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眾所周知,現存的《金瓶梅》大致上有如下三種版本:
(一)萬曆丁巳年東吳弄珠客作序的《金瓶梅詞話》本(下稱「萬曆本」);
(二)《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本(此版本推斷為崇禎年間刊行①,故下稱「崇禎本」);
(三)清人張竹坡評點康熙乙亥年謝頤作序的《第一奇書金瓶梅》(下稱「康熙本」)。
其中,一般都認為「康熙本」是在「崇禎本」的本文上附有張竹坡的評點的本子。
因而基本上可以看作是與「崇禎本」同一系統的版本。
由此,大致上可以說,現存的《金瓶梅》只有「萬曆本」和「崇禎本」兩種版本。
萬曆本《金瓶梅詞話》
「萬曆本」中有許多錯字、別字、衍文、缺文,還有不少明顯的前後脈絡不清、不連貫的部分,②而「崇禎本」則把這些錯誤大體上修改,容易讀多了。
那麼,這「崇禎本」的執筆修改者究竟是誰,「萬曆本」作者又是誰呢?至今尚未明了。
以前鄭振鐸先生曾推測「崇禎本」是被一位杭州的無名文人修改的(《談<金瓶梅詞話〉》,見1933年《文學》創刊號)。
最近,黃霖先生推測那是有名的《三言》編者馮夢龍修改的。
但沒有確實的證據(《<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評點初探》,見1983年《成都大學學報》)。
然而,這些都只是推測而已。大家迫切希望能早日得知修訂者的真實姓名。
然而,本文也只是抓住「崇禎本」各回篇頭詩詞的出典試圖探索修改者的可能情況。
本人的論點是:「崇禎本」各回篇頭引用的詞中,能見到萬曆年間的文人王稚登、馮琦的作品。
因此,本人認為修改者是萬曆文人圈中的一員,或者是離萬曆稍後的,能見到萬曆文人作詞的人。
當然這還是沒有判明修訂者是誰,只是考慮修訂者來自何方的大致線索,下面就談談本人的拙見。
崇禎本《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
一、「萬曆本」和「崇禎本」的不同
「萬曆本」和「崇禎本」這兩種版本一般來說有如下幾點不同:
(一)小說第一回全然不同。
「萬曆本」首先是從武松打虎的故事說起的,而「崇禎本」則從西門慶跟應伯爵、謝希大等人遊玩,結義誓盟談起。
(二)第五十三回、五十四回的大部分不同。
這些部分,「萬曆本」在敘述上是很混亂的,而「崇禎本」則對此作了比較大的修正。
(三)「萬曆本」第八十四回,
有吳月娘去泰山參拜歸來,在清風山上被山寨頭目王英綁架,眼看她就要被強姦了,幸而被當時恰好在山寨居住的宋江勸阻才得以平安無事的一段故事,而「崇禎本」則將此段全部刪去。
(四)各回的標題以及各回的篇頭詩詞互不相同。
(五)「萬曆本」有許多山東方言,「崇禎本」則加以刪改③。
(六)「萬曆本」中
有明代的俗曲和寶卷、長篇的上奏文和道士的祈禱文以及食物、衣著、戲劇情景等細緻的說明,「看官聽說」以下作者對讀者的一段話等等,
而「崇禎本」則將跟作品情節的展開沒有直接關係的部分均給以刪除。
以上是「萬曆本」和「崇禎本」主要的不同。
綜上所述,「崇禎本」是以「萬曆本」作為底本,加以修改而成的修訂本,這種說法是妥當的。
現在有部分學者主張這兩種版本分別基於不同的原稿,是不同系統的版本,本人則難以認同。
怎麼會有以上的不同呢?
要是「崇禎本」是「萬曆本」的修訂本,那麼修改「萬曆本」為「崇禎本」的人,為什麼這麼做改?
崇禎本與萬曆本
「萬曆本」第一回和第八十四回分別從《水滸傳》二十三回、三十二回借來的話,(一)和(三)的修改是擺脫了《水滸傳》的影響,修改者是企圖把《金瓶梅》作為一部連貫的、獨立的作品來完成的。
此外,(二)修改了敘述上的混亂,和(五)刪改山東方言,那一定是出於寫書要有可讀性的意圖,關於(六)的修改,借用已故小野忍先生的話說,「總之『詞話本』(本文稱「萬曆本」)戲劇性強,而『修訂本』(本文稱「崇禎本」)這點就弱。
固然可以說,因此更近於寫實,但「詞話本』中的戲劇性中有著不可隨意捨棄的東西。」(見平凡社版中國古典文學大系《金瓶梅》解說)
小野忍先生認為「萬曆本」總的說來比「崇禎本」出色,而且有情趣。
「崇禎本」修改者的意圖恐怕還是認為作品中過長的戲謔之處太鬆散,因此就把它刪去,同時也出於讀者容易讀的考慮吧。
至於(四)的修改,是什麼理由呢?
