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藍色多瑙河
圖片:網絡、圖蟲創意
來源:市值觀察(ID:shizhiguancha)
關於百度回港二次上市的傳言已久,最近一次消息稱,李彥宏在7月份約見了一些投行,準備正式啟動百度回港二次上市,預計年底完成計劃。
不過,這一消息並未得到百度的回應。
對百度而言,回港二次上市究竟意味著什麼?又能給投資者帶來哪些機遇?
1
百度回港二次上市的條件已成熟
首先是,二次上市的回流潮。
去年11月,阿里巴巴率先回港二次上市,接著,包括網易(NTES.NASDAQ)、京東(JD.NASDAQ),新東方(EDU.NYSE)、百勝中國(YUMC.NYSE)等頭部中概股陸續完成回港二次上市,攜程、拼多多、B站、順豐、中通快遞等也將此提上日程。
從股票走勢看,截止12月21日收盤,阿里巴巴(09988.HK)股價較二次上市發行價176港元漲幅42.05%;京東集團(0968.HK)較發行價226港元漲幅38.67%;網易(09999.HK)較發行價123港元漲幅16.91%;新東方(09901.HK)較發行價1190港元漲幅12.44%,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股票受到港股市場不同程度的追捧。
▲阿里巴巴-SW上市來股價走勢
▲京東集團-SW上市來股價走勢
其次,美股市場對中概股的不利局面並未改善。
去年12月,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要求對包括多數中概股在內的224家遭遇審計障礙的公司與及審計機構採取更加嚴格的信披要求。今年5月份,美國參議院又一致通過了《外國公司擔責法案》,其中一些會計審計準則要求檢查上市公司的審計機構,這讓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面臨兩難境地。
另外,美股市場對中概股的信任紅燈尚未解除,今年前10個月,就有包括愛奇藝(IQ.NASDAQ)、跟誰學(GSX.NASDAQ)、好未來(TAL.NYSE)的多個中概股遭到空頭狙擊,股價在短期內遭遇重創。此時選擇回港二次上市也是對做空風險的對衝。
最後,百度業績出現回暖。
近期,百度發布的Q3財報顯示,公司三季度營收282億元,環比增長8%,已走出上半年的連續兩季負增長的低迷。同時,得益於本季度顯著的降本增效措施,百度調整後的淨利潤為71.5億元,環比增漲41%,同比大增63%。
另根據公司業績預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速為-1%~8%。2020年全年來看,百度大概率能實現收入正增長,此時上市,能獲得較高的發行溢價。
2
百度回港二次上市帶來的機遇
對於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在發行價上,相對於美國ADS可能會有少許折扣。比如,京東港股上市時,發行價較ADS有4%的折價,因為兩地證券可以互換,這4%的折價相當於給投資者的福利。
不過這一折價現象並非通例,阿里巴巴港股發行價176港元,相較於美股定價沒有折扣;新東方港股發行價1399港元,約合180美元,還較美股10月28日收盤價的165.90美元溢價約9%左右。如果百度回港二次上市,發行價是否有折價還需具體觀察。
其次,目前百度滿足市值超過恆指480隻成份股前10%市值要求,而參考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次日就被納入恒生綜指的先例看,百度二次上市快速被納入概率較大。
一旦百度被納入恆指,其一,能滿足被動型基金和ETF面臨調倉配置的需求;其二,按照港股通的相關規定,百度若二次上市,則最快在納入恆指後的6個月內進入港股通,屆時百度的交易量及股價漲幅都可能得到空前提升。
當然,以上種種好處只是百度回港二次上市在「程序」上的受益,其實,投資百度的最大邏輯是——回港後百度公司的價值因子被催化。
3
百度價值回歸在即
自2005年美股上市以來,粗略統計至2018年的13年間,百度的營業收入從3.2億元上升至1022億元,翻了320倍,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5.8%;若以2018年5月最高點284美元計算,百度在過去13年裡為投資者創造了年化率19.8%的驚人回報。
目前,不得不承認百度已經被擠出了BAT陣營,如果算上美團、拼多多、貝殼等網際網路新秀、以及尚未上市的今日頭條、滴滴、快手等獨角獸,百度的市值可能已經排出國內網際網路前十。
關於百度掉隊的原因分析有很多,但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百度核心廣告業務增速放緩、百度傾力投入的AI商業化落地難、愛奇藝遲遲不能盈利。
若按正常的業績增速計算,僅百度核心收入(搜索+信息流廣告)就足以支撐其當前的市值。2019年,百度的核心收入約為781億元,淨利潤為228億元,若給其10%的年增長率,市盈率按12倍估算,百度核心收入的估值超過440億美元,接近百度當前465億美元的整體市值。
但問題是,百度的核心收入增速不及10%,這一頹勢短期內難以改變。自2018年Q3開始,百度核心收入增速就從未超過10%,且於2019年Q2、Q3及2020年Q1、Q2均出現四個季度的負增長。
▲數據來源: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研究部
百度的核心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70%以上,其中搜索廣告佔6成多,信息流廣告佔一成多,鑑於過去幾年網際網路廣告的變化趨勢,傳統搜索廣告的份額是不斷下滑的。
▲數據來源:中信證券研究院
這也是百度核心收入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百度的應對措施是,一方面押注移動端百度APP,用AI技術優化百度APP端內的搜索體驗;另一方面,通過豐富百度APP內的內容矩陣,包括百家號、託管頁、小程序等來提升信息流廣告的佔比,從而讓百度核心業務重回高增長。
從經營數據看,百度的策略是見效的。2018年Q1至2020年Q1,百度APP不論是MAU、留存率、人均使用時長都在穩步攀升。截止三季度,百度APP DAU達到2.06億,同比增加9%,智能小程序MAU達到3.55 億,同比增加26%。
▲數據來源:洞見數據研究院
隨著收購YY帶來的直播視頻流內容豐富,以及小程序、百家號等內部流量的增長,百度的核心收入有望進一步回暖。
其次是百度長期發力的AI的業務處於收割的前夜。百度在2019年重新確認了「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的新方向後,AI業務商業化落地明顯加快。
今年上半年,百度的小度智能音箱出貨量超500萬臺,同比增長22%,在全球智能音箱市場上份額僅次於亞馬遜與谷歌;百度雲Q2單季度收入突破20億元,市場份額再次獲得提升;百度網盤MAU佔個人網盤MAU市場的83%,牢牢佔據著個人云入口;百度自動駕駛累計測試超300萬公裡,擁有全國192張無人駕駛測試牌照中的96張,穩坐2000億國內自動駕駛市場的頭把交椅。
今年9月份,百度將智能生活事務群租業務小度科技單獨拿出融資,融資後估值200億元,這凸顯了百度AI的變現價值。不過與巨大的智能駕駛市場相比,小度科技只是百度未來AI商業化價值的冰山一角。根據自動駕駛企業Waymo上輪融資300億美元的估值看,百度在智能駕駛領域可能再造一個百度。
如果說,百度核心收入的回暖讓百度實現價值回歸,則AI商業化的落地則有望讓百度重回BAT陣營。
另外,愛奇藝的盈利好轉及百度的股票回購計劃都是百度價值回歸的觸發點。截止發稿前,百度年底回港二次上市的傳言仍未被公司證實,百度或許在等待更好的時機。
THE END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華商韜略。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