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食品健康十大謠言

2021-01-16 新京報

圖/視覺中國

2018年,食品健康行業事件眾多,各種謠言也隱藏其中「興風作浪」。如人可以感染豬病毒,大蒜能驗地溝油等。儘管這些謠言極具迷惑性,但出現後很快就得到了各方及時闢謠,將它們的危害扼殺在了襁褓中。

食品

大蒜可以檢驗地溝油?

謠言:6月,有人將大蒜放進兩杯「食用油」中。其中一杯的大蒜髮黑、發黴,於是得出結論,地溝油中含有黃麴黴素,會使大蒜髮生黴變。

真相:專家認為地溝油的檢測十分複雜,通過大蒜檢測黃麴黴毒素從而判斷是否為地溝油並不可靠。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解釋,地溝油使用化工手段進行深加工、精煉後,把裡面的所有脫純物質全都去掉了,因此地溝油不一定含黃麴黴素或者黃麴黴素超標。同時,大蒜遇黃麴黴素變色的說法,在科研資料庫裡沒有發現類似報告,可信度很低。

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

謠言:7月,多篇關於食鹽中添加亞鐵氰化鉀的文章在網上傳播,均宣稱「食鹽中添加了亞鐵氰化鉀,對身體有害」「有劇毒」。

真相: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撰文表示,亞鐵氰化鉀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加到食鹽裡是為了防止結塊。日常食鹽食用安全性不用擔心,正常食用不會出現文中食鹽傷腎的情況。全國鹽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也發表聲明稱,目前我國製鹽行業在食鹽中添加的「亞鐵氰化鉀」合規,作為食鹽抗結劑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麥片含草甘膦會致癌?

謠言:8月,網傳外媒報導,美國環境工作組檢測了45款燕麥產品,在43份樣品中發現了「草甘膦」,其中31種草甘膦殘留超標。

真相:華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教授趙力超表示,爆出麥片致癌的美國環境工作組(EWG)其實是一個民間組織,並非權威,標準缺乏依據和論證,難以讓人信服。此外,草甘膦是全球知名的除草劑,多家權威機構均未發現它對人體有明確的毒性。出於安全考慮,美國環保局在經過大量實驗後,給出了草甘膦「終身無危害」的最大劑量——2mg/kg/day。

多人感染豬病毒死亡?

謠言:8月,國內發現首例非洲豬瘟疫情以來,關於感染豬病毒致人死亡的謠言在朋友圈傳播,如「鄭州多人感染豬病毒死亡」等。

真相:農業農村部已多次闢謠,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病毒不會感染人。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博士、副研究員張宇也表示,非洲豬瘟疫情主要危害生豬養殖業,導致生豬死亡率較高。按照現在的捕殺、封鎖力度和檢驗檢疫水平,一旦發現,就會採取應急措施。非洲豬瘟病毒並不耐熱,因此消費者只要從正規渠道購買豬肉、做熟,就可以放心食用。

木耳栽培打藥不能吃?

謠言:8月,一名男子給黑木耳噴灑藥劑的視頻在網上熱傳。這名男子稱,黑木耳養殖過程中要打除草劑、殺蟲劑以及「激素」等。

真相: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表示,在木耳栽培過程中,正規的操作應該是用地膜覆蓋的物理防控措施。而且木耳的蟲害並不嚴重,不需要農藥,通過其他綜合防治措施即可。此外,農民所說的激素實際上為植物生上調節劑。

中國食用菌協會也發布聲明指出,該視頻不合常識,存在眾多疑點,並稱該視頻系「擺拍」。

健康

電子菸健康環保排毒?

謠言:3月,朋友圈中流行起一種新式香菸——電子菸,宣稱不含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甚至有商家稱其健康環保,是一種戒菸利器。

真相:人抽菸之所以會上癮,是尼古丁這種物質在作祟。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副研究員梁立榮表示,目前臨床上並未將電子菸納入戒菸方法,也沒發現通過電子菸成功戒菸的案例。電子菸也不是戒菸產品,目前僅作為菸草的替代品,適用於確實無法成功戒菸的人群,以降低菸草危害。「吸電子菸的過程與傳統菸草一樣,並不能幫助菸民戒掉心理依賴。」

吞活蝌蚪可治病強身?

謠言:4月,一段網上熱播的視頻中,一名家長將活蝌蚪餵食給孩子,稱營養價值高,可以強身健體。民間也流傳有吞活蝌蚪可治皮膚病的偏方。

真相:活吞蝌蚪不僅不能治病,而且一旦感染了裂頭蚴寄生蟲病,還有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局部敷貼生的蛙肉、蛙皮、蛇肉或蛇皮;食入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生飲湖塘溝渠水或遊泳時咽入湖塘水都可能感染裂頭蚴寄生蟲。感染嚴重時,會出現角膜潰瘍穿孔甚至失明,引起昏迷或嘔吐、間歇性抽搐,甚至癱瘓。生吃蝌蚪、青蛙、蛇等都可能被感染。

人的體質有酸鹼之分?

