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自閉症可助偉人成功 愛因斯坦貝多芬自閉

2021-01-10 中國網

資料圖為去年9月5日下午兩點,中華義工聯合會領隊高藝軒和隊員姚曉鳳等一行7人,同往常一樣,準時來到位於上海市徐匯區上中路的上海星雨兒童健康院,協助院方專職社工對院內的自閉症兒童進行陪護和治療。在活動室裡,自閉症小患者陽陽(化名)喊出「媽媽」,讓大家很興奮。

背景資料: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中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6—9:1。自閉症的主要症狀有:社會交流障礙,一般表現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係;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後,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重複刻板行為;智力異常7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智力落後,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感覺異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對某些聲音或圖像特別的恐懼或喜好等;其他常見行為包括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 中新社發 瑪格貝 攝

愛因斯坦被指亦患有自閉症。 中新社發 王建康 攝

中新網2月23日電 香港大公報援引英國報章消息稱,著名精神病學家指出,許多政界、科學界和藝術界的偉人都是因為有自閉症特徵才達致成功的。

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精神病學教授菲茨傑拉德表示,很多天才都有類似自閉症的特徵。他以牛頓、愛因斯坦、喬治.奧威爾、H.G.韋爾斯和維根斯坦等偉人為例,他們都有包括阿斯伯格症候群在內的自閉症特徵。根據死後診斷結果,貝多芬、莫扎特、安徒生和康德亦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

菲茨傑拉德在倫敦舉行的一個會議上指出,自閉症、創造力和才華有相同的 基因因素。

他說:「精神病也有好的一面。我指的是引致自閉症和阿斯伯格症候群的基因,創造力實質上也是源於相同基因的。我們目前不知道那是什麼基因,亦不知道有多少基因。每個案例都是獨特的,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關基因。」

他表示:「這些基因塑造出集中力強的人,他們與學校制度格格不入,社交技巧差,與人交流時欠缺眼神接觸。他們可以很偏執,喜歡反對他人見解,亦很有道德操守。他們可以為一個論題付出二、三十年的努力,不會受其它人的想法左右。」

菲茨傑拉德認為,喜歡支配、孤僻和重複的性格特質,是一些政界人物致勝的重要因素,例如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美國前總統傑斐遜和英國政治家鮑威爾。

另一例子是科幻小說作家H.G.韋爾斯,菲茨傑拉德指他在社交上欠缺安全感,喜歡操控人,為人孤僻、殘忍,而且感情上不夠成熟。

菲茨傑拉德將約一千六百名自閉症患者的特徵和名人的生平事跡作比較,得出上述結論。他的著作《天才基因:阿斯伯格症天才如何改變世界》(Genius Genes: How Asperger Talents Changed the World)在去年年底出版。

據估計,每一萬人當中,便有六十至一百二十人患有自閉症。

英國自閉症協會發言人巴滕說:「我們應避免將患有自閉症的人定型為天才或其它類型,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性格、才能和需要。」

