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研人員成功改良ES細胞基因操作方法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日本科研人員成功改良ES細胞基因操作方法


2008年08月27日 1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7日電 日本埼玉醫科大學細菌學教授三谷幸之介為首的科研小組日前開發了有效操作胚胎幹細胞(ES細胞)基因的技術,該成果被刊登在25日發行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胚胎幹細胞是一種可成長為任何人體器官組織的「萬能細胞」。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該科研小組稱,人類ES細胞基因操作在技術上一直存在困難。據悉,若使用新開發的技術方法,科研人員可將疾病的基因植入ES細胞,從而為製成再現症狀的細胞提供方便,可能將加快有效治療藥物的研究。

  科研小組使用了三谷教授開發的低毒性改良型病毒媒介作為將基因植入細胞的攜帶媒介。實際實驗中將基因植入人類ES細胞後,目標位置的基因植入率為45%左右,比以往的1%有大幅提高。據悉,病毒原本攜帶的基因已事先被除去,因此也不存在安全性的問題。

  據三谷教授稱,該技術也將有助於新型萬能細胞「iPS細胞」的研究。

編輯:陳曉曉】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改良後基因編輯技術更安全精準
    第一屆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的議題之一就是探討這項技術發展的界限在哪裡。  Crispr-Cas9技術是一種DNA剪切和粘貼方法,科學家近年來使用它在實驗室中定位並切除人類細胞中導致疾病的錯誤DNA。但這種方法並不完美,因為科學家發現它會切除掉過多的DNA。這種失誤的編輯過程會改變其他重要的基因,從而在無意中造成癌症等災難性後果。
  • 前沿 | 日本科學家用ES細胞培育出一毫米大的迷你心臟
    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小組宣布,成功地從能夠轉化為各種細胞的小鼠「ES細胞」中,製造出了實際大小為1毫米左右的「迷你心臟」。這種「迷你心臟」具有心房和心室等,其搏動方式與實際心臟相同,結構與小鼠胎兒的心臟非常相似。此項研究由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石野史敏教授的研究小組發表。
  • 中國科研人員構建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
    新華社武漢8月2日電(記者侯文坤)記者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功能基因研究第一次有了相對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該項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
  • 中國科研人員構建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
    記者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功能基因研究第一次有了相對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
  • 日本京都大學使用ES細胞首次成功製作「精子幹細胞」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12月7日報導,日本京都大學教授齋藤通紀的研究小組在6日的美國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一項成果:首次在老鼠試驗中,由能夠成為各種細胞或組織的「胚胎幹細胞」(ES細胞)成功在體外製作出了成為精子基礎的「精子幹細胞」。據報導,研究小組還確認從該「精子幹細胞」產生了精子。
  • 基因改良,人類壽命可達五百歲!
    如果將延長蠕蟲壽命的基因改良方法應用於人類,人類可以達到500歲高齡。美國研究人員對微型實驗蠕蟲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進行了兩    種基因途徑改良,從而使該生物的壽命延長至五倍。
  • 《基因與發育》:科研人員在酵母中合成記憶環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成功在酵母細胞中合成了一種以DNA為基礎的記憶環。這一成果標誌著人們向著合成生物學領域又前進了重要一步。 在利用隨機的DNA小片斷構建出基因後,Pamela Silver教授的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不但重構了基因的動態過程,而且還創造出了一種能夠預測記憶如何接收的數學模型。
  • 中國科學家首次利用iPS細胞成功克隆出活體小鼠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3日報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紹榮領導的研究小組日前分別利用基本相同的基因技術培育出活體實驗鼠。其中,周琪的研究小組成功培育了27只實驗鼠,並將首隻iPS細胞克隆鼠命名為「小小」。雖然其中一些實驗鼠死亡或身體出現異常,但最終用來配對的12只小鼠都成功育出健康的後代。
  • 科學網—我國科研人員成功構建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穀子基因組結構圖穀子遺傳連鎖圖 【科學網 高長安 全志武報導】近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聯合成功完成穀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構建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新一代測序技術對一株來自中國北方的穀子品系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和從頭組裝,獲得了穀子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組裝得到的基因組大小約為423Mb,N50達到了1.0Mb)。通過基因組注釋和分析發現,穀子基因組中的重複序列約佔整個基因組的46%,大約含有38,801個蛋白質編碼基因。
