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換頭還是換人 頭顱移植術屬於器官移植嗎?

2020-11-25 中國僑網

評論:換頭還是換人 頭顱移植術屬於器官移植嗎?

2017年11月22日 12:0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參與互動

  原標題:換頭術屬於器官移植嗎?

  張田勘

  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和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合作完成了一例人體遺體頭部移植手術後,卡納韋羅宣稱下一步將對人進行活體頭顱移植。

  頭顱移植也被通俗地稱為「換頭術」,但是這一做法既受到專業人員和公眾的質疑,同時也在從事這項技術的研究人員的表述中出現了困惑。任曉平稱,「換頭術」等說法並不妥當,嚴格上說,他們的團隊完成了第一例頭移植外科實驗模型。「是在新鮮的遺體上,做了臨床前的手術設計」,同時他反感「換頭術」的提法,提出「異體頭身重建」的概念。

  毫無問題,換頭術可以探索和研究。但是任何研究都有相應的規範、程序和制度設計。現在要明確的是,如果換頭術屬於器官移植的範疇,就應當按照《世界衛生組織人體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指導原則(草案)》和中國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來規範和實施。

  不過,按照中國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似乎並沒有把頭顱移植包括在器官移植中,條例稱,「人體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體器官捐獻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臟、肺臟、肝臟、腎臟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以代替其病損器官的過程。」

  當然,該條例有「等器官」的表述,意味著也可以把頭顱當作器官來看待,但是,「異體頭身重建」概念或術語的提出其實就是在否定換頭術屬於器官移植了。原因是很明顯的。除了頭顱的全身各器官,如果移植到受(患)者的身上,無論從功能上還是屬性上,都是屬於受者的,即便移植了多個器官,它們也都融入受者的機體中,並完全成為受者全部生理功能的有機組成部分。

  但是,如果換頭,則意味著大部分和全部置換人的所有功能。表面上看,頭顱是一個器官,但是,它卻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器官,包含眼、耳、鼻、嘴、舌、臉和大、小腦,不僅是容貌、顏值和個體識別的重要部位,也是各種感覺認知功能器官和綜合體,此外頭顱還是一個全局器官,因為大腦是人的思維、言語、性格、人格和所有行為的發動者、組織者、啟動者、指揮者、協調者和統率者。

  與其說換頭術屬於器官移植,不如說換頭術是「換人」,與無論哪一種器官移植相比,都是局部與全體、樹木與森林、個別與一般的關係,已經突破了器官移植的「奇點」,因此難以歸屬到傳統的器官移植中。從外形上看,如果允許換頭並成功,則新產生的人是一種嵌合體,迄今,這樣的嵌合體只是存在於神話中,在現實中並不存在。

  由於換頭其實就是換人,在技術上要達到成功涉及很多因素,如神經連接和功能、血供、免疫排異。僅以神經連接而言,迄今世界上都沒有任何人能在脊髓斷離後成功接通同一人的脊髓,中國著名體操運動員桑蘭和排球運動員湯淼就是很好的例子,由於不能重新接通或修復脊髓,他們至今處於癱瘓狀態,更不用說換頭要接通不同個體(異體)的脊髓。所以,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稱:「施行頭顱移植的技術具有一定可能性,但目前,只能在人體頭頸必需的腦血管吻合基礎上建立腦血液循環,脊髓橫斷後,頭與身體不能建立神經聯繫。在實現脊髓離斷後的神經再生之前,頭顱移植在倫理上不可接受,也在科學上沒有意義。」

  不過,即便未來可以成功地實現脊髓斷離後的神經接通和再生,換頭術也不同於一般的器官移植,因為換頭是「換人」,還需要在「換人」後確認,「異體頭身重建人」所有的生理和精神功能是否正常和健全,例如重建的神經是否能支配內臟和內分泌系統,大腦是否能正常思考和指揮「異體頭身重建人」的正常行動,甚至說話。

