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認為,懂道的人的安寧是非常接近水的。老子說解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因為水滋養所有生物,樹木、花草繁茂;人體70%由水組成,如果人體脫水,就要及時補充水分。老子說,自然界的水是無條件地奉獻給萬物的,但他從不來也不隨和「爭」,這裡的爭議意味著水務不是為自身利益而戰,而且非常低調。人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們想在生活中走得更高,沒有人想變得低人一等。因此為了有一個較高的位置,他們會相互廝殺,搶佔人生的制高點。水滋養著所有的生物,但他是一種低層的,非常安靜流向人們不想聚集的低洼地。
老子說水利眾生把萬物放在高處,他們卻無怨無悔位於最低位置,此字符來自「故幾於道」。「近」的意思是「近」,這就很清楚什麼是道,什麼是水。一般來說,「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是水,老子說「上善若水」,而孔子表示「逝者如斯乎」。這位孔子把老子視為「龍」,說他深不可測,難以捉摸,老子的道是無形的,很難理解,然而老子對水的比喻使人們突然意識到,道的無形化為水的質,無形化為有形。
從前,有一個關於年輕人被騙出錢財的故事。他想跳進河裡。我碰巧遇到一個智者坐在河邊。這就問他為什麼要自殺,他把被騙的故事告訴了那個聰明人。智者微笑著把他帶回家,讓他從地窖裡取出一大塊冰。智者讓他用斧頭砸碎把手,但是年輕人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在冰上滑出一個痕跡,冰還是堅不可摧。他費了很大勁才砍下幾塊冰。他說冰太硬了。我不能剪。
智者不說話,讓他把冰放進大鍋裡,下面用柴火燒,很快冰慢慢融化了。智者問年輕人,你什麼都不明白嗎?年輕人說我懂一些,我用錯了方法,沒想到一個東西掉了一個東西啊。智者搖搖頭說:「我想讓你看看生活的幾個領域成功。
(1) 冰是什麼?冬天,水會結冰,水本身就很弱,冰變得非常堅硬,這就是人們希望成功擁有水的謙遜和冰的不屈精神。
(2) 水可以變成冰,也可以變成能化成氣體,氣體是看不見的,但是氣體可以凝結在一起形成更強的氣流,形成孔武有力。這種氣流還可以聚集氣體賺錢。
(3) 水淨化萬物,淨化世間塵埃,無私地擁抱和接納萬物,然後逐漸自我淨化,這也是成功生活的一個領域,水可以容忍。
(4) 水是軟的,看不見,似乎無力,但當他從高處往下流時,他又軟又硬,他可以是無休止的耐心,也可以是僵硬的。我是以柔克剛。
(5) 水的能量可以上下波動,水會聚集在天空中變成雨露。水從高處流入河流,河流可以是雲頂,也可以是低至海洋。所以水可以伸展和彎曲。
(6) 在易經中,水是負的,寒性,但是水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哺育萬物,不打架,從不知道拿,這是水幫助眾生的博大情懷。
(7) 水可以聚能散能,他是一種自由行走的精神物質。必要時,他聚集成雨,滋養萬物生長;當他散開時,無跡可尋漂浮在天地之間。水就像德之士,當他出名時,他就會消失。
總之,「上善若水」的老子說意味著水就像一顆善良的心,這和佛教一樣是好的,如果人的心如水,那麼世界就是美麗的。至善如水。水善於潤物不戰,他停在人們不喜歡的地方,所以他最接近「道」。
以上七種境界你能達到多少?如果你能做到四個,你就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