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識別標籤,用於將數據傳輸到觸控螢幕設備

2021-01-19 RFID世界網

如今,無數的電子設備都配備了觸控螢幕,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家電。觸控螢幕界面已成為用戶與設備進行交互的最常用方法。

基於這一點,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探索了觸控螢幕界面的潛力,該界面使與網際網路連接的設備之間的簡單數據傳輸成為可能。在《Nature Electronics》上發表的論文《Touchscreen tags based on thin-film electronics for 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中,研究小組表明,商用觸控螢幕可以用作閱讀器接口,以使用由電池或光伏電池供電的12位薄膜識別標籤進行電容耦合數據傳輸。

Imec的首席科學家,也是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的Kris Myny介紹到:「我們的專業領域是用於IoT和萬物互聯應用的柔性電子產品。在這一領域,我們研究了薄膜電路,即可以嵌入對象中並與RFID和/或NFC讀取器進行通信的柔性RFID標籤。基於此,我們的下一步是研究我們是否可以擴大讀者。」

Myny及其同事發現,觸控螢幕目前比RFID閱讀器更容易獲得。這一發現啟發了他們研究薄膜晶片是否可以直接與標準電容式觸控螢幕通信。

與紙牌和棋盤遊戲製造商Cartamundi合作,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可以可視化和檢測觸控螢幕動作(例如,觸摸,輕掃等)並報告檢測到的參數的應用程式。隨後,他們開發了薄膜觸控螢幕識別標籤,將其放在智慧型手機設備的屏幕上,並通過其應用程式進行讀取。

Myny說:「該應用程式返回了由我們的標籤施加的特定動作的csv數據點,該動作生成了動作列表。隨著時間的推移,滑動的坐標製成了一個圖形,該圖形精確地顯示了我們傳輸的ID。」

Myny和他的同事創建的觸控螢幕標籤使大多數觸控螢幕設備之間可以快速傳輸數據。這種方法的一個最大優點是它不需要更改當前觸控螢幕設備的固件。相應的,它僅依賴於可以自動解密所傳輸ID的應用程式的使用。

Myny說:「在開發我們的方法時,我們遇到的主要挑戰是為晶片供電。最後確定通過使用薄的光伏電池來實現,該電池可以捕獲來自智慧型手機的光,因為大多數觸控螢幕還包括顯示器。」

研究人員開發的觸控螢幕標籤是具有0.8cm 2單片天線的12位薄膜電容識別標籤,採用439個電晶體,並且異步數據速率高達36 bps。有趣的是,標籤使用薄膜光伏電池供電,該薄膜光伏電池直接從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顯示器獲取能量,在600 mV的電源電壓下僅消耗31 nW的功率。

Myny說:「如果業界採用這項技術,我們可能有機會推出新的柔性觸控螢幕標籤,該標籤可以與帶有觸控螢幕的日常物品進行通信,例如智能冰箱,帶有觸控螢幕的汽車或平板電腦。」

Myny及其同事進行的這項研究介紹了一種新的有前途的方法,可以實現與許多IoT設備之間的快速電容耦合數據傳輸。將來,他們開發的標籤可用於與任何具有觸控螢幕組件的設備直接通信,包括智能冰箱,手錶和汽車。

Myny說:「我們的研究重點是物聯網和IoE。對我們而言,下一步是將傳感器添加到RFID標籤或觸控螢幕標籤上,以傳感器RFID為目標。我們設想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是醫療保健,我們可以開始監測患者的生物醫學參數(例如ECG) )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使患者更有效地進行家庭康復。」

