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素解》卷九:邪師萬裡瞬間到達,相對論尺縮鍾慢效應

2020-12-05 走心書院

1.想陰魔十

【原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裡,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慾。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解釋】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佛又說道:「阿難。又此善男子修行人,已經透過受陰,不再遭受邪慮,不再如受陰中恐懼、憂愁、大悲、大喜等。

已經證得意生身,看似很玄妙,心可以離開形體,如同鳥出籠子,隨往來無障礙。

圓滿通達的妙定能夠得以發明。

在禪定之中,忽然生起一念愛著,心愛長壽,貪求長生不死。

此修行人辛苦研究求證,窮盡微細的動相,也就是窮盡想陰的根本。貪求永遠都永生,長生不死。期望能夠擺脫分段生死。

什麼是分段生死呢?

什麼是分呢?本來天地萬物同為一體,所有的眾生同為一體,沒有你、我和他相。如《金剛經》上所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如果有你我的分別,就分成很多小我,如此稱之為分。

什麼是段呢?由生到死,此為一段。人生百年,如同白駒過隙,只是生命的一段。

此修行人頓時希望能夠變易,希望小我常住不壞,長生不死。」

《道德經》中講: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自性不生不滅,所以能夠長生。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佛又說道:「此是天魔候著此修行人的間隙方便,天魔修很多年才能精,於是飛精附體周圍的人,對此修行人口說經法,似是而非,迷惑修行人。」

此修行人受陰已經透盡,所以天魔無法直接侵入心腑,於是變著法子附體在別人身上,投其所好,抓住修行人愛長壽這點間隙,來說邪法誘惑此修行人。

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佛又說道:「被附體的人不能覺知自己被魔附體,自己還宣稱自己已經證得無上涅槃,無上正等正覺。

被附體的人來此求長壽長生不死的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裡,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佛又說道:「被天魔附體的人,光宣說邪法,恐怕信徒們不夠相信,所以特變種種神變的事情。

天魔好言說他方雖然萬裡之遙,往來都沒有什麼障礙。

雖然要經歷萬裡那麼遠,可是瞬息可以來回。

如何能夠證明瞬息來回呢?需要取物為證,如此信徒就很信服。

此只不過是五神通之中的神足通,只是魔力增持所為,以至於遠而成近。」

昔日宋朝道家南宗第三代傳人薛道光真人,只是修性而不修命功,所以只能出陰神,不能遠方取物。

而宋朝南宗五祖之首張紫陽真人,性命雙修,能出陽神,就能遠方取物。

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佛又說道:「或者在一個地方,在一個宅子中,不過只是幾步之間的距離,讓此人從東走到西牆壁,雖然走得很快很急,可是走了好幾年都走不到。因此心生信心,懷疑在跟前的天魔就是佛。」

光明在於自己,也就是說自己的心光明,則行萬裡之路如同瞬間到達。而明在他人,相對而言,雖然近如同很遙遠。大概地可縮可舒,時間或快或慢,都是魔詐顯現,以惑亂人心。

愛因斯坦所謂的相對論迷惑科學界長達百年之久,也是時候《楞嚴經》令其真相畢露了。

狹義相對論中有鍾慢效應,以接近光速飛行,時鐘變慢。

尺縮效應,以接近光速飛行,長度縮短。只有自己心光明,方能行萬裡路在一瞬間。他心光明,自己心不光明,如同霧裡看花,看著雖然是幾步路之遙,但是走了好多年都無法到達。

觀察者看著宇宙飛船接近光速飛行,甚至等同於光速,按照相對論計算,雖然兩個星球相差幾千億光年,可是卻能瞬間到達。

觀察者觀察光速飛船,就好像普通人觀察神足通的神人,神足通可以瞬間到達。觀察者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對於在光速飛船上的人而言,再正常不過了。對於心光明具備神足通的人而言,再正常不過了。

之所以當代物理學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無法調和統一,長達百年沒有什麼重大發現,就是由於物理學界集體被封印在禪中,在相中。

