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移植物封裝水凝膠材料研究的重點和應用優勢

2020-12-19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

文題釋義:

胰島移植是指將從供者胰腺中分離出來的胰島移植到受者體內,從而重建受者的胰島素分泌功能,使其脫離使用胰島素的一種治療方法。

胰島移植封裝材料:指可用於胰島封裝的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等生物材料,具有在胰島表面營造免疫隔離的微環境、促進移植後局部血管的生成和增加移植後的黏附性等功能。

背景:近年研究表明,用天然或合成材料將胰島移植物封裝起來在移植物表面形成一個具有免疫隔離功能的屏障,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免疫抑制劑的全身使用,而且能讓異種來源的胰島成為臨床移植供源。

目的:介紹胰島移植封裝材料的研究進展,描述幾種胰島封裝模型,並討論當前的研究重點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方法:由第一作者以「islet encapsulation,islet transplantation biomaterials,islet transplantation hydrogel」為關鍵詞,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相關文獻。初檢測文章447篇,篩選後納入89篇。

結果與結論:用水凝膠包裹胰島進行胰島移植主要有2方面不足:一是受體免疫排斥反應的攻擊,二是內部氧供和營養運輸的不足。單獨使用合成或天然生物材料封裝胰島並不能很好地解決這2個問題,所以必須對生物材料進行修飾。目前的胰島水凝膠模型都傾向於將合成生物材料和天然生物材料聯合起來,充分發揮它們的優勢。除此之外,一些免疫調節藥物、促血管生成因子或促胰島生長相關因子等也可以加入到生物材料中,並且可以聯合其他細胞共移植。如何巧妙地運用多種策略來解決上述問題是未來研究的關鍵。

https://orcid.org/0000-0002-5835-5854 (柏雪 )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納米材料; 緩釋材料; 材料相容性;組織工程

關鍵詞: 材料, 胰島移植, 封裝材料, 糖尿病, 聚乙二醇, 水凝膠, 免疫隔離, 生物因子, 血管化, 綜述

引用本文:柏 雪, 王 彬, 何斯榮. 胰島移植物封裝水凝膠材料研究的重點和應用優勢[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10): 1585-1591.