關於標題,差不多是變化的,沒變化的比較少,例如下面七十二回的標題,「崇禎本」把「萬曆本」字數參差的結構改得整齊了。
萬曆本:王三官拜西門慶為義父,應伯爵替李銘解冤。
崇禎本:潘金蓮摳打如意兒,王三官義拜西門慶。
然而,各回開頭的詩詞,「萬曆本」和「崇禎本」完全相同沒有變化的,只不過是五、七、十四、十六、二十四、三十九、四十二、五十一各回,共八例。此外九十二回全部改變了,這究竟是什麼理由呢?
《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
二、「萬曆本」篇頭詩詞的特徵
要知道修改篇頭詩詞的理由,首先得看「萬曆本」各回篇頭詩詞的特徵。本人認為有如下四個特徵:
第一,教誨詩,人生哲理詩,格言詩比較多,舉二、三例:
一、二十回的篇頭詩⑤
在世為人保七旬,何勞日夜弄精神。
世事到頭終有悔,浮華過眼恐非真。
貧窮富貴天之命,得失榮華隙裡塵。
不如且放開懷樂,莫使蒼然兩鬢侵。
日文譯曰……略
二、四十九回的篇頭詩
寬性寬懷過幾年,人死人生在眼前。
隨高隨下隨緣過,或長或短莫埋怨。
自有自無休嘆息,家貧家富總由天。
平生衣祿隨緣度,一日清閒一日仙。
此外,類似這種教誨的詩詞在各回的開頭不少。
當然,在這本《金瓶梅》的小說中,有關性行為的描寫很頻繁,也很執拗,因此,長時期來被看作「淫書」。
對這樣的小說來說,象篇頭詩詞那樣,否定這些欲望,鼓吹道家的人生哲學,一看就可能認為有很大的矛盾。
但是,在人間本來就充滿著矛盾。有時肯定這種欲望,有時又厭惡這種欲望。
的確,「萬曆本」開頭有欣欣子的序,說「房中之事,人皆好之,人皆惡之」,這畢竟是至理名言。
雖然這麼說,這個「萬曆本」的作者的情況也是有些特別的。
推測此人本來也是欲望很強的人,要是否定這種欲望,他也知道是最終得不到安寧的。
第二,《金瓶梅》各回篇頭詩詞引用早先的「話本」「小說」很多,其中,特別明顯的是引用《水滸傳》。
善本《金瓶梅詞話》
這在拙文《<話本>和〈金瓶梅>》(見長崎大學教養部紀要第三十卷第二號)已指出過,現在不厭其煩地再重複如下:
一回:「丈夫只手把吳鉤,……」(眼兒媚詞)……《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
三回:「色不迷人人自迷,……」(七律詩)……(類似)《水滸傳》二十一回
四回:「酒色多能誤國邦,……」(七律詩)……《水滸傳》二十四回
五回:「參透風流二字禪,……」(七律詩)……《水滸傳》二十六回、《古今小說》卷三、三十八
六回:「可怪狂夫戀野花,……」(七律詩)……《水滸傳》二十五回
九回:「色膽如天不自由,……」(七律詩)……(類似)《水滸傳》二十六回
十回:「朝看瑜伽經,……」(五律詩)……《水滸傳》四十五回,《古今小說》卷三十四
十八回:「堪嘆人生毒似蛇,……」(七律詩)……《水滸傳》五十三回
十九回、九十四回「花開不擇貧家地,……」(七律詩)……《水滸傳》三十三回
二十回、九十七回:「在世為人保七旬,……」(七律詩)……《水滸傳》七回
二十七回:「頭上青天自恁欺,……」(七律詩)……《水滸傳》八回
三十回:「得失榮枯總是閒,……」(七律詩)……《大唐秦王詩話》十八回
四十六回:「帝裡元宵,風光好,……」(詞)……《大宋宣和遺事》前集
七十二回:「寒暑相推春復秋,……」(七律詩)……《大唐秦王詩話》十二回
七十五回:「萬裡新墳盡十年,……」(七律詩)……《古今小說》卷二十九
八十七回:「平生作善天加福,……」(七律詩)……《水滸傳》二十七回
八十八回:「上臨之以天鑑,……」(六言詩)……《水滸傳》三十六回
