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圖經》:本草承先啟後之作

2020-11-30 中國文明網

  趙中振

  

  根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統計,全國150個圖書館(博物館)一共收錄了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醫圖書13455種,其中,本草類的書籍有866種。本草是中國傳統藥物學的代名詞,是一個學科的概念。中藥來源以草木居多,所以用「本草」二字泛指藥物。

  千百年來,杏林英才迭代起,著書廣立說。其中源頭之作《神農本草經》、承前啟後之作《本草圖經》、巔峰之作《本草綱目》堪稱其間三座裡程碑。

  北宋蘇頌主持編撰的《本草圖經》是我國第一部版刻藥物圖譜,該書集北宋以前本草文獻之大成,真實記錄了北宋全國藥物普查的豐碩成果。由專業人士根據標本實物繪製,並配有詳盡文字說明,並印刷出版,是科技史上的創舉,這部本草著作為今日的中藥鑑定學科奠定了基礎。

  蘇頌千年。蘇頌(1020—1101年),字子容,宋代泉州同安(今廈門市同安區)人。是中國古代和中世紀傑出的科學家和博物學家之一,蘇頌享年82歲,為官近60載,他廣學博識,為政清廉,勤政愛民,歷經宋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官至宰相,卒贈司空,後追封魏國公。《宋史》當中評價他是一個無所不通的、偉大的博物學家。蘇頌的最為傑出的科學成就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天文地理學方面,他主持製造了水運儀象臺,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二是醫藥學方面,主持編著了《本草圖經》。

  蘇頌祖居位於廈門市同安區大同鎮城區西北隅葫蘆山南麓,坐西北朝東南,以花崗巖和紅磚砌牆,紅瓦布屋頂,富有閩南地方特色。在蘇頌故居大門的對聯上寫著「五世進士天文醫藥雙泰鬥,七代簪纓宰輔將帥獨蘇門」。

  求實創新。北宋仁宗年間,政局穩定、貿易發達,經濟文化也得以迅速發展。大量的新藥廣泛應用,人民對醫藥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盛世修典,應運而生。

  蘇頌在集賢院校理任上,與同時代的藥物學家掌禹錫、林億等編輯補註了《嘉祐補註本草》(1060年)一書,在此基礎上,又主持編纂了《本草圖經》(1061年)。《嘉祐補註本草》與《本草圖經》為姊妹篇,前者重在文獻資料,後者注重調查宋代的實際用藥經驗。

  《本草圖經》是繼唐代《新修本草》之後的又一次全國性的藥物資源普查,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徵集各地的藥材實物標本,包括海外輸入我國的藥物,是集北宋以前歷代藥學著作與全國藥物普查的集大成之作,書中展現了中國宋代的本草學與科技史。《本草圖經》正文20卷,目錄1卷,合計21卷,全書收載藥物814種,藥圖933幅。

  蘇頌是一位嚴謹的古代科學家,書中都是具有嚴謹思維、以第一手資料為根據的記錄,與現代科學的方法相吻合。以食鹽為例,《本草圖經》的食鹽圖中,宋代池鹽主產於山西解州,稱為解鹽。「墾畦澆曬」的製鹽法,圖中人物眾多,動作描述栩栩如生,讓人對於整個生產過程一目了然。3幅圖中,展現了50個人物,其中有牽驢的、挑擔的、監工的、扛麻袋的、曬鹽的,有在鹽池旁耕地耕成畦壟,把池內清水引入畦壟之中,活靈活現的畫面,好似《清明上河圖》一般,完整細微的立體工藝圖展示,觀其圖,完全可以參照圖進行現場的還原。

  再說人參,《本草圖經》記載人參生上黨山谷及遼東,並詳細描述了其植物形態之後,除如典型的五加科特徵:一椏五葉,四五年後生兩椏五葉,秋後結子,生青熟紅,自落,根如人形者神。書中還有4種市場流通的「人參」,如何區別這4種商品究竟哪一種是正品的潞州人參(山西上黨)呢?《本草圖經》補充了一個實驗,如欲試上黨人參者。讓兩個人同時一起走山路,一個人嘴裡含著人參,一個人不含,三五裡過後,嘴含人參的人呼吸均勻,神態自如,而不含人參者,則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這可算得上臨床藥理實驗的先驅了。

