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的不完備性以及為什麼要反對微積分崇拜

2020-11-06 唯資訊理論

10相對論的不完備性

相對論可能是科學上最具爭議的理論了,在可以驗證的範圍內全對,在不可驗證的範圍內,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其實,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自身甚至是相反的,狹義相對論到目前為止只能適用於微觀現象,把一列火車加速到光速,甚至超光速,其結論,我並不看好。

同樣,廣義相對論在大尺度宇宙學的運用,基本符合觀測事實,但同樣推廣到極限的微觀條件,比如奇點和黑洞,俺也同樣持懷疑態度。

相對論仍然存在絕對時空的痕跡,時空是一種容器的思想仍然得以保留,時空的特性絕對的影響物質世界,這不符合俺的表現論思想。

就比如說,超光速問題,老愛說不能超光速,但如果真的超光速了怎麼辦?時間倒流,引發水往高處流?

這裡仍然是決定論的思想,因果律的思想,把時空當作因,物質運動當作了果,由因推動果,最後奇蹟出現。

俺說過了,時空是物質世界的表現,它不能作為決定論的因,奇蹟是不可創造的,只能期待。

科學其實永遠是馬後炮,科學的因果是世界運動的表現,是偽裝的,這一點一定要分清楚,理論上成立,工程上無法實現的,一定是理論出了問題。

相對論內,啥都變了,唯獨電荷不變,這個假設,到現在還是沒有合理的基礎。

相對論的大部分試驗,都被測不準制約著,沒法說是對,還是錯,這就是問題。

相對論的時空觀仍然不深刻,所以相對論不可能在微觀和宏觀同時作為因果的因,具有決定性的成立。

11夾縫中求生存的微積分

微積分對人類的認知的貢獻是巨大的,在微積分之前,人類的計算能力是依賴於幾何得到的。

俺曾經對微積分崇拜的一塌糊塗,以為是一個萬能的方法,簡直太偉大了。

微積分用的多了,有一種感覺,就是能把別人(世界)搞死,世界死了,我能不能獨活?還真不好說。

按照微積分的思想,世界任何的變化,都是由無窮小的東東發動的,這個發動,經歷了無限多的過程,每一步都不能有絲毫的偏差,最終在我們這個世界呈現出來。

這個無窮小的東東,控制著宇宙萬物,他不是上帝是啥?怪不得牛頓這個微積分的創始人,最終也相信上帝是第一推動。

如果,一切都是那個無窮遠的無窮小的東東,在牽動引線,我們全都是木偶,這樣的科學,俺真的不敢要,只能反對。

微積分本身沒有錯,但微積分是數學中的一種,是一種絕對的因果的數學,人們對微積分變成了信仰崇拜。

微積分的現實運用基礎並不紮實,前面講到無限可分在現實世界,分到了空,就沒法再分。

物理世界的運行和微積分的思想是不符合的,物理世界是依靠信息系統的真隨機,作為一個現實宇宙的基礎,同時也隔離其他層次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穩定性。

