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統計了2019年各地區的中考題,發現統計在2019年考查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統計的相關知識在中考中所佔分值約為10%,但是這章概念較多,題目相對簡單。所以部分學生不太重視這章的概念,導致對這章的概念顧此失彼,在考試中遇到相關問題時,常常犯一些低級錯誤。為了幫助各位初中小夥伴更好地學好這部分知識。
眾數是中考中比較常考的一個數學概念,熟練掌握眾數的定義是解題的關鍵,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叫做眾數。1題車速為40的有15輛,數量最多,所以眾數是40;2題中「160」出現次數最多,所以眾數是160。理解眾數需要注意的是一組數據的眾數可能有多個。
將一組數據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數據的個數是奇數,則處於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這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就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組數據中各數據與它們的平均數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一個量.方差越大,則平均值的離散程度越大,穩定性也越小;反之,則它與其平均值的離散程度越小,穩定性越好。也考查了極差,一組數據中最大數與最小數的差。
解答題中考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等概念是2019年中考數學的一個創新,不少地區不約而同地考了這題型,往年中考極少出現這樣的情況。(1)根據已知數據及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求解可得;(2)利用樣本估計總體思想求解可得;(3)答案不唯一,合理均可。
統計圖是每年中考數學的高頻考點,1題(1)根據統計表和扇形統計圖中的數據,由總數=頻數÷頻率,頻率=頻數÷總數即可得答案;(2)由扇形統計圖中可得D生活應用所佔百分比,再由頻數=總數×頻率即可求得答案;(3)由(1)知「數學史話」的百分比為25%,根據頻數=總數×頻率即可求得答案。2題考查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算術平均數,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題意,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答。
縱觀2019年各地區中考題,改變最大的就是在解答題中考查統計的相關概念,這是對統計更加重視的信號,希望各位初中小夥伴在學習統計時,一定要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