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歷史沿革】
金錢白花蛇,古代本草文獻未見收載。金錢白花蛇一名收載於王一任的《飲片新參》,該書記載:「金錢白花蛇色花白,身細長,盤如錢大。治麻風癱瘓疥癬。」並對其形態、藥材性狀及應用作了簡單的描述,指出其藥材商品加工的形狀「盤圓如錢大」,故名金錢白花蛇。由此可知與現今市場上所售和使用的金錢白花蛇原動物為銀環蛇的乾燥幼體是相同的。
【別名】
金錢蛇、小白花蛇
【來源】
本品為眼鏡蛇科動物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乾燥體。
【生態環境】
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于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
【主要產地】
分布在中國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主產於江西省上饒市、吉安市遂川縣;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三聖鄉。
【採集方式】
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腹部,除去內臟,擦淨血跡,用乙醇浸泡處理後,盤成圓形,用竹籤固定,乾燥。
【性狀】
本品呈圓盤狀,盤徑3~6cm,蛇體直徑0.2~0.4cm。頭盤在中間,尾細,常納口內,口腔內上頜骨前端有毒溝牙1對,鼻間鱗2片,無頰鱗,上下唇鱗通常各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環紋45~58個,黑白相間,白環紋 在背部寬1~2行鱗片,向腹面漸增寬,黑環紋寬3~5行鱗片,背正中明顯突起一條脊稜,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背鱗細密, 通身15行,尾下鱗單行。氣微腥,味微鹹。
【習用分級】
金錢白花蛇商品規格標準:
小條 乾貨。頭尾齊全。圓盤直徑3-3.5釐米。頭位於盤中央,尾細,常納於口內,肯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相白色環紋帶,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表皮有光澤。全體無黴變和蟲蛀。
中條 乾貨。頭尾齊全。圓盤直徑6-7釐米。頭位於盤中央,尾細,常納於口內,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相間白色環紋帶,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表皮有光澤。全體無黴變和蟲蛀。
大條 乾貨。頭尾齊全。圓盤直徑10-15釐米。頭位於盤中央,尾細,常納於口內,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相間白色環紋帶,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表皮有光澤。全體無黴變和蟲蛀。
蛇幹 乾貨。偶有頭尾不全。園盤直徑15釐米以上。頭位於盤中央,尾細,常納於口內,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相同白色環紋帶,脊鱗擴大呈六角形,表皮有光澤。全體無黴變和蟲蛀。
【性味與歸經】
甘、鹹,溫;有毒。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
祛風,通絡,止痙。用於風溼頑痺,麻木拘攣,中風口眼哨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
【含量測定】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通則2201)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5.0%。
看完記得分享和點☞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