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

2020-12-01 我來說人文

「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其意思就是說:人的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能夠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上善若水

我們大家都知道,水是世界萬物的生命之源,離開了水,人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會失去生命和生機,水滋潤了萬物,但是它卻從來沒有向我們索取過什麼,儘管它如此的重要,給了萬物這樣那樣的好處,但是它卻從來沒有去和誰比個好孬高下,這,就是上善。上善若水要告訴我們的是:做人要像水一樣,至柔至純,與世無爭,包容一切,氣度非凡。那麼,為什麼做人要像水一樣呢?水,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高尚品質呢?

上善若水

謙遜淡定的品性。水是萬物之根本,如果論功行賞,歌頌它萬年都不為過,如果它要炫耀自己,再大的驕傲也不算誇張。可是,在如此豐功偉績面前,水始終保持一顆謙虛淡定的心,不驕不躁,從不張揚,足夠低調,哪兒低往哪兒流,哪裡窪在哪裡聚。在浮躁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如果能有水的品性,有一顆如此淡定的心,的確是相當難得的。

廣大超強的聚力。水一旦融為一體,聚成小溪或江河乃至大海,便能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返故地勇往直前,君不見「抽刀斷水水更流」之慨嘆嗎?因此,如果在一個單位中,大家齊心協力,有水一般的凝聚力,那麼,這個單位的事業,定會乘風破浪,一帆風順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上善若水

堅韌不拔的精神。巖崖縫裡的小小水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終於「水滴石穿」,硬是在頑石上滴出一個窟窿來,這的確讓人欽佩萬分。九曲黃河十八道彎,多少艱難阻隔,多少悠閒誘惑,即使關山層疊,百轉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沒有過一絲動搖,堅定豪邁的腳步不曾有片刻停歇,最終終於駛入東海。這,就是水的咬定目標不放鬆,不驕不躁,堅持到底的精神。

博大無比的胸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管是清水,汙水,還是雨水,生活用水,甚至是五顏六色,烏黑骯髒的水,它都可以寬容地溶下。水的這種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真可謂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感恩。

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

靈活變通的機智。水的變通本領,更是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遇到高山,水就繞道而行,遇到沙漠,水就變成水蒸氣飛過去,夏為雨,冬為雪,熱成汽,冷成冰,遇圓則圓,遇方則方,順勢而為,應景而變。做人如果能有水的這般靈巧變通,相信做事情,一定會得心應手的。

公平通透的境界。不管是鐵飯碗還是普通碗,甚至是要飯的碗,對於水來說,都是一視同仁的,所謂「一碗水端平」,不會因為碗的不同而差之分毫,公平公正,童叟無欺,難怪古人云,人若以水為尺,便可裁出長短高低。

水的本質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只是絕大多數的水,都是後來被汙染了,如果做人都能像純淨透明的水一樣,那麼,就真正做到了「上善若水」了!