八十九回:「風拂煙籠錦旆揚,……」(七律詩)……《水滸傳》三回
九十三回:「誰道人生運不通,……」(七律詩)……《水滸傳》三回
九十九回:「一切諸煩惱,……」(五律詩)……《水滸傳》三十回
可見「萬曆本」各回的篇頭詩詞引用《水滸傳》的很多的事實,不但在情節結構的模仿上,而且在言辭的採用上都受《水滸傳》影響的證據。
《水滸傳》
(明)施耐庵、羅貫中 編撰
第三,再三使用不相同的類似的詩詞,比如下面第十九回的七首詩,除已經提到過的九十四回開頭也使用過以外,四十八回末也用類似的詩:
花開不擇貧家地,月照山河處處明。
世間只有人心歹,百事還教天養人。
痴聾喑啞家豪富,伶俐聰明卻受貧。
年月日時該載定,算來由命不由人。
同樣的,十三回的七言律詩,八十六回開頭再度使用。
十七回的七言詩,八十二回開頭也有類似的詩,十三回末也有類似的詩。還有,二十回開頭的七律詩,九十七回再次使用。
二十二回開頭的七律詩在八十六回又出現。前面說到的借用早先的小說(特別是《水滸傳》,重複使用相同的詩詞,這些都是在小說創作中的一種簡便的方法。
特別是七十九回以後詩詞的重複更是比比皆是,而且從這一回開始,在敘述上也突然變得簡略,粗糙起來,因此,不能不使人懷疑作者不是一個大名士。
關於這個問題,打算另寫論文,這裡不再深入敘述。
《金瓶梅詞話序》
第四,各回篇頭詩詞的內容往往使人漠然,它跟各回內容的關係有不少是很難理解的。例如下面四十七回開頭的七言律詩就是如此的:
風擁狂瀾浪正顛,孤舟斜泊抱愁眠。
離鳴叫切寒雲外,驛鼓清分旅夢邊。
詩思有添池草綠,河船天約晚潮升。
憑虛細數誰知己,惟有故人月在天。
這首詩表達了一個寂寞的旅行者在旅途中的心情。
可是這回內容卻是殺害苗天秀的事件,跟這首詩沒有直接關係。
可是,要是考慮苗天秀是在哪兒被殺的,他是在旅途上被殺的,因此,「萬曆本」的作者根據這個「旅途中」在這回的開頭寫下這首詩,然而這不能不說是有點牽強附會了。
還有七十回的篇頭詩,它描寫了邊塞的情景,可是這回敘述的是西門慶升官上京謝恩的內容,作者也根據上京的旅途作為篇頭詩的內容。
此外,八十九回、九十八回的篇頭詩詞都是根據各回所描寫的時節的內容。
又如六十八回的七律詩,有的學者⑦說,是根據暗喻李瓶兒的死。無論是哪個都很難理解跟各回內容的關係。
以上就是「萬曆本」各回篇頭詩詞的特徵。
《金瓶梅詞話》書影
三、兩種版本篇頭詩詞的不同
「萬曆本」各回的篇頭詩詞,「崇禎本」是怎麼修改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下面舉兩三個實例。
三十一回是西門慶初次當了提刑官,而且承接前回生得兒子的內容,可是這一回「萬曆本」的篇頭詩詞卻是這樣的:
家富自然身貴,逢人必讓居先。
窮寒敢仰上官憐,彼此都看錢面。
婚嫁專尋勢要,通財邀結豪英。
不知興廢在心田,只靠眼前知見。
這首詩的內容 ,說的是所謂「浮世人情,財可通神」,可是看看跟這回內容的關係,這首詩很明顯的是嘲笑那些跑到有財有勢的西門官邸,祝賀西門慶生子官哥滿月的官吏們。
而同一回,在「崇禎本」的篇頭詩詞上是這樣寫的。
幽情憐獨夜,花事復相催。
欲使春心醉,先教玉友來。
濃香猶帶膩,紅暈漸分腮。
莫醒沉酣恨,朝雲逐夢回。
一看就明白這是一首抒發閨中情懷的詩篇。
作者設想的到底是誰的情懷呢?對照這一回的內容來看,就知道是從潘金蓮的立場出發來吟詠的。
自從李瓶兒生了官哥以後,西門慶就疏遠了潘金蓮,去李瓶兒的身邊比較勤,這樣,潘金蓮就獨守空房,感嘆不已。
根據這個例子可以知道「萬曆本」的篇頭詩詞,內容涉及道家的人生哲學、訓誡等的很多,而「崇禎本」則吟詠人的心情,特別是女性閨中情的很多,修訂者就是這樣來改寫的。
