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英語翻譯唐聞生:中國開放源頭始於1972年

2020-12-07 央視網
專題:改革開放30年新聞網

  毛澤東英語翻譯唐聞生十一月八日以榮譽主席的身份出席了同聲傳譯與翻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表示希望國內外所有熱愛翻譯事業的人士都能在翻譯教學和研究領域有更多的建樹,為培養一代又一代能夠切實溝通中國與世界的人們獻計出力。 中新社發 賴海隆 攝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九日電 題:唐聞生:中國開放源頭始於一九七二年

  中新社記者 賴海隆

  毛澤東英語翻譯唐聞生今天在此間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始於一九七八年,但中國開放源頭應從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中美籤署《上海公報》算起。

  剛剛出席過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舉行的同聲傳譯與翻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唐聞生,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說了上述這番話。

  唐聞生說,新中國成立後,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都希望能夠走出國門,廣交天下朋友。但由於當時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採取封鎖政策,令中國的對外交往受到了種種阻撓。直到六十年代後期,尼克森競選總統時釋放出了要與中國交往的善意,當時毛澤東敏銳地抓住了中美關係歷史轉折的契機,終於在尼克森上臺後完成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中美《上海公報》。從此,中國逐步向世界打開了大門。

  唐聞生談到這段往事時由衷地讚嘆道,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表現出了極高的政治智慧。

  說到這裡,唐聞生話鋒一轉,將話題回到她的翻譯老本行。「要知道,當時送到毛主席案頭上的海外訊息,其中有關尼克森的一些關於中國的言論,都是靠翻譯準確地傳達出來的,因此可以說,翻譯在中美關係發展中功不可沒。」現身為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的唐聞生自豪地說道。

  唐聞生當年因一口純正的英語,萬裡挑一給毛澤東當英語翻譯。唐明照(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曾向周總理誇讚女兒唐聞生:「小唐英語比漢語說得好」。據說,僅僅因為這一句話,招來了「崇洋媚外」的批判。

  在給毛澤東做翻譯的十多年中,唐聞生白晰的臉龐,梳剪整齊的短髮,一身灰藍色的列寧裝,幾乎從來沒有變化過。

  毛澤東在世時,唐聞生由翻譯升至外交部美大司司長,年齡不過二十多歲。毛澤東謝世之後不久,唐聞生一度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

  此後,唐聞生在中國唯一的一家英文大報《中國日報》做副總編。一九八六年,唐聞生到鐵道部外事局任局長,一九九九年又調任中國僑聯副主席。

  眼前的唐聞生,一身藏藍色西服套裝,灰色高領羊絨衣映襯著花白的頭髮,儀態端莊高雅。從她從容不迫的談吐中依稀還能見到當年的風採。

  唐聞生現在除了擔任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外,還是中國僑聯顧問、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

  作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唐聞生去年親自率領由七十多名大陸大學生和部分教師組成的代表團訪問臺灣。「兩岸學生文化的底蘊相同,互相感情很深,還共同譜寫了一首曲子,很好聽的。」唐聞生愉悅地回憶去年與對岸的大學師生進行親密無間交流的情景。

