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炸、山荔枝、茅慄子……上海竟有那麼多種野果!採摘食用還須小心

2020-12-06 東方網

原標題: 八月炸、山荔枝、茅慄子……上海竟有那麼多種野果!採摘食用還須小心

  金秋是豐收的季節,許多時令水果讓人垂涎,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即使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細心探尋,也能找到不少可以食用的野果。

  為此,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專業人士,帶領大家一起去尋找!

  五味子

五味子屬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上海常見的五味子包括五味子屬和南五味子屬植物,其果實雖然入口較酸,卻有甘甜的回味。

  五味子的植株為藤本,葉稍厚紙質,果序為長穗狀或球形的聚合果(由一朵花中多數離生雌蕊發育而成的果實,每一個雌蕊都形成一個獨立的小果,集生在膨大的花託上)。

  八月炸

「開口笑」的木通

  八月炸是木通科可食用果子的統稱,包含木通屬、野木瓜屬、八月瓜屬的植物,最顯著的識別特徵就是成熟果實會「開口笑」,再就是掌狀或三出的複葉。

  滬上原生種有木通(Akebia quinata)和鷹爪楓(Holboellia coriacea)兩種,其中木通較為常見。

  品嘗這種野果非常講究時機,時機不成熟,縱使遇到很多,只要不炸開,就無法吃到嘴裡;時機過熟,恐怕會被鳥蟲搶先一步。

  茶藨子

華蔓茶藨子

  茶藨子是指茶藨子屬植物,滬上僅有一變種華蔓茶藨子(Ribes fasciculatum var. chinense),分布於大金山島上。這種野果很多人可能比較陌生,但易激發起心中的好奇。

  茶藨子果實富含各種維生素、糖類和有機酸等,除了好吃,由於春季可著花滿枝,秋季能結實纍纍,紅豔喜慶,是頗具觀賞價值的植物。

  懸鉤子

成串高粱泡

  作為懸鉤子屬植物,在上海的野果中算是最常見的,其果實紅色,近球形,吃起來酸甜可口,香味十足。

  不過,它的倒鉤刺可是不長眼的,所以要想吃到它確實需要費番周折。好在它的產量比較可觀,可以挑不那麼扎手的那些下手。

  山荔枝

山荔枝

  山荔枝泛指山茱萸屬中果為聚合狀核果(原四照花屬)的植物,上海常見栽培有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 chinensis)和香港四照花(Cornus hongkongensis),其果實均可食用。

  山荔枝形似荔枝,但口味及果肉顏色更接近芒果。此外,山荔枝的果實雖然很大,但實際上能吃的部分卻很少,大部分體積被種子佔據了。

  茅慄子

茅慄子

  論「續航能力」,茅慄子可是上海野果中的翹楚,相比其他儲存時間很短的野果,它可以保存很久,帶回家烘烤一下,香甜的風味不輸路邊的糖炒板慄。

  不過,畢竟是野果,茅慄子產量很低,市場上很難買到,多數情況下買到的是人工大面積種植的板慄。

  需要指出的是,茅慄(Castanea seguinii)和板慄(C. mollissima)不是同一種植物的果實。事實上,它倆同屬殼鬥科慄屬,但它倆是不同種,從學名可以看出。

  吃野果須謹慎

  看了這麼多野果,相信口水已經流了不少,但專家提醒,在戶外吃野果,有勇氣和好奇心並沒有用,關鍵要有知識儲備,知己知彼,否則不要貿然採摘食用自己不了解的野果。

  2016年春季,在上海就發生了一起摘食櫻桃後被「毒暈」的事件,一位來自浦東高橋地區的遊客,因感覺口渴,在上海一公園內摘食了5顆櫻桃,沒多久便出現了腹痛、頭暈症狀,暈倒在地,所幸經急救後,沒有大礙。

