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曬「高考記憶」:憑英文專長才過年齡坎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昨天揚子晚報全媒體平臺「我的高考……」專題和系列融媒體產品徵集一經推出,一天內就有眾多熱心讀者來曬出自己的特殊高考記憶:有1977年參加恢復高考後第一年考試的著名學者,也有受高考影響至深的70後、80後。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蓓  楊子夢

  1977年高考

  報名後還天天上班,借來一堆報刊「溫習」

  當年考生:莫礪鋒  著名學者,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

  記憶原聲:

  「我的考試有一個小插曲:高考的第一天清晨,我趕往考場,發現滿街都是趕考的人,有些考生年齡很小。我不好意思與那些小弟弟、小妹妹同赴考場,為了掩蓋自己的考生身份,把握著墨水瓶的右手插進棉衣口袋。結果藏在口袋裡的準考證被墨水染藍了一半,證上的照片剛巧染成了『青面獸』,惹得監考人員反覆盤問。」

  高考印象:

  1977年秋天,恢復高考消息傳來時,莫礪鋒還在安徽省泗縣汴河公社農具廠「亦工亦農」,農忙時返回生產隊務農。他在1966年畢業於蘇州高級中學,其實在下鄉之前,已經學完全部高中課程。「本以為大學夢『他生未卜此生休』,但是我天性喜愛讀書,務農、務工之餘仍是手不釋卷。後來再也弄不到新的中文書了,便設法找些英文書來看。」

  恢復高考了,他想去報名參加,可是關於年齡的條文成了新的攔路虎:「考生年齡不得超過25周歲,1966、1967、1968屆高中生的年齡可適當放寬,但必須學有專長。」天哪,那一年莫礪鋒已經28周歲了!雖是1966屆高中生,但除了種莊稼、開車床外,哪有什麼「專長」呀!他一下子傻了眼。

  最後還是公社生產組長一拍大腿,說:「你們真是騎驢找驢!小莫不是經常看『曲曲彎彎』的書嗎?你們有誰認識那些曲曲彎彎的洋字?這英語不是他的專長是什麼?」於是莫礪鋒在報名表上填上「專長英語」,並將幾個志願都填成外文系。他報名後依然天天上班,只是借了一堆報刊來看,算是溫習。

  1978年春天,29歲的莫礪鋒走進安徽大學外文系。又過了一年,他順利考取南京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太太陶友紅也是在1978年春天走進了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的「77級」大學生。南大與南師的校園近在咫尺,兩家中文系的師生交往頻繁,兩人的人生軌跡終於在隨園附近初次交集——高考不但是他們人生道路上最大的轉折點,也是月下老人手中的那根紅繩子,影響深遠。

  1997年高考

  騎自行車去考場,考完打了一週遊戲

  當年考生:王璟晉  蘇州資深媒體人、自媒體大號主筆

  記憶原聲:

  「1997年的高考,我和父親一人一輛自行車,到了考點門口,我進去,爸爸去新華書店看書。我出來,爸爸已經在等著了。我更沒想到的是,快20年了,我的高考準考證,爸爸還給我保存得這麼好,連一絲皺紋都沒有」。

  高考印象:

  「高考第一天,上午考完語文,爸媽給我準備了滿滿一大盆河蝦,因為河蝦是有籽的,是特意給我補腦的,結果我一下子就吃光了,大概有四五十隻,看我這麼愛吃,晚上老媽繼續去買蝦子」,至今他似乎還記得舌尖那滿足的味道。

  因為家長沒給什麼壓力,所以他考試時也是盡力發揮,「記得那一年江蘇高考的數學特別難,我在模擬考試時都是滿分的,可是高考數學那場都根本沒時間做完最後一題,當時心裡還想著:完蛋咯」,他回憶,沒想到成績出來,他還是順利考上了南京大學新聞傳播系。

  「不過那時候高中生接觸的文藝信息也比較多了」,王璟晉還記得自己房間裡貼著自己偶像的海報,甚至這還是他勵志的動力呢,「考試前,別人都寫正能量標語,我是對著牆上範曉萱的照片說了句:我一定會成功的!」

  終於結束高考了,那時的考生們會怎樣犒勞自己?「一回到家,我就拿出了爸媽平時藏在柜子裡的小霸王機,接下來整整一個禮拜,除了睡覺和一天三頓飯,都在打遊戲」,他告訴記者,那是一款小霸王學習機,說是給他學習英語的,其實他和同學大多買了遊戲卡插在裡面打遊戲,等到放假了,打打高考前沒時間玩的遊戲,成了最受歡迎的放鬆方式。

  如今已經是資深媒體人,並且還運營著一個頗有名氣自媒體大號的王璟晉希望,今年的考生也能像他那樣,輕鬆高考,以後讀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再看看他們的「高考特殊記憶」

  2007年參加高考的讀者Heidi:

