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平面式觸控面板技術方案解析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觸控面板的主要材料包括導電薄膜(ITO Film)及導電玻璃(ITO Glass),一般指的傳統4線電阻式觸控面板,通常是Film+Glass(簡稱F/G),由觸控面板生產,再交貨給面板廠或是終端組裝廠貼合在顯示面板上,由於生產過程標準化,以及貼合組裝過程單純,因此門坎不高,價格也相當低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0669.htm

不過傳統4線電阻因為生產過於標準化,周圍的感應電路等必須用機殼包覆,使得觸控面板周圍邊框突起,且邊框較寬,在現代講求時尚美觀、外型簡約風格的手持式裝置應用上,並不吃香,因此才有全平面式觸控面板的興起。

全平面式觸控面板,亦即包括屏幕及其它按鍵在內的手機表面,呈現線條簡潔的完整平面,觸控面板廠稱為Touch Window或Touch lens,由於其結構遠比傳統觸控面板複雜,除了將感應電路做妥善的隱藏之外,還要求邊框越窄越好,加上通常生產必須與機殼整合,並搭配手機外型設計,因此不僅用料更多、生產製程拉得更長、良率也比傳統式更低。

全平面式觸控面板結構,包括3層式的F/F/G、4層的F/F/F/G、F/F/F/PC等等,最外層通常為保護膜,中間兩層則為導電層,最後一層則為基板。


相關焦點

  • 友達全球最大85吋8K 4K全平面無邊框ALCD液晶電視面板亮相展覽會
    在2018 Touch Taiwan展覽會上,友達光電將展出全球最大85吋8K 4K全平面無邊框ALCD液晶電視面板,整合全平面無邊框、新一代HDR超高動態範圍、120Hz超高刷新率及QD量子點廣色域等領先技術,以極致出色的畫質與外觀設計,樹立下世代影像新標竿。
  • 大尺寸觸控面板生產技術與應用趨勢
    導入投射電容式多點觸控技術,在桌機、筆電部份僅開始導入觸控板回饋力道,尚未有大量導入觸控應用的設計方案;但在非Apple陣營來說,從Android手機、平板,到12~17寸主流的筆記型電腦均導入投射電容式多點觸控技術,甚至部分20寸的桌上型電腦或電腦餐桌、電子白板,也開始採用多點觸控技術。
  • 解析觸控面板新興材料對比_行業新聞_顯示面板材料資訊_顯示面板...
    較早發展的日本企業是富士和郡是,都是在2009年起開始生產金屬網格薄膜並之後提供觸控面板業者使用。富士和郡是是直接供應觸控感測器甚至模組,以協助終端業者降低進入的技術門檻。除此兩家之外,美國企業Atmel雖提供觸控IC至透明導電膜的解決方案,但因技術發展較晚,且在生產過程屢因製程問題而影響其出貨,而大陸企業受Atmel發展結果的影響,於是企圖同時強化研發與製造能力,以獲得完整的解決方案。
  • 柔性AMOLED顯示模組與PEDOT觸控面板的技術整合
    柔性AMOLED顯示模組與PEDOT觸控面板的技術整合 佚名 發表於 2017-01-06 11:41:51 在PI(聚醯亞胺)薄膜上製造的6寸柔性PEDOT觸控面板需要採用無蝕刻痕工藝與「多用途柔性電子基板技術
  • 友達發布首款MINI LED顯示屏及MICRO LED顯示技術
    展示亮點包括全球最高解析度(*)全彩主動式Micro LED顯示技術;採用全貼合技術同時結合儀錶板、中控臺及副駕駛座液晶屏的超高解析駕駛艙顯示器,以及3寸至13.2寸中控臺、後照鏡與抬頭顯示器液晶屏;機上娛樂系統專用的11.6寸至15.6寸高解析、高亮度、廣色域及高對比度LTPS觸控屏;應用於筆電全球耗電量最低的13.3寸Full HD LTPS筆電液晶屏(*),以及全球首款支持觸控筆的UHD 4K
  • in-cell與on-cell觸控技術最新進展及應用
    市場研究機構NPDDisplaySearch指出,面板廠商推動內嵌式觸控解決方案系依據其觸控感應器所處基板位置、而分為in-cell與on-cell兩種方案,而目前in-cell與on-cell觸控技術主要應用均為手機產品。
  • on-cell觸控液晶面板市場正面臨大的成長契機
    2013年全年on-cell的出貨量僅為470萬片,這預示著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市場正面臨著成長的契機。到2018年,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的出貨量預計將達1.29億片。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4726.htm  NPD DisplaySearch研究表明,具有內嵌式觸控結構的面板包括i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on-cell內嵌式觸控液晶面板以及on-cell內嵌式AMOLED面板等,這3項觸控技術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的比重已經有增高的趨勢。
  • 友達超大觸控面板亮相臺灣平板顯示器展
    【中國家電網訊】6月10日消息,2010臺灣平板顯示器展已於8日開展,展會上,友達、華映與元太等面板廠紛紛展出了其最新技術。其中,友達將首度推出全球最大電容觸控面板,以及全球首片透明有機電激發光(OLED)內嵌式觸控面板,成為展場焦點。
  • 替代ITO薄膜 分析觸控面板新興材料發展概況
    較早發展的日本企業是富士和郡是,都是在2009年起開始生產金屬網格薄膜並之後提供觸控面板業者使用。富士和郡是是直接供應觸控感測器甚至模組,以協助終端業者降低進入的技術門檻。除此兩家之外,美國企業Atmel雖提供觸控IC至透明導電膜的解決方案,但因技術發展較晚,且在生產過程屢因製程問題而影響其出貨,而大陸企業受Atmel發展結果的影響,於是企圖同時強化研發與製造能力,以獲得完整的解決方案。