  經食品安全專家分析,可能是遊客咬碎並咀嚼了櫻桃核,導致果核中含有的氰甙析出,氰甙在人體內會轉化成氰化氫,使人中毒,甚至會麻痺呼吸中樞。

  據介紹,目前全世界已經發現的氰苷大約有50多種,其中最有名的是苦杏仁苷,在苦杏仁中的含量大約是2%到4%,氰苷含量比櫻桃等其他薔薇科植物高。常見的含氰苷食物還包括鮮竹筍、木薯、銀杏果和一些豆類等。此外,高粱、玉米、土豆、南瓜等很多農作物的幼苗或藤蔓裡都有氰苷,時常會導致誤食的牲畜中毒。

  所以氰化物不是什麼稀奇的事物,只不過由於含量有限,或者吃得不多,所以人們並不是特別關注。

  不過,上述「吃了櫻桃核導致中毒」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來支撐,因為每顆櫻桃果核內的氰甙含量可能有不小的差別,且被人食用後能否轉化為劑量足以令人中毒的氰化氫也是未知數,再加上每個人對有毒物質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脫離了以上前提,很難斷言櫻桃果核和種子有多「毒」,也很難明確說它們是否一定會使人中毒。

  食品安全博士鍾凱介紹說,氰化氫導致人的中毒劑量大約是每公斤體重2毫克左右,以一名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估計攝入120毫克氰化氫會構成威脅。

  然而,要吃多少櫻桃果核和種子,才能攝入足夠的氰甙進而轉化為足夠「毒」的氰化氫?很難一概而論。拿蘋果籽舉例:一個蘋果的籽只有幾克,換算成氰化氫最多也只有幾毫克,成年人一口氣連籽帶果吃十幾個蘋果,未必會有「危險」,但也不排除像摘食櫻桃的那位遊客一樣,有突然中毒的可能。

  因此,只能說連核帶果一起吃櫻桃可能會有風險,出於最謹慎的考慮,還是建議不要食用果核。如果不是刻意去嚼它們,吃正規渠道購買的櫻桃等水果導致中毒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如果要拿水果榨汁而不加熱,那麼建議去核後再加工製作。

  看來,吃個櫻桃都有那麼多講究,面對大多數人更陌生的野果,難以把握的因素太多,那是不是更須謹慎?

  此外,野果並沒有太多食用價值。專家表示,未經馴化的品種可能有毛刺、味道顯得比較澀,未成熟時可能含有令人過敏的物質;而馴化過的口感、外形會改善,令人體不適的物質也會減少。