  生日是6月6日,高考的前一天。到了高考那一年,當天沒有生日蛋糕,只能默默回家複習,一點都沒過生日的心情,想到明天的考試心情很忐忑。而且在第一天考數學的時候,緊張地在嚼口香糖,嚼著嚼著沒地方吐,於是硬生生地咽了下去,也是擔心了半天。但好在考得不錯,等到錄取以後補過了生日,同學過一場,親戚過一場,紅包禮物收到手軟,雖然沒有當天過,但現在看來卻像是收到另一種祝福。

  1997年參加高考的讀者周敏:

  高考前,就是為了能第一時間查到高考成績,我爸還特意花了五千元裝了部電話,當時覺得好貴呀!心裡默默想一定要考好,可能因為有家長激勵,後來分數還不錯。

  1997年參加高考的讀者Nichole:

  高考前大家都在貼各種座右銘,我好像在檯燈上貼了「在烈火中永生」,每天做作業時抬頭看看,就鼓勵自己奮發圖強。

相關焦點

  • 發現引力波的團隊中有個上海小夥:高考志願只填了南大天文系
    而在他高考填志願時,他只填了一個志願,就是南大天文系,並表示如果考不上寧願復讀再考該系。「這是我至今教的學生中最懂得堅持、最有毅力決心的學生。」他的班主任說。 有些天文問題難倒老師 2006年在北京參觀北京天文臺興隆觀測站的2.16米光學天文望遠鏡。
  • 我為新生代言|常州市華羅庚中學李逸凡:遇見南大
    李逸凡來自數學家華羅庚的故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畢業於江蘇省華羅庚中學,錄取人文科學實驗班,高考406分(文科)遇見南大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高考後,我有幸被選中參加南大的綜評考試。然而不久後我收到通知:我的綜評落榜了。
  • 《小歡喜》喬英子原型:只報考了南大天文系的上海小夥,10年後發現...
    總製片人徐曉鷗表示,擁有南大天文系情結的學霸喬英子,取材並改編於生活的真實原型——來自上海的小夥胡一鳴,他在 2007 年參加高考,並且放棄了其他機會,只報考了南京大學天文系。求知若渴 自始終的天文夢想劇中,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喬英子,就讀於區重點春風中學。
  • 南大教授梁瑩回應被指學術不端:犯過錯但後來很努力,已提出辭職
    但在其個人「科研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著2014年至今發表的英文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這種情形對於本土的人文社科學者來說頗為少見。 對此,《中國青年報》上述報導稱,事實上梁瑩中文著述頗豐,僅記者所能查到的,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
  • 高考志願:南大物理、北航航天、同濟工科,如何選擇?
    高考填報志願是一件特別糾結的事情,除非考生是文理科全省前幾名,全國高校任選,高校內專業任選,這個時候只需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填報就行。但是,對大部分考生來說,填報志願都是在做取捨。前幾天,有位考生考的比較好,但也非常糾結,他在南大物理、北航航天、同濟工科之間,不知道如何選擇?今天,我們就一起幫這位考生分析下。
  • 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學院教授祝世寧 嚴師的另一面是可愛老爺爺
    面對面 | 中科院院士、南大物理學院教授祝世寧 嚴師的另一面是可愛老爺爺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祝世寧身上,充滿著有趣的「反差萌」:研究生組會上,他對於實驗數據的嚴格提問會讓學生們緊張到出汗在這棟充滿科技感的大樓裡,物理學院、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的師生來來往往,和你擦肩而過的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是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過論文的「牛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祝世寧,也曾是南大物理系研究生中的一員。青年時期,祝世寧從學校到農村,又進入工廠,直到1977年才參加高考。
  • 鄭強:把英語踢出高考!英語學習浪費大量時間,使用率卻非常低
    其實,鄭強教授的原話裡,並沒有」把英語踢出高考「這樣的言論,只是說」英語學習佔據了中國學生大量的時間「,卻只有極少量的人會持續使用英語,有點得不償失。從1983年開始,英語被納入高考,成績計入總分,算起來,比我的歷史還要長。從此以後,英語學科就開掛了,英語培訓機構也遍地開花,國人英語水平越來越高。
  • 王晴佳︱生命的厚度——悼陳蘊茜教授
    1982年南大八十周年校慶的時候,郭先生應邀參加,回來後與我談起南大的成績,臉上欣喜自豪的表情,讓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在2012年我與蘊茜認識之前,我也曾有機會去南大開會,並由歷史系西方史學史專家楊豫教授的邀請而在那裡講學,結識了那時還應該是學生的李恭忠教授。但我認識蘊茜之後,幾乎每年夏天回國,都能有機會造訪南大,與師生們交流、切磋,得益匪淺。
  • 南大教授論文被撤 涉及抄襲一稿多投等問題
    原題:南大教授論文「蒸發」:數據刪得掉,學術臉面撿不回科學精神論場寫論文也好,寫文章也好,入行第一課,老師都會講: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名字。要知道,即便有一天你人已經不在了,你的名字連著你曾經寫過的文章還留在報紙上、雜誌上、書上。