再看一例,第十五回的篇頭詩詞,「萬曆本」是這樣的:
日墜西山月出東,百年光景似飄蓬。
點頭才羨朱顏子,轉眼翻為白髮翁。
易老韶華休浪度,掀天富貴等雲空。
不如且討紅裙趣,依翠偎紅院宇中。
這一回的後半部分是敘述西門慶跟應伯爵等一群酒肉朋友一起在廊下遊玩的內容,這首詩的最後兩句跟內容有關連,但是從全詩的內容來看,還是誦吟「世事變幻迅速」的人生哲學。
相反地,「崇禎本」是這樣寫的:
樓上多嬌豔,當窗並三五。
爭弄遊春陌,相邀開繡戶。
轉態結紅裙,含嬌入翠羽。
留賓乍拂弦,託意時移柱。
這首詩的內容很明確的是根據這一回的前半部分敘述西門慶的妻妾月娘等在李瓶兒的家中舉行元宵節的燈會的內容。
崇禎本《金瓶梅》插圖
象這樣的,在「萬曆本」的詩詞中,表現人生觀的很多,難以吟詠的內容有有時也太多,常常模糊了跟有關章回內容的關係。
在「崇禎本」中,儘可能多地把詩詞改得與章回內容相吻合,那麼,其他各個章回是怎麼改寫的呢?
這些詩和有關章回內容有沒有關係呢?是不是教海詩?是詩還是詞?
現在把這些問題在下面用表來總結一下這兩個版本的不同。
有些詩詞和有關章回內容的關係是很難判斷的,即使有關係也牽強附會的,這次我也把它算作有關係的。
下面的阿拉伯數字是表示回數的。
a.「萬曆本」和「崇禎本」相同的:
5、7、14、16、24、39、42、52等八例
b.「萬曆本」教誨詩à「禎崇本」即是有關章回內容的詩:
3、10、19、28、76、86、87、88、90、92、93、94、95、98、100等十五例
c.「萬曆本」教誨詩à「崇禎本」即是有關章回內容的詞:
13、20、22、29、30、49、73、79、97等九例
d.「萬曆本」教誨詩à「崇禎本」跟有關章回內容無關係的詩詞:
33、43、75、91、99等五例
e.「萬曆本」跟有關章回內容無關的詩à「 禎崇本」即是有關章回內容的詩詞:
36、37、39、44、59、66、70、71、85、96等十例
f.「萬曆本」即是有關章回內容的詩詞à「崇禎本」跟有關章回內容無關的詩詞:
11、12、21、80等四例
g.「萬曆本」、「崇禎本」都是有關章回內容的詩詞:
1、2、4、6、8、9、15、17、18、23、25、26、27、31、32、34、35、38、40、41、46、47、50、52、53、55、56、57、58、60、61、62、63、64、65、67、69、77、78、81、82、83、84、89等四十四例
h.「萬曆本」、「崇禎本」都是跟有關章回內容無關的詩詞:
45、54、68、72、74等五例
據此可以知道「崇禎本」首先排除了教誨詩,其次儘可能改成與章回內容相吻合的詩詞。
至於詩和詞的比例,「萬曆本」詩(包括格言)九十八首,詞二首。「崇禎本」詩五十二首,詞四十八首。
很清楚,「崇禎本」詞的數量增加了很多,而且詞的內容差不多都是誦吟閨房中的情趣。
這樣的差別恐怕是作者和修訂者的愛好不同所改。到現在,作者和修訂者還不清楚,有可能認為作者和修改者是同一個人,可是考慮這些篇頭詩詞的話。
愛好道家的人生訓誡的「萬曆本」作者和喜好閨中情趣內容的詞「崇被本」修訂者完全是不同的人,這種想法是比較妥當的。
《金瓶梅詩詞解析》
孟昭連 著
四、關於「崇禎本」各回篇頭詞的出處
在前節,把「崇禎本」各回的篇頭詩詞,跟「萬曆本」作了比較,有的就是有關章回內容的詩詞,此外詞的數量增加了,特別是吟誦婦女心態也就是閨中情趣的詞增加了。
「萬曆本」多借用《水滸傳》,有不少章回的篇頭詩詞跟內容是不相稱的,實際上這也是不得已的。
那麼,「崇禎本」各回的篇頭詩詞,是否是修改者自己創作的呢?
