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七月快結束了,未見颱風 咋回事?夏天會不會越來越熱?

2021-01-08 央視財經

6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6月2日至7月10日,中央氣象臺連續39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

近期多地持續炎熱,北京昨天最高氣溫達到40℃。截至24日,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發9天高溫預警,預計到7月底,我國高溫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而今年的天氣還有一個「異常」的地方,就是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至今還沒出現。

一、汛情持續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今天早上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在四川中東部、重慶、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等地都會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暴雨預警一般分為四個等級,由低到高依次是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暴雨藍色預警指的是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到50毫米以上或者已經達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明天,湖南北部、湖北南部、安徽中南部多地都是暴雨如注,局地還會有大暴雨。

二、高溫來襲

今年,北京7月的高溫打卡不是很勤奮,大部分時間屬於缺席狀態,而昨天北京出現高溫之後,今天和29日還會有高溫出現,也算是在月底前抓緊「補課」了。

除了北京,這兩天在北方的高溫也有所發展,比如今天在新疆和內蒙古東部、遼寧西部、河北東部等地都會有高溫出現。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6月以來,江南南部和華南地區平均氣溫創歷史同期最高,部分地區高溫日數比常年同期多了5到20天。根據目前預測,8月份,隨著副高的北抬,我國的雨帶會向北抬,南方大部地區可能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將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少雨氣候。

全球變暖對我國影響明顯。過去60年,全國平均高溫日數每10年增加0.5天。如果不加控制,高溫發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將明顯增長。

三、7月「空臺」

從常年來看,7月進入颱風活躍期。現在7月份都快結束了,颱風還沒來,颱風去哪兒了?

賈小龍表示,一般年份,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區會生成26至27個颱風,其中6至7個會登陸我國。今年到目前為止生成的颱風只有2個,7月還沒有颱風生成。

今年入夏以來,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偏南,使得颱風生成源地——熱帶西太平洋地區對流活動受到極大抑制,使其缺少最關鍵的環境條件,擠壓了颱風生存空間。

今年副熱帶高壓長期偏強,不僅使得其控制中心颱風少,也使得江南等地入梅偏早和梅雨「暴力」。

異常氣候是怎麼形成的?

賈小龍表示,造成今年南方持續性強降雨,有兩個方面成因:

全球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我國處於氣候變化的敏感區,1961年以來,暴雨發生頻率明顯增加,暴雨天數每十年增加3.9%。冷暖空氣對峙。去年秋季開始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副熱帶高壓顯著偏強,氣流把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源源不斷輸送到我國南方地區;北方強冷空氣活躍,冷空氣南下,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交匯,使梅雨鋒偏強,降雨明顯偏多。

中國為何易受到極端天氣影響?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表示,我國幅員遼闊,各個氣候帶可能出現的災害天氣都會在我國出現,起碼有30多種主要氣象和次生災害會在我國不同的季節發生。

極端天氣如何應對?

後期要關注北方汛情影響專家表示,隨著雨帶的北移,江南地區、長江中下遊已經「出梅」,華北雨季開始了,此外,北方地區海河流域、黃河上中遊以及松花江流域、遼河流域可能有比較嚴重的汛情,要特別關注防汛準備。農業生產最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 要未雨綢繆朱定真表示,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國有很多對氣候極端性的暴露度和敏感度都較高的地區,對氣候的少許變化,反應或反饋會比較明顯,這個特別要當心。