  • 南大教授⑤|張紅霞:做院長是一種犧牲,學術研究沒時間做
    澎湃新聞請講欄目陸續刊發一組南京大學教授的口述,這組口述選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的《我的高考》一書,77級、78級參加高考的南大教授們講述了自己的高考經歷以及他們的大學生活。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大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綜合素質更高了。但無論什麼時候,一位青年強烈的求職欲望不會改變,對專業刻苦鑽研的勁頭不應減弱。
  • 「曬太陽、太曬了、怕曬」英文怎麼說,細講與太陽有關的親子英文
    曬太陽「曬太陽」英文怎麼說呢?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sunbathe?Sunbathe的確是「曬太陽」,但更確切的翻譯是「曬日光浴」,也就是以getting tanned(曬出古銅色皮膚)為目的「曬太陽」。1.
  • 盤點高校頂級班型——復交、浙大、南大、中科大!
    根據中科大發布的2020年少年班和少年班「創新試點班」招生簡章以及校友透露: 1)招生對象主要針對高二及以下; 2)競賽獎項不是決定性的,高一期末的市聯考很重要,千萬不能以為自己搞競賽就覺得課內可以水了,高一期末的市聯考排名可能是過審的決定性條件; 3)通過初審就可以準備下面的三場考試:高考、
  • 南大校領導頂著40℃高溫當郵差,給千餘新生送錄取通知書
    就在那時,南京大學十多名校領導頂著烈日奔赴江蘇省各市,為千餘名南大新生送去錄取通知書。來到我們無錫市區的是南大副校長談哲敏,他將81份通知書親手送到每一位學子的手中。作為一名無錫老鄉,這已不是談哲敏第一次為無錫學子送來南大錄取通知書,他說:「這算是三伏天送溫暖,慶賀無錫高考取佳績。」
  • 一個「南大」幾家搶——新興縮略詞帶來的煩惱
    一個「南大」幾家搶,說的是幾年前的一樁公案。2015年,南昌大學在其官網發布《南昌大學章程》,將其簡稱定為「南大」,這就與早就約定俗成的「南京大學」的簡稱重複,引發了輿論關注。討論中,人們聯想到南寧大學不叫南大就只能叫寧大,可寧夏大學、寧波大學又有問題了;寧夏大學叫「夏大」就與「廈大」讀音重合了。
  • 南大綜合評價錄取考題:如何製作出哈利·波特隱形鬥篷?
    「我在高考前就買了《機器學習》(俗稱『西瓜書』),可能我現在還看不太懂,但假如能夠進入南大學習人工智慧,我想我一定會把這本書吃透。」來自南通的一名男生一臉認真。無錫考生小劉報考南大人工智慧專業,帶著十足的「偶像崇拜」,「我就是衝著周志華老師來的!我在高中階段就特別喜歡計算機,而周老師又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大牛。要是能成為周老師的學生,那該是多幸福的一件事。」
  • 女人,別讓「年齡」成為你跨不過去的那道坎!
    以至於她用了2年時間,才慢慢從「變老」的巨大壓力中走出來。 年齡焦慮貌似普遍存在,女演員因為職業原因顯然壓力會更大。 但你有沒有發現,總有那麼一類人,她在任何年齡段都能活的風生水起,好像跟年齡達成了某種默契。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急不躁,卻活成了最美好的風景。
  • 高考倒計時!南大附中儋州市一中資深教師支招高考各科備考
    近日,記者就考生及家長們關心的問題,分別採訪了南大附中市一中各科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高三教師,他們根據自己所教科目特點,給考生們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和提醒。語文老師邱賢良:調整作息時間距離高考僅剩10來天,只要不輕言放棄,夢想終將實現。在最後的時間,考生要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保證考試時間段精力充沛。
  • 「異地高考」英文怎麼說
    那麼,「異地高考」用英文怎麼說呢?說起來,事情不是那麼簡單。首先,「異地高考」屬於典型的縮略語,而縮略語的背後往往具有十分複雜的背景。其次,縮略語的英譯有著很多規律和原則需要重視和遵循。語言始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在每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總會有一大批反映中國國情的時事新詞新語不斷湧現,極大地豐富了漢語詞彙,同時也進一步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成就。
  • 職業規劃導師:來了解專長,避免陷入職場困惑、迷茫、焦慮漩渦!
    人生生涯首先,我們來了解專長的含義: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林崇德教授主編的《發展心理學》中指出:專長,是認知實用成分的具體表現,主要受個人後天知識經驗影響的人類智能成分。所以,專長的發展與職業生涯是密切相關的,林崇德教授主編的《發展心理學》中提到,專長的發展通常要歷經以下幾個階段:一、新手或者生手。新手對工作的程序及相關活動還不熟悉,需要獲取職業知識與技能。二、入門者。入門者初步了解工作的基本要點,並能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經驗逐步聯繫起來。三、稱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