實際上,也是出乎意料的,大部分的詞也是借用別人的作品的,這次作了考證。
下面的表說明各篇頭詞的詞牌名和出處,還有作者的名字。
2回[孝順歌]詞:
芙蓉面,冰雪肌,……《吳騷集》卷4,目錄,王寵作,本 文梁辰魚作。
10回[踏莎行]詞:
八月中秋,涼飆微逗,……《草堂詩餘新集》卷2,唐實作,題「秋閨」。
13回[山花子]詞:
繡面芙蓉一笑開,……《編選草堂詩餘》卷上,李清照作,題「閨情」。
18回[柳梢青]詞:
有個人,海棠標韻,……《草堂詩餘正集》卷1,周邦彥作, 題「佳人」;《草堂詩餘後集》下卷和《金宋詞》頁3742,無名氏作。
20回[歸洞仙]詞:
步花徑,幹狹,……《南宮詞紀》卷1和《吳騷合篇》卷3,梁辰魚作。《南音三籟》散曲上,王九思作,題「女郎」。
21回[少年遊]詞: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草堂詩餘正集》卷1,周邦彥作,題「冬果」。
22回[桂枝香]詞:
今宵何夕,月痕初照。……《吳騷合編》卷1,王稚登作,題「歡會」。
25回[點絳唇]詞:
蹴罷鞦韆,……《詞明》卷1,周邦彥作,《詞林萬選》卷4,李清照作,《全宋詞》《花草雜編》卷1,無名氏作。
27回[好女兒]詞:
錦帳鴛鴦、繡衾鸞鳳,……《草堂詞餘新集》卷3,楊慎作,題「佳人」。
33回[意難忘]詞:
衣染鶯黃,愛停板駐拍,……《全宋詞》頁616,周邦彥作,題「美詠」。
34回[川撥棹]詞:
成吳越,怎禁他巧言相謀,……《南宮詞紀》卷1,鄭若庸作,題「大揭帖」《吳騷集》卷3,王稚登作。《南音三籟》散曲下,高明作。《詞林摘豔》、《南九官詞》,《吳騷合編》卷4,無名氏作。
37回[薄倖]詞:
濃妝多態,更改的頻回眄睞,……《草堂詩餘正集》卷5,賀鑄作,題「春情」。
41回[滿庭芳]詞:
瀟灑佳人,風流才子,……《草堂詩餘正集》卷3,胡浩然作,題「吉序」。
43回[滿庭芳]詞:
情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全宋詞》頁458,秦觀作。
44回[滿江紅]詞:
晝日移陰,攬衣起,……《草堂詩餘正集》卷3,周邦彥作,題「春閨」。
45回[玉蝴蝶]詞:
徘徊。相期酒會,……《草堂詩餘正集》卷4,柳永作,題「春遊」。
46回[浪淘沙]詞:
小市東門欲雪天,……《花間集》卷4,張泌作。
48回[桂枝香]詞:
碧桃花下,紫簫吹罷,……《唾窗絨》,沈仕作,題「閨怨」。
50回[菊花新]詞:
欲掩香幃論繾綣,……《全宋詞》頁38,柳永作。
54回[浪淘沙]詞:
美酒鬥十千,更對花前,……《草堂詩餘別集》,吳遵巖作,題「賞芙蓉」。
55回[喜遷鶯]詞:
師表方眷遇,魚水君臣,……《全宋詞》,頁1304,康與之作,題「丞相生日」。
58回[帝臺春]詞:
愁旋積,還似織,……《草堂詩餘正集》卷4,李甲作,題「春恨」。
60回[臨江仙]詞:
倦睡懨懨生怕起,……《草堂詩餘新集》卷3, 秦公庸作,題「憶舊」。
61回[菩薩蠻]詞:
蛩聲泣露驚秋枕,……《草堂詩餘正集》卷1,《草堂詩餘前集》卷下,秦觀作,題「秋閨」一題「閨怨」。
66回[卜算子]詞:
胸中千種愁,……《草堂詩餘正集》卷1,徐俯作,題春「怒」。
67回[蘇幕遮]詞:
朔風天,瓊瑤地,……《草堂詩餘新集》卷4, 林鴻作,題「留別」。
71回[蝶戀花]詞:
花事閨珊芳草歌,……《詩餘選》卷1,蘇軾作,題「離別」。
73回[長相思]詞:
喚多情,憶多情,……《草堂詩餘新集》卷1,祝允明作,題「多情」。
77回[望江南]詞:
梅共雪,歲暮鬥斷妝,……《草堂詩餘新集》卷2,馮琦作,題「梅雪雙樓圖」。
78回[南歌子]詞:
風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草堂詩餘別集》卷2,歐陽修作,題「美人」。