  • 臺灣觸控面板趨勢:On-cell/全貼合/新材料
    臺灣觸控面板產業2013年遭遇重大考驗、訂單流失,許多觸控面板廠商陷入虧損。展望2014年,臺灣觸控面板產業是否還有機會扳回一城?
  • ...85寸8K4K電視面板 群創或將秀出100寸更高解析度的16K8K顯示器...
    智能顯示與觸控展覽會將在8月29日開幕,友達、群創都將展示超高解析度面板,並各自鎖定廣色域、超高動態穩定範圍、超窄邊框、3D 觸控等技術,手機、大尺寸電視、電競、公用顯示器各類產品應用都將在展場呈現。
  • 新工藝新材料引發觸控面板行業質變
    這一年觸控面板廠牧東宣布出售蘇州子公司股權,等於是賣掉觸控設備和相關業務,成為觸控行業「退出」第一單。  但是,2013年還只是觸控面板價格戰的序曲。臺灣自由時報的消息,NB觸控需求不如預期,OGS(單片式觸控面板解決方案)觸控面板價格在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以來腰斬之後,2014年下半年仍將續跌2成,每寸報價跌破2美元。
  • 告別ITO導電玻璃觸控面板發展之路無限寬廣
    投影電容觸控式技術變革背後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轉移至將觸控功能整合到使用內嵌式技術的LCD面板本身,從而無需單獨的觸控式屏幕面板,亦稱離散式觸控面板。做到這一點後,就可生產出更容易整合的更薄更輕的觸控裝置。  光學效能及亮度,也可透過縮減LCD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和層數而獲得改善。
  • 觸控面板製程之化學二次強化的應用與製程問題討論
    前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5797.htm  隨著科技進步,觸控面板製程技術演進日新月異,對於中國而言,2012年是智慧型手機爆發年成長的一年,根據統計2012年中國手機廠商設計與製造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可望突破2億隻。
  • 觸控面板控制晶片廠威達高科被臺灣光罩股份收購
    北京時間08月1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臺灣光罩擬斥資2.93億元 收購觸控晶片廠。臺灣光罩決定再次出手展開併購,將以新臺幣2.93億元額度內,收購觸控面板控制晶片廠威達高科所有流通在外股權,每股收購價不高於11.5元。
  • 變極距型電容式傳感器在壓力觸控技術的設計和應用
    編者按:如何在減少對手機結構空間尺寸的影響,同時具有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容易實現的工藝製程情況下實現壓力感應技術,集成式的sensor組件是目前最佳的選擇。為了使手機觸控面板各個部位在同等壓力下產生的電容量相等,設計了自適應變極距電容傳感器的sensor ITO電路組件,再與LCM的下偏光片貼合或者集成在下偏光基材上面,保證了基板的平整度,壓力產生穩定的形變量。
  • 打造輕薄觸控模組 OGS/In-Cell精簡感應層結構
    【導讀】:隨著外掛式(Out-Cell)和On-Cell觸控產品大量採用投射式電容技術,擴大多點觸控的生活化應用。自此開始,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漸成市場主流,故本文僅就此一技術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做介紹。     北京時間03月1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低成本與輕薄化已是下一代觸控技術發展的首要考量,因此,除高整合度的內嵌式(In-cell)技術外,僅在顯示面板外加上一層保護玻璃的OGS方案,同樣備受業界期待。目前,全球觸控面板製造商已全力投入OGS與In-Cell技術研發,期進一步提高貼合良率,早日大量商用。
  • 深度分析電容觸控晶片與壓力感測技術於智能型手機發展
    電容觸控技術雖早已成為智能型手機的標準配備,但隨著Apple導入In-Cell(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觸控技術,原本外掛式觸控技術的廠商受到不小衝擊,尤其對電容觸控晶片廠商影響甚巨。自Samsung、Apple相繼在旗艦機種採用柔性AMOLED面板後,柔性AMOLED面板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相對應的柔性觸控技術也越來越受重視。
  • 全臺晶像將籌資擴充觸控面板產能
    中小尺寸面板模組廠全臺今年第二季受惠於TFT及TN面板產能利用率提升、觸控面板出貨成長、毛利率改善,本業順利轉虧為盈380萬元,單季接近損益平衡。為了持續擴充電容式觸控面板產能,全臺並預計將辦理3000萬股之現金增資、每股發行價格暫定12元,以及3億元國內有擔保可轉換公司債,以因應購置機器設備之資金需求。
  • 淺析電容觸控晶片與壓力感測技術
    (文章來源:和訊網) 電容觸控技術雖早已成為智能型手機的標準配備,但隨著Apple導入In-Cell(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觸控技術,原本外掛式觸控技術的廠商受到不小衝擊,尤其對電容觸控晶片廠商影響甚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