農業生產最容易受到天氣的影響,我們一定要未雨綢繆,科學應對。

轉載需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七月的颱風不會打破歷史記錄 大數據揭示了颱風「缺席」的原因
    自2020年5月12日1號颱風「黃蜂」和6月14日2號颱風「鸚鵡」形成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沒有再出現新的颱風。七月即將結束。目前,菲律賓附近正在醞釀許多熱帶擾動胚胎,但它們不太可能發展成颱風。這樣,今年7月會不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空站」?今年到目前為止抑制颱風活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後期颱風活動的趨勢是什麼?歷史罕見!
  • 新聞1+1丨以後夏天會不會越來越熱?為什麼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
    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為您解答。 今年氣候總體非常異常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 賈小龍: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非常複雜,尤其是主汛期6月份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暴雨洪澇,持續的強降雨,今年的氣候特點總體上還是非常異常。
  • 罕見天氣現象!接下來會怎樣?
    這是今天下午快四點時,南昌的天空大雨壓境,天空烏雲驟濃。這是今天下午3點40分和3點50分,同一角度拍了南昌百花洲,兩張照片,大雨仿佛給百花洲加了一層蒙板。所以未來幾天雷雨天氣將會有所增多, 特別是贛北雨勢會更大, 明天有陣雨或雷陣雨, 其中贛西北 部分轉中雨,局部大到暴雨, 後天贛西北陰有 中到大雨或雷雨,局部有暴雨。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
  • 十分罕見!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或成為現實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今年異常的天氣狀況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形勢非常複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梅雨開始早,持續時間長。
  • 七月沒有颱風 過去71年的第一個大數據揭示了颱風「缺席」的原因
    自2020年5月12日1號颱風「黃蜂」和6月14日2號颱風「鸚鵡」形成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沒有再出現新的颱風。七月即將結束。目前,菲律賓附近正在醞釀許多熱帶擾動胚胎,但它們不太可能發展成颱風。這樣,今年7月會不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空站」?今年到目前為止抑制颱風活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後期颱風活動的趨勢是什麼?歷史罕見!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空臺」,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今年異常的天氣狀況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形勢非常複雜。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24日)《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 今年這個七月有點怪,這種天氣現象為啥遲遲未到?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昨晚(24日)《新聞1+1》評論員白巖松連線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解答讓人牽腸掛肚的天氣狀況。
  • 西班牙歷史上最熱的七月結束 平均溫度27℃
    中國網8月3日訊 據西班牙媒體8月1日報導,七月結束了,測量完溫度數據,是時候對西班牙歷史上最熱的時期之一做總結了。正如那樣,2015年7月成為西班牙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月,平均溫度27ºC。這意味著大約高出正常七月(參照1981—2010年的時期是23.2ºC),使得七月極度的炎熱。
  • 罕見!颱風有消息了!廈門這周的天氣是這樣……
    雖然可能出現降雨  但天氣不會變得涼快  仍然很悶熱  明天開始廈門或將連續三天出現小雨  受其影響  白天氣溫有望降至35℃以下  眼看七月份馬上就要過去了  已經有不少小夥伴發現  到目前為止  這個七月沒有颱風
  • 「冬天冷夏天熱」,那為什麼夏天會下冰雹?
    冗長且沉悶的梅雨季節就這樣悄然到來,在炎熱的五月,我們不時會對如此多變的天氣感嘆道:夏天來得真快。事實的確如此,由於季風氣候的特殊性,我國的春夏之交、秋冬之交顯得尤為短暫,特別是一些南方的朋友們可能體會更加深切:很多時候明明感覺冬天才過去不久,夏天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就來了。
  • 到底咋回事?
    本周,我們也將迎來今年杭州第一個30°夏天的感覺說來就來了!但這個說熱非熱的溫度對位於地球最北端的北極來說卻不怎麼友好今天餘叔叔就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北極圈出現30℃高溫到底咋回事?2018年7月北半球天氣氣候顯著異常很多國家遭受持續高溫熱浪侵襲一次次刷出創紀錄高溫國內小夥伴也抱怨真快熱死人了!
  • 罕見!颱風有消息了!廈門這周的天氣預報來了
    「炎值」爆表的7月高溫是一個接一個伴隨著今年第22個高溫日的來臨昨天我們進入了「暑伏」天裡的最熱中伏>最高氣溫基本在35℃的水平雖然可能出現降雨但天氣不會變得涼快仍然很悶熱明天開始副熱帶高壓又將加強西伸低層受偏南氣流影響午後將出現陣雨或雷陣雨
  • 夏天為什麼越來越熱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夏天是越來越熱,其原因有三,一是燃油私加車越來越多每天每時每刻無不排放二氧化碳等尾氣於空中,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等氣體能增加大氣溫度,二是磚瓦混凝土結構的建築物越來越越多植被覆蓋減少,陽光導致建築物熱量反射增加了氣溫,三是大量空調的使用,為了自己涼快把大量熱量排到室外。
  • 七月還有個奇怪天氣現象……
    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而今年的天氣還有一個「異常」的地方就是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至今還沒出現。二、多地氣溫創同期新高,夏天會不會越來越熱?賈小龍表示,今年6月以來,江南南部和華南地區平均氣溫創歷史同期最高,部分地區高溫日數比常年同期多了5到20天。根據目前預測,8月份,隨著副高的北抬,我國的雨帶會向北抬,南方大部地區可能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將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少雨氣候。
  • 現在的夏天為什麼越來越熱?地球「發燒」了,是這5個原因在作怪
    據近150年記錄顯示,地球的地表溫度升高了,地球表面越來越熱,導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得「病」了、「發燒」,於是在夏天我們會感到滾滾的「熱浪」,不斷來襲,覺得越來越熱了。那麼,地球為什麼會「發燒」呢?近年來的夏天為什麼會越來越熱呢?
  • 你真的知道夏天為什麼比冬天熱嗎?
    歲月匆匆,炎熱的2019年夏天轉眼又將一逝永不回地從身邊溜過!注1不管你是喜熱怕冷或好冷惡熱,相信每個人都感覺到熱天的時間似乎是越來越長了!在全球暖化的現在 ,小編身處的廈門雖然已經步入了本秋高氣爽的十月,在這個再過不久就入冬的季節裡,應該是十分涼爽的,但是夏天殘留的熱度卻沒有明顯減退,大部分時間還是十分的炎熱!
  • 七月首次無颱風,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2020年的天氣在七月份是比較涼爽的,而且在今年的七月份竟然沒有形成颱風,後來我國建國以來有記錄的紀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有沒有專家給我們解釋一下?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嗎? 據我了解,今年地球和太陽系正處在宇宙的某一特定位置,是不是地球和太陽系這個整體也是在宇宙中圍繞某一星體旋轉呢?
  • 颱風胚胎扎堆,14號颱風燦鴻出現颱風眼,15號颱風蓮花或快了
    GFS預計在10月11日的時候,可能醞釀出997hpa氣壓值,預計會在我國南海地區發展,過後會波動性增強,有可能靠近我國廣東或海南島地區,所以這個颱風胚胎如果形成了颱風,將會影響我國華南地區,不過從GFS的模擬情況來看, 強度不是很大,算是比較幸運,就看後面會不會發生進一步的改變。歐洲數值中心也支持這個颱風胚胎的發展,預計在10月10日的時候,有可能達到999h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