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屬植物性別決定機制獲揭示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三蕊柳 南林大供圖

性別分化是驅動物種多樣性的重要動力。自然界中有6%的植物屬於雌雄異株。近日,《園藝學研究》在線刊發了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與品種改良重點實驗室教授尹佟明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三蕊柳屬於ZW性別決定系統,並對其性別決定位點進行精細定位和候選功能基因注釋,有助於後續對性別決定基因的克隆和解析。

論文通訊作者尹佟明介紹,楊柳科植物起源於共同的祖先,該科植物既有XY性別決定系統,也有ZW性別決定系統。在顯微鏡下觀察楊樹和柳樹的性染色體均未出現形態上的差異,尚處於進化早期階段,因此,楊柳科植物是研究植物性染色體進化與性別決定機制的理想材料。

三蕊柳與已報導的柳屬植物親緣關係較遠,闡明其性別決定系統有助於揭示不同柳樹性別決定系統的一致性,為克隆柳樹性別決定基因和研究植物ZW性別決定系統的分子機制提供線索。此外,開展性別決定基因精細定位研究,不僅是深入探討植物性別決定機制等重要理論問題的前提和基礎,而且在性別早期選擇等應用中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研究人員利用RAD測序和擬測交策略構建了三蕊柳的高密度遺傳圖譜,共包含22830個高質量標記(20695個SNP標記和2135個InDels標記),分為19個連鎖群。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利用SSR標記對性別決定區間進行局部區域精細作圖,最終將性別決定基因鎖定在LG_19中部6.5 Mb的區間內,該區間重組抑制嚴重,包含249個蛋白編碼基因和22個miRNA基因,證實三蕊柳性別決定系統為ZW型。

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究開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以及江蘇省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38-020-0289-1