  圖文經典。文字記載一直是我國歷代本草的主體,但隨著藥材的增多與使用範圍的擴大,單憑文字要準確地描述成千上萬成百上千的藥用植物形態,顯得有些力有不逮,於是本草著作中出現了輔助說明藥物形態的插圖。

  公元659年,唐朝政府曾組織編撰了《新修本草》。全書54卷,分為正文彩繪藥圖,圖經3個部分,很可惜原書及圖均亡人佚。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技術的普及,油雕版的陰陽文字代替了朱墨分書,雕版印刷應運而生,雖說墨線圖的表現力不如手繪的彩圖,但這種印刷成本較低,墨線圖隨著文字廣泛流傳,對本草學發展真正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本草圖經》為藥物資源普查的集大成之作,書中內容比以往的本草著作更為豐富,描述細緻準確、層次清晰。對於藥物的來源、產地、異名、鑑別特徵、採收貯藏、栽培及炮製方法、功能主治等都一一進行了論述。

  該書最大的特點,是中藥的鑑別。中藥品種混亂為古今大問題,而繪圖對品種鑑定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例如植物黃精,《本草圖經》書中匯集了永康軍、荊門軍、商州、解州、兗州、滁州、相州、丹州、洪州產者,藥圖竟達10幅之多。從原植物圖形上看,葉子有輪生、對生與互生,大致有3種類型,雞頭黃精、姜型黃精、大黃精(滇黃精)。這真實地反映了宋代對於道地藥材產區的重視,也如實反映了藥材市場情況,這對於黃精的鑑別、了解黃精的歷史沿革、品種的變遷大有幫助。

  宋代海上貿易十分活躍,外來藥物是中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草圖經》中亦有大量記載,如膃肭臍、肉豆蔻、麒麟竭、龍腦香、沒藥、阿魏、蓽澄茄等。

  承前啟後。《本草圖經》把藥圖和藥用融為一體,藥物和方劑相結合,是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上承《神農本草經》下啟《本草綱目》的一部藥學著作,是我國本草學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這部書原書的內容和繪圖保存於《證類本草》中,包括條文600餘首,插圖900餘幅。之後將近100幅圖又被李時珍引用到《本草綱目》中得以傳承。李時珍高度評價此書「考證詳明,頗有發揮」。《本草綱目》的編纂在指導思想、文獻收集、治學態度、編寫體例、繪圖風格等方面都深受《本草圖經》的影響。

  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對蘇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歐洲能夠把野外能夠採到的動植物如此地精確的木刻並印刷出來,這個是到15世紀才出現的大事。」足可見蘇頌的《本草圖經》要早於歐洲同類著作約400年。

  今年是蘇頌誕辰1000年,我們重溫《本草圖經》,向世界展示我國古代科技的重要成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作者系北京中醫藥大學特聘教授)