  同時對於用換頭來創造「異體頭身重建人」,還需要不同於器官移植的管理、規定和程序,更需要社會給予「異體頭身重建人」以法律地位,並且得到社會的認同和認可。

【責任編輯:梁異】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頭顱移植手術在中國宣告成功,人體換頭將不再是夢!
    這是一個現代科學和醫學技術急速發展的時代,器官移植也屢見不鮮,但是頭顱移植,是只有在小說和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情節。換頭,《聊齋志異》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妙手神醫陸判官給書生朱爾旦先是換了一個心臟,令其文思大進考中舉人,而後,當書生提到妻子不美時,陸判官為朱妻換上了一顆美人頭。換頭這一貫穿古今中外的科幻設定,如今可能成為事實,據外媒報導,一名身患霍夫曼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男子欲將自己的「頭」交給一名義大利臨床醫生,以移植一副健康的身體,進行世界上首起「換頭術」。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引爭議:換頭後「你」究竟是誰?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17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成功實施,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其中。 歷史18個小時,任曉平教授和他的團隊將一具屍體的頭與另一具屍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到了一起,比預計的時間快了一倍。
  • 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 手術分三步 或造出科學怪人
    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 手術過程揭秘 冷凍:在手術開始時,手術對象的頭部和捐贈者的身體進行降溫處理,進而放慢細胞死亡的速度; 連接:然後醫生會解剖頸部周圍的組織,並用極細小的導管把主要血管連接起來; 切斷:之後,脊髓會被切斷,手術對象的頭顱就移植到捐贈者的軀幹上,並儘可能保證傷口的清潔度。
  • 換頭之後,你到底是誰?寫在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結束之後
    目前臨床上的不治之症適合進行頭移植手術。卡納維羅此前曾宣布計劃在2017年底進行人類首例換頭術,引發醫學界的爭議。俄媒稱,準備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瓦雷裡·多諾夫,由於天生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他全身萎縮、骨骼畸形、身體狀況逐年惡化。卡納維羅提出的換頭手術成了多諾夫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
  • 世界首例人類換頭:噱頭、福音還是禁忌?
    2013年6月,義大利都靈的神經學家賽爾焦·卡納維羅在《國際神經外科》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人類頭部移植手術不久將成為現實。還是這個科學家,今年4月卡納維洛接受了一位身患霍夫曼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的請求,預計最快兩年內實施這一全球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所謂的「換頭術」)。你的三觀準備好了嗎?一起來看看這神奇的「換頭術」,真的靠譜嗎?
  • 從小說奇談到科學實驗,換頭術真的能成功嗎
    狗、猴子和老鼠等動物的換頭手術都已經進行過了,但科學家們並不滿足,把目標轉向了「人頭」。人類換頭手術這個大膽的想法是塞爾吉奧·卡納維洛在2013年提出的。他想通過換頭術治療那些肌肉、神經已經退化或者器官布滿了癌細胞的病患者。這原本僅僅是一個理論上的想法,直到一名患者願意犧牲自己來推動這個設想的實現。
  • 《科學怪人》真實上演 頭部移植手術或將成真
    1950 年,蘇聯科學家弗戴米科夫(Vladimir Demikhov)則進行數十例換頭術的實驗,終於有雙頭犬存活了下來,並且活了 29 天。但以上的技術其實是保留宿主的頭顱,利用其血管供應分散給另一寄主,並不算真正的「交換頭顱」,直到 2000 年,美國神經外科醫生羅伯特懷特(Robert J.
  • 從換頭到記憶移植,人類快要永生了嗎?
    【每日科技網】   近期以來,人類首例換頭手術的消息漫天飛揚,一位俄羅斯的30歲男子因為除頭部以外的身體實在太差,而且每況愈下,打算進行換頭手術,從而讓自己健康起來,而給他實施換頭的包括義大利著名醫生和中國的著名醫生。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成功,換頭後這個人是誰?專家給出答案
    有的醫生就想出了器官移植的方法,隨著技術的成熟,現在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器官移植治癒了。肝移植,腎移植,肺移植現在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完全有條件實施。現在大腦移植已經成為學者探討的話題,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換頭。