相關焦點

  • 山裡一野果成熟就裂開,人稱「八月炸」40元一斤,8月別錯過
    導語:山裡一野果成熟就裂開,人稱「八月炸」40元一斤,8月別錯過。現在是7月份中旬,也是進入大暑的時候,相信不少的夥伴們都是躲在家裡面,有上班的話也就是在公司裡面開著空調。這個時候雖然氣候炎熱,多數人並不喜歡,但也給我們帶來好的一面,比如山裡面的野果,就是在這個時候大熟的。像這些天在網上各大論壇,很多的網友們都在相互發表著回鄉下採摘野果的圖片,畢竟現在是暑假了,很多的人們只要一有空閒,便會帶著孩子們回老家避避暑,也可以順便採摘山裡的各種野果。
  • 壺瓶山的人們,習慣用野果來感知節氣變化
    兩株山荔枝,矗立在煙地裡,在群山之間,像兩個不合群的孩子。火紅的果實,在一片綠意裡,格外顯眼,吳西貴父子對這種野果司空見慣,沒有太多採摘的興趣,熟透的山荔枝掉落一地。山荔枝,多生長於海拔 600~2200 米的森林中,喜歡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適應性強,煙地,於它們應該是一方樂土。
  • 臨海:深山野果仿生態種植 香糯「八月炸」開摘
    圖為成熟待摘的「八月炸」。  楊 凱攝   浙江在線-臨海新聞網9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朱勝男)一入秋,山裡的果子也漸漸成熟。近期,在尤溪鎮桃樹坑村,通過仿生態種植的野果「八月炸」到了成熟期。
  • 農村大山裡的「八月炸」野果子能吃嗎?為什麼叫「八月炸」?
    「炸」就是開裂、破裂的意思,也就是說,這種植物春夏之交季節開花,到農曆八月份成熟,果皮變成粉紅色或灰紫色,順橢長形的腰果子,弧面背面正中間豎向裂開,露出內面的果肉和種子團,故名叫做「八月炸」。這果肉入嘴後,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味,使用感覺非常舒服,食慾頓時大開,有要大吃幾個的感覺,味道甜甜的,山區人特別是小孩子非常喜愛的口味。果肉在嘴裡理去種子後,細膩糯軟,口感美極了。~~聽村子裡的老人說,八月炸營養非常豐富。
  • 這野果,人稱「八月炸」,果肉滑嫩,且香味獨特,你們認識嗎?
    這種野果的植物名稱叫「八月炸」,當然,這並非它的學名,此名稱是筆者家鄉的叫法,也是根據這種植物的果實的成熟外貌來命名的。它的學名叫八月瓜,在不同的地區也有叫它九月炸、牛腰子果、通草果、熟庖、狗腰子等等。那下面文章中我們就叫它「八月炸」吧,畢竟今天我們是以這個名稱為主題的,而且這個叫法也非常的有意義,那具體多有意義呢?
  • 酷似荔枝,曾是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稀罕水果,常包裝成進口貨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好吃的野果在現如今也成了市面上常見水果,比如桑葚、八月炸、刺梨、樹莓等,而有些野果則成了稀罕水果。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這麼一種,它長得酷似荔枝,曾是農村娃的零食,如今成稀罕水果,常包裝成進口貨。這幾天筆者去山裡的時候,看到了一種野花正在開放,讓筆者不禁想到兒時常吃的一種野果「四照花果」。
  • 嵩縣農民8年幹成一件事:培育野果「八月炸」,一畝地收穫3000斤
    趙群娃是河南省嵩縣德亭鎮趙園村一位「有理想」的農民,早在20年前,他就不甘於單純種地,走村串鄉收購野生山藥材,8年前一個偶然的想法,為止付諸行動,潛心研究,最終獲得成功。近日,趙群娃耗時8年培育的野果「八月炸」進行採摘,一畝試驗田喜獲3000斤,截止作者發稿,已被訂購一空。
  • 酷似荔枝的野果,兒時當水果吃,若見到提籃子去摘,價值真不小
    荔枝在我國只有南方才有,北方想吃荔枝並非易事,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新鮮的荔枝很難吃到,要不然也不會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佳句了。何況在以前,生活條件不好,有幾個人捨得購買荔枝吃呢?幸好在當時山裡有很多的野果,就成為了農村娃解饞、衝擊的水果。
  • 農村大山裡的「八月炸」野果子能吃嗎,為什麼叫「八月炸」?
    一,什麼是「八月炸」,它的果實能吃嗎?我的家鄉在秦嶺山區,這裡叫「八月炸」的有兩種植物:一種的正式中名叫三葉木通,另一種正式中名叫木通,在植物分類學中都是木通屬植物。兩種都是落葉木質藤本,區別明顯的是,三葉木通的複葉有三小葉,而木通的複葉有五個小葉。
  • 這種野果長得像荔枝,味道又香又甜,可惜沒幾人見過
