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陰魔十
【原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裡,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慾。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解釋】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佛又說道:「阿難。又此善男子修行人,已經透過受陰,不再遭受邪慮,不再如受陰中恐懼、憂愁、大悲、大喜等。
已經證得意生身,看似很玄妙,心可以離開形體,如同鳥出籠子,隨往來無障礙。
圓滿通達的妙定能夠得以發明。
在禪定之中,忽然生起一念愛著,心愛長壽,貪求長生不死。
此修行人辛苦研究求證,窮盡微細的動相,也就是窮盡想陰的根本。貪求永遠都永生,長生不死。期望能夠擺脫分段生死。
什麼是分段生死呢?
什麼是分呢?本來天地萬物同為一體,所有的眾生同為一體,沒有你、我和他相。如《金剛經》上所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如果有你我的分別,就分成很多小我,如此稱之為分。
什麼是段呢?由生到死,此為一段。人生百年,如同白駒過隙,只是生命的一段。
此修行人頓時希望能夠變易,希望小我常住不壞,長生不死。」
《道德經》中講: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自性不生不滅,所以能夠長生。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佛又說道:「此是天魔候著此修行人的間隙方便,天魔修很多年才能精,於是飛精附體周圍的人,對此修行人口說經法,似是而非,迷惑修行人。」
此修行人受陰已經透盡,所以天魔無法直接侵入心腑,於是變著法子附體在別人身上,投其所好,抓住修行人愛長壽這點間隙,來說邪法誘惑此修行人。
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佛又說道:「被附體的人不能覺知自己被魔附體,自己還宣稱自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無上正等正覺。
被附體的人來此求長壽長生不死的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裡,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佛又說道:「被天魔附體的人,光宣說邪法,恐怕信徒們不夠相信,所以特變種種神變的事情。
天魔好言說他方雖然萬裡之遙,往來都沒有什麼障礙。
雖然要經歷萬裡那麼遠,可是瞬息可以來回。
如何能夠證明瞬息來回呢?需要取物為證,如此信徒就很信服。
此只不過是五神通之中的神足通,只是魔力增持所為,以至於遠而成近。」
昔日宋朝道家南宗第三代傳人薛道光真人,只是修性而不修命功,所以只能出陰神,不能遠方取物。
而宋朝南宗五祖之首張紫陽真人,性命雙修,能出陽神,就能遠方取物。
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佛又說道:「或者在一個地方,在一個宅子中,不過只是幾步之間的距離,讓此人從東走到西牆壁,雖然走得很快很急,可是走了好幾年都走不到。因此心生信心,懷疑在跟前的天魔就是佛。」
光明在於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心光明,則行萬裡之路如同瞬間到達。而明在他人,相對而言,雖然近如同很遙遠。大概地可縮可舒,時間或快或慢,都是魔詐顯現,以惑亂人心。
愛因斯坦所謂的相對論迷惑科學界長達百年之久,也是時候《楞嚴經》令其真相畢露了。
狹義相對論中有鍾慢效應,以接近光速飛行,時鐘變慢。
尺縮效應,以接近光速飛行,長度縮短。只有自己心光明,方能行萬裡路在一瞬間。他心光明,自己心不光明,如同霧裡看花,看著雖然是幾步路之遙,但是走了好多年都無法到達。
觀察者看著宇宙飛船接近光速飛行,甚至等同於光速,按照相對論計算,雖然兩個星球相差幾千億光年,可是卻能瞬間到達。
觀察者觀察光速飛船,就好像普通人觀察神足通的神人,神足通可以瞬間到達。觀察者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對於在光速飛船上的人而言,再正常不過了。對於心光明具備神足通的人而言,再正常不過了。
之所以當代物理學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無法調和統一,長達百年沒有什麼重大發現,就是由於物理學界集體被封印在禪中,在相中。
薛丁格方程將粒子的波動通過數學轉換到頻域空間、概率空間,於是電子變成數學的點,薛丁格當年萬不得已閹割掉相對論部分,只是發表了薛丁格方程。因為在概率空間,電子沒有大小概念,不是一個圓球模型,只是數學的點。所謂的測不準原理是由於電子變換到概率空間,所以就有測不準。在概率空間,電子的速度變得沒有意義。所以知曉電子的位置,就無法知道電子的速度。如果在時域空間,知曉電子的速度,卻無法知曉電子的位置。這是測不準原理的本質含義。東方科學家趙國求教授孜孜不倦,創立了雙四維時空理論。現象時空對應於現象界,也就是佛學中的相。而自在時空對應於本體界,對於類似康德的物自體,類似於陽明先生山中之花的孤寂。
心明就可以看清物理學的統一,自己心不明,看物理學就是霧裡看花,無法統一。
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佛又說道:「天魔口中常說,十方的眾生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所生。未有眾生之前先有天魔。
不僅眾生是我的孩子,連諸佛菩薩也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生的。我在諸佛之前就先生了。
不僅是諸佛,連這個世界都是我創造的,在世界存在之前就有我了。
天魔投其所好,知道此修行人愛長壽,愛長生不死。
我是元佛,是根本元佛,是第一個佛,現在還在,壽命之長,沒有比我更長的了。
我是自然所出,不是因為修證得成佛。」
天魔如此說,令修行人認為修證沒有什麼用,只要跟著天魔就好了。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慾。未逾年歲,肝腦枯竭。佛又說道:「此天魔是什麼來頭呢?
