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其意思就是說:人的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能夠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我們大家都知道,水是世界萬物的生命之源,離開了水,人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會失去生命和生機,水滋潤了萬物,但是它卻從來沒有向我們索取過什麼,儘管它如此的重要,給了萬物這樣那樣的好處,但是它卻從來沒有去和誰比個好孬高下,這,就是上善。上善若水要告訴我們的是:做人要像水一樣,至柔至純,與世無爭,包容一切,氣度非凡。那麼,為什麼做人要像水一樣呢?水,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高尚品質呢?

謙遜淡定的品性。水是萬物之根本,如果論功行賞,歌頌它萬年都不為過,如果它要炫耀自己,再大的驕傲也不算誇張。可是,在如此豐功偉績面前,水始終保持一顆謙虛淡定的心,不驕不躁,從不張揚,足夠低調,哪兒低往哪兒流,哪裡窪在哪裡聚。在浮躁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如果能有水的品性,有一顆如此淡定的心,的確是相當難得的。
廣大超強的聚力。水一旦融為一體,聚成小溪或江河乃至大海,便能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返故地勇往直前,君不見「抽刀斷水水更流」之慨嘆嗎?因此,如果在一個單位中,大家齊心協力,有水一般的凝聚力,那麼,這個單位的事業,定會乘風破浪,一帆風順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堅韌不拔的精神。巖崖縫裡的小小水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終於「水滴石穿」,硬是在頑石上滴出一個窟窿來,這的確讓人欽佩萬分。九曲黃河十八道彎,多少艱難阻隔,多少悠閒誘惑,即使關山層疊,百轉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沒有過一絲動搖,堅定豪邁的腳步不曾有片刻停歇,最終終於駛入東海。這,就是水的咬定目標不放鬆,不驕不躁,堅持到底的精神。
博大無比的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管是清水,汙水,還是雨水,生活用水,甚至是五顏六色,烏黑骯髒的水,它都可以寬容地溶下。水的這種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真可謂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感恩。

靈活變通的機智。水的變通本領,更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遇到高山,水就繞道而行,遇到沙漠,水就變成水蒸氣飛過去,夏為雨,冬為雪,熱成汽,冷成冰,遇圓則圓,遇方則方,順勢而為,應景而變。做人如果能有水的這般靈巧變通,相信做事情,一定會得心應手的。
公平通透的境界。不管是鐵飯碗還是普通碗,甚至是要飯的碗,對於水來說,都是一視同仁的,所謂「一碗水端平」,不會因為碗的不同而差之分毫,公平公正,童叟無欺,難怪古人云,人若以水為尺,便可裁出長短高低。
水的本質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只是絕大多數的水,都是後來被汙染了,如果做人都能像純淨透明的水一樣,那麼,就真正做到了「上善若水」了!
歡迎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