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碩士做油漆工,工作無貴賤,誰還記得含辛茹苦的父母

2020-12-01 騰訊網

如今,「升學熱」已經成為社會一種普遍現象,背後的根源多是由於家長對孩子未來生活的焦慮。經濟發展越快,競爭就越激烈,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適應將來的日子,「搞好學習」就成了家長們的當務之急。一所好學校,可以至少少奮鬥10年。曾經,就有人說:「985/211院校畢業生的就業高度,也許是普通大學畢業生工作十年才能企及的位置。」然而,就在全民「望子成龍」的背景下,一個女生從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卻幹起了又髒又累的油漆工,這個人名叫蘇黎傑。

1978年,蘇黎傑出生在河南南陽一個雙職工家庭,家裡雖然沒什麼大錢,但是,也能讓蘇黎傑衣食無憂的度過中小學時光。眾所周知,河南歷來是一個人口大省,同樣也是一個高考大省。蘇黎傑的高考又恰好趕在90年代,那是一個大學生十分吃香的時代。面對史無前例的激烈競爭,她憑藉優異的高考成績,成功被河南最好的兩所高校之一的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錄取。

然而,用現在人的眼光卻可以發現蘇黎傑報考大學的一個特殊情況,她所在的專業就業路子相對較窄。果然,這個問題在她本科畢業後就暴露出來,找工作處處碰壁。意識到所學專業就業難的問題後,蘇黎傑轉而想到了考研,她選擇了一個相對熱門的環境設計專業,最後被中國最好的兩所高校之一的北京大學環境學院錄取。本以為有了「北大」這塊金字招牌,找工作一定會相對容易一些。然而,2005年,拿到研究生學位的蘇黎傑決定在北京一所知名大學應聘教師,都已經到了體檢環節,結果還是沒能被錄取。

就業屢次受挫,蘇黎傑還是決定留在北京,她相信憑藉「北大研究生、普通話甲級、英語六級、法語初級」的招牌,一定能找到一份熱愛的工作。可惜,直到2009年,她依舊做著打零工的日子。年底,她還參加了國家公務員考試,沒有成功。此時的蘇黎傑似乎看清了現狀,她離開競爭激烈的首都,回到了老家南陽。在這所三四線城市中,蘇黎傑找工作依舊不怎麼順利,應聘三家房地產公司都沒被錄取。

時年已經33歲的她,開始審視自己,老大不小還沒有一個固定的工作,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正巧,她看到一家建築裝飾職業培訓學校正在免費招收培養油漆工的學員,於是,她走進了這所學校。招生處的老師拿到她的報名表之後十分驚訝:「北大畢業的碩士過來學刷油漆,傳出去,不怕被說閒話嗎?」蘇黎傑不卑不亢的說:「工作無貴賤,靠自己的勞動吃飯,有什麼丟人的!」就這樣,北大碩士成為了一名油漆工。

蘇黎傑報名時說的這番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工作無貴賤,自食其力不丟人。但是,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卻去做一個初中畢業生都能做的工作,浪費了學了十幾年的知識。更何況,還有含辛茹苦的父母,他們努力工作,起早貪黑、省吃儉用,甚至花光積蓄全力供養孩子讀書,卻換來名校畢業做著簡單的勞動力工作,父母幾十年的心血豈不都是付之東流,父母的心情感受又是如何?

蘇黎傑還是來自雙職工家庭,年邁的父母還有退休工資。但是,要是換做其他更為普通的家庭,傾盡所有培養出來的孩子,結果卻沒有賺錢能力。也許父母不會說什麼,甚至還會寬慰孩子,可是,傷害會在無形中產生。所以,沒錯,北大碩士做油漆工,工作無貴賤,確實沒有什麼好丟人的。可是,誰還記得含辛茹苦的父母,他們為此付出了多少?結果得到的回饋就是這樣!是你的話,你會心安嗎?

