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評估幹黃粉蟲作為新型食品的安全性

2021-01-15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2021年1月13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歐盟營養、新型食品和食物過敏源(NDA)研究小組就幹黃粉蟲(dried yellow mealworm)作為新型食品的安全性發表科學意見。

 

  經過評估,專家小組得出結論,在提議的用途和使用水平下,幹黃粉蟲作為新型食品是安全性的。部分原文報導如下:

 

  Following a request from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EFSA Panel on Nutrition, Novel Foods and Food Allergens (NDA) was asked to deliver an opinion on dried yellow mealworm (Tenebrio molitor larva) as a novel food (NF) pursuant to Regulation (EU) 2015/2283. The term yellow mealworm refers to the larval form of the insect species Tenebrio molitor. The NF is the thermally dried yellow mealworm, either as whole dried insect or in the form of powder.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NF are protein, fat and fibre (chitin). The Panel notes that the levels of contaminants in the NF depend on the occurrence levels of these substances in the insect feed. The Panel notes that there are no safety concerns regard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NF if the NF complies with the proposed specification limits during its entire shelf life. The NF has a high protein content, although the true protein levels in the NF are overestimated when using the nitrogen‐to‐protein conversion factor of 6.25, due to the presence of non‐protein nitrogen from chitin. The applicant proposed to use the NF as whole, dried insect in the form of snacks, and as a food ingredient in a number of food products. The target population proposed by the applicant is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e Panel notes that consider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NF and the proposed conditions of use, the consumption of the NF is not nutritionally disadvantageous. The submitted toxicity studies from the literature did not raise safety concerns. The Panel considers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the NF may induce primary sensitisation and allergic reactions to yellow mealworm proteins and may cause allergic reactions in subjects with allergy to crustaceans and dust mites. Additionally, allergens from the feed may end up in the NF. The Panel concludes that the NF is safe under the proposed uses and use levels.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相關焦點

