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賀子珍婚變內情:女翻譯是導火線

2020-12-05 南海網

  史沫特萊是引火人,女翻譯是導火線

  1937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鼓勵史沫特萊設法引進一種新的娛樂:西方式的交際舞。

  史沫特萊明白這些長徵的倖存者,需要學會鬆弛和娛樂。她還想到,跳舞有助於打破受領導幹部的妻子們影響,而形成的僵化的社會禮儀。到了三月份,她和吳莉莉(音譯,女翻譯)晚上就在天主教堂裡教交際舞。到這裡參加舞會的紅軍丈夫一般不帶妻子前來,有少數剛從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來延安,為統一戰線和革命效力的青年男女也來參加。

  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最不喜歡史沫特萊。反過來,史沫特萊坦率地表示,她認為賀子珍過的是蒼白的、修道院式的生活,她不具備一個革命領袖妻子的必要條件。史沫特萊對賀子珍的冷淡就表明了她的看法。結果,倆人之間雖沒有發生什麼爭吵,但相互敵視是很深的。吳莉莉是晚間「舉行」交際舞的明星。與延安那些呆板的婦女相比,吳好像神話故事中一位鮮豔奪目的公主;對長期生活在農民中間的延安男人來說,吳不只是有一張漂亮的臉蛋,她可同中國歷史上最有姿色的女人楊貴妃相媲美。

  戰爭間歇的幾個月裡,毛澤東閱讀了大量書籍,並撰寫政治和哲學方面的論文。

  太陽一落山,毛澤東常常帶著一個警衛員到史沫特萊的窯洞去,他們邊喝米酒或茶,邊聊天。他對外國生活表現了極大興趣。毛澤東讀過一些譯成中文的西方人的詩,他問史沫特萊是否體驗過像拜倫、濟慈和雪萊這類詩人讚美的浪漫愛情。「他說他懷疑從西方小說中讀到的那種愛情是否真的存在,它到底是什麼樣?在他認識的人當中,我似乎是第一個體驗過這種愛情的人。他似乎覺得在某些事上若有所失。」

  吳莉莉總是在毛澤東和史談話中充當中間人,每當史與毛澤東談論羅曼蒂克的愛情時,她感到對話全部是說給她吳莉莉聽的。討論過程中,毛澤東作詩,吳當然比史更能欣賞毛澤東的詩,吳便以毛澤東詩中所用的韻律賦詩作答,這使毛澤東很高興。他們詳細討論了解放後新社會中男女平等條件下的男女關係。這些思想進入了毛澤東以舊詩詞形式寫的詩篇。

