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八月炸、山荔枝、茅慄子……上海竟有那麼多種野果!採摘食用還須小心
金秋是豐收的季節,許多時令水果讓人垂涎,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即使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細心探尋,也能找到不少可以食用的野果。
為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專業人士,帶領大家一起去尋找!
五味子
五味子屬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上海常見的五味子包括五味子屬和南五味子屬植物,其果實雖然入口較酸,卻有甘甜的回味。
五味子的植株為藤本,葉稍厚紙質,果序為長穗狀或球形的聚合果(由一朵花中多數離生雌蕊發育而成的果實,每一個雌蕊都形成一個獨立的小果,集生在膨大的花託上)。
八月炸
「開口笑」的木通
八月炸是木通科可食用果子的統稱,包含木通屬、野木瓜屬、八月瓜屬的植物,最顯著的識別特徵就是成熟果實會「開口笑」,再就是掌狀或三出的複葉。
滬上原生種有木通(Akebia quinata)和鷹爪楓(Holboellia coriacea)兩種,其中木通較為常見。
品嘗這種野果非常講究時機,時機不成熟,縱使遇到很多,只要不炸開,就無法吃到嘴裡;時機過熟,恐怕會被鳥蟲搶先一步。
茶藨子
華蔓茶藨子
茶藨子是指茶藨子屬植物,滬上僅有一變種華蔓茶藨子(Ribes fasciculatum var. chinense),分布於大金山島上。這種野果很多人可能比較陌生,但易激發起心中的好奇。
茶藨子果實富含各種維生素、糖類和有機酸等,除了好吃,由於春季可著花滿枝,秋季能結實纍纍,紅豔喜慶,是頗具觀賞價值的植物。
懸鉤子
成串高粱泡
作為懸鉤子屬植物,在上海的野果中算是最常見的,其果實紅色,近球形,吃起來酸甜可口,香味十足。
不過,它的倒鉤刺可是不長眼的,所以要想吃到它確實需要費番周折。好在它的產量比較可觀,可以挑不那麼扎手的那些下手。
山荔枝
山荔枝
山荔枝泛指山茱萸屬中果為聚合狀核果(原四照花屬)的植物,上海常見栽培有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 chinensis)和香港四照花(Cornus hongkongensis),其果實均可食用。
山荔枝形似荔枝,但口味及果肉顏色更接近芒果。此外,山荔枝的果實雖然很大,但實際上能吃的部分卻很少,大部分體積被種子佔據了。
茅慄子
茅慄子
論「續航能力」,茅慄子可是上海野果中的翹楚,相比其他儲存時間很短的野果,它可以保存很久,帶回家烘烤一下,香甜的風味不輸路邊的糖炒板慄。
不過,畢竟是野果,茅慄子產量很低,市場上很難買到,多數情況下買到的是人工大面積種植的板慄。
需要指出的是,茅慄(Castanea seguinii)和板慄(C. mollissima)不是同一種植物的果實。事實上,它倆同屬殼鬥科慄屬,但它倆是不同種,從學名可以看出。
吃野果須謹慎
看了這麼多野果,相信口水已經流了不少,但專家提醒,在戶外吃野果,有勇氣和好奇心並沒有用,關鍵要有知識儲備,知己知彼,否則不要貿然採摘食用自己不了解的野果。
2016年春季,在上海就發生了一起摘食櫻桃後被「毒暈」的事件,一位來自浦東高橋地區的遊客,因感覺口渴,在上海一公園內摘食了5顆櫻桃,沒多久便出現了腹痛、頭暈症狀,暈倒在地,所幸經急救後,沒有大礙。
經食品安全專家分析,可能是遊客咬碎並咀嚼了櫻桃核,導致果核中含有的氰甙析出,氰甙在人體內會轉化成氰化氫,使人中毒,甚至會麻痺呼吸中樞。
據介紹,目前全世界已經發現的氰苷大約有50多種,其中最有名的是苦杏仁苷,在苦杏仁中的含量大約是2%到4%,氰苷含量比櫻桃等其他薔薇科植物高。常見的含氰苷食物還包括鮮竹筍、木薯、銀杏果和一些豆類等。此外,高粱、玉米、土豆、南瓜等很多農作物的幼苗或藤蔓裡都有氰苷,時常會導致誤食的牲畜中毒。
所以氰化物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物,只不過由於含量有限,或者吃得不多,所以人們並不是特別關注。
不過,上述「吃了櫻桃核導致中毒」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來支撐,因為每顆櫻桃果核內的氰甙含量可能有不小的差別,且被人食用後能否轉化為劑量足以令人中毒的氰化氫也是未知數,再加上每個人對有毒物質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脫離了以上前提,很難斷言櫻桃果核和種子有多「毒」,也很難明確說它們是否一定會使人中毒。
食品安全博士鍾凱介紹說,氰化氫導致人的中毒劑量大約是每公斤體重2毫克左右,以一名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估計攝入120毫克氰化氫會構成威脅。
然而,要吃多少櫻桃果核和種子,才能攝入足夠的氰甙進而轉化為足夠「毒」的氰化氫?很難一概而論。拿蘋果籽舉例:一個蘋果的籽只有幾克,換算成氰化氫最多也只有幾毫克,成年人一口氣連籽帶果吃十幾個蘋果,未必會有「危險」,但也不排除像摘食櫻桃的那位遊客一樣,有突然中毒的可能。
因此,只能說連核帶果一起吃櫻桃可能會有風險,出於最謹慎的考慮,還是建議不要食用果核。如果不是刻意去嚼它們,吃正規渠道購買的櫻桃等水果導致中毒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如果要拿水果榨汁而不加熱,那麼建議去核後再加工製作。
看來,吃個櫻桃都有那麼多講究,面對大多數人更陌生的野果,難以把握的因素太多,那是不是更須謹慎?
此外,野果並沒有太多食用價值。專家表示,未經馴化的品種可能有毛刺、味道顯得比較澀,未成熟時可能含有令人過敏的物質;而馴化過的口感、外形會改善,令人體不適的物質也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