79回[青玉案]詞:
人生南北如歧路,……《草堂詩餘正集》卷2,吳激作,題「警倍」。《草堂詩餘後集》卷下和《全宋詞》,無名氏作。
82回[西江月]詞:
聞道雙銜鳳帶,……《全宋詞》頁284,蘇軾作。
89回[翠樓吟]詞:
佳人命薄,嘆絕代紅粉,……《草堂詩餘新集》卷4,丘浚作,題「慰下第」。
96回[人月丹]詞:
人生千古傷心事,……《全金元詞》頁4,吳激作。
97回[風銜杯]詞:
追悔當初幸深願,……《草堂詩餘統集》卷下,柳永作,題「閨怨」。
99回[蘇幕遮]詞:
白雲山,紅葉樹,……《草堂詩餘新集》卷3,劉基作,題「傷往」。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卷一
以上「崇禎本」各回篇頭詞四十八首中,本人判明實際上有三十七首是他人的作品,還有十一首可能也是他人的作品。
三十七首的作家中,很明顯的明人的作品就有14首。現在把這些明代詞作家按時間的順序排列如下:
高明(字東嘉),生死年不明,元末明初人。
林鴻(字子羽),生死年不明,明初人。
劉基(字伯溫),1311-1375
丘浚(字瓊山),1418-1495
祝允明(字希哲),1461-1527
王九思(字渼陂),1468-1551
唐寅(字伯虎),1470-1523
王寵(字雅宜),1494-1533
楊慎(字用修),1488-1559
沈仕(字青門),約1506年前後在世⑨。
梁辰魚(字伯龍),1519?-1591?
鄭若庸(字虛舟),約1535年前後在世。
王稚登(字百穀),1535-1612
馮琦(字用韞),1558--1603
秦公庸,字、裡、生死年均不詳。
其中,王稚登和馮琦正是萬曆時期的活躍人物。
「崇禎本」的修訂者修改「萬曆本」,設想是在萬曆末到天啟年間的事情,從時聞上來看,當然,修訂者利用他們的詞篇是有可能的。
但是這個修訂者為什麼要把同時期的王稚登和馮琦收進去呢?這是很難理解的。
但是,起碼可以說修訂者是個詞的愛好者。要是說修訂者平時喜愛王稚登和馮琦的詞,這個人應是誰?很遺憾,今天還不知道他姓甚名誰。
崇禎本《金瓶梅》
五、遺留的問題
有兩點,沒有把握,尚待確證,現在把它寫下來,向各位請教。
第一,「崇禎本」的修訂者是馮夢龍的可能性問題。
中國黃霖先生推測「崇禎本」的修改者是馮夢龍,本文開頭就涉及到了。
還有最近臺灣魏子云先生也是這樣認為的,主張馮夢龍跟「崇禎本」的修改和出版是有關係的。
根據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馮夢龍在萬曆四十一年見到沈德符所藏的《金瓶梅》的抄本後,頗為驚喜,並向書坊推薦刊行,這是眾所周知的。
還有,有的人說寫《金瓶梅序》的東吳弄珠客就是馮夢龍,但是這還沒確鑿證據。
這樣的說法是對的話,那麼可以認為馮夢龍跟《金瓶梅》一定是有關係的,然而,遺憾的是《金瓶梅》的修訂者和馮夢龍有聯繫的確鑿證據,現在還沒有。
然而,這裡有一點兒線索。
馮夢龍也曾修改過的戲曲《女丈夫傳奇》第一折的開頭,使用了[青玉案]詞:
「人生南北如岐路,世事悠悠等風絮……」這首詞已在前節見過,「崇禎本」第七十九國的開頭也使用過,據《草堂詩餘》,這首詞說是金時吳激的作品。
《金瓶梅》七十九回敘述的是西門慶的死,可以算是這本小說的高潮。
「萬曆本」這一回開頭記載「仁者難逢思有常,……」北宋邵堯夫《仁者吟》的七言律詩(見《伊川擊壤集》卷六)。
「世上所有的東西,都不能依靠」,這是吳激的這首詞的主要意思,因此,「崇禎本」的這首詞跟這七十九回的內容遠遠比「萬曆本」的詩相稱。
《中國文學家大辭典 · 明代卷》
馮夢龍對時間給人帶來的影響很感興趣。
因此,很可能他平時就喜愛吳激的這首詞,一方面在《金瓶梅》七十九回的開頭使用,另一方面在戲曲《女丈夫》第一折的開頭又使用這首詞。