  • 「換頭手術」,忽悠了沒頭腦的人
    此次試驗完成後,團隊的下一個目標是進行腦死亡患者(即植物人)的頭顱移植,最終實現人類活體換頭手術。1956年,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趙士傑教授挑戰前人的狗頭移植,「雙狗頭」存活5天零4小時,創造了國內的最好紀錄,開啟了中國器官移植的先河。
  • 新京報:冰凍頭顱,醫學還是科幻?
    原標題:冰凍頭顱,醫學還是科幻? 哪怕是微小的大腦損害或創傷性事件的影響,都可能足以破壞一個人的記憶和人格。更別說斷頭、冷凍等這一系列的任一環節對個體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嚴重創傷性事件。 近日,一則關於重慶女作家死後的新聞引起了輿論的關注和熱議。
  • 當年「世界首例換頭」的小夥,還是位工程師,手術成功了嗎
    當年「世界首例換頭」的小夥,還是位工程師, 手術成功了嗎?大家都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科學技術水平也是在不斷提高的。比如說人類的醫療水平,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提升。現在基本上已經可以實現,通過手術將置換病人身體內的器官。
  • 多年前,中國「換頭手術」震動世界,手術結果為何至今沒公布?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國內外器官移植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一些外科醫生開始探索「活體頭顱移植」實施的可能性。聽似天方夜譚的構想,卻給了人們滿心期待。從動物換頭術到活體換人頭術早在1970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懷特就率先嘗試了將一隻恆河猴的頭移植到另一隻身上,這也成為世界首例「換頭術」。
  • 黃潔夫指「換頭」違規,哈醫大相關人士:用的遺體不是活器官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向媒體表示,哈爾濱醫科大學進行的人類遺體換頭實驗違反了中國的器官移植相關法規,違反了基本倫理準則,需要被追究責任,並對該事件進行調查。原衛生部副部長、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  「換頭術」被更正,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本報記者 李麗雲 李 穎 房琳琳  11月21日上午,因「換頭術」備受質疑和關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主樓會議室就相關信息向多家媒體進行了現場回應。
  • 漲知識|人體哪些部位已經可以器官移植,哪些還是禁忌
    漲知識|人體哪些部位已經可以器官移植,哪些還是禁忌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通訊員 朱素穎 2017-03-01 13:32
  • 人類首例換頭術!不斷的換下去,是不是就可以長生不老?
    活體換頭實驗確實是做過的,而且還成功了!但當時手術實驗的對象是動物,活著的兩隻狗。在1954年的時候,蘇聯外科醫生德米科霍夫做了一個當時前衛的實驗,他把一個狗的頭和前肢移植到另一個狗的脖子上,另一狗的頭並沒有取下,也就是變成了雙頭狗。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個狗頭都能呼吸、搖頭,甚至一同喝一個碗裡的奶!
  • 器官移植無法逾越的道德爭論:窮人身體或將被富人利用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雖然「換臉」手術容易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陳忠華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換臉術既不是人類急需突破的醫學難題,在手術上也沒有難度和技術壁壘。實際生活中對換臉術的需求非常少,對稀有事物感興趣是人的天性,正因覺得新奇才使得這項技術受到外界諸多關注,相比之下人們對肝移植就沒那麼大的興趣。陳忠華介紹稱,所謂「換臉術」無非是把外科技術與器官移植技術疊加起來,並不困難。突破極限,挑戰巔峰都談不上,無非是普通應用的拓展,技術的延伸。「換臉術」在需求上存在爭議:到底值不值得做?利弊平衡點在哪裡?還有不同聲音。
  • 首次人類頭部移植手術,俄羅斯程式設計師自告奮勇,最終結局如何?
    並且,時至今日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例成功的活人換頭手術,而且換頭手術的倫理道德問題也十分值得被審視,患者做完換頭手術之後究竟是應該依據身體還是頭顱來進行身份認定?換頭手術是否會產生「買身體」等社會問題?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審視的問題。
  • 首次人類頭部移植手術,俄羅斯程式設計師自告奮勇,最終結局如何?
    並且,時至今日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例成功的活人換頭手術,而且換頭手術的倫理道德問題也十分值得被審視,患者做完換頭手術之後究竟是應該依據身體還是頭顱來進行身份認定?換頭手術是否會產生「買身體」等社會問題?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審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