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鉛暴露與中年時期大腦結構完整性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2020-11-25 澎湃新聞

童年鉛暴露與中年時期大腦結構完整性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2020-11-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導語:兒童時期接觸鉛與成年智商缺陷有關。

許多出生在含鉛汽油使用高峰時期人在童年時期就接觸過鉛,鉛會干擾大腦發育,儘管早年接觸鉛的長期後果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兒童時期接觸鉛與成年智商缺陷有關。一直以來認知能力下降是包括痴呆在內的退化性腦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兒童期鉛暴露是否與成人神經退行性變直接相關。

近日,JAMA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就驗證了兒童鉛暴露與中年大腦結構完整性較低的磁共振成像(MRI)測量結果相關的假設,這項對564名紐西蘭中年-兒童進行的縱向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兒童期鉛暴露過多與45歲時大腦結構的MRI測量值差異顯著相關,包括皮質表面積更小、海馬體積更小、整體各向異性分數較低,大腦老齡化等。

參與者都是Dunedin研究的成員。整個隊列包括1972年4月至1973年3月在紐西蘭達尼丁出生的所有人,他們在該省居住並在3歲時參加了第一次評估。該隊列代表了紐西蘭南島一般人口的全部社會經濟地位。存檔的兒童血鉛數據與45歲時MRI對大腦結構完整性的測量和認知能力的測量相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在1037名原始參與者中,有997人活到45歲,其中564人(57%)在11歲時接受過鉛檢測(302人[54%]男性)。11歲時平均血鉛水平為10.99(標準差,4.63)μg/dL。校正協變量後,兒童血鉛水平每升高5μg/dL,與皮質表面積減小1.19-cm2(95%CI,2.35-0.02 cm2;P=0.05)、海馬體積減小0.10-cm3(95%CI,0.17-0.03 cm3;P=0.006)有關。血鉛水平與對數轉換白質高強度容積或平均皮質厚度之間無統計學意義的相關性。兒童血鉛水平每升高5μg/dL,於45歲時智商降低2.07分(95%CI,3.39-0.74;P=0.002)和認知問題得分高出0.12分(95%CI,0.01-0.23;P=0.03)顯著相關。兒童血鉛水平與自我報告的認知問題之間沒有統計學意義的聯繫(b=0.02分;95%CI為0.10-0.07;P=0.68)。

兒童血鉛水平與MRI測量中年腦結構完整性的關係

兒童血鉛水平與45歲時大腦和認知結果的關係

這些結果與現有的有限證據一致,這些證據表明早期生活鉛暴露與大腦形態和功能有關。尚未對兒童進行大規模的鉛含量成像評估。但一項包括約1萬名兒童(平均年齡為10歲)的核磁共振成像研究發現,鉛暴露風險最高的兒童(基於社區貧困率和居住年齡)往往有更小的皮質灰質體積,更小的皮質表面積,以及更差的認知測試表現。

在這項研究中,高血鉛水平的兒童在中年時,客觀評估的認知能力也較低,反映出從童年開始就有所下降,以及日常認知問題的發生率較高。

對研究人員來說,這些結果加強了對接受過鉛接觸評估的兒童組群進行長期隨訪的必要性,這些兒童中很少有人在成年後接受過評估。

參考文獻:

Reuben, A., Elliott, M. L., Abraham, W. C., Broadbent, J., Houts, R. M., Ireland, D., … Moffitt, T. E. (2020). Association of Childhood Lead Exposure With MRI Measurements of Structural Brain Integrity in Midlife. JAMA, 324(19). doi:10.1001/jama.2020.19998。

