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中國30多年後的今天,麥當勞終於把中國的業務賣給了中國人。中信股份港交所8月4日公告,收購麥當勞中國內地和香港業務之控制權益於7月31日完成交割。這意味著,以後中國地區的麥當勞不姓「洋」改姓「中」了。
但作為普通消費者,大家更關心的是,以後吃的漢堡還正宗嗎?還可以進麥當勞上廁所嗎?不過,這些問題只能留待以後再觀察。今天就來說說中資併購海外品牌後的發展情況。
麥當勞、肯德基這兩個品牌,相信是一代國人的記憶。
基金君記得第一次吃的時候是小時候來深圳旅遊,第一餐就吵著吃麥當勞,因為在當時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面前,早已嚮往。
有個段子是這麼說的:當年幼兒園或小學生學會的第一英文字母基本上都不是A,而是m,麥當勞的m。
改革開放後,麥當勞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兩家來自美國的「洋快餐」之一。在進入中國30多年後的今天,終於把中國的業務賣給了中國人。
(位於深圳的東門的中國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
先來看看當年第一家中國麥當勞開張的情景。
1990年10月8日,中國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光華餐廳在深圳市羅湖區東門商業步行街盛大開幕。
購買快餐的隊伍從餐廳三樓排到一樓,再繞著整個光華轉了幾圈。不少深圳人舉家前往品嘗麥當勞食品的味道。而前來觀看麥當勞餐廳開業盛況的顧客,更是把大半個東門商業街擠得水洩不通。
為新餐廳開張服務的員工人數近1000人。除了國內首批400多名員工,麥當勞從香港公司臨時調來500多名員工幫忙。
當時的光華餐廳可以用港幣或人民幣結算。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港幣結算的櫃檯前面擠滿了土生土長的深圳人。據說,為了要來麥當勞一嘗連鎖快餐的味道,他們都提前準備好了數量充足的港幣。
是的,以後中國地區的麥當勞不姓「洋」改姓「中」了。
中信股份港交所8月4日公告,收購麥當勞中國內地和香港業務之控制權益於7月31日完成交割。這將成為美國本土之外規模最大的麥當勞特許經營業務,合作各方將經營及管理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約2700家餐廳。
中信股份曾於今年1月9日公告,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聯合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將以最高20.8億美元(約161.4億港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
交易完成後,中信股份和中信資本在新公司中將持有共52%的控股權,凱雷和麥當勞分別持有28%和20%的股權。
中信集團旗下總共有176家公司,總資產2.1萬億,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製造、工程承包、房地產和其他領域。近年來,中信集團也開始布局消費領域,就在收購麥當勞中國之前,中信集團旗下淳信資本曾以9.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統一集團手中健力寶貿易的100%股權。
很簡單,無非是在中國市場的好時光已經不再。
大家想想,你還會天天去麥當勞肯德基解決吃飯的問題嗎?
數據顯示,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快餐行業的市場份額,已由高點時的約57%(兩個品牌分別佔40%和17%)下降至約37%(兩個品牌分別為24%和13%)。
無法繼續維持高增長,麥當勞為走出困境想出的招數是把自己在中國市場未來20年的品牌經營權賣掉,其中包括正在營業的2200家店鋪的經營權。
兩家公司都因此輪交易獲得了大量資金,這些錢會是它們接下來自我投資的重要來源。兩家公司各自都有大量餐廳等待翻新——不管什麼餐廳,年輕人都想要更舒適、設計更新潮的用餐環境。要想從碎片化市場中找到消費者,它們還要趕數位化的風潮。這些都需要錢,大量的錢。
基金君在微博搜索了一下。竟然出現了這類的問題。
很多網友在問:
杯子,衛生紙,免費wifi,番茄醬,吸管還有沒有無限免費提供了?
完了以後要不到番茄醬了
我就想問,以後抵制美貨時,麥當勞要不要抵制[允悲]
以後還可以進麥當勞上廁所嗎?
這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只能留待以後再觀察啦。
基金君今天繼續說說中資併購海外品牌後的發展情況。
2012年5月21日,萬達宣布26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院線AMC。這是中國文化產業的首次國際並萬達的此次併購總交易金額26億美元,包括購買100%股權和承擔債務兩部分。根據併購協議,併購完成後,萬達集團將接管AMC旗下338家影院,並把AMC作為旗下全資子公司運營,同時每年向其注資不超過5億美元。
作文萬達海外併購的一大「代表作」如今卻陷入虧損裁員困境。8月2日,萬達集團旗下美國院線AMC娛樂控股公司(以下簡稱「AMC」)發布二季度業績預期,預估營收在12億-12.04億美元之間,淨虧損在1.745億-1.785億美元之間,每股虧損在1.34-1.36美元之間,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每股收益為24美分。面對業績虧損,AMC方面也表示將通過裁員等措施削減成本,但全球電影市場相對低迷的態勢下,AMC面臨的挑戰較大,對於萬達集團而言,海外資產頻繁遭遇業績之困也不利於萬達集團全球影視產業的布局。
2004年,聯想在楊元慶的主持之下以12.5億美元的總價收購IBM的PC業務,這項被聯想稱為是「蛇吞象」的收購,讓聯想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電腦製造商。
收購之後的聯想卻因為文化衝突和管理層的變動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磨合。直到2008年聯想虧損2.26億美元,聯想CEO由原先出自IBM的阿梅裡奧換成了楊元慶。
在截止到2017年3月底的12個月中,聯想集團總營收為430億美元,同比減少4%。它取得5.35億美元淨利潤,但其中接近85%都來自過去一年賣樓的收入。其他包括個人電腦、手機、伺服器等產品銷售貢獻的利潤,還不到1億美元。