1

相關焦點

  • 一種與標準觸控螢幕通信的柔性電容式識別標籤誕生了
    [PConline 資訊]Imec,TNO和Cartamundi已開發出一種與標準觸控螢幕(C-touch)通信的柔性電容式識別標籤。 這些「 C-touch標籤」晶片具有薄而靈活的特點,可以集成到紙和塑料產品中。其中兩家公司期望它們可用於各種物品,例如票證,認證文件和支付卡。
  • 國外開發出可與標準觸控螢幕通信的新型柔性標籤C-touch Tag
    (C-touch)通信的柔性電容式識別標籤。  這種「C-touch標籤」是一種非常薄的柔性晶片,它可以集成到紙張和塑料等產品中。這三家公司希望可以將它應用到票證、認證文件和支付卡等各種物品中。這些物品在集成了這種柔性晶片後,通過和標準的電容式觸控螢幕通訊,就可以實時連接到網際網路中。
  • 納米科學:透明銀,用於柔性顯示器,觸控螢幕的防變色薄膜!
    納米科學:透明銀,用於柔性顯示器,觸控螢幕的防變色薄膜!密西根大學已經制定了最薄,最光滑的銀層,可以在空氣中暴露出來,它可以改變觸控螢幕和平面或柔性顯示器的製作方式。該團隊表明,銀塗層可以將光引導約10倍於其他金屬波導 - 這一特性可以使其更快地用於計算。他們將銀膜分層為超材料超透鏡,可用於製作密集圖案,其特徵尺寸是普通紫外線方法的一小部分,例如在矽晶片上。所有條紋的屏幕都需要透明電極來控制哪些像素被點亮,但觸控螢幕特別依賴於它們。
  • 麻省理工團隊造出低成本光敏傳感器 用於傳輸數據 電池可用數年
    它利用信息傳感設備和網絡,把所有人們生活生產中的東西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互,從而實現智能識別和管理。專家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包括收集有關基礎設施和環境實時數據的傳感器)可能會增加到750億。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傳感器需要頻繁地更換電池,這對長期監測來說可能是個不小的問題。
  • 一款能同時讀取RFID標籤並掃描條形碼的讀寫器
    FEIG Electronic推出了其移動ECCO + 讀寫器,能夠查詢RFID標籤和掃描條形碼。使用RFID應答器或條形碼對設備和機器進行的唯一標識可以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提供透明的記錄文檔。據該公司稱,此款讀寫器旨在簡化工作流程和識別零件。
  • 先導專項成果⑥|有機薄膜電晶體:給全世界貼上「標籤」
    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給商品貼上二維碼,也可以了解它們的信息——「射頻識別(RFID)」將發揮大作用。這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基本原理是由掃描器發射一種特定頻率的無線電波能量給「標籤」,驅動「標籤」中的電路將內部的代碼送回至掃描器,以實現「識別」的目標。
  • 微米級超薄導電薄膜在觸控螢幕上的技術應用
    打開APP 微米級超薄導電薄膜在觸控螢幕上的技術應用 佚名 發表於 2020-04-14 10:31:08 隨著網絡傳輸速度的快速發展,網絡上進行各樣的行為已經是人們生活的一個必備過程,電子產品因網絡的發展和人們使用的需求,如上網瀏覽網頁、新聞、聊天、購物等等行為,造成電子產品的屏幕不斷的變大,從3英寸到10英寸的可攜式電子產品的市場的主流。市場的需要造就電子產品行業的變革,以生產適應網絡發展和隨著改變的人們需求的產品。
  • 射頻識別技術_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實例 - CSDN
    RFID讀寫設備  只有當有讀寫設備時,RFID才能發揮其作用。RFID讀寫設備有RFID讀卡器,RFID讀寫模塊等。這些設備可以將RFID的數據讀取或寫入,讀卡器連接的識別系統有密鑰晶片,能做到很好的加密。
  • 環烯烴聚合物新材料導電薄膜在車載用觸控螢幕上應用技術的研究
    對於車載導航來說,如今電阻式觸控螢幕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已經赫然叫停,原車廠、後市場車載導航生產廠家們也都已為方便的電容式觸控螢幕留足了發展餘地,寶馬、奔馳的系統體驗已經的到很好的驗證,並且在市場裡面倒也出現了不少的電容式觸控螢幕大作,比如清聯同創打造的索航、影迪系列,都是很好的用戶見證。智能電視的概念如今也已慢慢的開始向手機上一樣方便的電容式觸控螢幕開始轉換。
  • 無線射頻標籤技術可提升數據通信的速度及安全性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憑藉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可從微矽晶片(micro silicon chip)發送數據並實現超快速傳輸,無需使用條形碼(barcodes)技術所要求的瞄準線(line of sight)。
  • 小Nan碎碎念:Touch的秘密 淺談觸控螢幕原理(組圖)