空的存在,保證了信息系統的隔離性,大家都有生存空間,你玩你的,我玩的,儘管世界只有一個,但層次不同,你儘管把你所在的宇宙炸掉,你越炸,我這越快活。

微積分用一個平鋪的結構,穿越了全部的層次,其實這已經是沒有意義的了,層次之下,慣性失效,時空失效,我們這個世界的主宰,不是無窮小的東東,而是真隨機。

只有真隨機才能提供無限多個層次空間,供大家娛樂。

微積分本身沒有錯,把微積分當信仰就危險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會有人反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根據相對論做出的很多推論和預言,都逐漸被人類證實。 所以,即便將來有了更新的理論,也頂多是對現有相對論的適用邊界的擴展,而不可能完全否定相對論。就像相對論讓人類認識到牛經典力學只能用於宏觀物體一樣,並不是否定了牛頓定律的正確性。
  • 《不完備性》的不完備
    《不完備性——哥德爾的證明和悖論》,(美)麗貝卡·戈德斯坦著,唐璐譯,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定價:22.00元 □姜萌這就是麗貝卡·戈德斯坦所著的哥德爾傳記:《不完備性——哥德爾的證明和悖論》。 儘管無趣,但是如果想了解邏輯學,總還是避不開哥德爾。就像提到愛因斯坦避不開相對論一樣,哥德爾得以被稱作「自亞里斯多德以來最偉大的邏輯學家」,是因為其顛覆性的不完備性定理。
  • 為什麼說反對相對論的人肯定不懂相對論?
    有人舉了一個例子來反對相對論,既然相對說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速度達到光速時間就停止,那麼,光速飛船上受重傷的人豈不是可以一直活著?可以肯定地說,反對相對論人的都是不理解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至今已逾百年,經受住了一系列的嚴苛測試,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之一。這麼多智力超群的物理學家都沒有反對的事情,真以為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顛覆相對論?
  • 逃離上帝之路:從羅素悖論、哥德爾不完備性到測不準原理
    芝諾悖論的提出有更深刻的背景,不一定是專門針對數學的,但是它們在數學王國中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經過許多人多年的努力,終於在17世紀晚期,形成了無窮小演算——微積分這門學科。牛頓和萊布尼茲被公認為微積分的奠基者,他們的功績主要在於:把各種有關問題的解法統一成微分法和積分法;有明確的計算步驟;微分法和積分法互為逆運算。
  • 泛函分析中距離空間的完備性一些總結
    微積分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極限,我們通過極限定義了連續性,定義了導數的概念。而不定積分是導數的逆運算,定積分的概念是曲邊梯形的面積,這個面積我們同樣通過分割、求和、取極限來得到的。同樣地在多元微積分我們也有二元函數的極限。可以說微積分就是極限理論。
  • 為什麼相對論不可能有一個令人信服的實驗驗證?
    為什麼說相對論不可能有一個令人信服的實驗驗證? 有人說所有的科學實驗都證明了相對論相對論無比準確,有人說相對論已經無數的實驗驗證,是符合這個宇宙運行的客觀規律。請恕我直言,這些人都是盲目崇拜,都是浮在表面,多半不懂相對論,真懂相對論者多半要對相對論說拜拜,我這樣說,一方面要激他找我辯論,以防他千呼萬喚不出來;另一方面也是要借這個話題把相對論的邏輯癥結說給大家聽: 我們知道,相對論是建立在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的基礎上的」理論學說」,這兩個
  • 微積分是數學的基礎,極限是微積分的核心,如何掌握「極限」?
    無論是非數學專業理工科的高等數學,還是數學專業的數學分析,微積分都是其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在微積分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出:常微分方程論、偏微分方程論、微分幾何、實變函數論、複變函數論、解析數論等分支學科。微積分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想躲是躲不過去的。
  • 為什麼愛因斯坦、相對論永遠正確
    主要從事數學、理論物理,以及宗教哲學與科學哲學的研究。)編者按:曹廣軍先生研究相對論多年,在本文收集大量的史料,對愛因斯坦理論體系進行全方位的,深入細緻的分析。指出儘管愛因斯坦相對論漏洞百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謬論,卻為何百年批不倒的原因在於,它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科學問題,而是一種集政治、社會、文化、種族等因素於一身的複雜現象。早期的愛因斯坦是猶太復國主義的旗幟,現在更進一步演化成華爾街猶太資本統治世界的工具。它已經成為西方共濟會統治集團的一個圖騰,一種精神支柱。因此相對論不能錯,不可能錯,必須絕對正確,永遠正確。
  • 愛因斯坦除了《相對論》外,還有什麼成就?
    愛因斯坦可以稱得上是極為全面的理論物理學家,當然這裡不包括實驗物理。二十世紀初,誕生了兩大物理學理論,一個是量子力學,一個是相對論。愛因斯坦幾乎是一個人完成了整個相對論的理論。但除了相對論,他還有很多其他科學成就。
  • 微積分原理之辨析