薛丁格方程將粒子的波動通過數學轉換到頻域空間、概率空間,於是電子變成數學的點,薛丁格當年萬不得已閹割掉相對論部分,只是發表了薛丁格方程。因為在概率空間,電子沒有大小概念,不是一個圓球模型,只是數學的點。所謂的測不準原理是由於電子變換到概率空間,所以就有測不準。在概率空間,電子的速度變得沒有意義。所以知曉電子的位置,就無法知道電子的速度。如果在時域空間,知曉電子的速度,卻無法知曉電子的位置。這是測不準原理的本質含義。東方科學家趙國求教授孜孜不倦,創立了雙四維時空理論。現象時空對應於現象界,也就是佛學中的相。而自在時空對應於本體界,對於類似康德的物自體,類似於陽明先生山中之花的孤寂。

心明就可以看清物理學的統一,自己心不明,看物理學就是霧裡看花,無法統一。

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佛又說道:「天魔口中常說,十方的眾生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所生。未有眾生之前先有天魔。

不僅眾生是我的孩子,連諸佛菩薩也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生的。我在諸佛之前就先生了。

不僅是諸佛,連這個世界都是我創造的,在世界存在之前就有我了。

天魔投其所好,知道此修行人愛長壽,愛長生不死。

我是元佛,是根本元佛,是第一個佛,現在還在,壽命之長,沒有比我更長的了。

我是自然所出,不是因為修證得成佛。」

天魔如此說,令修行人認為修證沒有什麼用,只要跟著天魔就好了。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慾。未逾年歲,肝腦枯竭。佛又說道:「此天魔是什麼來頭呢?

是由住世自在天魔,即欲界第六重天上,有魔王居住的地方。

他派遣其眷屬,比如遮文茶,也可以稱之為奴神、役使鬼、嫉妒女。

比如毗舍童子,即啖精氣鬼。這兩類鬼都隸屬四王天管轄。

天魔飛精派遣此類眷屬去附體別人,為此修行人說法。

如果天魔和眷屬已經發心護持佛法,就會護人。未發心護持佛法則害人。天魔和眷屬通過吸食修行人的精氣來助養魔的軀體,所謂的邪定虛明,並非正定光明,因為這種虛明而資助生發邪慧。

或者不因為天魔附體的那個人為師,而是直接以魔王的身份現身。令修行人親自見到魔王現身,連附體馬甲都不要了。

魔王口中宣稱只要用金剛堅固之道術,就可以令修行人長命,身等同於金剛不壞。魔王投其所好,說長壽長生不死引誘修行人。

然後魔王顯現美女身,引誘迷惑修行人。

修行人自恃身形強壯,所以和魔王所變的美女盛行淫慾,一次又一次,巴望著通過淫慾雙修來長壽,乃至於長生不死。

可是如此縱慾還沒有過一年半載,肝血腦膜,已經宣告枯竭。

殊不知淫慾長命之說,只是空言罷了,損傷身體,此才是最真實的。」

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乾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佛又說道:「此修行人口中自言自語,實際上與魔對話,只是旁人不知曉,以為他是自言自語。

所說的那些話很蹊蹺,聽著好像是妖魅附體。 

前人未詳未知曉是由於魔精所附體,以至於弟子和師父,多陷入囹圄。天魔走了,只是丟下弟子和師父無辜被害。

如果不是因為附體師父,而是直接與美女盛行淫慾,害未等到行刑,先已經被吸乾精氣,已經乾死了。被淫慾所危害還更加迅速。

不管是陷入囹圄被害,還是被淫慾吸乾精氣,如此都足以惱亂修行人,以致於喪命殞亡。」

以上十種想陰魔境,都是由於起貪求之念罷了。

其實根本不用有什麼貪求,自性具足,什麼都會有。

假如正法正定若精進,一念不生,則什麼善巧不能得?

什麼法界不能去經歷呢?

什麼至理不能契入呢?

什麼根本不能辨析呢?

什麼感應不能成呢?

什麼靜謐不能入呢?

什麼宿命不能知呢?

什麼神通不能具備呢?

什麼深空不能證得呢?

什麼常住不壞,自性長住不死不能得呢?