謠言:11月,「朋友圈」流傳:「人的體質有酸鹼之分,需要補充鹼性食物來平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都是酸性體質惹的禍」……

真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指出,「酸鹼體質」本身就是一個偽理論。現代醫學中根本沒有「酸性體質」、「鹼性體質」這些詞。正常人體內的酸鹼度(pH值)穩定在7.35-7.45之間,呈弱鹼性。

人體本來就酸鹼共存,不存在單一的酸性或鹼性體質,一般情況下,無論多吃酸性食物還是鹼性食物,人體都會將其調節成平衡狀態。

一勺三七粉能治百病?

謠言:11月,有人說「調理三高,吃藥一堆,不如每天一勺三七粉」,還有人講「一勺三七粉,渾身百病消」把三七的功效吹得神乎其神。

真相: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劑科副主任、主任藥師林曉蘭表示,三七的主要功效為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一般來說要有瘀血的情況下才可服用三七。如腦梗及其後遺症、腦出血恢復期、心肌梗死、心絞痛的患者可用。「是藥三分毒」,使用時藥不對症也是會出問題的。長期服用三七粉可能引起不良反應,如有些人對三七過敏會出現過敏性藥疹、紫癜,甚至休克。

人工耳蝸丟失要開顱?

謠言:12月,一則「弟弟丟失價值20多萬元耳蝸,重配可能需要開顱手術」的求助刷爆朋友圈,不少網友出於善意而主動轉發。

真相:世界衛生組織防聾合作中心常委、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耳鼻喉科教授馬芙蓉介紹,人工耳蝸分為體內裝置和體外裝置兩部分。體外裝置需在耳朵後上方的顱骨上固定,體內部分的植入不需要開顱手術,只需從耳後打開一個小切口即可。丟失了體外裝置不涉及手術,更談不上開顱手術,只需要找廠家再重新配上體外部分,並進行調試即可。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夏丹 王鹿

