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基因剪刀」載體

2020-11-29 中國日報網

新華社華盛頓4月6日電(記者 周舟)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日前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一種「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載體,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被譽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能精確定位並切斷DNA(脫氧核糖核酸)上的基因位點,可以關閉某個基因或引入新的基因片段,從而達到治病目的。但脫靶效應一直是阻礙其應用的關鍵障礙之一。

論文通訊作者、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宋玉君對新華社記者說,目前的CRISPR-Cas9技術本身具有脫靶效應,給精準治療帶來挑戰,且這種技術主要以病毒為載體,還可能導致細胞癌化。

據介紹,研究人員新開發的方法採用了一種名叫「上轉換納米粒子」的非病毒載體。這些被「鎖」在「基因剪刀」CRISPR-Cas9體系上的納米粒子可被細胞大量內吞。由於這些納米粒子具有光催化性,在無創的近紅外光照射下,納米粒子可發射出紫外光,打開納米粒子和Cas9蛋白之間的「鎖」,使Cas9蛋白進入細胞核,從而實現精準的基因剪切。研究顯示,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已在體外細胞和小鼠活體腫瘤實驗中得到驗證。

宋玉君說,紅外光具有強大的組織穿透性,這為在人體深層組織中安全、精準地應用基因編輯技術提供了可能。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我國科研人員開發新「基因剪刀」載體 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
    央廣網北京4月8日消息(記者朱敏 景明)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我國科研人員日前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表示,他們開發出一種「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載體,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新型「基因剪刀」載體問世;「好奇」號捕捉到兩次火星日食丨科技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純科技●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載體,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據介紹,研究人員新開發的方法採用了一種名叫「上轉換納米粒子」的非病毒載體。這些被「鎖」在「基因剪刀」CRISPR-Cas9體系上的納米粒子可被細胞大量內吞。
  • 中國科研人員發現可延緩衰老新型「基因療法」
    據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衰老調控基因?其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衰老?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成果對這些衰老領域的重要問題給出新的見解。
  • 中國科學家優化基因編輯技術:不靠病毒載體,減少脫靶效應
    近日,由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載體,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該成果已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
  • 2020諾獎解讀|「基因剪刀」改寫「生命密碼」,南大專家已研發出2.0版,基因編輯更加精準可控
    從2004年發展至今,大家又回歸了理性,將研究重點回歸於技術開發本身,而不是急於在技術不成熟的時候開展臨床試驗。通過這一階段研究,相繼發展出了三個革命性的技術,基因編輯技術就是其中之一。「基因剪刀」既能剪輯,還能修正「DNA(脫氧核糖核酸)是儲存人類遺傳信息的重要物質,基因上攜帶的信息狀況,便決定了人類的外部展現。
  • 有了「基因剪刀」,真能「逆天改命」?
    從2004年發展至今,大家又回歸了理性,將研究重點回歸於技術開發本身,而不是急於在技術不成熟的時候開展臨床試驗。通過這一階段研究,相繼發展出了三個革命性的技術,基因編輯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可延緩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衰老調控基因?其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衰老?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成果對這些衰老領域的重要問題給出新的見解。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剪刀」專利如何重寫生命密碼?
    研究人員利用這項技術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它不僅徹底改變了基礎科學,可以創造新型作物,還開創了新的醫療方法。」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主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松表示。植物研究人員利用該技術開發了抗黴菌、害蟲和乾旱的作物,新的癌症療法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治癒遺傳性疾病的夢想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就能實現。「基因剪刀」有何魔力?目前這項技術的專利布局情況怎樣?應用重點有哪些領域?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代理過多件CRISPR/Cas9相關專利申請的北京康信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專利代理師沈敬亭、陳知宇、曲在丹。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可延緩衰老的新型「基因療法」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衰老調控基因?其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衰老?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成果對這些衰老領域的重要問題給出新的見解。
  • 「基因剪刀」遇見跳躍基因 會擦出什麼火花
    「基因剪刀」遇見跳躍基因 會擦出什麼火花  解碼基因編輯  演藝界宋仲基宋慧喬的分手讓人直呼:只願曾經未相遇。而生物界的相遇卻往往讓人感慨:相見恨晚——  張鋒,一位「八零後」科學家,因發明最有效的基因編輯方法成名,被稱為CRISPR之父。
  • 我國科研人員發布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 魏夢佳)北京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期刊《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一種新型的核糖核酸(RNA)單鹼基編輯技術。利用該技術,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疾病相關基因轉錄本中實現了高效、精準的編輯。該技術的建立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疾病治療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工具。
  •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基因編輯技術!「基因剪刀」專利如何重寫生命密碼?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法國科學家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Doudna)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這一技術被稱為「基因剪刀」技術。研究人員利用這項技術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它不僅徹底改變了基礎科學,可以創造新型作物,還開創了新的醫療方法。」
  • 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Cas9核酸酶 提高基因編輯安全性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已經在很多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利用這一技術開發的基因療法在醫療健康領域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CRISPR/Cas9技術能夠對基因組在指定位點進行基因編輯,但是對這項技術的一個常見的憂慮是擔心基因編輯會在不該出現的地方發生。
  • 女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她們開發了「基因剪刀」
    Doudna),以表彰她們「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的編輯方法」,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的獎金。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兩名獲獎者均為女性,她們的研究為生命科學創造出革命性影響。這項研究到底是什麼?
  • 中國新聞周刊: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中國新聞周刊 圖4月4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運營的網站bioRxiv發表論文稱,普渡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NgAgo的蛋白能切割DNA(脫氧核糖核酸),並可以提高大腸桿菌體內基因同源重組的效率。bioRxiv是免費向生物學家開放的預印本文獻庫,也就是說,發表在上面的文章都是尚未獲得同行評議的作者原始文稿。
  • 「基因剪刀」遇見跳躍基因會怎樣?
    本報記者 張佳星來源:視覺中國演藝界宋仲基宋慧喬的分手讓人直呼:只願曾經未相遇。而生物界的相遇卻往往讓人感慨:相見恨晚——張鋒,一位「八零後」科學家,因發明最有效的基因編輯方法成名,被稱為CRISPR之父。
  • 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4月4日,美國冷泉港實驗室運營的網站bioRxiv發表論文稱,普渡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NgAgo的蛋白能切割DNA(脫氧核糖核酸),並可以提高大腸桿菌體內基因同源重組的效率。
  • 兩名女科學家因「基因剪刀」獲諾獎
    漢松說,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寫生命密碼的工具」。據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介紹,兩位獲獎者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即「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於這項技術,研究人員能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脫氧核糖核酸),並有望更改某些生物的生命周期。
  • 日本科研人員成功改良ES細胞基因操作方法
    日本科研人員成功改良ES細胞基因操作方法 2008年08月27日 1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7日電 日本埼玉醫科大學細菌學教授三谷幸之介為首的科研小組日前開發了有效操作胚胎幹細胞(ES細胞)基因的技術,該成果被刊登在25日發行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 研究開發出長效抑制miRNA病毒載體
    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腺相關病毒(AAV)載體與miRNA誘餌(tough decoys)相結合,實現了小鼠中miRNA功能的長期、高效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