是由住世自在天魔,即欲界第六重天上,有魔王居住的地方。
他派遣其眷屬,比如遮文茶,也可以稱之為奴神、役使鬼、嫉妒女。
比如毗舍童子,即啖精氣鬼。這兩類鬼都隸屬四王天管轄。
天魔飛精派遣此類眷屬去附體別人,為此修行人說法。
如果天魔和眷屬已經發心護持佛法,就會護人。未發心護持佛法則害人。天魔和眷屬通過吸食修行人的精氣來助養魔的軀體,所謂的邪定虛明,並非正定光明,因為這種虛明而資助生發邪慧。
或者不因為天魔附體的那個人為師,而是直接以魔王的身份現身。令修行人親自見到魔王現身,連附體馬甲都不要了。
魔王口中宣稱只要用金剛堅固之道術,就可以令修行人長命,身等同於金剛不壞。魔王投其所好,說長壽長生不死引誘修行人。
然後魔王顯現美女身,引誘迷惑修行人。
修行人自恃身形強壯,所以和魔王所變的美女盛行淫慾,一次又一次,巴望著通過淫慾雙修來長壽,乃至於長生不死。
可是如此縱慾還沒有過一年半載,肝血腦膜,已經宣告枯竭。
殊不知淫慾長命之說,只是空言罷了,損傷身體,此才是最真實的。」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佛又說道:「此修行人口中自言自語,實際上與魔對話,只是旁人不知曉,以為他是自言自語。
所說的那些話很蹊蹺,聽著好像是妖魅附體。
前人未詳未知曉是由於魔精所附體,以至於弟子和師父,多陷入囹圄。天魔走了,只是丟下弟子和師父無辜被害。
如果不是因為附體師父,而是直接與美女盛行淫慾,害未等到行刑,先已經被吸乾精氣,已經乾死了。被淫慾所危害還更加迅速。
不管是陷入囹圄被害,還是被淫慾吸乾精氣,如此都足以惱亂修行人,以致於喪命殞亡。」
以上十種想陰魔境,都是由於起貪求之念罷了。
其實根本不用有什麼貪求,自性具足,什麼都會有。
假如正法正定若精進,一念不生,則什麼善巧不能得?
什麼法界不能去經歷呢?
什麼至理不能契入呢?
什麼根本不能辨析呢?
什麼感應不能成呢?
什麼靜謐不能入呢?
什麼宿命不能知呢?
什麼神通不能具備呢?
什麼深空不能證得呢?
什麼常住不壞,自性長住不死不能得呢?
而忽然生心愛貪求,而就容易入魔境。
如此就好像是鱗角還未長成,就想著飛躍;
羽毛不足,便想著扶搖直上。
正所謂學未優而求仕途,丹未成而先吞下去,如何能夠成功呢?所以知曉招魔墮落,都是由於自心妄想太過罷了。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佛又說道:「阿難,你應當預先覺知知曉,不被天魔迷惑,如此就不落入輪迴。
如果迷惑不知,則墮落入無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