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打算什麼時候回中國看一看呢?我已經一遍又一遍地被別人問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在過去十年裡。
2005年夏天,我受一個建築學會議的邀請,展開了相隔六十年的中國之行。作為一個人文地理學的工作者,我將從自我和文化的角度來描述這次旅行。
我一家人離開中國是在1941年,那年我才十歲。在1973年,我正式成為了美國公民。經常有人問起,我覺得哪裡才是真正的故鄉。我會輕描淡寫地回答說:「總的來說,是地球。」「不過到底是地球上的哪裡呢?」這個緊接著的問題意味著,肯定有那麼一個地方讓我最舒服、最嚮往,能形成最深刻的歸屬感。
我到底是一個中國人、一個美籍華人、一個華裔美國人,還是一個美國人呢?
人是需要有歸屬感的。對我而言,歸屬感的三個來源是:歷史、地理和語言。如果一個民族不確定自己的歸屬感是什麼,那就應該好好去學一下自己的歷史和地理,並且確保自己的語言仍在使用。
那麼我到底是誰呢?我是一個美國公民,卻在中國出生,是一個沒有確定的歷史、地理和語言的人。就像許多現代人一樣,我也感覺到了那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作者簡介:
段義孚(Yi-Fu Tuan),享譽世界的美國華裔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在地理學理論、園林建築、文學、宗教等研究領域都作出過舉世矚目的貢獻。他關注人的問題,注重人性、人情,其思想見解發人深省,因而被公認為「擁有超然靈魂之正義之聲」。
他一生榮獲多種榮譽與獎項,包括英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威斯康星大學榮譽教授、古根海姆基金獎、布裡根景觀建築獎及美國地理學會授予的地理學傑出貢獻獎等。
(責編: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