但是《女丈夫》是張鳳翼和劉晉充的原作,馮夢龍給的修改。這首詞很可能是原作中就有的。如果是這樣,這個線索也就化為烏有了。
姑且把這個問題寫在這裡,熱誠地期待著海內外《金瓶梅》研究者的教正。這只不過是拋磚引玉而已。
第二,我想或許「崇禎本」的修訂者引用的適當篇頭詞的主要書籍是《合刻類編箋釋草堂詩餘》,還是翁少麓刊《草堂詩餘》。
那是前節提到過的,「崇禎本」各回篇頭詞的出處的大部分,都來自這些書。
在《合刻類編箋釋草堂詩餘》中有萬曆甲寅(四十二年)的序。如果說是萬曆四十二年,那是王稚登編《吳騷集》四卷出版的那年。
因此,如果這位「崇禎本」的修訂者真的利用《草堂詩餘》來修改,那麼就必須是萬曆四十二年以後的事了。
可是,當時有類似《草堂詩餘》的別的書箱(現在也沒有傳下來),利用它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由於缺乏自信,姑且把它記下來,將來,找到明確的證據時,再來論證這個問題。
《金瓶梅研究》第四輯 封面
[注釋]
① 《金瓶梅》登場人物中,「萬曆本」的花子由和吳巡檢,在「崇禎本」改成花子繇和吳巡簡。這是由於避諱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緣故。因此,這本書可以斷定是崇禎年間刊行的。
② 關於「萬曆本」在敘述上的混亂,鳥居久睛《<金瓶梅>作者試探》(《中文研究》第四號1964年),阿部泰記《關於<金瓶梅詞話>敘述的混亂》(小樽商科大學《人文研究》第五十八輯,1979年)都有具體的指出。
③ 「萬曆本」山東方言較多,「崇禎本」修改了的說法,鄭振鐸《談<金瓶梅詞話>》(1933年)中有。
後來吳晗《<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1934年)、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日本語譯序(1935年)、趙景深《談<金瓶梅詞話>》(1957年)、李西成《<金瓶梅>的社會意義及其藝術成就》(1957年)、張鴻勳《試談<金瓶梅>的性者、時代,取材》(1958年)等也同樣指出過。
最後,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寫的《中國文學史》(1963年)上寫到「作者十分熟練地運用山東方言」的話。
但是這個期間,並沒有具體地指出在「萬曆本」中哪些詞語是山東方言。到最近,張遠芬認為《金瓶梅》的作者是山東嶧縣人賈三近,從「萬曆本」摘出八百條有關嶧縣方言,作為證據(《金瓶梅新證》1983年)。
與此相反,李時人認為嶧縣方言跟有的方言沒有明顯的區別,它不是自成體系的方言。(《賈三近作<金瓶梅>說不能成立》1983年),在此之前,朱星也認為即使說山東方言,其中還有膠東、淄博、濟南方言的區別,因此,山東方言的說法也是極其含糊不清的。(《<金瓶梅>的作者究競是誰》1979年),跟這些意見相反的,「萬曆本」中混雜著北方方言,也指出有吳語的,是從戴不凡開始的(《<金瓶梅>零扎六題》1980年),同樣,指出「萬曆本」中有吳語,而且指出這個作者一定是習慣於說吳語的人,那就是黃霖(《<忠義水遊傳>與<金瓶梅詞話>》1982年,《〈金瓶梅〉作者屠隆續考》1984年)。這樣,到八十年代,各種各樣關於在《金瓶梅》中使用方言的意見被提了出來,其中,有語言學者的研究頗為注目。其一是略早的藤堂明保的《明代語言的一個側而——從語言看小說的成立時期》(見《日本中國學會報》十六集,1964年),他發現「萬曆本」中詩的押韻in和ing混用的現象,因此認為《金瓶梅》的作者是嘉靖年間活躍在山東南部的人。