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底確定紐威閥門等5家企業獲IPO批文開始,A股史上暫停期最長的IPO正式重啟了。對於融資方以及立足打新的投資者來說,IPO重啟當然是天大的好事,然而二級市場卻因即將到來的超過230億元的融資規模而反覆承壓。但市場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明明受益於IPO重啟的券商股近日卻跌幅巨大,而人們預期受衝擊最大的創業板反而不停上漲,去年在創業板上獲利的資金似乎仍意猶未盡。那麼估值高企的創業板會不會受到IPO新股估值的衝擊?不準借殼的創業板,能否僅靠成長性繼續贏得資金青睞?
估值越高衝擊越大
去年11月30日證監會宣布IPO重啟後的一周內,創業板指曾大跌11.71%。這事實上就是人們對IPO重啟給創業板造成的負面影響一個本能反應。當時多數人認為,由於證監會將嚴控IPO「三高」,出於比價效應,創業板個股偏高的價格和估值會在IPO面前毫無抵禦能力;而且證監會明確規定創業板不準借殼,去年創業板大牛股很多都是藉助了併購重組的概念;此外資金的分流更是整體市場的利空。
■英大證券 李大霄
IPO開閘是影響目前市場的最大因素,但是IPO開閘與否不會影響低估值個股,受影響首當其衝的會是創業板、中小板個股。過去一年創業板之所以大漲是因為市場沒有擴容,創業板從最初的28家擴容到350家是經歷了兩波腰斬的,但是IPO一旦重啟,影響最大的必然是創業板個股。估值上看,仍看好銀行、地產等具有估值優勢的藍籌股。
■南方基金 楊德龍
雖然IPO對市場整體影響有待明確,但衝擊創業板和老股,而對主板作用小的事實是肯定的。因此,一定時期內,股票市場應從關注老股轉向新股,一些成長性較好、符合改革預期的優質性股票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IPO重啟將利好券商股,由於估值水平不高,目前的股價基本反映了市場已知信息,加之新股發行可使券商股票承銷收入增加,因此仍然看好券商的前景和長期投資機會。
■瑞達期貨
總體來看,中斷超過一年的IPO重啟,中小板和創業板在短期內會面臨利空衝擊。但長期來看,這是股票市場的重大利好,券商板塊將長期受益。IPO重啟恢復了A股的融資功能,增加了股票供給,投資者的選擇空間更大。同時,靴子落地也給市場帶來利空出盡的感覺,A股市場運行機制將逐步正常化,因此對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是有利的。
基本面才決定漲跌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拿到IPO批文,人們也在考量著、篩選著這些即將上市的新股。而有業內人士認為,已獲批文的創業板新股質量並不高,缺乏行業龍頭,估值上不佔優勢,對現有創業板老股並沒有太大的衝擊;創業板「新興+轉軌」的故事,目前似乎還沒有講完;此外市值申購的政策也鎖定了一部分市場資金,不會對資金面造成太大衝擊。
■資深投資人 老艾
IPO不能影響創業板有七大原因:基本面是決定牛熊的核心,IPO並不是,去年創業板股票業績翻番屢見不鮮;儘管陝煤發行量縮半,但募資額仍達到172億元,創業板融資額遠小於主板;已獲批文的新股質量不高,甚至讓人失望;優質股票已經上市;誰的股票質地好,資金就流向誰,舊股和新股沒有區別;申購新股必須帳戶裡有股票,中籤很分散,IPO不會造成資金分流;消息越明朗對市場影響就越小。
■旗隆投資 代雪峰
投資者普遍認為IPO再次開閘,對創業板來說是極大的利空。但其實,IPO重啟對整個股市是利好,創業板的漲和大盤的跌不相矛盾,好股票、有業績的股票肯定會被看好,加之大盤股上揚乏力,存在部分資金在創業板中尋找機會的可能。再說,即將發行的新股質量看起來普遍不高,資金還是會投在具有潛力的股票上。至於創業板估值過高,價值回落的問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隨著新股的陸續發行,改革的形勢將會越來越清晰,行情也會日趨明朗。
■私募經理
目前,創業板已經形成了以碧水源、樂視網和華誼兄弟為首的「小藍籌」格局,這三隻股票加起來的市值已經超過1000億元。只要這其中的一隻股票出現異動,對創業板指的影響都比較大。這些「小藍籌」之所以能夠撐住指數,主要原因還是它們具備一定的成長性,而且「小藍籌」的作用還在於其機構屬性比較強。淨值需求和投資風格決定了這些股票的命運,只要不出現系統性風險,機構一般不會揮刀斬倉。
【股民觀點】
■海東潛投資:「妖板」創業板本來應該是IPO重啟利空衝擊最大的板塊,卻不停上漲,這可能就是A股吧……
■股多多:IPO重啟,短期內創業板估值應該會有明顯回調,但最終還是要看發行的速度和質量。
■何太極:大盤股下挫,創業板大漲。這是因為恐懼IPO,資金趨緊。
■蟠龍突破:創業板現在大漲的都是以前暴漲過的股票,有可能是逃命行情,IPO重啟前一定要先跑。
主持人: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