過去一個財年,聯想PC生意不是很好,面臨的是全球連續第五年出貨量下滑的大環境。以及,儘管聯想截止到2016年年底的市場份額仍為全球第一、達到21.7%,但第二名的惠普已經把差距從1.8%縮小到1.3%。整體市場搜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不像以前那樣頻繁地更換電腦:過去3-4年換一次,現在5-6年。
2014年10月,聯想集團收購摩託羅拉移動,收購總額約為29.1億美元,聯想隨即成為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廠商。
收購完成後,將有近3500名來自全球的員工加入聯想,其中包括在美國的約2800名員工。
聯想將採取雙品牌的策略,即:Moto和Lenovo兩個品牌並行的策略,在國內MOTO將作為Lenovo高端產品線的補充,其產品設計、研發、運營等完全獨立。
回顧聯想移動的戰略,外界普遍認為無論是網際網路手機轉型,還是後來OPPO、vivo發起的線下渠道變革,聯想都沒能適時抓住。
移動業務方面,聯想自2014年以來發力的移動業務集團整個2017財年營收同比下跌10%至77.07億美元。中國市場之外的營收下滑5.4%,稅前利潤率下滑1.9%。而聯想在2014年初還有中國第二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地位,但近三年來,排名跌至十名開外,被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趕超。
2016年1月12日上午,萬達文化集團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一事在北京正式舉行籤約儀式。萬達集團將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100%全資收購美國好萊塢知名影視製作公司傳奇影業,這也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筆文化併購。傳奇影業董事會主席兼CEO託馬斯·圖爾將留任,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
在距離萬達收購傳奇影業過去一年之際,傳奇影業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託馬斯圖爾(ThomasTull)宣布辭職了。
2017年1月17日,美國媒體「好萊塢報導者」報導,託馬斯圖爾的辭職並非是自願,而是遭受來自萬達的壓力。萬達對於他的管理水平以及運作《長城》、《環太平洋2》等項目的能力表示不滿。
1月19日,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近日有網絡媒體報導,美國傳奇CEO託馬斯辭職,是因為《長城》業績失利。該報導未經核實,嚴重失實。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團正式完成對福特汽車公司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的全部股權收購。
在談判收購沃爾沃的時候,李書福與沃爾沃工程師們見面。對方提出了一個有些苛刻的要求,請他用三個字來說明為什麼吉利收購沃爾沃是最好的。場面有些緊張,主持人試圖打圓場。李書福制止了他:沒問題,我能回答,三個字,很好,因為,「IloveYou(我愛你)!」
吉利收購沃爾沃乘用車業務七年之後,雙方計劃以合資公司形式,共同進軍中高端汽車市場。
8月4日,領克投資有限公司在浙江寧波成立。這是一家由三方合資的企業,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沃爾沃汽車集團各佔股50%、20%和30%。
不少市場人士看好吉利汽車與沃爾沃的這次合作。光大證券分析師倪昱婧在研報中表示,他們看好吉利與沃爾沃基於領克的長期協同合作,「公司或是自主品牌向上切換確定性最強的標的之一。」該研報預計,領克品牌在2017年至2019年的銷量將分別達到1.5萬輛、15萬輛和30萬輛。
2016年,海爾集團1月15日宣布將收購美國通用電氣(GE)的家電業務。收購額為54億美元,將接管GE家電部門的人員和在美國的業務基礎。同時還將獲得智慧財產權和「GE」的品牌,將其作為正式開拓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立足點。GE和海爾還宣布,將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工業網際網路、醫療、先進位造等方面探索合作。
2016年3月30日晚間,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經交易雙方協商一致,美的擬以自有資金約4.73億美元收購東芝所持白色家電業務80.1%股權。此次交易,美的將獲得東芝品牌40年全球授權,以及超過5千項家電相關專利,還有東芝家電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市場、渠道和製造基地。不過,美的收購需承接東芝家電約2.2億美元債務。
我國家電領域的排頭兵之一TCL集團與全球第四大消費類電子供應商湯姆遜公司正式在廣州籤訂協議,重組雙方的彩電和DVD業務,組建全球最大的彩電供應企業———TCL—湯姆遜電子公司。這也是我國家電類企業首次兼併世界500強公司的主流業務。
雙方這次合併重組的總資產規模將超過4.5億歐元。TCL國際控股將會成為合資公司的主要股東,佔67%的股份,湯姆遜則會持有餘下的33%股份。新組建的合資公司在歐洲、美洲和亞洲擁有十幾家生產基地,年銷售彩電達到1800萬臺,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供應商。
2016年6月21消息,騰訊發布公告稱,經與芬蘭手遊開發商Supercell協商後,收購Supercell84.3%的股權,該交易金額預計為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6億元)。Supercell(超級細胞)是一家來自芬蘭的遊戲巨頭,截至2016年3月,公司旗下遊戲每日活躍用戶(DAU)人數已經突破1億。
消息人士稱,Supercell的任何買家都必須同意讓6名創始人控制公司的條件。新主人不能強制進行IPO,也不能解僱現有的管理團隊目前,Supercell面向全球市場推出了《部落衝突》、《卡通農場》、《海島奇兵》等遊戲。相比之下,移動遊戲產品數量更多的Zynga日活躍用戶約2100萬,Gameloft和Glu的這項數據分別為約1900萬和500萬。《糖果傳奇》開發商King的日活躍用戶超過了1.3億。其中被廣大網友熟知的「土豪遊戲」《皇室戰爭》也是由其開發。
來源:中國基金報(ID:chinafundnews)
記者:泰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