    這種野果長得像荔枝,味道又香又甜,可惜沒幾人見過小時候在農村雖然沒有吃到市場上的各種水果,但是漫山遍野的野果是沒少吃,小的時候在每年的九、十月份,我和小夥伴們就會一起到山上摘上一些紫色的果子吃,這種果子我們給它的名字叫「荔枝」。
  • 山上一野果成熟後會裂開,人稱「八月炸」,今靠炒作成網紅水果
    如今視頻傳播的速度比以往的信息傳播更快,農村有很多人靠拍攝日常生活、段子等分享家鄉的美食、自然元素、特色文化等,一些隱藏在農村山野間的野菜野果通過鏡頭出現在大眾面前,大眾所熟悉的東西不外乎那些常見的農作物,農村還有很多野生植物是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的,也不知其價值所在。
  • 女子吃炒慄子,剛放進嘴就炸了!這樣的慄子千萬小心!
    店裡有兩臺機器炒慄子,店主安老闆指著正在炒慄子的機器說,這個鍋裡有200多度的高溫,剛炒出來的慄子當然很燙啊!  安老闆進一步解釋說,因為剛出鍋的板慄裡面熱氣還未散盡,如果再用力猛咬,板慄就會因擠壓而炸破殼。
  • 若採摘這種野果,除非有用途,不然請你適可而止
    摘要:若採摘這種野果,除非有用途,不然請你適可而止。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在科普今天的植物知識之前,小編想跟大家提到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大家平時在農村有沒有見到這樣一種情況,不管是摘野果還是摘野菜也好,只要自己喜歡用的,那就必須大量的採摘,哪怕用不了那麼多也無所謂。
  • 山裡一野果,俗稱「八月炸」,味美有營養,有疏肝補腎的作用
    往往別稱它為「八月炸「,是因為它在八月成熟,表皮會澎漲裂開,外露裡邊的瓜瓤,就宛如爆開一樣,因此就擁有「八月炸」那麼一個品牌形象的姓名。在陌上花這兒,山頂也是有八月炸,但一般是在大山叢林處,不大好找,不象黑桑葚、地莓那麼廣泛。
  • 這種野果若成熟,請記得採摘,因為曬乾後價值很高
    大家可以先把它記錄下來,今年雖然採摘不了,但我們可以等到明年或者來年乃至是今後的每一年都可以採摘。 再有一點,這種野果由於個頭很小,加上果實酸味比較大,所以在很多的農村地區,基本沒有人要,大部分不是爛在植株就是掉落一地。
  • 在田埂上就可以採摘到的一種野果,長得很像藍莓,吃完舌頭黑黑的
    不少野果都是農村娃賊愛吃的,到了這些野果成熟的季節就跟著小夥伴往外跑去採摘它們,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野果有所不同,但不得不說這些野果都是原生態的美味。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農村裡有著很多的野果,很多都是農村娃小時候經常會吃到的,通常很多野果都是在山裡生長,不過今天我們要來說一種在田埂上就可以尋找不少的野果,它就是這農村大叔來到田埂上就隨手採摘到不少的,這種長得像是藍莓的野果,人們都管它叫做地捻子,每年一到7月份的時候就是這種地捻子成熟的時期。
  • 野外常見10多種有毒野果
    秋季是果實成熟的季節,遍地的野果賞心悅目。不過專家提醒市民,除了柿子、獼猴桃、枸杞、山楂等可食用野果外,有些野果千萬不能去嘗,很可能會中毒,嚴重的可能會付出生命代價。  路邊撿白果,臉腫得眼睛也睜不開  銀杏樹在我市廣泛分布,除了一些公園、景區、城市道路有種植外,在一些住宅小區內也有分布。除了觀賞黃葉外,成熟的銀杏果也很受市民歡迎。
  • 中山大茅島炸山採石威脅生態 沙石運往香港填海
    炸山採石,挖成了60多米深的大坑  原來這片湖是全島最高峰,有幾十米高。後來炸山採石,挖成了60多米深的大坑。2007年廢棄後,在颱風推動下,海水灌入形成了現在的深湖  珠江河道,一葉小舟劃開水面,乍分又和,激起浪花如練。
  • 「八月炸...
    「七月拿彈八月炸,九月板慄打哈哈」一入秋,山裡的果子漸漸熟了。其中就有一種果子,在每年中秋前後成熟,名叫八月炸。我們記者一聽到這霸氣的名字,可嚇得不輕啊。這是怎麼回事?咱們去看看。在鹹寧赤壁市一家水果莊園,滿樹上掛滿了八月炸。
  • 1種野果像「草莓」,生長在山上,人稱「山莓」,如今價值高!
    生長在野外的野果是非常多的,我在山坡下就經常看到燈籠果、烏飯子、人心果、紅毛丹、八月瓜等野果,這些果子都不會很大,當它們在山坡下生長的時候,看起來就非常奇特,記得我以往就經常去山坡下採摘八月瓜,這種野果比較有名,這種果子的果形很像香蕉,據資料記載,果子裡富含糖、維生素C和12種胺基酸,分布在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