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結果顯示,吃肉這一習慣對人類身體的進化過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它使人們對食物中脂肪及膽固醇的處理能力得到增強,並且改變了人們的牙齒結構和體形。
研究顯示,對肉類的喜愛使歷代人的身體結構隨之發生了相應變化。
科學家們曾經就「吃肉是如何對人類進化產生重大影響」以及「從牙齒形狀我們能得知早期人類的何種習性」等人類的飲食問題舉行了小組討論。
據考證,人類吃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根據現存的化石記錄可以得知,大約在250萬年前,石頭工具即被用於宰殺獵物,一些動物骨骼上也都殘留著相應的痕跡。
研究人員表示,與其他物種的競爭可能是自然選擇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影響了早期人類的身體結構和行為方式。
研究人員花了很多年的時間用來觀察烏幹達布溫迪國家公園中,山地大猩猩和黑猩猩兩個種群之間的關係。
他們之所以要選擇布溫迪國家公園作為觀測地點是因為這裡是惟一一個山地大猩猩和黑猩猩共同棲息的林地。
他說:「我們試圖弄清楚這兩個種群之間的生態學關係,它們會因為食物或是巢穴而競爭嗎?」
在生態學上,山地大猩猩和黑猩猩之間有一個最明顯的不同,即黑猩猩的食物中包括肉類而山地大猩猩則主要以植物為食。
一種純粹的食草動物可以和雜食性動物共存的重要原因即是,他們賴以為生的食物是截然不同的。
研究人員:「由此我們可以作出相應的推論,那就是大約200萬至300萬年之前,在兩種早期人類之間都面對面地發生了些什麼事情。」
今天,我們被脂肪和膽固醇困擾是因為我們能隨時去超市用這些食品將自己填飽。
但是,我們對脂肪和膽固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具有相應的免疫作用,與大型猿類相比,人類可以處理含有高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而大型猿類則不行。
儘管當人們老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這方面的問題,如心臟疾病等。
但是如果按喜歡吃肉的人的食譜給大猩猩餵食,那麼它們在20歲左右的時候就會死亡。而在正常情況下,它們的壽命則可以達到大約50年的時間。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這些大型猿類無法很好地處理人類食物中高含量的脂肪和膽固醇。
但有證據顯示,烹調以及使用刀叉等餐具的進步使人類的牙齒逐漸變得彎曲不整齊並使人的面部變小。
所以,現在已經很難看到哪個人天生就長著一副十分完美的整齊牙齒。
另外我們最後長出的智齒在口腔中也通常找不到合適的位置,而隨之而來的則是呈上升趨勢的口腔及齒齦疾病。
事實上,你所見到的任何野生哺乳動物的上下顎牙齒都可以完美地咬合,並且排成一條直線。
但是在人類群體中,這種上下牙齒能夠完美咬合的狀態卻從未被發現過。所以,牙齒也成為人們身體中惟一一個需要定期關注並接受外科手術的部位。
事實上,通過對食物的烹調,食物就會變得柔軟,所以我們不再需要用特別鋒利的牙齒來咬碎食物。
通過使用刀叉等餐具將食物切碎後,我們也不再需要用一張大嘴才能填滿大塊的食物。
所以,研究人員推斷:人們正朝著向食用軟軟的糊狀食品的方向進化。
關注我 帶你了解更多有趣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