相關焦點

  • 被物化名校光環:北大碩士月掙8千父覺丟臉
    我北大畢業,但我沒能掙大錢、當大官!」日前,一北大碩士畢業生在網上吐露心聲。該帖在網上引起熱議,一時間,名校教育的意義,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以及社會對高學歷者的期許,金錢、權力唯上論的價值觀等等被納入大範圍討論之中。多數網友認為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中國青年報記者追索發現,該帖最早出現在北京大學未名BBS匿名版塊上。
  • 北大哲學碩士鄧文慶:畢業後選擇出家,拉著父母一起搬入寺廟
    原因無他,便是哲學實在難以尋到好工作,也沒有什麼實際應用價值,所以除卻少部分愛好者或調劑生,大部分人都不會讓它出現在志願表上。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一位北京大學的天才,鄧文慶,不僅毫不猶豫地扎進哲學這個領域,還在畢業後拉著父母遁入空門,潛心研究佛法,他的舉動過於驚世駭俗,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浪。
  • 小學數學「陰影題」,北大碩士無可奈何?家長:學位證可以撕了!
    數學老師表示這都是六年級的數學題,這道題的周長就是兩個半圓的弧長相加,研究生做不出來?真的可以撕學位證了。不過你拿著北大的證也不容易,是否捨得呢?你可是通過答辯了的人啊!這北大研究生也不過如此嘛!北大碩士無可奈何?
  • 父母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後入美籍,如今突然回國引熱議
    用簡單的話來講,這項技術不僅僅可以檢測癌症,還可以幫助有重大遺傳疾病的父母擁有健康的後代,研究出這項技術的是一位美籍華裔謝曉亮。謝曉亮,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1962年出生,父親謝有暢與母親楊駿英都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的教授,在家庭影響下,他從小就有豐富的化學專業知識,小學到中學,謝曉亮也是在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和中學讀書。
  • 從北大文科狀元到豬肉佬,成立屠夫學校,培養一萬餘名大學生學員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個來自陝西農村的樸實男孩著實讓父母臉上有光,為此父親還擺了幾桌酒來慶祝這一高光時刻。現實的重拳導致意志消沉由於出身農村見識有限,來到學校後他很快被同學們比了下去。北大畢業後陰差陽錯地沒有被分配到用人單位,反而是被安排到了一個瀕臨倒閉的廠子,沒有編制,待遇差,更不能享受分房福利。曾經的天之驕子,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辭去了工作。之後更是做過裝修、開過小賣部、下過工地,可惜都是以失敗告終。現實的打擊讓他意志消沉,一點點陷入了生活的泥潭。
  • 「網紅」是原罪、賣豬肉沒出息……當代父母的職業偏見有多大!
    劉雙,32歲,西安外國語大學碩士畢業,懂英語法語,供職過知名公司,也曾外派到非洲幾內亞做客戶經理,年薪30萬左右。現在是一名「家政阿姨」。劉雙之前的人生道路都是按部就班的,畢業、工作、結婚、生子,但有了孩子之後,她和丈夫辭掉了壓力很大的工作,在2018年選擇了杭州開展新工作與生活。
  • 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如今靠父母接濟!
    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甚囂塵上,寒門能走出一位大學生,已實屬不易,寒門大學生能考取北大博士,更是十分珍貴難得。本來,寒門貴子應該肩負起帶領家人脫貧,跳出貧困階層的任務,而今天介紹的這位寒門走出的大學生叫張進生,北大博士肄業,失業18年,依靠接濟生活,不僅沒有成為全家的光榮,反而成為沉重負擔。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省一個普通村莊,父母都是地道農民。從小,天資聰穎的張進生身上寄託著全家人,甚至是全鄉父老鄉親的希望。他也十分爭氣,高考時一舉考上湖南醫科大學,並且選擇當時最有前途的醫學專業。
  • 北大行
    閒暇之餘,徜徉北大,百年學府,實至名歸。  九月序數初秋——盛夏餘熱已盡,秋風颯爽而來。晚風拂面,走走停停,見銀杏葉微微泛黃,白果纍纍;海棠果搖搖墜落,粉甜馨香;白楊枝高葉闊,迎風而譁譁作響;柿子綴滿枝頭,隨風如點點青燈。偶有松鼠竄於白松之間,樹色如玉,鼠色如燭。又有長尾灰雀、黃鼠竄於月季、刺黴、洋芋、玉蘭之間,等等等等。生物無分貴賤,多樣相處融洽,不一而足。
  • 32歲,碩士畢業,精通英法雙語,最終選擇做保姆
    【年薪30萬女碩士辭職做保姆】這個詞條一下子竄上了微博熱搜。 熱搜的女主角——劉雙,西安外國語法語碩士,畢業後進了國內某知名通信公司,去非洲幾內亞做客戶維護。2016年,因為要結婚生子,放棄年薪30幾萬的工作回國。之後夫妻兩人選擇到杭州定居。
  • 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生,畢業後在美國至今未歸
    許晨陽:在1999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在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之後再一次去往美國麻省理工研讀博士後,被稱為大師兄的他在2012年回國任教,被寄予厚望的許晨陽,原本以為他能留在中國發展,卻沒有想到2018年許晨陽再次出國,進入麻省理工任教,至今留在美國。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頂尖學府,為祖國培養了很多人才。不過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國外,最大的對象就是美國。因為美國有眾多世界名校,很多北大學子出國深造的首選地就是這裡,他們在美國學有所成後,一部分回國支援祖國建設,還有一部分留在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生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就來自中國北大,他加入美國籍並在美國獲得極高的榮譽,更是成為美國「三院院士」。