而忽然生心愛貪求,而就容易入魔境。

如此就好像是鱗角還未長成,就想著飛躍;

羽毛不足,便想著扶搖直上。

正所謂學未優而求仕途,丹未成而先吞下去,如何能夠成功呢?所以知曉招魔墮落,都是由於自心妄想太過罷了。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佛又說道:「阿難,你應當預先覺知知曉,不被天魔迷惑,如此就不落入輪迴。

如果迷惑不知,則墮落入無間地獄。」

相關焦點

  • 既然相對論那麼難理解,何不用絕對參考系理解尺縮鍾慢?
    愛因斯坦認為既然找不到以太,那就不找了,沒有絕對靜止的參照物,那就只研究物質的相對運動,既然光在任何慣性系中速度不變,那就以此為條件重新研究物質的運動規律,於是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相對論徹底顛覆了人們的時空觀,他認為時空並不對所有物質均權,不同運動速度的物質時空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著名的尺縮鍾慢效應。
  • 不用相對論也可以解釋尺縮鍾慢
    用絕對速度論的觀點解釋尺縮鍾慢效應,星系中心天體與邊緣天體基本同速,行星進動等問題。關鍵詞:旋進運動,絕對速度,天體同速,行星進動。假如我們選擇地球為慣性系,由於光相對地球所有粒子速度值恆為C,則地球所有粒子的總速度為C,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地球軸心粒子的轉動速度比赤道粒子的轉動速度慢,由於系統總速度值為C,則越靠近軸心的粒子內部運動速度越快,離軸心越遠的粒子內部運動速度越慢,所以原子鐘在地球軸心處要比赤道上快,衛星上的時間才比地面上的時間慢。
  • 尺縮鍾慢下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16)
    物體在高速或者接近光速運動時,在觀察者眼裡,運動物體的尺寸會縮短,相對所處的空間也會相應收縮,時間會變慢。尺縮鍾慢效應!我納悶了!在我大腦根深蒂固的意識中,物體高速運動,它的尺寸和相對所處的空間會隨著時間膨脹而膨脹,怎麼可能會收縮呢?時間是相對升維膨脹剝離時空中最小單位物質!是熵增的最終產物!
  • 尺縮鍾慢原理
    尺縮鍾慢是物理的固有運動屬性,與能量守恆一致。並不和光速有任何瓜葛。洛倫茲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方程是不正確的。光速不和任何物理屬性有因果關聯,只和它自身物理屬性關聯。鍾慢尺縮和牛頓第二定律不相容,和時間與空間本身沒有牽連。同時,我們看待相對運動不可以用等效性迷了心智。
  • 我的物質基理(29)——尺縮鍾慢現象
    《相對論》中以「光速不變原理」推理出運動中物體會產生「尺縮鍾慢」現象目前有大量的人說是錯誤而荒謬的,但是,我支持「尺縮鍾慢」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但是我不支持產生「尺縮鍾慢」現象的《相對論》認識。因為產生「尺縮鍾慢」現象有具體的物理原因。
  • 尺縮鍾慢效應已證明無比正確為什麼還有人說相對論不堪一擊?
    只要稍微懂得一點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理論,也就是運動中的鐘慢尺縮效應,就會覺得這個題只是一個無知的笑話,就像看到一個傻子大笑著說別人傻一樣的好笑,難道這個傻子不是「妄想症」嗎?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關於鍾慢尺縮效應認為,當一個物體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物體周圍的時間就會迅速變慢,空間會迅速縮小。
  • 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是如何使時間變慢的?
    按照狹義相對論,運動的尺會縮短,運動的鐘會變慢,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尺縮鍾慢」效應、尺縮鍾慢的意思是,當你測量一個距離,比如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你靜止的時候測量到的地月距離是l,當你駕著飛船從地球高速飛向月球時測量到的距離就會小於l,並且速度越大測量到的地月距離就越短。狹義相對論有一條基本原理叫相對性原理,意思是物理規律在所有的慣性系中具有相同的表現形式。
  • 《楞嚴經》邪師說如恆河沙
    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離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爾時世尊,於大眾中,稱讚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眾生,末劫沈溺,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唯然奉教。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 理論上,瞬間到達
    就按要擺脫太陽引力需要的火箭速度每秒16.7公裡計算,人類要到達比鄰星至少要用7萬年時間。若達到光速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實現星際旅行,而且是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之內,甚至說可以瞬間到達。有的人可能會問不是4.22光年的距離,就是光也要走4年多嗎?怎麼我們到達光速,瞬間就可到達,這個不矛盾嗎?
