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作為我國最頂尖的學府之一,它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很多同學把清華作為自己的目標,想要在高考的時候考入這所學校。當然也有很多老師把清華大學作為自己的目標,想要進清華大學任教。相信有很多同學都非常想知道,能在清華大學教書,年薪能拿多少呢?
說起顏寧,相信不少同學都非常熟悉,因為她已經就是清華大學的學生,甚至還在清華當過教授,曾被譽為清華最年輕貌美的女教授。後來顏寧教授又從清華大學辭去教授職位赴往他國去做科研,並且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很多人在說顏寧教授當時離開清華是因為當時入選中科院的院士沒有她,但是她卻具備這樣的實力,因為「論資排輩」所以才沒有入選,所以她離開了國內,後來成為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但是具體原因顏寧也僅僅只是說自己覺得國外的科研環境更好一些,和其他的無關,而且說如果回國自己也會帶著自己的科研團隊一起回去。顏寧在200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的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師從施一公教授,現在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擔任教授。
在13年前,顏寧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為了建設祖國她沒有留在國外,而是選擇回到國內為祖國做貢獻。但是在2017年的時候,顏寧卻又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受聘為該校分子生物學的終身講席教授。顏寧為什麼要離開呢?在一次談話中,顏寧說到在清華大學當教授年薪僅10萬,現在相信大部分職位和崗位都能做到年薪10萬,而對於這樣的高科技科研人才來說無疑是很少了。其實喜愛科研並不代表自己用意念做科研,自己都無法保證生活,又從何去談科研呢?在前段時間中科院的90多名科員人體集體離職,在杭州的街道辦招聘清北的碩士和博士,我們明顯可以看出一個情況就是,現在的科研人員過得真的很貧苦。或許他們也想去奉獻自己,去建設祖國,但是理想卻活生生敗給了現實。
在國內拿著死工資,科研不僅僅只是科研,更是在高校或者科研單位拉幫結派,甚至有的導師雖說有著帶碩士或者博士的資格,可是他自己根本沒有那個能力,亦或者根本不去管自己的學生。在科研道路上「論資排輩」,能力強者不出眾,反而關係到位者出眾,所以這些有才華的科研人員真的禁受不住國外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高薪誘惑。當然這可能不能覆蓋全部,但這樣的情況或許真的存在,這也是我國留不住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家覺得我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這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