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誤解了
    「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誤解了「上善若水」這個成語大家應該都聽過或者見過吧?很多人會顧名思義去理解這個成語,認識是真正的善良會像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其實這並不是「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所以這個詞會被人誤解,那麼這個詞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呢?小編今天就跟大家來說一說「上善若水」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一般人都誤解了。在最早「上善若水」這個詞的出現是在我國古代的《道德經》中。當時的意思是「偉大的善良就像是水一樣,水會幫助自然界成長,但是不會奪取自然界的任何東西。我們先來說一說水這個東西被人們怎麼看待的吧?
  • 「上善若水」到底是何意思?為什麼說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上善若水」到底是何意思?為什麼說很多人都理解錯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僅包含詩詞歌賦也包含各種戲劇話本等等,而詩詞的關注率最高,且生活中也時不時用上幾句詩詞,頗有一番風雅之意。但很多時候詩詞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個意思,也不僅僅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那樣,更多的時候我們用的意境裡表達的也並不是詩詞所含的意思。我們今天來分享就是這樣一個詩詞,「上善若水」,其實剛說出來,很多人是很迷茫的,也沒有什麼理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上善若水」,中國的詩詞文化很深厚也頗有淵源,但我們了解的確實寥寥無幾。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都誤解了
    孔子和學生子貢一起看「東流之水」,子貢好奇地問老師:「為什麼君子見『大水』必須要觀看呢?」孔子解釋說,水和很多東西都相似,它似德、似法、似義、似道、似勇、似正、似志、似察、似善化,包容萬象,妙不可言。其實,孔子自己也曾經向老子求學,從老子那裡學到了水的智慧。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原來意思很簡單,但好多人都誤解了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原來意思很簡單,但好多人都誤解了文/卓越歷史君相信大家在誇一個人善良的時候可能會用上善若水來形容這個人。但是你們知道嗎?這種用法卻是錯誤的。許多時候我們用一個成語或者詞語的時候只看到它的表面意思。我們只根據它的表面意思去猜測揣摩他。比如說,小編還記得之前高考的時候,小編背過許多成語,那些成語的意思跟小編理解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你們大家是否也遇到過這種呢?比如說空穴來風,我們大家都可能認為他的意思是空的洞穴容易招進風來。但是並不讓他的意思是指的是毫無根據的話。還有小編之前經常混淆的望其項背。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上善若水」的水字是什麼意思?「特別之處」也許你想不到
    我們常常說:「水是萬物之源」。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水,你一天可以不吃飯但是不能不喝水。同時我們也知道有個詞叫做「上善若水」,水滋潤了萬物,給予萬物各種各樣的好處,但它卻從來不向我們索取,不和任何人比較高下,這也許就是水的善。
  • 「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看懂就明白了人生這六點精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出自《道德經》,意思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有一個故事解釋得比較貼切。一位商人因為被搭檔出賣,人財兩空,痛不欲生,於是想投湖自盡。
  • 書法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通過小故事看大哲理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人的品格應該向水一樣,做事情行雲流水,靜止如水。聯合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劉鍇明行草書法《上善若水》 (作品來源:易從網)一位年輕的商人被搭檔出賣,人財兩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盡。
  • 「上善若水」是啥意思?原來我們一直都理解錯了?看完就明白了
    「上善若水」是啥意思?原來我們一直都理解錯了?但是畢竟我們和古人相距的時間太久我們理解到他們的詩句意思大部分都是通過字面以及當時的文化社會背景,多少都會有一些偏差,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這個詞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這詞就是「上善若水」。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它真正的意思吧!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才發現,一般人都理解錯了!
    我們生活中常常看到有的人在書房掛的字幅,都寫著上善若水,但是很多人對於這個詞深層的含義和出處並不是十分的了解,這個詞出自老子,這句畫的意在是告訴人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像水一樣的清澈,水對我們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個人幾天沒吃飯可能沒有生命危險,但是如果斷了水源達到幾天的時間。
  • 老子講「上善若水」的7種境界,你若能達到4種,就很了不起了
    歡迎來到文學漫談,今天我們來了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話「上善若水」,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最著名的一句話。為什麼說「上善若水」呢?,老子認為悟道人的平性與水很接近。老子說解釋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
  • 解讀《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他所著的《道德經》用樸素的辯證法講述了無為而治的道理,其中「上善若水」一詞頗有些耐人尋味。 平常不論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一幅山水墨畫上題有「上善若水」四個大字。仔細讀來,總會有一些恍然大悟存在其中。 首先是「善」這個字,平常所說的「善」就是指為人向善,所以就會將這種意思帶入裡面。
  • 《道德經》:水到底有什麼德行?「上善若水」是什麼樣的境界?
    《道德經》的第八章章節名叫「上善若水」,水有什麼優良品質,當得起老子「上善」的評價?我們先來看原典: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而在天地自然中老子最推崇的是水,認為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德行。水的特性是趨下,最後處在水窪水溝中。在人身上來說,「善下」看似愚蠢,其實高明。因為起來非常糟糕環境,看起來,其他人不喜歡這種情況。但其實這樣達到了「不爭」的目的,這樣沒有人沒有爭搶。完成事情的效率反而更高。所以趨下的水,告訴人的第一個道理是「不爭上甘居下」。這也是「居善地」的道理。
  • 我讀《道德經》:「上善若水」到底隱含著什麼樣的人生智慧?
    為什麼那麼多大佬都喜歡在辦公室或家裡掛上一幅「上善若水」的字畫?因為水最接近於道,這個成語出自《道德經》第八章,它的原文是:【原文】上善若水。【我讀經典】古文今譯: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居處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待人善於真誠相愛,說話善於遵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掌握時機。
  • 說一說「上善若水」,什麼樣的善才能稱為上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句話出自道德經,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並且為其中博大的胸襟,淡泊的境界所折服。但感佩之後,我們是否應該思考,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 海洋日說水:上善若水,水有水德
    恰巧今天是國際海洋日,在海洋日說水,從中國的「上善若水」說起。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現已成為一個時髦的文化標籤。不一定每一個使用這一標籤的人,都理解這句話裡的靈魂:水。水?不理解?
  • 名言名句欣賞,上善若水,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老子著作《道德經》裡上善若水章中寫過這麼一段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水呢是最善的,人應該向水學習。
  • 如果你能達到「上善若水」的七個領域中的四個,那就太好了
    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認為,懂道的人的安寧是非常接近水的。老子說解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因為水滋養所有生物,樹木、花草繁茂;人體70%由水組成,如果人體脫水,就要及時補充水分。
  • 老子的上善若水,讓人體會出了多少人性之惡
    有人也許沒有完整地讀過道德經,也沒有聽說過老子曾經說過的很多話,可是一但提到「上善若水」這個成語,都會很熟悉,甚至自己還經常用這個成語,追求這種品質。老子讚美上善若水之德,以引起世人對上善的深刻理解,反襯出現實社會中的人性之惡,最終又用人性之惡,烘託出了人性的原始之善。所以上善若水成為老子哲學思想中千古傳誦的盛名格言。
  •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能方能圓,曲直隨形!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能方能圓,曲直隨形!先來看河上公通行版和帛書修正版的差別,如下:通行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帛書版:上善似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這一章兩個版本有五處大小不同的地方,一是「似水」的「似」變成「若」,但兩者都是「像」的意思;二是「有靜」變成「不爭」;三是「居」變為「處」,兩者之間意思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