  • 理論上,瞬間到達
    若達到光速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實現星際旅行,而且是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之內,甚至說可以瞬間到達。有的人可能會問不是4.22光年的距離,就是光也要走4年多嗎?怎麼我們到達光速,瞬間就可到達,這個不矛盾嗎?這個其實就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尺縮鍾慢效應。
  • 袁燦倫向《相對論》發難(一)
    作者按:是時候向《相對論》發難了,作者將發表一系列文章,先向《狹義相對論》發難,再向《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發難!三、狹義相對論的尺縮鍾慢質增效應愛因斯坦根據光速不變原理和狹義相對性原理,創立了《狹義相對論》,被稱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狹義相對論推演出了,物體運動時發生尺縮鍾慢質增效應,意思是,物體運動時,長度要縮短,時間要變慢,質量要增加。
  • 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都有一個相同之處:把佛法當成「標日之指」
    楞嚴經第六卷有云:「阿難整衣服望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未來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
  • 相對論中的「尺縮效應」,這種效應是如何測量的?
    但凡對相對論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狹義相對論裡有一個尺縮效應,或者叫動尺收縮。這是所有相對論科普讀物都會提,教材裡會講,愛因斯坦的論文裡也有說的東西。簡而言之,尺縮效應就是說,當我們去測量一把運動的尺子時,我們會覺得它的長度比靜止時要短一些。在很多科普讀物裡,這個事情被簡化為「我們看見運動的尺子會縮短」。
  • 《楞嚴經素解》卷十:邪師和稀泥,求法只回答一兩個字,有或者無
    《道德經》中講,世人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世人皆知惡之為惡斯不善已。心學四訣來自於王陽明的王門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三教我們都會看到不定的說法,然而此說法恰恰對準真相,而外道在此的虛論反而是學得不像,反而不能心心相印,不能傳佛心印。以佛心印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知曉是虛論。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民三四、在普陀著《大佛頂首楞嚴經攝論》。民九、在湖北演講,編成《楞嚴研究》。《楞嚴經》對於本人自身修學上,亦有因緣。故今講大意,殊覺深切有味。 以上伏斷劣欲以發達勝欲,為全經緣起,乃有以後七卷經文之演述。
  • 楞嚴經·卷六|阿難為眾生請教安住道心之法(23)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
  • 楊維中:論《楞嚴經》佛學思想的特色及其影響
    卷七、卷八、卷九又從不同角度,對生死輪迴為何仍以如來藏為體的問題作了詳細分析。卷七以「眾生顛倒」和「世界顛倒」重申,依於如來藏妙真如心而起妄念方才有世間十二類眾生的存在。所謂「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由此依真起妄就生出了妄惑妄業。實際上,妄性並無實體,不能作為所依。
  • 宣化上人:不要跟著「邪師」下地獄
    什麼叫「邪師」呢?節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講述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世尊!末法的一切眾生,漸漸地就離開佛很遠了,甚至於離佛法也遠了!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在末法的時候,這個邪師說法就像恆河沙那麼多啊!末法就是現在,現在就是邪師說法的時候。什麼叫「邪師」呢?自己不明白,就說他明白了;沒有開悟,他說他開悟了;沒有證果,他說他證果了。所以我問那個人,我說你是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哪一果了?你開悟,開的一個什麼悟?你證果,證得哪一個果?他說不出來了。
  • 修正《相對論》的質速關係
    愛因斯坦最大貢獻可能就是他提出的《相對論》和他的質能方程,《相對論》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空,建立了相對時空,愛因斯坦認為時空是一體的,時間和空間密不可分,時空不具有共享性和統一性,對於不同速度的物體時空是不同的:如果物體的運動速度不斷增加,他的空間就會不斷縮小,時間就會不斷膨脹。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