守靜。
  • 《道德經》:水到底有什麼德行?「上善若水」是什麼樣的境界?
    《道德經》的第八章章節名叫「上善若水」,水有什麼優良品質,當得起老子「上善」的評價?我們先來看原典: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有最上等道德修養的人就像水。水善於滋養萬物卻不和萬物爭鋒,停留在眾人都不願意停留的地方,所以非常接近「道」的境界。這種人,居住善於選擇利於行道出,心靈善於保持在空虛如深淵的狀態。
  • 文史隨筆「上善若水」成語的解釋——最高境界的德行
    「上善若水」,最完美的德行就是像水一樣。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水的優秀品德有: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水的品行說不完,它始終為人類服務。
  • 海洋日說水:上善若水,水有水德
    恰巧今天是國際海洋日,在海洋日說水,從中國的「上善若水」說起。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現已成為一個時髦的文化標籤。不一定每一個使用這一標籤的人,都理解這句話裡的靈魂:水。水?不理解?
  • 《道德經》問答第8章-上善若水與上善治水之辨
    本章的「上善若水」作為老子著名格言經常被引用,可以說是一種最完善的思想格局,不管我們從哪個角度去解釋,都不能改變這是一種高境界的理論。這也是下面我要提出另一種看法的前提。當我在仔細閱讀帛書甲本後,發現原文寫的是「上善治水」,說明老子的原義和王弼本告訴我們的有很大差別。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
    「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都誤解了
    我們經常聽到的成語「上善若水」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當時老子教導孔子說,你要學仁德,應該跟水去學,上等的德行就好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有謙之德,這就叫「上善若水」。「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只是很多人會誤以為,它單純指一個人的德行出眾,就像水一樣綿延不絕。
  •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領悟到水的境界與好女人的智慧——彭敖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譯文:上善之德,若水之德。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而不會與他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在我們的生命活動中,我們都知道水是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水近乎於道,無偏無私;熱則為氣,寒則成冰,遇土為泥,聚眾則為江、河、湖、海......
  • 說一說「上善若水」,什麼樣的善才能稱為上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句話出自道德經,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並且為其中博大的胸襟,淡泊的境界所折服。但感佩之後,我們是否應該思考,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 名言名句欣賞,上善若水,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老子著作《道德經》裡上善若水章中寫過這麼一段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水呢是最善的,人應該向水學習。
  • 「上善若水」的水總共有幾種德?道德經告訴你是七種
    【第八章】上善若水。(虛而不實,故有大用)(重在「流」字)(淵兮似心)1、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樣。1、此番表述就是講的「天長地久」的象,不自生也。2、「水往低處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3、此之謂水之二德。發揮到人事就是「水之七德」如下。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人生哲理: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人生哲理: 上善若水 生活映像 1、上善若水
  •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能方能圓,曲直隨形!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能方能圓,曲直隨形!先來看河上公通行版和帛書修正版的差別,如下:通行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帛書版: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上善若水」用英語怎麼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第八章在看譯文之前,我們先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 水的三種狀態,代表著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種?
    老子說:「上善若水」,是說水能以柔克剛;孔子說「智者如水」,是指做人要懂得隨機應變;佛說「心靜如水」是指心境平和可以達到智慧的境界。可見水在聖人心中的地位。最高境界的善像水那樣。水滋潤萬物而不求回報。它處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