閱讀更多請登錄《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

相關焦點

  • 康奈爾大學馬明林《化學.綜述》1型糖尿病新興技術中的水凝膠
    首先概述用於智能胰島素遞送的葡萄糖敏感性水凝膠,用於口服胰島素遞送的pH敏感性聚合物水凝膠以及用於觸發胰島素從水凝膠釋放的其他理化信號的觀點。然後,研究水凝膠在胰島素分泌細胞封裝中的用途,特別側重於旨在減輕異物反應,提供合適的細胞外微環境並通過補氧和血管形成改善質量轉移的水凝膠。還考慮了局限性的評估和有希望的未來研究方向。
  • 南開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在各種基於DNA的響應材料中,DNA水凝膠和大小從納米到微米的DNA水凝膠(稱為DNA微凝膠)由於其在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巨大潛力而引起了特別的研究興趣。水凝膠是含有大量水的3D交聯親水性聚合物網絡,構造響應性聚合物主鏈或響應性交聯單元是響應性水凝膠構造中的主要問題。要構建響應性DNA水凝膠,可將功能性DNA結構用作刺激響應單元或作為水凝膠的交聯劑/骨架,或者將其捕獲或修飾在聚合物水凝膠中。
  • 南開大學郭瑋煒《先進材料》DNA水/微凝膠在生物傳感和醫學的應用
    此外,可以響應不同外部刺激(包括離子,小分子,蛋白質,核酸和細胞)的各種功能性DNA結構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它們作為響應性材料構建中的強大基礎。在各種基於DNA的響應材料中,DNA水凝膠和大小從納米到微米的DNA水凝膠(稱為DNA微凝膠)由於其在生物傳感和生物醫學應用中的巨大潛力而引起了特別的研究興趣。
  • 水凝膠材料在可持續能源和水資源領域的技術進展
    作者先從合成、分類以及組成元素各角度介紹了水凝膠材料的基本概況,並分析如何基於凝膠化學調控水凝膠材料的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接著介紹了水凝膠材料在能源存儲、能源轉化和清潔水資源技術的重要應用,最後概述了該新興領域的主要挑戰和發展方向。
  • 《AFM》綜述:為水凝膠的應用量身定製膠凝機理
    水凝膠是近年最為火熱的生物材料之一。它們具有化學和結構上的多功能性,使其可以在包括組織工程,藥物遞送和細胞培養廣泛使用。水凝膠的形成是溶膠-凝膠轉變過程,並且可以通過設計不同的觸發因素來引發,這些觸發因素可以精確控制水凝膠化動力學和水凝膠結構。所選的水凝膠引發劑和化學性質可能對目標應用的成功實現產生深遠影響。
  • 《AFM》綜述:為水凝膠的應用量身定製膠凝機理
    水凝膠是近年最為火熱的生物材料之一。它們具有化學和結構上的多功能性,使其可以在包括組織工程,藥物遞送和細胞培養廣泛使用。水凝膠的形成是溶膠-凝膠轉變過程,並且可以通過設計不同的觸發因素來引發,這些觸發因素可以精確控制水凝膠化動力學和水凝膠結構。所選的水凝膠引發劑和化學性質可能對目標應用的成功實現產生深遠影響。
  • 受章魚啟發的吸盤可轉移薄而細膩的組織移植物和生物電子晶片材料
    受章魚啟發的吸盤可轉移薄而細膩的組織移植物和生物電子晶片材料【導讀】 "活"細胞片或生物電子晶片具有巨大的潛力,可提高診斷和治療的質量。然而,處理這些薄而脆弱的材料仍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為施加於抓握和釋放的外力很容易使材料變形或損壞。
  • 《先進材料》綜述:刺激響應性納米複合水凝膠在生物醫用領域應用
    此外,儘管水凝膠能作為支架材料促進組織形成,並能夠再現天然細胞外基質的關鍵特徵,但其親水的多孔結構會顯著降低疏水活性成分的封裝性能甚至無法控制藥物釋放,而NP對於親/疏水分子都有較好的封存能力,且能實現多種刺激響應性,但其在關鍵部位的非特異性積聚、缺少物理支撐等特點也限制了NP的應用。
  • 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唐本忠院士「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
    作為發光材料領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多色螢光高分子水凝膠是一類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高分子軟材料,往往含有兩個或多個發光中心。不同於其他主要以固態或液態形式存在的經典螢光材料,由於多色螢光高分子水凝膠的三維交聯網絡中包含大量水分,使其以高度含水的準固態形式存在,因此兼具許多優異的固體和液體的性能,包括與生物組織相近的模量,固有的軟、溼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
  • Rev.》綜述:貽貝啟發的水凝膠,從設計原理到應用
    貽貝啟發的化學與水凝膠融合的潛在優勢和應用。從這種有趣的DOPA介導的嵌入中學習到,許多研究興趣已經被轉移到對潛在相互作用機制的理解以及為多功能應用開發大量人造材料的研究中。正如預期的那樣,與傳統的同類產品相比,貽貝類水凝膠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許多優勢(圖1)。
  • 《AM》:具有「分擔負荷」作用的粘性水凝膠...
    將粘合性能納入水凝膠可以顯著擴展應用。儘管所有先前的工作都清楚地表明了粘合水凝膠的巨大潛力,但粘合主要是基於水凝膠與基材之間的直接化學反應,並且會散發大量能量。還開發了基於物理相互作用的粘合劑水凝膠,例如涉及貽貝啟發的鄰苯二酚官能團的粘合劑。但是,鄰苯二酚基團很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醌基團,這可能會限制它們的長期和可重複的粘合性能。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
  • 《先進功能材料》微流控薄油層水凝膠微膠囊:多刺激智能觸發釋放
    例如,通過在O/W/O/W三重乳液液滴中使用超薄水層或交聯水凝膠層,可以實現高封裝效率和在疏水性聚合物殼中長期儲存揮發性疏水性貨物實現。通過使用憎油性碳氟化合物油作為中間層,將多種極性和非極性貨物也封裝在一個平臺中。這兩項研究主要集中於各種貨物材料的封裝和保留。有趣的是,兩個中間層的存在提供了新的機會,可以獨立地調整每個層,以在單個平臺上實現多組件封裝和刺激響應。但是,這種潛力從未得到發掘。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治療癌症的研究進展
    第一個方法是水凝膠的化學結構或構象在紫外線或可見光下發生變化,從而實現溶膠-凝膠轉變以形成水凝膠(例如,在紫外光和光觸發下偶氮苯的順-反異構化)。其次是光熱療法,即將具有優異光熱轉換效率的材料封裝在水凝膠中,然後注入體內。在此過程中,光能在外部光源(通常為近紅外光)照射下轉化為熱量,以解離凝膠結構並釋放藥物,並殺死腫瘤細胞。
  • Science子刊:人臍帶血管周圍間充質基質細胞可改善人胰島移植物的...
    2020年1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胰島移植是治療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這種移植可以穩定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植的胰島功能會降低,並且合適的供體胰島供應仍然有限。
  • 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綜述:水凝膠在Cancer的研究進展
    智能水凝膠可以響應環境中的刺激(例如,熱,pH,光和超聲),以此實現原位凝膠化或drug delivery,這對於提高drug輸送的便利性和效率有顯著效果。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教授團隊總結了用於cancer therapy的水凝膠的尺寸大小對遞送途徑的影響,討論了刺激響應水凝膠的設計策略,並回顧了過去幾年中有關智能水凝膠的研究。
  • 【中國科學報】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研究獲進展
    蘭州化物所 【中國科學報】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5-05-18 中國科學報 科訊   水凝膠是一類包含大量水分的具有三維網絡結構的高分子材料,其在關節潤滑、組織工程、藥物控釋載體等領域有重要應用前景,受到廣泛關注。水凝膠還與人體諸多活性組織,如人的關節潤滑軟骨、肌肉組織等有極為相似的性質,從而使得水凝膠成為人工關節最為理想的替代材料,也是開發類肌肉驅動器的最佳基體材料。但是水凝膠通常比較脆弱,受到外力後容易發生機械破裂,從而大大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 華諾生物:研發自修復水凝膠材料,滿足創傷修復領域醫械耗材需求
    作為一種新型生物材料,水凝膠在人體組織和器官修復損傷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華諾生物自主研發的自修復水凝膠具備快速自修復、高拉伸性、高彈性、抗壓性強、操作性強、可注射、可列印、可塑形等優勢和特點,可用於創傷止血、組織粘合、骨修復等臨床場景。
  • 《材料今天物理》水凝膠與軟機器人
    軟機器人具有多種優勢,包括順從性和安全性,它們有助於與人進行無縫交互。為了促進該領域的進步,需要符合標準的材料。水凝膠具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拉伸性,透明性,離子傳導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成為軟機器人的順應材料。此外,水凝膠基於對刺激的獨特響應性,為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的功能。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J.-Y.
  • 氣凝膠材料被列入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 黃金髮展期將至
    在新材料領域,「氣凝膠」成了近兩年出現頻率不斷增加的熱詞,科研院校不斷傳出研發新動向、應用新進展;山東、江蘇、浙江、湖南、陝西、河南等省也將氣凝膠材料的發展列入本省重點支持領域和發展重點;今年1月6日國家發改委將氣凝膠材料列入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