  • 山東農大科研團隊成功克隆抗紋枯病基因
    9月30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發表山東農業大學儲昭輝團隊最新科研成果。該團隊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嚴建兵課題組,成功從玉米中克隆到針對紋枯病的抗病基因,並揭示了該基因產物通過調控細胞壁重要組分木質素合成而增強植物抗病性的新機制,為作物抗病育種提供了重要資源和有效途徑。
  • 日本體檢之利用老鼠ES細胞成功培養出了「迷你心臟」
    現在很多人都去日本體檢,為什麼千裡迢迢的跑到日本體檢,國內無法做體檢嗎?國內可以做體檢,但是和日本體檢比起來,相差甚遠。在很多癌症方面,日本早期癌症發現率是中國的10倍之多,所以日本5年生存率也遠高於中國。  為什麼同樣是體檢卻相差甚遠呢?
  • 基因改良法可增壽 人類壽命可達五百歲!
    >    如果將延長蠕蟲壽命的基因改良方法應用於人類,人類可以達到500歲高齡。 美國研究人員對微型實驗蠕蟲秀麗隱杆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進行了兩    種基因途徑改良,從而使該生物的壽命延長至五倍。
  • 中國科研人員開發出新型「基因剪刀」載體
    新華社華盛頓4月6日電(記者 周舟)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日前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一種「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載體,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日本發明利用電分離篩選iPS、ES細胞的新技術
    據日本媒體報導,慶應義塾大學宮田昌悟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利用給細胞加電壓時其反應各異的特點,發明了可以從飼養層細胞中簡單分離出所需的ES細胞和iPS細胞的新技術。與以往胰蛋白酶分離辦法相比,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並且不會傷害細胞的優點。    研究人員預先在長10毫米、寬5毫米的電路板上布排50根20微米的透明電極,然後將含有細胞的培養液灑到電路板上,再給其施加10萬赫茲的交流電壓,由於各類細胞的反應不同,ES細胞等就可以被回收到指定容器,而電路板上只留下了飼養細胞。
  •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防止iPS細胞癌變的方法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日前發布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防止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再生醫療應用中發生癌變的方法,且已在脊髓損傷的實驗鼠身上確認效果。這一研究有助於提高iPS細胞在再生醫療領域應用的安全性。
  • 你會選擇對自己小孩進行基因改良嗎?
    10年前曾經上過一節市公開課,當時和學生講到過一項技術,叫前移植基因診斷,該技術可以從8細胞胚中取出一個細胞做基因分析,由此可以選擇不帶有特定遺傳病基因的胚胎進行胚胎移植
  • java操作ES整個流程介紹
    圖4二 java操作入庫ES數據1、引入elasticsearch包<!= new EsIndexEntity();esIndexEntity.setChannelId(new Long(apArticle.getChannelId()));esIndexEntity.setId(apArticle.getId().longValue());esIndexEntity.setContent(ZipUtils.gunzip(apArticleContent.getContent
  • 我國科研人員開發新「基因剪刀」載體 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
    央廣網北京4月8日消息(記者朱敏 景明)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我國科研人員日前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表示,他們開發出一種「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載體,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嘉欣絲綢:目前使用基因技術對家蠶基因進行改良,已研發成功的家蠶...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6月29日訊,有投資者向嘉欣絲綢提問, 董秘您好,據環球網報導日本九州大學團隊宣布他們成功使用蠶製作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候選的蛋白質。 日本共同社報導九州大學目前養殖約450種蠶,從中篩選出數十種可用於醫藥品的蠶。
  • ...7隻代孕母貓體內有3隻妊娠,成功孕育一隻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
    但與眾不同的是,這是一隻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經過62天孕育得以健康存活下來。這也是國內首個由高校成功完成的克隆貓。孕育克隆貓的團隊就來自青島農業大學,也是一支非常年輕的「擼貓」團隊,團隊負責人趙明輝博士為標準的「85後」, 帶領著一群「90後」開展該項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