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最開始的來源都是太陽的能量。
按照主流科學理論,煤是遠古時期的森林深埋在地下形成的,而石油和天然氣是遠古時期沉澱在海洋裡的古生物屍體,經過漫長的地質時間慢慢形成的。
》植物的光合作用把陽光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量,儲藏在糖和澱粉中。
人類的糧食完全依賴於太陽,食草動物吃植物,而食肉動物又吃食草動物,高等動物的身體裡的能量本質上也來自太陽的光芒。
●陽光不僅是生命能量的總源頭,也控制著地球的氣候。
1815年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爆發,火山灰遮蔽了部分陽光,造成全球氣溫下降,糧食大幅度的減產。那一年很多地方沒有夏天,史稱無夏之年。
地球赤道面和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黃道面,有一個23.5度的夾角。
正是因為這個夾角,造成了太陽光輻射強度的變化,一年四季因此而誕生。
》根據現有的科學理論,遠古時期的太陽應該比現在暗淡。
這和太陽發光的原因有關,太陽全部的能量來源集中在其內部的核心反應區。
●太陽的核心反應區只佔了太陽體積的2%。
太陽核反應生成能量的來源是4個氫原子,合成一個氦原子,但是這個反應過程卻不是一步完成的。因為原子核只佔原子體積的1/10億,每一個原子核相當於足球場中間的螞蟻,4個螞蟻隨機運動同時碰在一起是不可能的。
太陽的核反應要經過若干步,最後才會形成氦原子,而最後一步是放出能量最大的一步。
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會越燒越熱。太陽每10億年亮度會增加10%。
》倒推回去30億年,地球上第1個單細胞生物剛剛誕生的時期。
太陽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輻射強度會降低30%。
那時,宜居帶的正中央接近於金星,而地球正在宜居帶的邊緣,而火星在宜居帶的外面。
所以理論上說,那個時候的地球應該是一個很寒冷的大雪球。
但是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那個時候的地球並不寒冷。
當然,有一種說法是遠古時期地球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很高,而二氧化碳帶來的溫室效應讓地球保持了相當高的溫度,所以才會誕生了最原始的生命。
然而這個理論卻有一個缺陷,因為在遠古時期並不是所有的時候二氧化碳濃度都很高。
》目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濃度是0.04%,氧氣的濃度是21%。
但是在3.5億年前的時候,地球上的植物曾經瘋狂的增長,把幾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吸光了。那個時候地球上的氧氣的濃度比現在高1.5倍達到了31%的程度,所以,那個時候昆蟲會長得非常巨大,這就是石炭紀。
●昆蟲的身體大小完全控制在氧氣濃度手裡,石炭紀蜻蜓翼展有1米。
那麼,按照太陽輻射理論,那個時候地球上的溫度應該較低。
但是,實際上石炭紀溫度比現在還要高一點點,氣溫可以達到20度左右。2019全球的平均氣溫只有15度。
如果我們承認天體物理學對太陽理論的研究,而且這種研究是有相當嚴密的科學證據。
》那麼,我們就不得不考慮是否有額外的神秘力量介入主導了地球氣溫的變化。
這種原因只可能有兩個,第一是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效應;第二是太陽的輻射強度,也就是太陽的亮度。
相比於3.5億年前,地球的二氧化碳是增加的,但是氣溫卻沒有超過以前的水平。
剩下唯一的因素就是太陽的亮度。也許是某一個神秘的力量在微調太陽的輻射強度,使太陽一直維持在一個穩定的亮度。
那麼我們說這種神秘力量是什麼?前一段時間,太陽遠鏡發現在太陽表面有巨大的物體正在吮吸太陽的能量。單從影像上看,相當於地球直徑的數倍。
●巨大的球形物體正在從太陽表面吸收能量。
由於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並不主動發熱,在地球升溫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很多不同的理論。但是不管什麼理論,太陽都是地球能量的直接來源。只有把太陽亮度的秘密徹底揭開,才能夠了解地球溫度變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