其二是張惠英的《<金瓶梅>用的是山東話嗎》(1985年)認為《金瓶梅》中確實用了很多北方方言,但是要指出哪些是特定的山東方言,也是很困難的,而且在作品中也有吳方言,因此《金瓶梅》所使用的語言是以北方話作為基礎,還有其他的方言,特別是夾雜著吳方言,是南北混用的語言。其三是朱德熙的《漢語方言裡的兩種反覆問句》(1985年)從語法觀點來看「萬曆本」的文章,認為首先中國語的疑同句,一般來說有兩種:(一)北方方言用「VP不VP」型;(二)江準方言用「可VP」型。同一方言中這兩種句型不並用。從這個觀點看《金瓶梅》,全篇大部分用「VP不VP」的句型,只有五十三回到五十六回這四回中都用「可VP」的句型。可見,只有這四回是南方人的補筆。
④ 梅節先生是《全校本<金瓶梅詞話〉》(1987年香港星海文化出版社刊行)的前言中說十卷本(即「萬曆本」)。可能是在二十卷本(即「崇禎本」)之後出版的。對此黃霖先生給予反駁,「崇禎本」的卷六和卷九的標題是《新刻繡像批點金瓶梅詞話卷之七》,「萬曆本」的要素留存的,又「萬曆本」誤刻的字在「崇禎本」也沿用了。所以「崇禎本」一定是在「萬曆本」的基礎上改寫的(黃霖《關於<金瓶梅>崇禎本的若干同題》,見《金瓶梅研究》第一輯,1990年江蘇古籍出版社刊行)
⑤ 「萬曆本」九十七回的篇頭詩有若干不同,但大致是相同的。現寫下來作參考:
在世為人保七旬,何勞日夜弄精神。
世事到頭終有盡,浮華過眼恐非真。
貧窮富貴天之命,得失榮枯隙裡塵。
不如且放開懷樂,莫待無常鬼使侵。
⑥ 根據平凡社中國古典文學大系《金瓶梅》小野忍千田九一譯本。以下「萬曆本」詩詞的譯文全來自該書。
⑦ 孟昭連《金瓶梅詩詞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⑧ 根據翁少麓刊本《草堂詩餘》已帙二十冊(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同書有正集六卷七冊,續集二卷兩冊,別集四卷六冊,新集五卷五冊。新集專門收集明人作品。以下《草堂詩餘》全部是根據此書。
⑨ 譚正璧《中國文學家大辭典》。
秦時庸(字復庵)的詞若干見自《太霞新奏》、《吳騷合編》。所以秦公庸也許就是這個秦時庸,但是缺確鑿的證據。根據譚氏前書,秦約於1573年前後在世。
謝肇浙《金瓶梅跋文》(《小草齋文集》卷二十四)云:「《金瓶梅》一書,不著作者名代。(中略)書凡數百萬言,為卷二十,始末不過數年事耳。(中略)此書向無鏤版,鈔寫流傳」……云云。總之謝肇浙見到的《金瓶梅》有二十卷是「崇禎本」的抄本。《小草齋文集》在天啟年間刊行,所以我認為至遲是在天啟年間以前《金瓶梅》的改作完成。
魏子云《金瓶梅的幽隱探照》(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馮夢龍與《金瓶梅》」的這一章,又同時臺灣朱傳譽也有同樣的主張,見朱傳譽《明清傳播媒介研究——以<金瓶梅>為例》(見《金瓶梅研究》第一輯,1990年江蘇古籍出版社刊行)
拙文《短篇白話小說的展開——(三言)以人生觀為中心》(見《集刊東洋學》第三十七號,1977年)曾論及的觀點。
同書跟翁少麓《草堂詩餘》(參照注以下略稱翁本)對比,所選的詞大部分是相同的,但相互也有若干的出入,完全相同則無。首先《草堂詩餘》六卷與翁本的《正集》相當。《續選草堂詩餘》二卷與翁本的《續集》相當,《國朝詩餘》五卷與翁本的《新集》相當。但與翁本的《別集》相當的則無。
本文選自《金瓶梅研究》第四輯(第二屆國際《金瓶梅》研討會專輯),1993,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轉發請註明出處。
(數據採集 黃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