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體物理研究所2002年招生
· 學科領域及取得的成果 固體物理所主要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現有四個研究室和一個固體微結構分析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有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內耗與固體缺陷、計算凝聚態物理理論和計算材料科學、氧化物的電子輸運等。我所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納米材料科學研究,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納米材料與納米結構項目主持單位,張立德研究員為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高效非貴金屬乙炔加氫...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張炳森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學者合作,發現在鎳基八面體間隙位點引入碳原子可有效調控鎳的原子間距離和電子結構,提高其在乙炔選擇性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和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基於二氧化鈰的非貴金屬混合氧化物納米催化劑的合成與應用研究獲...
非貴金屬CeO2基混合氧化物作為潛在的替代材料,能夠有效地提高氧氣儲存/釋放能力克服在高溫下失去穩定性和活性的限制。然而,摻雜的組分、濃度、納米結構的形貌和尺寸均對催化性能有較大的影響,近年來科研工作者一直致力於這些方面的研究。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宋術巖和中科院院士張洪傑團隊系統總結了非貴金屬CeO2基混合氧化物納米催化劑的研究現狀。
-
固體表面上功能分子體系組裝構造的動態過程及其調控研究取得新進展
功能分子在固體表面上的可控組裝及其物性研究,一直是納米器件量子調控的重要研究內容。目前,分子在表面自組裝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過設計分子結構,調製分子-基底以及分子-分子間相互作用,從而得到所需的功能特性。其中,分子在表面動態過程中的表徵一直是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特別是對於結構較為複雜的大分子複雜體系,目前尚無對於整個動態體系進行全面描述的方法。
-
「有序金屬納米顆粒陣列及其生物傳感器件研究」項目啟動
8月14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李越研究員領銜的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有序金屬納米顆粒陣列及其生物傳感器件研究交叉團隊」項目啟動會召開,團隊成員參加會議,並匯報項目基本情況及前期研究工作。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姚霞銀團隊NASICON結構鈉離子固體電解質研究
NASICON結構固體電解質材料性質穩定,是當前電導率較高的鈉離子導體,但其室溫離子電導率尚不能滿足實際使用需求。在此工作中,作者在NASICON結構Na3Zr2Si2PO12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採用Mg取代部分Zr,通過對離子傳輸通道尺寸的調控,在未改變製備方式和未明顯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室溫離子電導率。
-
金屬納米結構的表面等離子體光學研究獲得系列進展
金屬納米結構的表面等離子體光學在光催化、納米集成光子學、光學傳感、生物標記、醫學成像、太陽能電池,以及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這些功能和金屬納米結構與光相互作用時產生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密切相關。
-
綜述: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的氧還原性能研究進展
二、文章簡介:近日,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孫旭平教授團隊對近幾年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氧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文章系統闡述了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氧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包括雜原子摻雜碳納米纖維、過渡金屬/碳納米纖維複合材料和無碳納米纖維的合成策略、構效關係和反應機理,並總結了靜電紡絲非貴金屬納米材料在ORR中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的研究方向。
-
半個月,中科院金屬所兩篇Science
10月30日,Science在線發表中科院金屬所在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CdPS3 nanosheets-based membrane with high proton conductivity enabled by Cd vacancies」。
-
利用自組裝結構調控表界面化學反應構建納米材料圖案方面取得進展
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的圖案化製備為構築納米催化系統以及構建光學和電子學器件提供基礎。因此,利用表界面化學反應引導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的定位生長以及複雜圖案化定製具有重要意義。 DNA納米結構由於其強大的可編程性,可以製備得到可設計的二維以及三維的納米結構,編碼了大量物理和化學信息的自組裝DNA納米結構,為揭示和調控表面化學過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
-
長春應化所二維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以其獨特的平面限域結構和表面等離激元共振耦合效應,已成為納米電子學、能源催化和傳感檢測等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由於缺乏對等離子體-電子耦合效應的深入認識以及電極界面和材料的精確構築方法,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的設計和應用一直面臨著重大挑戰。
-
自組裝DNA納米結構「侵染」細胞過程獲揭示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課題組和黃慶課題組,應用一系列先進的細胞顯微成像技術,並結合生物化學手段,清晰展示了一類自組裝DNA四面體結構在活細胞中的攝取與轉運過程
-
物理所二維膠體晶體刻蝕法製備石墨烯納米帶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組的王文龍副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在石墨烯納米帶的可控制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Adv. Mater. 23,1246 (2011) 上。 石墨烯(Graphene)自2004年發現以來,成為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科學等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金屬材料,納米結構-表面處理...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2009/3/16/08:4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劉言 畢偉 羅冰 【慧聰表面處理網】近日,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了我國學者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獲得的新發現。
-
四氧化三鈷納米結構可控合成獲成功
400℃下煅燒層狀褶皺草酸鈷納米結構前軀體3小時後得到的四氧化三鈷層狀褶皺納米結構的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投射電子顯微鏡圖像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在四氧化三鈷納米結構可控合成及其在超級電容中的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及參考書目
:固體中的離子輸運及其在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中的應用。 3)超導隧道效應、超導量子幹涉效應的物理及其在科學儀器和生物磁研究中的應用;固體新材料(納米管、準晶、超導、電荷密度波)物性研究; 強關聯電子體系的實驗研究和理論研究,如重費子金屬超導、磁性及非費米液體行為,有機超導體的低溫光學性質等;電子顯微鏡及電子晶體學圖象處理研究原子分辨的晶體結構和缺陷;極低溫下固體物理測量方法及極低溫下的量子效應。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物理所博士生招生簡章及參考書目
報名日期 2003年博士生招生分為兩次: 第一次報名日期:2002年6月至9月10日 第二次報名日期:2002年11月至2003年2月10日 報名地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 聯繫信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三街八號 郵政編碼:100080
-
福建物構所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組裝及性能研究獲進展
傳統的無機氧化物,如氧化鉿(HfO2)、氧化鋯(ZrO2)等已被報導是具有高介電常數的良好材料,而這些無機氧化物組裝成器件的時候往往易碎,且與基片的相容性較弱。人們也常將有機聚合物沉積到固體基片表面來解決基片的相容性問題,然而有機聚合物本身介電常數較小,不能滿足高介電常數的需求。有機-無機複合薄膜是將無機組分和有機組分結合在一起,其在柵極介電材料的組裝方面具有廣泛應用。
-
物理所金屬納米顆粒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研究獲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光物理實驗室李志遠博士與美國華盛頓州大學化學系夏有南教授領導的實驗小組合作,在利用金納米顆粒的幾何形狀控制其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波長等重要光學特性上,做出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 長期以來,金和銀的納米結構由於在催化,光子學,電子學 ,光電子學,化學和生物傳感,以及表面增強拉曼信號探測等方面的廣泛用途而得到諸多關注。
-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2019-04-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