相關焦點

  • 英精神病學家稱:偉人因有自閉特徵而致成功(圖)
    有英國媒體報導稱,著名精神病學家指出,許多政界、科學界和藝術界的偉人都是因為有自閉症特徵才達致成功的。    理由一:     天才多有自閉症     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精神病學教授菲茨傑拉德表示,很多天才都有類似自閉症的特徵。
  • 吃了自閉男孩的便便後,小鼠也得了自閉症
    加州理工學院近年來的一項研究揭示,來自ASD患者的腸道細菌,可讓小鼠患上「自閉症」。 它發表於頂級醫學期刊《CELL》。 結果,吃下自閉症孩子糞便的小鼠,竟然也表現出了自閉樣的行為(較少社交、較少發聲、表現出重複刻板行為),而TD組的小鼠沒有。 此外,他們還發現,來自ASD兒童的糞便細菌,可促進小鼠大腦中ASD相關基因的廣泛選擇性剪接——而這正是在人類自閉症患者腦中發現的一個特徵。
  • 美研究稱快餐含化學物 多吃會增加哮喘及自閉風險
    美國近日有研究進一步印證實驗,稱進食大量快餐食品會令體內鄰苯二甲酸酯含量偏高,增加患上哮喘及自閉等風險。研究刊登於《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稱美國一研究院早前分析約8800名人士尿液樣本,發現在採取尿液前24小時內進食較多快餐食物人士,包括漢堡及薄餅等,其尿液內的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的水平,較其他在同時期沒有食過快餐的人士高出40%。
  • 吃了自閉男孩的便便後,小鼠也得了自閉症|每日罐頭
    加州理工學院近年來的一項研究揭示,來自ASD患者的腸道細菌,可讓小鼠患上「自閉症」。它發表於頂級醫學期刊《CELL》。結果,吃下自閉症孩子糞便的小鼠,竟然也表現出了自閉樣的行為(較少社交、較少發聲、表現出重複刻板行為),而TD組的小鼠沒有。此外,他們還發現,來自ASD兒童的糞便細菌,可促進小鼠大腦中ASD相關基因的廣泛選擇性剪接——而這正是在人類自閉症患者腦中發現的一個特徵。
  • 對自閉症的錯誤認知,讓更多的孩子陷入自閉漩渦,希望你沒在其中
    隨著醫療的發達,許多寶媽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越來越重視,由於對孩子的心理問題過度的重視,導致許多寶媽區分不了孩子的沉默和自閉。鄰居小柳結婚五年了,有一個十分可愛的孩子,就是平時不怎麼說話,為此小柳十分緊張,帶著孩子掛了許多兒童專家號,就害怕孩子是自閉症,結果卻因為自己太過焦慮,導致孩子也產生了焦慮症,專家建議說讓小柳去看看醫生,放鬆自己的情緒。
  • 研究發現:「愛情荷爾蒙」催產素有望治療自閉症
    新華社成都3月21日電(記者吳曉穎)科學家發現,有「愛情荷爾蒙」之稱的催產素對自閉症症狀有改善作用。電子科技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催產素使高自閉特質個體對積極的面部表情產生了注意偏好。這一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精神神經內分泌學》上。
  • 中國科學家新研究:「自閉」獼猴幫助解析人類自閉症「秘密」
    該研究整合了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與精神疾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數據,國際上首次設計猴-人跨物種的機器學習分析流程,為自閉症、強迫症的影像學精準診斷提供了新證據,開闢了利用非人靈長類模型服務臨床應用的新途徑。自閉症(ASD)是一種神經系統失調的發育性疾病,具有高度的異質性,同時自閉症患者常伴隨強迫症(OCD)、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等併發症,這給臨床診斷和病理機制研究帶來巨大的挑戰。
  • 《自閉歷程》:從自閉兒到動物學家,成就坦普的是希望、信念和愛
    每一扇門背後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坦普·葛蘭汀第一次知道坦普·葛蘭汀的名字,是源於在看的2本有關自閉症兒童的書,《這世界唯一的你:自閉症人士獨特行為背後的真相》和《重建依戀:自閉症的家庭治療》的案例中都有提到過她。為了更深的了解坦普,了解她傳奇的一生,我特意去看了她的演講,並找到了這部以坦普為原型改編的電影《自閉歷程》。
  • 自閉症是什麼原因,五大因素導致自閉症
    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孩子患上了自閉症,對於這種病大家應該都是有所了解的,這類孩子內心是封閉的,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患上自閉症呢?1、遺傳會患上自閉症跟遺傳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如果家裡的爸爸、媽媽或者是家族當中的其他人患有自閉症,有可能將基因遺傳給孩子。2、環境當孩子長期處在一個較為單調和孤單的環境當中時,就容易導致孩子不會與外界交流。
  • 認知誤區:天才都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