相關焦點

  • 子珍離開毛澤東真實原因:漂亮翻譯成導火索
    毛澤東與賀子珍在延安窯洞前據史沫特萊回憶,毛澤東剛開始「由於自尊心強,他不學跳舞,生理上也沒有節奏感」,但卻經常光顧客人們的住處。「有時候,我給毛澤東寫一個『請即來一談』的便條,他很快就來了,手裡提著一袋花生米。於是請外國友人唱一支歌,外國朋友引吭高歌,中國主人拍掌擊節,歌罷由中國主人們或唱歌或講古,窯洞滿座,談笑風生,一時稱為樂事。」
  • 孔東梅:還原人性化的外公毛澤東(圖)
    李敏(左)、賀子珍(中)和孔東梅。受訪者供圖 1976年9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在北京與世長辭。2009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已整整33年,新中國也即將走過甲子歲月。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透過毛主席的外孫女孔東梅的講述,重溫歷史細節。北京798藝術區深處,「菊香書屋」的玻璃門,隨著年輕人進進出出的步伐,把傍晚的陽光來回推擋。
  • 讓世界了解中國抗戰:是誰冒險翻譯並出版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原創 王嵐 檔案春秋《論持久戰》是毛澤東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有關中國革命現狀和前途的重要論述。自發表以來,這部著作已經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政治文化中的經典之作;但是,你知道最初的英譯本是誰翻譯的?又是在怎樣的情景下出版和發行的呢?
  • 毛澤東英語翻譯唐聞生:中國開放源頭始於1972年
    專題:改革開放30年新聞網  毛澤東英語翻譯唐聞生十一月八日以榮譽主席的身份出席了同聲傳譯與翻譯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新社發 賴海隆 攝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九日電 題:唐聞生:中國開放源頭始於一九七二年  中新社記者 賴海隆  毛澤東英語翻譯唐聞生今天在此間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始於一九七八年,但中國開放源頭應從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中美籤署《上海公報》算起。
  • 黨史人物故事:毛澤東的眼淚
    【故事】毛澤東的眼淚  一代偉人毛澤東有鋼鐵般的意志,無論革命戰爭年代形勢有多麼嚴峻,他都從不曾有半點消沉,更不用說會掉淚了。他一共有6位親人為中國革命獻出了生命,毛澤東雖然十分悲痛,但都沒有掉淚。  是毛澤東天生就無情嗎?不!毛澤東感情十分豐富,而且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哪種情況下毛澤東最容易掉淚呢?
  • 1961年,郭沫若因何翻譯魯迅的這首詩?與毛澤東的指示有關
    郭沫若、魯迅都是同一種語言寫作的高手,何用翻譯?也許,是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吧?這兩位又都是通數國語言的翻譯家。不,不僅是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的確確是同一種語言——漢語的翻譯。而且,這次翻譯還與另一位詩人、政治家的毛澤東的指示相關。
  • 出道14年趙麗穎曬馮紹峰視角,多次暗秀恩愛,或力破婚變謠言
    趙麗穎出身農村,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出道後靠著自己的一路摸爬滾打成為了超一線的女明星。她成名之路非常勵志,很多人也是因為她的故事喜歡上她成為了忠實粉絲。06年選秀出道,經過14年的努力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
  • 毛澤東的這張特寫照,首次在國內公開
    他於2019年離任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後,過了半年時間便開始翻譯此書。 戰地記者卡爾曼「拍攝了大量反映毛澤東工作和生活的珍貴影像和照片」李輝在譯者的話中介紹,羅曼·卡爾曼是蘇聯著名的電影攝影師和新聞電影導演。1936年至1937年作為戰地攝影記者進入西班牙拍攝內戰。
  • 毛澤東的英語水平 究竟達到什麼程度?
    毛澤東早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是在晚年開始學英語,但是,毛澤東接觸英文實際上是很早的。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寫的《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個從日本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所以,毛澤東最早是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的。
  • 佟麗婭驚豔亮相紅毯,食指戒指引猜測,夫妻互動力破婚變傳聞
    事實上,早在2018年,佟麗婭回母校參加中戲畢業十周年聚會並與同學親切合影,就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她的婚戒戴在左手食指上,並由此引發婚變猜測,隨後,其好友闢謠,沒離婚,好著呢,多關注丫丫作品。可見,無論是拍寫真還是私下聚會,佟麗婭都喜歡把戒指戴在食指上,只是一個習慣,跟婚姻扯不上什麼關係。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相傳赤帝之女瑤姬,曾助大禹治水,疏浚三峽功成後,就化為神女石。楚國宋玉《高唐賦》將其描繪成「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美貌仙女。毛澤東引用這一神話時,使之脫胎換骨而成為華夏山河滄桑巨變的歷史見證者。   龜、蛇二山隔江對峙,是武漢市區長江河面最窄處,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前,曾有過六次籌建大橋的嘗試,但江水濤聲依舊,只有新中國才真正成就了「天塹變通途」。
  • 揭秘毛澤東英語水平:1單詞決定鄧小平地位
    毛澤東早年的英語水平  毛澤東是何時開始學英語的呢?有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是晚年才開始學習的,因為多種回憶錄、史料裡都如此記載,他本人也這麼說過。1968年7月28日凌晨,毛澤東召見紅衛兵「五大領袖」長達5個半小時,據其中之一的韓愛晶的記錄,毛澤東在談話中曾這樣說:「還是學英語好,我半路出家外文吃了虧,學外文要趕快,年輕時要學好。」
  • 青年導演的引路者論壇舉行,發布「導火線」計劃
    此次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圓桌討論、「導火線」計劃發布以及「」導火線「計劃青年導演頒獎揭幕。「導火線」計劃作為青年導演成長之路的補充,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設立新制、發現新導演、提供新機會。活動當天,烹小鮮聯盟營運長李喬從四個方面對導火線計劃進行了深刻的闡述:1、點燃——尋找新星,點燃微光:實施百位新星上牆、新新導演手冊、導火線創投館等動作,發現和挖掘更多潛力導演;2、助力——通過開展大師公開課、技能躍升班、導演練習生,助力青年導演成長,幫助他們打好根基;3、導火
  • 毛澤東出訪講究給蘇聯人看:不是活魚他不吃
    1949年初,史達林親自致電毛澤東,派特使米高揚前來西柏坡訪問。為了表達對蘇聯代表的熱情歡迎,有關方面早已備好了豐盛的酒菜。由於蘇聯人愛喝酒,中共方面特意從石家莊買來了上等的汾酒和葡萄酒。  蘇聯人帶來許多罐頭食品,還有酒,拿出來擺了一桌子,挺洋氣,挺花哨。
  • 正確認識長徵與毛澤東的關係
    編者按:2017年12月26日是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同志誕辰124周年紀念日。本刊特發表中央蘇區的親歷者張鼎丞之女張延忠所寫的文章,謹以此表達我們最深切的懷念。
  • 毛澤東與白求恩情誼如何 到底見沒見過面?
    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  在20世紀60—70年代的那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學習「老三篇」的熱潮幾乎讓每個中國人讀到了毛澤東  白求恩與毛澤東惟一一次的延安會面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產黨員,是一位著名的胸外科專家,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1936年白求恩曾在西班牙參加國際縱隊,幫助支援西班牙共和軍進行馬德裡保衛戰,抗擊法西斯主義。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受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率領一個三人醫療隊來到中國參加中國的抗日戰爭,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 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毛澤東詩詞不僅情感真摯、思想深刻、氣勢磅礴、意境雄渾,而且顏色詞的運用和搭配也個性鮮明,瑰麗神奇,達到了詩情畫意的和諧共生,表現出強烈的感情色彩、政治色彩、時代色彩和民族色彩。 異彩紛呈 毛澤東詩詞善於用不同色彩來體現內心感受,描繪自然景觀,烘託社會實踐。
  • 毛澤東與紅中社
    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紅色中華社首任主筆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內務人民委員周以慄兼任。他與毛澤東相識很早,曾協助毛澤東創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紅中社初創時期負責日常編輯工作的王觀瀾曾回憶:「毛澤東同志從開始就很關心紅色中華社的工作,他很信任周以慄同志,通過周以慄來領導報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