原標題:《JAMA:童年鉛暴露與中年時期大腦結構完整性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童年鉛暴露,認知能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兒童時期鉛暴露與中年腦結構完整性MRI測量值的相關性
    兒童時期鉛暴露與中年腦結構完整性MRI測量值的相關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1:17:21 美國杜克大學Terrie E.
  • 新研究發現高血壓和糖尿病會改變腦結構,降低認知!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了英國生物庫中22059名健康參與者(男性11128人,女性10247人)的MRI腦部掃描數據,尋找大腦灰質和白質完整性以及途徑的變化,並記錄了他們的臨床、人口統計學和認知數據。Veldsman解釋說:「大腦是由連接不同區域的網絡組成,這些區域通過白質途徑通信進行協同工作,以協調我們的思維。
  • 性格和大腦結構有關
    弗羅裡達州立大學醫學院副教授Antonio Terracciano與來自美國、英國和義大利的研究人員一起檢測了人的個性特徵和大腦結構的關係,他們的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上,在這項研究中他們檢測了大腦皮質的三個參數:厚度、面積和摺疊程度,並研究了這些參數與五個基本個性特徵之間的關係。
  • 記憶力喪失,認知能力下降,哪些因素與老年痴呆有關?
    其實像吳爺爺這種情況現在並不少見,上了年紀,很多人感覺自己記憶裡逐漸出現下降,沒有及時的發現問題,耽誤了診治。實際上這是一種現在頗為常見的老年疾病——老年痴呆。老年痴呆是一種發病隱匿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患者會表現出記憶力、學習力、定向力、判斷力等等各種能力的功能損害,甚至還有些患者會表現出精神、人格的異常。
  • Neurology:大腦皮質厚度與認知能力相關
    麻省總醫院的Bradford Dickerson博士等人近日在《神經學》(Neurology)雜誌上報導稱,大腦皮質變薄與認知能力下降有關該報導中研究人員觀察了大腦的9個區域,發現這些區域大腦皮質厚度較低而認知能力正常的患者,其認知能力在3年後有所下降。此前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ADsig的生物標記,可用來標記大腦皮質的厚度,並證實大腦皮質變薄是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性痴呆的可靠標記,並能預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障礙。
  • 《科學》: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老鼠實驗 紐約州立大學醫療中心研究人員以老鼠為實驗對象,訓練它們坐在轉盤上識別房間內的路標。 先前研究顯示,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但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 研究人員眼下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人腦內海馬狀突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
  • 認知在40歲就要下降?澳洲Rebrain提醒你及時規避認知下降危機
    而就在上月的「全球阿爾茲海默病宣傳日」上,國內眾多醫院相繼開展的義診活動中,中年群體人數佔神經內科認知障礙專家團隊接待的諮詢人群比例明顯增加。據統計,今年在相關團隊接待的諮詢人群中,不僅有很多老年人,還有40%以上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
  • 也許和他們的大腦結構有關
    他們發現,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的大腦形態有著顯著差異,比如早期智人的小腦更大。而小腦與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工作記憶以及認知靈活性有關,因此他們認為,早期智人在這些能力方面要強於尼安德特人。荻原直道說,「我們認為,他們能進行口頭交流,但由於大腦結構的不同,他們使用語言的社交能力可能很有限。」尼安德特人也許更依賴於視覺信息。他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藝術家。之前,考古學家在西班牙的三個尼安德特人洞穴中發現了6.5萬年前的壁畫,這是已知最早的洞穴藝術。荻原直道和同事們認為,尼安德特人的枕葉比早期智人更大。
  • 哪些原因會導致記憶力下降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在某個時期會出現記憶力下降的問題,特別是產婦,有些產婦會有一孕傻三年的現象,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背後,其實我們應該想想,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會導致記憶力下降的情況。那今天我們來看下,生活中都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記憶力下降,以後要多加注意。