    演員:湯姆.漢克斯(Tom Hank)、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on)這些改變人類命運的天才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自閉。無可否認,很多天才都屬於自閉症譜系,尤其是被稱為「學者病」的阿斯伯格綜合症。
  • 自閉症孩子該如何進行營養幹預?竟然與菌群、過敏、不耐受有關
    之前有家長也諮詢,有沒有適合自閉症孩子吃的奶粉或者特殊飲食,現在特殊奶粉那麼多,有沒有一種能夠幫助自閉孩子的,哪怕僅僅為他補充營養,讓他好好吃飯也行啊!面對家長的疑問,也讓我陷入了深思。特殊醫學食品發展到現在,確實解決了很多特殊寶寶的問題。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證明營養與自閉症也是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很遺憾,目前並沒有針對自閉兒童成熟的產品問世!
  • 《自閉歷程》讓我們看到無限可能!
    每一個自閉的兒童都是星星的孩子,他們獨特,他們脆弱,他們聰明,他們敏感,他們需要來著社會更多的包容與愛,他們一樣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貢獻力量。 今天再推一篇傳記《自閉歷程》,一個自閉症女孩坦普·葛蘭汀,卻是個獨特的視覺思考者,擁有比常人更為強大的視覺能力,在家人,朋友,貴人的幫助下,不僅慢慢改善了自己的自閉症,還成為了著名的動物學家,並積極幫助更多的自閉症人群走出困境,融入社會,她的傳奇人生,不僅僅屬於她自己,更是屬於所有星星的孩子們的!
  • 自閉症日 | 研究盤點:「垃圾」DNA突變導致自閉症?
    圖片來自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在過去的十年中,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已經將自閉症從一種神秘且難以理解的疾病,成為後基因組時代疾病研究領域的最成功案例之一。今天我們就把ASDs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大家進行解讀分享,幫助大家了解國際上自閉症的最新研究進展。
  • 自閉就是一種生活形態
    那麼,人為什麼一定要把自己訓練成社會性動物呢?印度一位哲人認為,人類娛樂、交友、戀愛、結婚、工作、活動、興趣、愛好、權力與金錢欲望等等,都是為了分心。分什麼心,分孤獨的心,害怕自己無事可幹而感覺孤獨,害怕由孤獨感引發莫名的焦慮、恐慌與不安。孤獨真有那麼可怕,所有的人都害怕孤獨嗎?或許不是。自閉症就是一群對孤獨上癮的人。
  • AI成放大鏡可精準識別自閉症亞型,有助於自閉症早期篩查
    自閉症是指一組異類的大腦發育狀況,可表現為社交和溝通能力下降,重複和刻板行為增加。自閉症的早期篩查治療非常重要。但目前醫生通常只能根據患者自閉症症狀進行臨床診斷,而這時往往已經錯過了兒童關鍵的大腦發育期,無法進行及時幹預。
  • 專訪特殊教育學者蘇雪雲:認為自閉症兒童多天才是一種誤解
    國外投入了很多經費做基因研究或者遺傳學的研究,不同的個體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歐盟有這方面的數據,所有去做基因檢測的自閉症患者中,大概只有10%可以找到基因上的定位,還有的是找不到具體原因的,大多認可是一個複雜的神經生物學方面的障礙。
  • 你所不了解的秘密,跟著電影《星星》了解自閉症
    今天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以提高人們對自閉症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症患者的關注。今天就讓我們回顧一下去年風靡整個桐廬的影片---陳小景導演的《星星》,通過電影來了解一下自閉症。
  • 美國自閉男孩手繪世界地圖 超強記憶引熱議
    臺媒稱,美國一位11歲自閉症男孩跟著大學教授爸媽到學校,無意間憑著記憶在白板上作畫,竟然畫出了完整的世界地圖,目睹過程的大學生太過驚訝,拍下照片上傳社群網站reddit,引發網友熱列討論。
  • 從一場公益走進自閉兒童的純美心靈
    周日下午在798藝術區,我去參加了一場「i上京東」的公益活動,並且為了號召更多年輕人參與,京東還聯合當下比較火熱的ofo共享單車,雖然ofo在車子的損壞率上飽受詬病,但是衝著這次他們協同京東為自閉患者舉辦公益活動,這種社會責任感還是值得推崇的。
  • 自閉症的表現 自閉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極少數孤獨症患兒在某一方面可顯示出對音樂、計算機和機械記憶領域的特殊能力,極個別患兒可有島狀早熟或特異功能,即所謂「白痴學者」。部分患兒有癲癇發作。語言發育障礙為本症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兒童患病後一般語言逐漸減少,嚴重時完全缺乏。患兒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低下,常出現一些刻板、重複、模仿和代詞錯用(尤其是在指代自身時用你代替我)等異常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