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俗稱「山荔枝」,兒時當水果吃,若見到提籃子去摘,價值真不小
文/農夫也瘋狂
古人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荔枝是很多人喜歡吃的一種水果,果肉晶瑩剔透,汁水豐富,關鍵口感很甜。古人甚至發出了要一天吃300顆荔枝的感慨,可能他忘了「一顆荔枝三把火」,稍微多吃一點就很容易上火。
荔枝在我國只有南方才有,北方想吃荔枝並非易事,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新鮮的荔枝很難吃到,要不然也不會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佳句了。
何況在以前,生活條件不好,有幾個人捨得購買荔枝吃呢?幸好在當時山裡有很多的野果,就成為了農村娃解饞、衝擊的水果。其中有一種水果,長得很像荔枝,名字也叫「山荔枝」,以前農村娃就把它當水果吃。如果見到了,記得提籃子去摘,別讓它爛在樹上,它的價值可不小。
「山荔枝」科普
荔枝是一種熱帶的水果,因此只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才有種植,這也是它的價格貴的原因。不過山荔枝的分布就要比它更廣了,大部分江南地區都有。
山荔枝又名石棗、野荔枝、燈臺樹果,或者是雞素果。它是山茱萸科、四照花屬的多年生落葉灌木至小喬木。因為這種樹開花以後花苞片都是四枚,並且光彩四照,所以民間也叫它「四照花」,而果實也叫「四照花果」。
山荔枝在清明節以後開花,等到四五個月以後的秋季,也就是在10月份的時候果實就成熟了。這種植物的果實很有特色,長得非常像荔枝。不少人也常常把它當成荔枝,不然也不會有「山荔枝」、「野荔枝」這些美稱了。
不過山荔枝和荔枝是不同的植物,它的果實是球形的聚合果,在成熟了以後是紫紅色的,掛在樹上咋一看真的和荔枝很像。但是把它剝開以後,就會發現雖然很像,但是山荔枝的果肉是沒有荔枝一樣的大果核的。
「山荔枝」的價值
現在很多人見到山荔枝,都不願意去採摘了,尤其是年輕人,根本不知道這種野果能吃,所以看到也不敢去採摘。但是對於一些農村長大的70後、80後一代來說,這可是充滿兒童記憶的美味了。很多人常年在外面打工,已經好多年沒吃到這種水果了。偶爾見到了,童年的回憶馬上就被它勾起來了。
山荔枝在過去可是被農村娃當成荔枝來吃的,這種野果成熟了以後採摘下來就可以直接吃的,非常的甜,還有淡淡的果香味,鮮美又可口。在當時可吃的水果不多,很多的小孩子一口氣能吃下去幾十個。
其實山荔枝不光是好吃,它的營養方面也很豐富。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維生素、鈣、鐵、鋅等多種營養成分。而且不光是可以直接鮮吃,一次性如果採摘過多了,父母還會幫忙把它曬乾了,做成乾果以後當零食慢慢吃。
山荔枝過去在農村的用處還不小,由於含糖量高,還可以用它來釀酒、制醋等。另外它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入藥的話有暖胃、痛經和活血等方面的作用。種子煎水喝還能補血。現在市面上山荔枝曬乾之後,也能賣到七八十元一斤,價值是真不小。
結束語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再有人去山裡採摘野果吃了,可以說人也變得懶了,看到野果也不想摘了。如果你在山裡看到了山荔枝,可不要錯過了。記得提籃子去採摘一些下來,因為它的價值真的不小。
這可是真正的純天然無公害的水果,不光是可以鮮吃,曬乾了也能吃,關鍵是好吃還很營養,是城裡花錢也未必買得到的,它的價值遠遠比你想像的要高得多。
各位朋友們,你們吃過這種野果嗎?在當地又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