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記》:美國華裔地理學大師的尋根之旅

2021-01-09 中國臺灣網

  您打算什麼時候回中國看一看呢?我已經一遍又一遍地被別人問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在過去十年裡。

  2005年夏天,我受一個建築學會議的邀請,展開了相隔六十年的中國之行。作為一個人文地理學的工作者,我將從自我和文化的角度來描述這次旅行。

  我一家人離開中國是在1941年,那年我才十歲。在1973年,我正式成為了美國公民。經常有人問起,我覺得哪裡才是真正的故鄉。我會輕描淡寫地回答說:「總的來說,是地球。」「不過到底是地球上的哪裡呢?」這個緊接著的問題意味著,肯定有那麼一個地方讓我最舒服、最嚮往,能形成最深刻的歸屬感。

  我到底是一個中國人、一個美籍華人、一個華裔美國人,還是一個美國人呢?

  人是需要有歸屬感的。對我而言,歸屬感的三個來源是:歷史、地理和語言。如果一個民族不確定自己的歸屬感是什麼,那就應該好好去學一下自己的歷史和地理,並且確保自己的語言仍在使用。

  那麼我到底是誰呢?我是一個美國公民,卻在中國出生,是一個沒有確定的歷史、地理和語言的人。就像許多現代人一樣,我也感覺到了那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作者簡介:

  段義孚(Yi-Fu Tuan),享譽世界的美國華裔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在地理學理論、園林建築、文學、宗教等研究領域都作出過舉世矚目的貢獻。他關注人的問題,注重人性、人情,其思想見解發人深省,因而被公認為「擁有超然靈魂之正義之聲」。

  他一生榮獲多種榮譽與獎項,包括英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威斯康星大學榮譽教授、古根海姆基金獎、布裡根景觀建築獎及美國地理學會授予的地理學傑出貢獻獎等。

  (責編:小題)