相關焦點

  • 謠言哪裡跑?細數那些年「忽悠」你的食品藥品類謠言
    在信息快速傳播的當下,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類似於柿子酸奶吃死人、西瓜打針、紙餡包子等食品謠言在社會上「興風作浪」。而與此同時,則更有諸如螃蟹注膠、麵條燃燒、人造雞蛋等具有「科學含量」的食品謠言不斷被炮製出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健康觀念的不斷增強,食品領域謠言頻繁出現,造成恐慌,嚴重威脅社會安全。
  • 「淨網2018」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中招了嗎
    今天就開啟11月了感嘆時光的飛快啊(因為有國慶小長假~)但謠言卻絲毫沒有「鬆懈」仍以頑強姿態寄生於各處藉此,網警向大家提醒本月朋友圈十大熱傳謠言快看看這裡有沒你中過招的~朋友圈十大謠言食品業用作食品添加劑----食鹽抗結劑。2、相關危害健康危害:該品屬低毒類。吸入引起咳嗽、氣短。大口服會引起胃腸適,中毒時腎臟受損害,尿糖大增加。網警點評:吃含亞鐵氰化鉀的食鹽並不會危害健康。這篇「食鹽裡面添加亞鐵氰化鉀」的文章早在去年5月就曾流傳過。
  • 揭秘轉基因十大謠言真相
    謠言一: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生產出來都賣給中國人美國市場上75%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轉基因成分。美國是轉基因技術研發大國,也是轉基因食品生產和消費的大國。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國內生產和銷售的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來源的轉基因食品超過3000個種類和品牌,加上凝乳酶等轉基因微生物來源的食品,超過5000種。謠言二:轉基因大豆毀掉了阿根廷農業阿根廷並非「被轉基因毀掉的國家」。阿根廷因為使用轉基因技術使之成為全球農業出口大國,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 2016食品安全微信10大謠言:小龍蝦渾身都是蟲
    2016食品安全微信10大謠言:小龍蝦渾身都是蟲 原標題:   如今,自媒體逐漸成為我們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但是社交軟體中魚龍混雜的自媒體信息往往真假難辨,食品安全謠言防不勝防。
  • 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辦
    為凝聚科技界與產業界的共識,為中國乃至全球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提出更多科學路徑,促進中國食品產業健康轉型,4月19-20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共同主辦的「2018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大會將焦點從食品安全延伸到安全與健康並行,圍繞6個重點方向開展專題研討。
  • 揭轉基因十大謠言:美國人不吃轉基因賣給中國人?
    權威學術組織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今天在京發布轉基因十大謠言真相。風口浪尖的轉基因,頻頻在網絡上傳出「聖女果都是轉基因」、「美國人從來不吃轉基因」等虛假消息,即便權威人士反覆闢謠也沒能阻擋謠言的流傳。你有沒有中招,來看一看。
  • 世界十大健康食品和十大垃圾食品
    十大對身體最有害食品:  1松花蛋(含鉛)2臭豆腐(損五臟之氣)3味精(更不能加溫;最多用少量拌涼菜;影響生殖系統,懷孕時影響下一代)4鹹菜等醃製類(致癌)5方便麵(含防腐劑)6葵花籽(影響肝功)7豬肝(膽固醇過高
  • 2018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發布
    昨日,由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承辦的2018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現場揭曉了2018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求真榜。
  • 2013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2013年對於謠言粉碎機是如虎添翼的一年,有了「流言百科」這個小夥伴,謠言粉碎機力爭更快速地出擊。和過去的幾年類似,食品安全相關的謠言依然是最受人們關注的,從「檳榔不致癌」到「快餐店的冰塊比馬桶髒」,從「轉基因大豆致癌」到「自來水中有避孕藥」,你相信過這些錯誤消息嗎?在2013年即將過去之際,果殼網聯手騰訊視頻盤點年度十大謠言,為你撥開謠言的迷霧,讓你更加了解真相。
  • 孟慶海: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謠言佔比較高 科普重要性不言而喻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圖為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2014年十大科學類謠言,你識破了嗎
    原標題:那些「科學」謠言,你識破了嗎(深閱讀)   2014十大「科學」謠言   1.地暖輻射會致白血病?   有說法稱「地暖會產生供暖輻射,進而導致白血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白內障等視力問題」。
  • 農業部曝光十大謠言:避孕藥餵黃鱔、螃蟹注水?
    IT之家7月3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無法避免的一個毒瘤,而這其中關於食品安全的謠言更是數不勝數,並且迷惑性非常大。從「避孕藥餵黃鱔」到「大閘蟹注水」,這些謠言不僅引發了消費者的恐慌和不滿,也對相關的產業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
  • 果殼網: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
    今天果殼網公布了《果殼年度榜單:2017年度十大科技謠言》,這一年,有正經研究被誤讀,也有陳年老謠又新傳。幾乎所有朋友都被其中一個或多個謠言嚇到過,看完絕對可以淨化智商,掃除文盲。節能燈依然是「白蓮花」,喝涼茶當然不能延壽,塑料真的造不了紫菜……No.1:「食品造假:紫菜塑料做,蝦蛄注了膠」
  • 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在京發布
    今天,北京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與百度知道發布《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讓民眾破除謠言、開啟更理性的生活。  今天公布的十大生活謠言是:  1.白皮雞蛋更有營養(搜索人次:1096萬)  謠言:白皮雞蛋更有營養。
  • 可致癌的十大垃圾食品?專家:這是謠言
    網上熱傳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1、油炸類食品;2、醃製類食品;3、加工類肉食品;4、餅乾類食品;5、汽水類食品;6、方便類食品;7、罐頭類食品;8、話梅蜜餞類食品;9、冷凍甜品類食品;10、燒烤類食品。這些食品危害人們的健康,對人們危害極大。  真相如何呢?
  • 起底十大食品謠言,你中招了嗎
    為了探尋這些傳言的真相,新京報記者梳理出近來不斷「刷屏」的食品謠言,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對這些謠言一一破解,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之際推出,希望廣大消費者能安心消費,健康飲食遠離風險。  1 相剋  海鮮+維C=毒藥?
  • 微信年度十大謠言盤點 最愛用致癌致死嚇人
    早報訊 近日,微信謠言過濾器、微信安全中心發布報告盤點2015年度十大謠言,「微信朋友圈降權」、「打隱翅蟲會致命」、「倒著輸入銀行卡密碼能自動報警」等謠言上榜。而「兒童牛奶飲料致病」這條謠言排名健康類謠言榜首,「小龍蝦處理屍體」連續上榜多年。
  • 機場中的十大健康食品你知道嗎?
    機場中的十大健康食品你知道嗎?在許多遊客眼裡,機場是一個垃圾食品集結的地方。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機場也有一些健康食品供遊客們享用,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有哪些營養而又健康的食品呢?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機場,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潛伏著一些「無營養熱量」食品,像蘇打水、運動飲料以及果汁為旅客們帶來了涼爽,也供他們很好的解渴。然而,在機場大多數報攤、咖啡館和快餐店,沒有設飲水機,提供清水。喝水有助於保持體液平衡和強健肌肉,讓你的皮膚看起來更加健康,而且有助於消化。另外,水不像蘇打水和果汁一樣,含有大量的糖、卡路裡和防腐劑。
  • 謠言熱榜 | 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新鮮出爐!
    上半年的最後一個月,舊謠言和夏天如約而至,新謠言緊跟疫情編故事:「伏天喝熱水逼出深入骨髓的寒氣」、「國外包裹是新冠肺炎汙染物」、「發往北京的快遞停運」……這些都是真的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梳理了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又看到過幾次呢?
  • 2019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解讀(下)
    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權威專家進行了深入解讀。本版上期發布了四個熱詞的解讀,本期繼續刊發剩餘六個熱詞的解讀。熱詞五:益生菌功效引熱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江南大學副校長 陳衛  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副主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教授 何國慶  解讀內容:近年,我國益生菌產業蓬勃發展,在引領食品工業健康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