    不僅行動裝置廠商趨之若鶩,幾乎所有的PC製造廠商也都在拼命追趕觸控螢幕的潮流。目前在顯示器市場中,三星、戴爾、優派、長城、AOC都已推出了支持多點觸控操作的觸控螢幕液晶顯示器,這也讓整個市場都見識到了觸控螢幕的前途無量。而對於觸控螢幕的技術來說,相信大多數人還都不了解。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要注意了,今天小Nan就為大家淺談觸控螢幕的原理、類型以及特點。
  • 全貼合技術OGS觸控螢幕在智能機市場擴大,電阻式觸控螢幕空間壓縮
    由於自身獨特的結構(in-cell將觸摸功能和顯示功能集成在一起,信號傳輸採用搭橋方式),使得信號幹擾問題更加嚴重,色彩過濾薄化困難,而且尺寸越大越難生產。而OGS的顯示效果已經足以和傳統GG技術媲美,通過採用FTS優化算法,更是基本解決了LCD幹擾問題。
  • 液晶觸控螢幕原理是什麼?
    電阻觸控螢幕的主要部分是一塊與顯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電阻薄膜屏,這是一種多層的複合薄膜,它以一層玻璃或硬塑料平板作為基層,表面塗有一層透明氧化金屬(透明的導電電阻)導電層,上面再蓋有一層外表面硬化處理、光滑防擦的塑料層、它的內表面也塗有一層塗層、在他們之間有許多細小的(小於1/1000英寸)的透明隔離點把兩層導電層隔開絕緣。
  • 可識別物體的觸控螢幕:TP行業下個變革點
    前幾天有個項目「可識別物體的觸控螢幕技術」來參加微路演。這項技術類似於微軟的PixelSense,但相比微軟技術具有重量更小、更優的結構設計、更低的零件成本和易於組裝維修等優勢。這個技術具體是什麼?簡單來講,就是使觸控螢幕能夠識別出放在屏幕上的手指、手及物品,同時支持50多點的觸摸。還是不懂?
  • 觸控螢幕工作原理之入門解析
    1.電阻式觸控螢幕—— Resistive Touch Screens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觸控螢幕,經常用於ATM機和超市收銀處的電子籤名設備。這些屏幕實際上是「抵抗」你接觸的,除非你勁兒使得足夠大,並感受到屏幕略微彎曲。這就是電阻式觸屏的工作原理,正如下圖所見:兩片導電層,被觸摸後彎曲。
  • 深圳泛為科技物聯卡廣泛用於工廠設備數據傳輸
    要實現MES的各種應用,最基礎的環節是要採集到工廠設備的數據並傳輸到系統,常見的傳輸方式有WIFI、LORA、有線等,但這些傳統的方式通常要布線、施工、採購網絡設備等等,總體成本很高,費時費力費人工,隨著物聯卡的推出,綜合性價比非常高,關鍵很方便,尤其是在無WIFI覆蓋、設備數據要上雲端且要控制等場景,泛為科技的物聯網卡性價比是最高的
  • 基於STM32的帶觸控螢幕的無線解說器
    最後向VS1003裡寫入數據。VS1003會自動識別它所支持的音頻格式並進行播放。3 軟體控制設計3.1 手持設備控制流程對手持式設備進行軟體控制編程時,第一步使用需要對系統時鐘進行初始化,需要對外部高速時鐘使能,中斷向量表配置,鎖相環配置等過程。這樣系統才能正確執行相關程序。
  • BLE遠程功能可實現20英裡的信號傳輸
    根據藍牙技術聯盟在2016年發布的數據,藍牙5.0的信號範圍是之前藍牙標準的4倍,速度是之前的2倍,數據容量是之前的8倍。加西亞表示,「通過將beacon作為內部定位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將其進一步擴展了。」這意味著beacon可以在醫院或其他大型建築物內傳輸其位置信號。加西亞引用了一個案例。醫療設備供應商可以從旨在自動快速定位所需檢修維護設備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中受益。
  • 五點你就知道 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有哪些標準及應用
    工作頻率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子標籤的應用範圍、技術可行性以及系統成本的高低。 射頻識別系統歸根到底是一種無線電傳播系統,它必須佔據一定的空間通信信道。在空間通信信道中,射頻信號智能以電磁耦合或電磁反射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射頻識別系統的性能必然會受到電磁波空間傳輸特性的影響。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電磁波無處不在,如飛機的導航、電臺的廣播、軍事應用等。
  • 基於射頻無線電力傳輸供電的無電池資產跟蹤模塊的先進監控系統
    為了滿足市場對先進無電池傳感器標籤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本文提出一個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識別資產和監測資產移動速度的跟蹤系統,無電池的資產標籤通過射頻無線電力傳輸(WPT)架構接收數據通信所需電能,並採用一個獨有的測速方法生成時域速度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