  • 歐盟評估昆布褐藻多酚提取物作為新資源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的要求,歐盟食品安全局就昆布褐藻多酚(Ecklonia cava phlorotannins)提取物作為新資源食品的安全性發布意見     歐盟食品安全局專家組認為,關於昆布褐藻多酚提取物的組成、規格、批次差異性、穩定性、生產工藝信息詳盡,無食用安全問題。     這種新資源食品擬作為食品補充劑用於12歲以上的健康成年人。歐盟專家組經毒理學評估,認為3.75 mg/kg 體重/天的攝入量是安全的。
  • 歐盟重新評估二甲基聚矽氧烷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5月6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歐盟食品添加劑和調味劑小組( FAF )重新評估了二甲基聚矽氧烷 (Dimethyl polysiloxane)(E 900)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
  • 歐盟重新評估葡聚糖(E1200)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1年1月8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歐盟食品添加劑和調味劑小組( FAF )重新評估了葡聚糖(polydextrose)(E1200)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   經過評估,專家小組認為報告的葡聚糖(E1200)用作食品添加劑的用途和使用水平沒有安全問題。
  • 歐盟要求重新評估薑黃素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
    2010年9月6日,歐洲食品安全局根據歐洲委員會的要求,食品添加劑及營養強化劑科學委員會(ANS)被要求重新科學評估薑黃素(E100)作為一種食用色素的安全性。薑黃素(E100)是歐盟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國際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FAO/WHO)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於1974年,1978年,1980年,1982年,1987年,1990年,1992年, 1995年,2000年,2002年和2004年,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SCF)的1975年。
  • 歐盟評估多種來源β-澱粉酶用於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消息,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食品安全局按照 (EC) No 1332/2008的要求,對β-澱粉酶用於食品的安全性進行評估。5月10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就小麥、大豆、大麥來源的β-澱粉酶用於食品的安全性發布意見。
  • 歐盟發布二氧化矽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評估報告
    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官網消息,2018年1月18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10.2903 / j.efsa.2018.5088文件,發布二氧化矽(silicon dioxide ,E 551)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評估報告。
  • 歐盟就進口食品和飼料中的微量轉基因植物成分的安全性評估發布指南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的要求,2017年11月20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進口食品和飼料中的微量轉基因植物成分的安全性評估發布了指南文件。   歐盟食品安全局指出,微量是指轉基因植物成分在配料中的比例不超過0.9%。本次指南文件有助申請人按照(EU)No 503/2013附件II的要求,開展食品和飼料中轉基因植物成分的安全評估。
  • 歐盟評估一種食品酶三醯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1年1月7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種食品酶三醯甘油脂肪酶( triacylglycerol lipase)的安全性評價發布意見。   據了解,這種食品酶是由轉基因黑麴黴菌株NZYM‐DB生產的,旨在用於通過酯交換生產改性油脂的過程中。
  • 歐盟批准酵母β葡聚糖作為新型食品配料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委員會消息,11月24日歐盟發布2011/762/EU號決定,批准酵母β葡聚糖作為新型食品配料上市銷售。    歐盟委員會對酵母β葡聚糖的使用範圍以及使用量做了規定,另外食品標籤應將該成分標註為"酵母(釀酒酵母)β葡聚糖"。
  • 英國就來自克隆牛和克隆豬後代的食品作為新型食品尋求意見
    食品夥伴網訊 2011年1月14日,英國食品標準局致信利害相關者,尋求他們對於更新新型食品法規((EC)No 258/97號法規)的意見,該次更新涉及克隆牛和克隆豬後代的食品。新型食品法規(Novel Foods Regulation)適用於歐盟內部1997年5月15之前具有重大消費歷史的食品或食品配料。    任何食品在歐盟內部進入市場銷售之前,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估,並且被批准後才能銷售。    原文見:http://www.food.gov.uk/news/newsarchive/2011/jan/novel。
  • 歐盟批准三七和黃芪提取物作為新型食品投放市場
    2020年12月2日,據歐盟官方公報消息,歐盟委員會發布法規(EU)2020/1821號條例,根據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法規(EC)No 2015/2283,批准三七和黃芪提取物(extract from Panax notoginseng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作為新型食品投放市場,並修訂歐盟委員會實施條例(EU)2017/2470附件涉及新型食品使用要求
  • 歐盟批准部分脫脂奇亞籽粉作為新型食品投放市場
    食品夥伴網訊  據歐盟官方公報消息,2020年4月7日,歐盟委員會發布(EU)2020/500號條例,批准部分脫脂奇亞籽(芡歐鼠尾草)粉(partially defatted chia seed (Salvia hispanica) powders)作為新型食品投放市場。
  • 歐盟評估大腸桿菌CGMCC 13325生產的L-蘇氨酸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18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大腸桿菌CGMCC 13325生產的L-蘇氨酸(L‐threonine)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發表科學意見
  • 歐盟評估一種轉基因地衣芽孢桿菌生產的α-澱粉酶的安全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13日,歐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種食品酶α-澱粉酶(α‐amylase)的安全性評價發布意見。   據了解,這種食品酶是由轉基因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 DP‐Dzb45生產的,旨在用於釀造過程和蒸餾酒的生產中。
  • 歐盟評估一種L-賴氨酸鹽酸鹽和L-賴氨酸濃縮液體作為所有動物飼料...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17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L-賴氨酸鹽酸鹽(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和L-賴氨酸濃縮液體(concentrated liquid L‐lysine (base))
  • 歐盟評估一種L-賴氨酸濃縮液體和L-賴氨酸鹽酸鹽作為所有動物飼料...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10日,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L-賴氨酸濃縮液體(concentrated liquid L‐lysine (
  • 歐盟的轉基因食品管理
    因此,儘管歐盟有關科學機構的評估是正面的,但是轉基因食品產品的審定都是根據部門的立法(sub-sector legislation),而新的轉基因植物品種的進入則不太可能。    總體上看,根據在新的食品條例生效之前的90/220/EEC指令,2個轉基因植物,即1個大豆品種和1個玉米品種經過審定進入歐洲市場,並用來生產食品。
  • 歐盟食品安全局就矽烷化二氧化矽用於食品接觸材料發布意見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歐盟食品安全局日前就矽烷化二氧化矽用於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評估發表科學意見。歐盟10/2011條例要求所有的納米材料需要有特定的批准程序。    歐盟於1999年批准矽烷化二氧化矽用於塑料類食品接觸材料。
  • 歐盟食品安全局發布「高粘性石蠟油用作食品添加劑」的科學意見
    應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食品安全局食品添加劑和營養源科學專家組(ANS Panel)評估了「高粘性石蠟油用作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     專家組考察了高粘性石蠟油(歐盟委員會登記號:8042-47-5)在當前使用過程中的膳食暴露問題,計算了消費者在食用大量不同來源的石蠟油後的可能的暴露。
  • 歐盟評估賴氨酸和穀氨酸鐵螯合物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劑的有效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6月12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賴氨酸和穀氨酸鐵螯合物(iron chelates of lysine and glutamic 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