  從中美關係轉折的歷史時刻,到今天海峽兩岸日益廣泛的交流,唐聞生似乎都沒有缺席。

  對此,唐聞生謙虛地說:「我只是一個工作人員,做了像一顆鑼絲釘這樣的小事吧。」

責編:李二慶

相關焦點

  • 中國領導人身旁十大著名女秘書
    ,擔任翻譯。尼克森稱章是他見過的最好的翻譯。圖為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的專機落地後,時任中國外長喬冠華與章含之登上美國總統專機,與美國官員交流。左起:中方章含之,基辛格,國務卿威廉·P·羅傑斯,外交部長喬冠華。
  • 毛澤東的英語水平 究竟達到什麼程度?
    毛澤東早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是在晚年開始學英語,但是,毛澤東接觸英文實際上是很早的。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寫的《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個從日本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所以,毛澤東最早是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的。
  • 2019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改革開放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9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改革開放 2019-11-29 19:58 來源
  • 讓世界了解中國抗戰:是誰冒險翻譯並出版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原創 王嵐 檔案春秋《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有關中國革命現狀和前途的重要論述。自發表以來,這部著作已經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政治文化中的經典之作;但是,你知道最初的英譯本是誰翻譯的?又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出版和發行的呢?
  • 揭秘毛澤東英語水平:1單詞決定鄧小平地位
    >毛澤東與英語的不解之緣》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毛澤東以戰略家的眼光清楚地認識到了掌握英語的重要性,早在1955年他就對人說過:「英語將來是世界語言,要學一點,會有好處的。」學校「以造就小學教員為目的」,開設的課程很多,其中就有英語,毛澤東專心於哲學、史地、文學等。可以肯定,在5年半的師範學習生涯中,毛澤東是學過英語的,但其成績如何不得而知。毛澤東1936年曾對斯諾說:「幸虧我的社會科學各課得到的分數都很高,這樣就扯平了其他課程的壞分數。」「最後,我居然得到了畢業文憑。」這說明毛澤東是偏科的,「壞分數」中估計就有英語成績。
  • 中國領導人英語水平都啥樣?
    從毛澤東到周恩來,再到江澤民、朱鎔基,很多中國領導人都算得上是外語達人,他們曾多次在不同的場合,或是即興用外語演講,或是直接與外國領導人用外語對話。毛澤東:在美國人面前「秀英語」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晚年才開始學英語。1954年,在新華社國際部工作的林克被派到毛澤東身邊擔任其國際問題秘書,並教授其英語,達12年之久。
  • 美國4次用核武器威脅中國,毛澤東用英語霸氣回應,成名言
    (投放日本的原子彈「小男孩」「胖子」模型)1949年8月29日,蘇聯在哈薩克草原爆破成功原子彈,成了核武第二國。1952年10月,英國成核武第三國,1960年2月,法國成第四國。中國從1950年代初期就有研製原子彈的打算,當時因為經濟建設困難時期,對到底用不用開發原子彈尚有爭論。
  • 1961年,郭沫若因何翻譯魯迅的這首詩?與毛澤東的指示有關
    郭沫若、魯迅都是同一種語言寫作的高手,何用翻譯?也許,是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吧?這兩位又都是通數國語言的翻譯家。不,不僅是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的確確是同一種語言——漢語的翻譯。而且,這次翻譯還與另一位詩人、政治家的毛澤東的指示相關。
  • 毛澤東與賀子珍婚變內情:女翻譯是導火線
    史沫特萊是引火人,女翻譯是導火線  1937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鼓勵史沫特萊設法引進一種新的娛樂:西方式的交際舞。  史沫特萊明白這些長徵的倖存者,需要學會鬆弛和娛樂。她還想到,跳舞有助於打破受領導幹部的妻子們影響,而形成的僵化的社會禮儀。
  • 如何翻譯「紅軍不怕遠徵難」?
    說起長徵,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毛澤東的長徵詩。他的詩不但記下了長徵中的重要事件,也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風採。《長徵》——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 外事翻譯尷尬事:蘇聯代表氣極了,中國代表居然罵蘇聯是「蟲子」
    李景賢(後任中國駐喬治亞、烏茲別克斯坦大使)問過「高翻」羅文,這一連串五個具體「形象」,當時是如何譯出的。羅文說,這五句話講得很短,但極形象,一個接一個連在一起,畫面感極強,要及時準確、一口氣生動地譯出來,難度極大,只翻譯了大概意思,羅馬尼亞貴賓基本上聽懂了:爭論沒有什麼大不了的!1964年2月23日至8月22日,中國與蘇聯就邊界問題在北京進行第一次談判。
  • 外事活動間隙 周恩來經常對翻譯人員進行「考試」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在中國與緬甸建立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的請示上,周恩來就翻譯工作出的批示、1967年,作者(左一)在周恩來接見外賓時參加合影1965年,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外交部教育司翻譯處(現為翻譯司)工作,與我同時進入翻譯處的有10多個年輕人。
  • 385人分獲第32屆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不同獎項
    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周明偉,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高岸明,中國譯協顧問唐聞生、朱英璜、施燕華、趙常謙、郭曉勇,中國譯協副會長、四川外國語大學校長董洪川等出席頒獎儀式,周明偉、高岸明、董洪川等領導致辭並共同為競賽獲獎選手和獲得最佳組織獎、組織承辦獎的單位頒獎。四川外國語大學副校長祝朝偉做大賽評審工作報告,中國翻譯協會常務理事、常務副秘書長,中國外文局國際合作部主任姜永鋼主持頒獎儀式。
  • 最後的《紅樓夢》英文翻譯大師
    楊戴二人的全譯本則完整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紅色」涵義,一部文學著作的全文翻譯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感謝楊戴二人的英文全譯,這讓近四十年,《紅樓夢》全本在英語世界,保持著基本的中國文明的面貌而流傳著。當然,楊戴本也是有弱點的,這個本子過於嚴謹,過於縝密,小說翻譯的文藝性弱,影響了這個譯著在海外的流行,特別是面向英語世界普通讀者時,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其面世以來影響力主要局限在中國內地。
  • 清華學生在「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中取得佳績
    清華學生在「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中取得佳績並作為中國大學生的唯一代表參加國際比賽清華新聞網3月24日電 3月20-22日,在河南大學舉行的第20屆「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中,由外文系吳霞教授指導的清華大學法學院14級傅書寧同學獲得「中國日報社21世紀報最具潛力獎」,並獲得大賽亞軍。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之中國特色類:中國菜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之中國特色類:中國菜 2017-06-01 11:03 來源
  • 毛澤東三讀《魯迅全集》 稱他是現代中國的聖人
    第三種是1972年有關部門根據10卷本《魯迅全集》排印的大字線裝本,他在書中畫了許多紅道道,許多冊的封面上畫有紅圈,其中一冊的封面上寫著「1975·8再閱」。  毛澤東逝世時,床頭書桌上還放著一本厚厚的《魯迅選集》。書裡夾著一封沒有封皮的信,是女兒李敏1975年4月15日寫的,上面說:「爸爸:您好,您近來身體怎樣?女兒十分惦念。
  • 6位外國人看毛澤東:令人極感興趣而高深莫測的人
    >美國作家和記者埃德加·斯諾(1905—1972),1928年首次到中國上海,任《密勒氏評論報》助理編輯,後兼任紐約《太陽報》和倫敦《每日先驅報》特約通訊員。1930年後到中國東三省、內蒙古和西南各省。1933年至1934年在北平燕京大學任新聞系教授,並學習漢語。1936年6月,他從北平出發,經西安赴陝甘寧邊區,是第一個在紅色區域進行採記的西方記者。7月8日在安塞百家坪遇見周恩來。經周恩來安排,於11日抵延安會見毛澤東。
  • 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
    1872年——清廷批准李鴻章奏摺,成立輪船招商局。  1893年——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誕生。  1898年——法國化學家皮埃爾·居裡和瑪麗亞·居裡夫婦公布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後來命名為鐳。  1916年——蔡元培就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