  • 《中年的意義》正是因為有了中年,人類的持續繁衍才成為可能
    那麼,中年真的是「危機」嗎?本書就不認同這個觀點,不但不認同,還認為中年是人生的黃金階段,提出我們不應該光用年齡來界定中年。書中最終得出了一個對中年的基本定義,定義包括了18項關於中年人各種風貌特徵的描述。比如中年人的認知能力達到了人類認知的巔峰,人的社會角色開始發生改變,從生育和養育轉變為提供資源等等。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不幸會加速身體和大腦衰老
    該研究考察了三種不同的生理衰老跡象(青春期提前、細胞衰老和大腦結構變化),並且發現童年創傷與這三種情況都有關聯。研究人員發現,童年暴力或創傷經歷會加速青春期發育、大腦發育和細胞衰老,例如,情感缺失的兒童通常會經歷認知發展遲緩以及學習和記憶困難,這些都會導致在學校的表現不佳。
  • 血液測試預測健康人未來的認知能力下降
    血液測試預測健康人未來的認知能力下降 2021-01-11 1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研究顯示,35歲人類大腦認知功能達到巔峰!45歲後智力快速下降
    Sciences》(美國國家科學院報)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類的認知能力在35歲會達到巔峰,在45歲後,認知能力會快速下降。為探究人類大腦認知衰退的規律,研究者將1890年—2014年4294名西洋棋選手列為研究對象,涉及的西洋棋比賽共計24000場。通過追蹤每個選手多年來的技能水平與熟練程度、對比分析選手的動作和專業西洋棋計算機的動作,研究者評估了選手的認知能力,結果發現大多數選手的水平在20歲前迅速提高,直到35歲達到頂峰,隨後在大約10年間保持巔峰的遊戲能力,到了45歲後,技能水平開始退化。
  • 人類大腦開始退化?科學家警告:全球變暖或導致人類認知能力下降
    但是最新研究表明,當全球變暖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僅會對地球的環境氣候產生影響,還會可能損害人類的思考能力。對此,科學家警告稱:到本世紀末,地球空間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很有可能會導致人類認知能力的下降,甚至於大腦的退化。
  • 證實,高血壓通過改變大腦結構讓你變傻
    之前,「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就曾報導過《柳葉刀》的一項研究:中年時期得高血壓會影響大腦結構!01柳葉刀這項研究具體說了啥?這項研究屬於醫學研究委員會(MRC)全國健康與發展調查(NSHD)的神經科學子研究Insight 46,最初包括1946年一周內在英國出生的5362人。
  • 深度解析|社會經濟地位影響大腦功能網絡連接和解剖學變化
    並且,這種趨勢在控制了相關的身體心理健康情況、認知能力和人口學信息後仍然明顯。這種社會經濟地位和腦功能網絡組織無法被童年時的社會經濟地位所反應和解釋。本研究結果提示了在中年人這個人群中社會經濟地位和腦功能網絡組織和解剖學組織的發展有顯著相關,且高社會地位對於中年人的年齡增加造成的大腦衰退有保護作用。
  • 普通種類的藥物可能會增加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一組科學家,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說,一個類的藥物用於廣泛的條件下,從過敏和感冒到高血壓和尿失禁,可能與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在老年人更易患阿爾茨海默病(AD)。
  • 研究發現:提前退休會加速認知能力下降
    一項由賓漢頓大學開展的研究發現,提前退休會加速老年人認知能力的衰退。 為了研究提前退休和養老金福利對60歲以上老年人個體認知的影響,研究團隊分析了中國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中國最新的退休縱向調查。其中,退休縱向調查是對中國45歲以上人群進行的一項具有代表性的全國性調查,旨在測試受訪者的心理認知、情景記憶和總體心理健康水平。
  • 科學家發現,「反覆消極思維」與認知能力下降,及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有害蛋白在大腦沉積有關丨科學大發現
    近期,倫敦大學學院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中老年人長期處於「反覆消極思維」(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 RNT)中,可能與認知能力下降,以及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關的有害蛋白在大腦沉積有關。換句話說,總是喪可能會傻!!!
  • 音樂訓練是如何影響中國兒童大腦的發育和認知能力的?
    ., PNAS, 2009剛剛談的是被動地聽音樂,那主動的音樂訓練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呢?音樂訓練是一種涉及聽覺、運動和視覺多系統、長時程的學習過程,調用了廣泛的腦區以及一系列高級認知加工的參與,比如額葉執行功能、海馬記憶過程,以及情緒和獎賞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