  • 北大研究生墜樓身亡續:曾帶母上學品學兼優
    死前已找好工作,單位提供北京戶口  好友報料:幫導師孩子做家教、做論文,精神壓力大但導師卻說他「沒用」  北大失聲:學院辦公室、教務處拒採訪;學院內部郵件稱「不希望媒體報導」  同系老師昨日,北大向本報證實了賈昊的身份及死訊,警方初步懷疑為跳樓自殺,具體結果還在等待7天後做出的屍檢結果。  網上盛傳,賈昊系被其導師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謝新洲逼死。  同學眼中  本科時就帶母上學 品學兼優  賈昊是遼寧人,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本科就讀北外。
  • 記者調查:北大殘疾女博士求職如何碰壁百次
    【正文】當清晨第一縷陽光撒向北大校園時,英語系的在讀博士郭暉便開始了一天的學習.宿舍裡堆滿了各種英文書,和她曾經翻譯過的書籍.雖然掌握英語、法語、日語、德語、拉丁語五門外語,並多次獲得國家級獎學金,但當她面臨畢業,希望能在高校做一名教師時,當招聘人在看到她是搖著輪椅試講之後,卻這樣對她說。
  • 高知家庭留學生兒子弒殺父母,誰能解讀如此扭曲人格形成的原因?
    黃晨陽想再返回英國去讀書,父母考慮國外疫情依然嚴峻,勸其過一段時間再考慮出國讀書事宜。為此,黃晨陽對父母不滿,與父母產生矛盾、爭執,結果悲劇就發生了,黃晨陽弒殺父母后捲款(包括父母的金銀首飾)潛逃出國。儘管案件的細節仍在偵辦中,但是,一對高級知識分子夫妻因與兒子產生矛盾被兒子殺害已是不爭的事實。到底是什麼矛盾要殺千辛萬苦生養自己、供自己到國外讀書的父母?
  • 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最終選擇出家,當他說出理由,父母道歉了
    能夠培養出一個上北大的孩子,對家長來說該是多麼有面子的事情。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說過:「以後長大了考大學,清華北大你選一個」的話?不得不說這兩個大學的誘惑力還是相當大的。結果等到孩子長大後,考清華北大早就成了奢望,能不能考上大學都是一個問題。如果學校裡出了一個保送清華北大的學生,那簡直是要被學校用大紅花表彰起來表揚。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最終出家曾經北大有一個學生的名字,被很多家長記住,他就是柳智宇。
  • 中科院微生物學碩士,香港大學博士!如今為何「淪落」當輔警?
    而對於中國的中科院,我想大家肯定不會陌生,而進入中科院做科研的人,那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外人眼裡,他們的工作都會給人一種神秘而又高薪的感覺!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名叫繆元穎,他曾是香港大學博士,更是在中科院從事科研工作,卻為何在後來選擇當一名「輔警」?
  • 北大女生包麗在醫院離世!父母該如何保護孩子?
    包麗的媽媽為包麗的去世非常傷心,同時還讓她傷心的應該是她女兒曾經遭受的磨難與非人待遇,這一切都是拜包麗的牟姓男友所賜!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大了,到了可以自理的年齡,就會不知不覺的疏忽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特別是孩子上學住校以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交流更加稀少。父母對孩子能做的也就主要是經濟的支持和有限的問候了。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都習慣成自然了。孩子有什麼事和想法,可能不再和父母親密溝通,甚至用不成熟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去做呢?
  •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乏是碩士、博士學歷的人到中小學任教
    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不乏是碩士、博士學歷的人到中小學任教。是否有助於提升教育質量?是否是大材小用?優秀的畢業生去做教育,對教育的質量提升是肯定的,畢竟人家也是學霸。優秀的人才去優秀的學校做教育,優秀的學校也需要一流的畢業生去做教師,那麼強者亦強,這是名校效應!像我們這裡的三四流學校,雖然有研究生來任教,取得的成績其實和其他老師也無太大區別,畢竟這個群體還小,生源的質量也是一個瓶頸。
  • 北大中文系77級:數風流人物,還看當年 | 恢復高考40周年
    上無師兄師姐,下無師弟師妹,古典文獻的學生當真成了邊緣人群。 1982年畢業的時候,他們專業19人中半數以上考上了研究生,這個消息著實把其他專業的同學「震」了。 剛剛在復旦大學就任文史研究院院長的葛兆光說,當年北大古典文獻專業的本科教育模式極其合理,「可以說是文史哲教育的理想路徑。」
  • 北大校長林建華和回國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的交集,北大榮耀之光
    1975年謝曉亮與父母和弟弟在北大圖書館前留影 林建華校長和謝曉亮的交集謝曉亮的父親謝有暢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化學家,長期從事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和固體表面化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謝有暢從1957年開始就一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工作,1979年被北大聘為教授,而北大目前的校長林建華1978年~1986年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學習經歷,1993年林建華在經歷海外留學後回北大化學系任教,謝有暢和林建華之間存在著師生關係和同事關係,謝曉亮的回歸和林建華之間的交集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