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蜂協同多樣化的分子機制
    榕屬植物是熱帶雨林的關鍵類群,具有極高的物種多樣性、生活型多樣性。榕屬植物和與傳粉榕小蜂有的高度專性共生關係,在探討物種形成、動植物協同進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然而榕樹和榕小蜂高質量參考基因組信息的缺乏,嚴重製約了以上榕樹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
  • 研究研究揭示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蜂協同多樣化的分子機制
    榕屬植物和與傳粉榕小蜂有的高度專性共生關係,在探討物種形成、動植物協同進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然而榕樹和榕小蜂高質量參考基因組信息的缺乏,嚴重製約了以上榕樹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10月8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進課題組與福建農林大學明瑞光課題組等國內外研究團隊合作,發布了榕樹和榕小蜂精細基因組圖譜,並首次在分子機制上揭示了榕樹氣生根發育、性別決定和榕樹-榕小蜂協同多樣化等多項未解之謎,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該項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幾項重要發現:一是揭示絞殺榕氣生根形成的分子機制。
  • 大突破:榕屬氣生根形成、性別決定、及其與傳粉榕小蜂共演化機制
    榕屬植物氣生根形成、性別決定、及其與傳粉榕小蜂共演化機制。榕樹的這些特徵,引發人們提出一系列有趣的科學問題:1)氣生根形成的遺傳機制是什麼?2)何種基因控制榕樹性別決定?3)榕屬的祖先是雌雄同株還是雌雄異株?4)榕樹通過何種機制吸引專性傳粉榕小蜂?5)榕蜂共適應的遺傳機制是什麼?6)不同榕亞屬的起源與系統演化地位是什麼?
  • 川大牽頭提出楊柳科植物性別系統頻繁轉換的分子遺傳學普適模型
    以往對楊柳科植物性別決定機制的研究,都集中在楊屬(Populus)植物中,這些研究表明楊柳科植物的性別決定系統存在廣泛的多樣性,它們的性別決定區域(Sex Determination Region)總是在同一染色體的不同區域
  • 揭示RNA m6A如何決定果蠅的性別
    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今天,賽業小編為您推薦「揭示RNA m6A如何決定果蠅的性別」,詳情如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嚴冬研究組,與美國哈佛大學Norbert Perrimon研究組合作,以Xio is a component of the Drosophila
  • 環境溫度決定寶寶性別?科學家已發現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可對紅耳龜來說,產蛋的溫度環境才是決定龜蛋雌雄的重要因素;一隻生活在群體中的、個頭較大的雄性小丑魚,甚至會因為「首領雌魚」的死亡而轉性為雌,成為新一屆的首領。 這種由溫度、社會壓力等環境因素決定動物性別的有趣生命現象,常見於爬行動物和魚類上,人們一直沒搞清楚其背後的分子機制。
  • 神奇的動物性別決定機制,不僅僅是「X」、「Y」
    而動物世界的性別決定充滿了別樣的神奇。我們先簡單梳理下動物性別決定的幾種大致機制,再來聊聊最近下新發現。ZW型性別決定也有一種特殊形式即ZO型性別決定,雄性為同配性別,有兩條相同的Z染色體,只產生一種含染色體的精子,雌性為異配性別,只含有一條Z染色體而無W染色體,產生兩種卵子,一種只含一條Z染色體,一種不含性染色體。
  • 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獲揭示
    組織駐留記憶T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1 15:02:18 近日,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Thorsten R.
  • 中外科研團隊揭示被子植物繁衍關鍵機制
    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是作物種子形成的關鍵環節,其繁衍受精講求「獨一無二」,這也是不同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成功揭示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 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調控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發表於《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揭示了飼草作物苜蓿的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分子調控機制。類胡蘿蔔素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天然脂溶性色素,在植物光合作用、激素合成、顏色決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具有抗氧化、抗腫瘤、增強免疫和保護視覺等多種生物學功能,但目前關於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楚。論文通訊作者、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林浩介紹,該研究利用一個類胡蘿蔔素合成缺陷的蒺藜苜蓿突變體,成功克隆了控制蒺藜苜蓿類胡蘿蔔素合成關鍵調控基因WP1。
  • 植物基因組研究思路(一)林木篇
    隨著三代測序(PacBio和Nanopore)技術的不斷發展,已有越來越多的植物完成的基因密碼的破譯,然而在高質量基因組破譯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領域物種(如林木,中藥,農作物,園藝作物,水生植物等)的基因組研究思路又是怎樣的呢?從本章節起,小編分期為各位讀者帶來植物領域物種研究思路,本期我們重點介紹下林木基因組研究思路。
  • 植物種子對火燒信號產生的適應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植物種子對火燒信號產生的適應機制是什麼樣的,是揭示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保持繁衍能力的關鍵科學問題,但目前國際研究較薄弱。為此,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馬紅媛與澳大利亞和美國多家單位的專家合作開展了系列研究,揭示了植物種子對火燒信號產生的適應機制。
  • 界面可視化技術直觀揭示水生植物根際異質性氧環境變化特徵和機制
    長期以來,利用水生植物控制湖泊汙染並重建良好水生態環境一直是湖泊領域中的研究熱點。水生植物根系生長發育和生理代謝等活動會導致其在根系附近沉積物中形成不同於非根際環境的根際微生態系統,這決定了各種汙染物質的遷移、轉化和生物的有效性,被認為是湖泊汙染的生態修復的核心區域。因此,開展根際微環境特徵研究,對揭示界面汙染過程與控制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科學普及】溫度如何決定巴西紅耳龜的性別?
    雌雄性別的分化是動物界較為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現象。不同動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也不盡相同。主要的性別決定方式包括: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性染色體決定型,年齡決定型和環境決定型。染色體數目決定型,是指動物的性別是由細胞中的染色體倍數決定的。如蜜蜂,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發育而成,為單倍體。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來,是二倍體。營養差異決定了雌蜂是發育成可育的蜂王還是不育的工蜂。
  • 紅耳龜的性別決定
    溫度依賴的性別決定是一個顯著的表型可塑性模型。在許多爬行動物中,包括巴西紅耳龜,個體的性別是由卵孵化期間的環境溫度決定的。巴西紅耳龜的受精卵 如果在26攝氏度下孵育,則子代全部發育為雄性,如果受精卵在32攝氏度下孵育,則子代全部發育為雌性。但是這其中的分子機制卻知之甚少。
  • 植物所在植物根系性狀及其對降水變化的響應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主要器官,其性狀特徵決定植物對地下資源的獲取,影響植物的生長、生存、分布以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對生態系統的功能和過程具有重要的驅動作用。由於根系的難獲取性以及根繫結構的複雜性,對根系性狀的種間變異規律及其對降水變化的響應機制知之甚少。
  • 中外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楊維才告訴《中國科學報》:「這一進化結果使得受精不再依賴於水環境的存在,所以對開花植物適應陸生環境至關重要。同時,花管粉受精具有種屬特異性(生殖隔離)和花粉管與雌配子體的一對一的關係。也就是說一個雌配子體只允許一根花粉管進入。」
  • 烏龜性別竟由溫度決定? - 現代金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 李臻 通訊員 向嫻華)如果天氣像娃娃的臉一樣變來變去,那卵裡龜的性別也跟著一直變嗎?在孵化期的前1/3時間裡,確實如此,但是過了這個時間,它的性別就會確定下來。受央視節目組邀請,浙江萬裡學院動物性別與發育研究團隊選派生物工程專業研究生惠航博參與央視節目《科學動物園》的錄製,4月11日晚20:10在CCTV-10科教頻道播出。
  • 生殖細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
    原標題:生殖細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  新華網東京6月12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基礎生物學研究所12日發表一份公報稱,該所副教授田中實率領的研究小組與九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在利用青鱂(Oryzias latipes)進行的實驗中首次發現了決定生殖細胞性別的基因。
  • 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被子植物繁衍關鍵機制
    來源標題: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被子植物繁衍關鍵機制來自山東農業大學和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科研團隊近日在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研究,揭示了被子植物繁衍的關鍵機制。團隊研究人員表示,一般情況下,為防止出現遺傳紊亂,被子植物的一個胚珠只允許一個花粉管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