    顯然,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它們是一樣的,就像不能因為我跟你叫同一個名字就說我們倆是一個人一樣,必須做出論證,至少要論證把它們等同不會帶來矛盾。為什麼作者沒有論證呢?在這裡不妨替作者論證一下。不論證倒還好,一論證更麻煩了,因為一般情況下它們竟然不可能都一樣。為了避免符號的混亂,下面用表達微分定義的df,du,dh,dI_{x}等符號進行論證。
  • 為什麼要發明和使用微積分?大學不知道多少人因為它掛科!
    為什麼要發明和使用微積分?大學不知道多少人因為它掛科!如果不發明和使用微積分,現實生活中我們碰到的許多不規則形狀的面積和體積是求不出來的,或者至少是很難求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下圖陰影部分的面積怎麼求?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本人不認為人類可以進行時空穿越?
    穿越的可能性在中學物理課本上是不可能的,也是被禁止的。因為中學物理的基礎是經典物理學。在牛頓的觀點中,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時空是獨立而均勻的。而穿越的基石理論就是將時空融合在一起,這樣現有的時空和以往的時空才有所關聯。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本人不認為人類可以進行時空穿越?
    穿越的可能性在中學物理課本上是不可能的,也是被禁止的。因為中學物理的基礎是經典物理學。在牛頓的觀點中,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時空是獨立而均勻的。而穿越的基石理論就是將時空融合在一起,這樣現有的時空和以往的時空才有所關聯。第一條涉及的就是狹義相對論,其最顯著的結論:速度越快,時間流逝越慢。
  • 微積分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轉變思維和學好微積分的關鍵
    數學分析是國內數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專業基礎課,其中的內容包含著微積分;而其他理工科的學生會學習包含微積分內容的高等數學,同樣作為基礎課程。無論是數學分析,還是高等數學,最重要和基礎的一個概念就是極限。要想學好微積分,透徹地理解極限的概念和思維方法。首先,簡單說一下極限的發展背景。
  • 霍金為什麼要反對自己的黑洞理論?
    黑洞作為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個極端天體,在宇宙中廣泛存在,簡單來講,黑洞是是時空曲率達到無窮的一點,任何靠近的物質都會被拉扯進去。大家都知道,霍金是以研究黑洞而出名的,但是前幾年卻宣稱黑洞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灰洞。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想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就是一個人掉進黑洞,會怎樣?
  • 微積分教學的幾點淺見
    如 Taylor,McLaurin,Bernoulli 兄弟,Laplace,Lagrange 以及 Euler 等。人們經過種種努力要為微積分建立起一個鞏固的基礎,經過了近二百年的努力,到了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微積分進人了第二階段。
  • 為什麼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能被超越?
    然而,這肯定是不可能。事實上,牛頓力學是這樣認為,叫做速度疊加公式,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也有速度疊加公式,它的速度疊加公式是符合光速不變的假設的。牛頓力學的速度疊加公式牛頓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偉大成就不僅僅是提出了微積分,而且提出了牛頓三大定理,以慣性係為基礎,提出了宏觀、低速的條件下力的運動規律。牛頓的理論大大地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 精品完備性策略——梅奧診所完美選擇
    你要做各種各樣的選擇和判斷。但梅奧不一樣,它會給剛來醫院的病人設置一個召集醫生,你可以把他理解為病人的產品經理,他會從頭到尾負責這名患者的就診過程,而且還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召集不同專業的醫生加入到這個病人的診治小組中。也就是說,這個病人的身體到底怎麼治,病人可以不管,把自己放心地交給醫院,醫院來承擔完備性的責任。
  • 微積分的歷程:什麼是微積分?所要解決的 4 個主要問題是哪些?
    - 約翰·馮·諾伊曼摘自 [遇見數學] 系列文章《動畫圖解微積分》,本節的主要內容:微積分是研究變化的科學微積分要解決的 4 個主要問題>微積分的簡要歷程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微積分微積分是研究變化的科學微積分(Calculus),拉丁文中意指用來輔助做計算所用的小石子,對當時的人來講算術就是擺弄小石子。
  • 我科學家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張悠慧團隊、精密儀器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類腦研究完備性理論與相應系統層次結構方面的空白,利於自主掌握新型計算機系統核心技術。該成果於10月14日以《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為題發表在《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