相關焦點

  • 華裔新生代頻現"被中文" 尋根之旅引身份認同
    華裔新生代頻現"被中文" 尋根之旅引身份認同   中新社西安1月6日電 題:華裔新生代頻現「被中文」 尋根之旅引身份認同  中新社記者 冽瑋  紐西蘭惠靈頓新華人聯誼會會長宋琦一直有個困擾,出生於紐西蘭的兩個兒子各科優秀,中文成績則差強人意。
  • 《人文主義地理學》:如何以人來觀照地理環境
    《人文主義地理學》 段義孚 上海譯文出版社段義孚教授是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享譽全球的華裔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他1930年生於天津,後隨家赴澳大利亞、菲律賓,大學就讀於牛津大學,於1957年獲伯克利大學博士學位,後在美國多所名校任教。
  • 黃河尋根之旅下半程:探尋當地黃河景觀、體味獨特風土人情
    相比較黃河尋根之旅上半程,黃河尋根之旅下半程帶給我們的文化和風景更加豐富多元。寧夏銀川的塞外風情、甘肅蘭州的劉家峽水庫、青海瑪多獨特的風土人情至今難以忘懷...寧夏銀川——暢遊沙坡頭景區 觀賞黃河塞外風光來到銀川,這裡更多的是黃色的色調,落葉、黃沙伴隨著深秋一起到來。
  • 蒙城:郭集彭氏尋根記
    多少年來,尋根溯源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情懷。也許世上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生活在什麼地方?世系繁衍發展的歷史是怎樣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有沒有特殊的家規族規?曾聽老人常言「問我家族從何來?來自山東老鴰巷!」那麼,蒙城郭集彭氏從何而來?我們是從哪裡遷居到此地的呢?多少代人為此苦苦思索研究,辛辛探尋查找,終是無果。
  • 尋根·長城|河西涼州尋故邊 數九寒天沙漠間
    考察長城現狀梳理長城文化挖掘長城藝術保護長城遺產跟隨我們的腳步感受不一樣的長城之旅張明弘-尋根·長城河西涼州尋故邊,數九寒天沙漠間。【張明弘-尋根·長城】團隊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長城的變化,邊牆的現狀,越來越多的人因此開始關注長城。只有走近長城,我們才能看見長城背後的故事和發展起落。
  • 獨家記錄丨被美國夫婦收養的益陽女孩抵湘尋根
    ,19歲漂亮女孩泰勒「回湘尋根」,引發廣泛關注。 6月30日—7月3日,泰勒和她的養父母一行首次回到湖南益陽,開啟一次「尋根之旅、感恩之旅,文化之旅」。 泰勒回訪福利院,遊走資江、探尋將軍廟古蹟,用手機拍下她看到的建築、街道、山水,乃至一草一木,感受湖湘文化,也感受自己生命開始的地方。 新湖南客戶端全程記錄了這些瞬間。
  • 20世紀最偉大的華裔數學大師、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先生
    說起中國的數學大師,華羅庚、陳景潤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家喻戶曉,其實那時陳省身早已在國際數學界聲名鵲起,有人綜合量化分析得出的二十世紀數學家排名陳省身先生排在第31位,華羅庚排在第90位,陳景潤進入前1500名。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曾設計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貝聿銘,男,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
  • 紀錄片《漢江》19日登陸央視九臺 中華文明尋根之旅
    新聞發布會現場《漢江》劇照   荊楚網消息(記者鄭青)從80萬年前的鄖陽人頭骨化石,到道家魚型八卦、屈家嶺農耕文明,再到西漢龍興之地、大唐絲綢之路……12日,記者從在漢召開的《漢江》首映式新聞發布會上獲悉,8月19日,CCTV9紀錄片頻道將首播紀錄片《漢江》,以六集的篇幅,進行一次中華文明的尋根之旅
  • 美國著名華裔建築師林瓔入選耶魯大學校董
    中新網紐約6月2日消息:美國耶魯大學30日表示,該校校友以壓倒性多數推選著名華裔建築師林瓔,出任耶魯大學新任校董。  據美國華文媒體報導,林瓔贏得近5萬名校友超過80%的選票,躋身耶魯大學19名校董之列。耶魯表示,世界各地10萬名校友有超過40%在這次校董選舉投票,投票率比平常的選舉高出二倍半。
  • 女孩帶「撿」回的爺爺遊全國 91歲老人回山東尋根
    女孩帶」撿「回的爺爺遊全國 91歲老人回山東尋根  近日,家住遼寧錦州的潘鐵姬帶著「撿來的」爺爺李景海開始遊全國,在經過秦皇島和天津後,如今已經到了山東濟南。  據悉,在2010年8月,潘鐵姬遇見了當時已經80多歲的李景海老人,當時李景海處於乞討的窘境,於是潘鐵姬就將老人帶到了自己家裡。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可見,尋根知祖的重要性。「前人不修譜,後人尋根苦。今人不修譜,後人不知古。」每每讀到一些抒發濃鬱鄉愁的詩詞作品,內心就五味雜陳,有著說不出的苦。「風雨漂泊異鄉路,浮萍悽清落葉飛。遊子尋根滿愁緒,一朝故土熱淚歸。」「遊子殤情慈母淚,夢裡鄉關望歸帆。此身何系根源竟,萬裡愁思盈客船。」是啊,我不禁隨口作了一首打油詩:「尋根苦,尋根苦。終日奔波,淚婆娑。尋根苦,尋根苦。別人知祖,我不知。尋根苦,尋根苦。
  • 美國10大華裔科學家:他們是黃皮膚的美國人,卻不再是中國人
    崔琦: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是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 ,美籍華人科學家。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00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人文地理學》趙榮第二版書應該這樣做筆記
    1、關於人文地理學當中的人物、學派。學派人物思想代表作亞歷山大·馮·洪堡(德)近代地理學的開山大師,使地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他注意到人地之間的相互作用,創立了因果原則、綜合原則、比較原則等研究的基本方法 《宇宙》《新大陸熱帶地區旅行記》卡爾·李特爾(德)近代人文地理學的開山大師,認為地理學的研究是人類家鄉,要確立一門以人與自然的有機統一為基礎的新的科學的地理學人地關係學派拉採爾(德)人文地理學的創始人
  • 華裔對美國大選的選擇
    美國華人對此次大選的熱情是空前的。原因有四:中國國勢空前強大,中美關係大勢良好,華裔在美國的社會地位隨之提高;華裔人口增多,入美國籍者大增,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票源;近些年來華裔參政有成就,鼓舞了華裔的政治熱情,也增強了各族裔對華裔參政的信任和歡迎程度;美國深陷伊拉克戰爭泥潭和經濟衰退、物價高漲,使華裔和其他族裔一樣,渴望美國政局改變。
  • 哈佛大學地理系的滅亡與地理學的重生
    哈佛大學地理系創立於1904年,由地貌學大師William Davis創建,在美國地理學屆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但是很不幸,這個曾經輝煌的地理系在1948年轟然滅亡。同樣遭此厄運的還有建立於1903年的芝加哥大學地理系的滅亡。 地理學曾經是與天文學並列的學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霍金的女兒來寧波尋根 送給天一閣一本父親霍金寫的書
    「午餐時,同事告訴我,路上老太太都在討論霍金女兒來寧波(天一閣)尋根的事情。嗯,天一閣家譜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說不定,140年以後,大批金髮碧眼的老外來此尋根呢。」這是天一閣副研究館員應芳舟昨天發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昨天,媒體刊登了《霍金女兒來寧波尋根了》的消息,一時之間,成為街頭巷尾大家討論的熱點。
  • 地理學 終究是讓人認識自己
    段義孚先生的人文地理學    一切從「仁」開始    唐曉峰:在中國古代,不同區域,人文景觀(比如建築)就不一樣,人的行為、建築等等和環境特別貼近。段義孚先生說,寫中國的人地和諧關係很好寫,因為傳統時代中國人在這個方面特別突出。還有美國一位地理學家葛德石,他寫過一本中國地理的書,也認為中國人和大地關係十分緊密。
  • 前美國加大系統華裔校董:華裔促進美國教育成長
    華聲報聖何塞消息:前美國加大系統華僑校董李心培1月3日表示,主流社會應該認識到華裔對美國整體教育的貢獻,而不是把華裔看成排擠其它族裔受教育機會的人。  同時洛斯蓋圖—薩拉度加高中學區委員張琛認為,華裔學生並沒有種族裔排擠問題,但有學術競爭問題。
  • 《大師和瑪格麗特》:大師的狂歡之旅
    這可以說是一趟文學之旅,俄羅斯文學群星璀璨,我想一個接一個看作家故居。  在去往契訶夫故居的路上,我在手機地圖上看到了布爾加科夫故居,便跟好友提議去看看。好友問:「他是誰?」我反問他:「《大師和瑪格麗特》聽說過嗎?」他搖搖頭。那時我雖然知道作者,但也沒看過他的書。不過反正是順路,我們就去轉悠了一番。日後,我非常慶幸做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