相關焦點

  • 科普本草之【大薊】圖文
    寇宗奭《本草衍義》載:「大小薊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薊高三四尺,葉皺;小薊高一尺許,葉不皺,以此為異。」 【別名】 馬薊《範汪方》,虎薊《本草經集注》,刺薊山牛蒡《日華子》,雞項草《本草圖經》。
  • 科普本草之【三白草】圖文
    《本草拾遺》載:「此草初生無白,入夏葉端半白如粉,農人侯之蒔田,三葉白草便秀,故謂之三白。」 【別名】 水木通《綱目拾遺》,五路白、白水雞《福建民間草藥》,白花照水蓮《福建中草藥》,田三白、白黃腳《閩東本草》。
  • 科普本草之胡黃連圖文
    《證類本草》引《唐本草》載:「出波斯國,生海畔陸地。苗若夏枯草,根頭似鳥嘴,折之,肉似鷂鵒眼者良。」《本草綱目》亦引蘇敬(原作恭)此語。宋代《開寶本草》載:「胡黃連生胡國,似幹楊柳,心黑外黃,一名割孤露澤(李時珍注曰:「胡語也」)。」胡黃連過去一直從印度進,1960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西藏調査隊發現了與印度胡黃連同屬植物西藏胡黃連,經過研究,所含化學成分基本相同,認為可代進口藥胡黃連藥用。
  • 太皮了,古人吃的本草,原來大有文化!
    神農嘗百草之「草三連」然而,本草知識包羅萬象,不僅僅是自然科學知識,還涉及歷史、文學、藝術、民風民俗等方方面面,它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王家葵教授深入本草研究領域多年,試圖從歷史、文學、書法碑刻、道教文化多角度展現本草知識的博大精深,解讀本草文化中的諸多「為什麼」。他關注的話題有多有趣呢,姑且舉幾個例子。
  • 科普本草之【鵝不食草】圖文
    【歷史沿革】 「鵝不食草」之名,見於《食性本草》,在《四聲本草》中稱「石胡荽。」《本草綱目》以石胡荽為正名,釋名天胡荽、野園荽、鵝不食草、雞腸草。李時珍在論述本品時,將石胡荽和天胡荽兩個不同科屬的種混淆起來,從江西版附圖來看,更不確切,難以為憑。
  • 細辛(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50%細辛酊塗於人舌後約半分鐘,舌尖即有辛冷感,1分鐘後有麻木感,以後痛覺完全消失,經1小時左右始逐漸恢復。局麻作用與其所含的揮髮油有關,但有較強的刺激性,尚不適作表面麻醉劑。有報告,細辛與其他中藥合用,作塗抹麻醉以拔牙,取得較好效果。②解熱、鎮痛作用細辛揮發抽的阿拉伯膠乳劑0.2~1.0毫升/公斤予兔口服。對正常及溫刺法引起的體溫升高均有降低作用。
  • 科普本草之沙苑子圖文
    【沙苑子】 【歷史沿革】 沙苑子亦稱蒺藜,見於《神農本草經》藥用有刺蒺藜和白茨藜之分,本品為白蒺藜。《圖經本草》曰:「又一種白蒺藜,今生同州,沙苑牧馬草地最多,而近道亦有之。」
  • 兩種植物同種養生之功,善疏通氣血瘀滯,被譽「有星移電閃之能」
    在傳統中醫養生的方法中有很多方式疏通氣虛,比如有一物雖源自兩種不同的植物,但有同樣的養生之功,此物善於疏通氣血的瘀滯,破積聚的諸氣、惡血,又能通行腸胃,被譽為「有星移電閃之能」。其後的《日華子本草》進一步提出「主一切氣,開胃消食,通經,消瘀血,止撲損,下氣血及內損惡血」;《本草經疏》提出「行氣破血散結,是其之所長」;《化義》中更是推崇莪朮的養生之功,說它「破積削堅,有星移電閃之能」。此外《本草正》中提出莪朮「在中焦攻飲食氣滯不消」;《本草匯言》提出「通胃行食」。
  • 科普本草之【青黛】圖文
    青黛 【歷史沿革】 青黛之名始見於《藥性論》,其後收載於《開寶本草》。馬志曰:「青黛從波斯國(今伊朗)來,今以太原並廬陵南康等處,染澱甕上沫紫碧色者用之,與青黛同功。」
  • 科普本草之【金錢白花蛇】圖文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歷史沿革】金錢白花蛇,古代本草文獻未見收載
  • 神奇本草——講講中藥炮製的那些事兒
    先說水制,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對藥材作漂洗、浸泡、悶潤等處理。水飛雄黃是其中水製法中的別具特色的一種。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喝雄黃酒,因為端午前後氣溫漸暖,大地回春,百蟲滋生,而雄黃則是治瘡殺毒的要藥——白娘子喝了雄黃酒現出原形,說的就是這個理。  但是雄黃之所以能殺毒,是因為它自己就有毒,所以當它入藥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通過炮製來降低它的毒性,使之成為上品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