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一直被囚禁的張學良送給蔣介石一塊金表作為禮物,隨後蔣介石卻回贈張學良一本1936年的書,然後雙方都沉默不言,這一刻,一塊金表和一本書足以說明了一切!
到底一塊金表和一本書是什麼意思?為何當收到禮物的這兩人卻都明白了對方的心思?
說起蔣介石和張學良的交往,也許最開始的接觸就是張學良「東北易幟」,從形式上實現了國家的一統,也宣布了北洋政府的覆滅。在之後的中原大戰中,蔣介石一力對抗閻錫山、馮玉祥等軍閥,在雙方廝殺得筋疲力盡的時候,又是張學良揮兵入關,給予蔣介石最大的支持,最終使得蔣在中國一家獨大。
當然事後張學良也得到了重謝,可惜時隔不久遇見了「九一八」,因為種種原因,東北軍不放一槍撤到了關內,因為蔣介石素來愛清除異己,愛借力打力,雙方的矛盾逐漸激化,又是因為種種原因,張學良與楊虎城實行「兵諫」,這就是眾所周知的「西安事變」。
此事過後,張學良執意要送蔣介石去往南京,由此也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囚禁生活,朝不保夕。即使時隔很多年之後,在臺灣歷史課本上對於那次事變,依然將他定性為「千古罪人」,由此可見蔣介石的恨意。
在抗戰勝利後,張學良想到可能就是釋放自己的好時候了,於是他送給蔣介石一塊金表,其含義就是「該到放我的時候了」,而蔣介石回贈的一本1936年的書,卻表明蔣始終記得那次事變,雙方沉默無言,這一刻他們都懂得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