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7號任務公布!給我們帶來三大驚喜:月球南極成中美必爭之地

2020-10-29 宇宙印象

編者按:嫦娥5號任務正在緊張進行中,嫦娥7號也提上議程。7號任務將攜帶一個繞月軌道器、一個中繼星、一個著陸器、一個月面巡視器和一個微型飛行器,配置非常全面。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719期

在嫦娥4號任務之後,嫦娥工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正在籌備的是嫦娥5號,這是一個樣本採集返回的探測器,預計在明年發射。嫦娥6號作為5號的備份探測器,任務設定基本相同,在嫦娥5號取得成功之後,6號探測器將更換地點再次採集樣本。最新的嫦娥7號任務目前正式對外公布細節,給我們帶來了三大驚喜。

圖片解讀:嫦娥5號任務將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有上升級從月面起飛的設置

圖片解讀:嫦娥3號和4號均成功降落月面

第一是預計在2024年發射,任務目的是登陸月球南極,並且在月球軌道上對月球南極進行全面的考察,這說明嫦娥工程的目標鎖定月球南極,月球南極成中美必爭之地。第二,嫦娥7號任務配備了一個繞月軌道器、一個中繼星、一個著陸器、一個月面巡視器和一個微型飛行器,配置非常全面。探測器總質量為8.2噸,旨在對月球南極進行深入考察,為後續任務奠定基礎。第三,嫦娥7號之後還有嫦娥8號備份,任務側重利用月面資源進行3D列印,驗證建造月面棲息地的技術,同時也說明嫦娥工程正在穩步有序推進中,為今後載人登月奠定基礎。

中國國家航天局月球探索與空間工程中心的消息稱,嫦娥7號的軌道器搭載高解析度立體測繪相機、合成孔徑雷達、廣域紅外光譜礦物成像儀、中子和伽馬射線能譜儀、磁力計等。從這些設備的搭載可以看出,軌道器的任務是尋找月球礦產的分布,調查月球磁場情況、輻射環境以及南極的地形等。

圖片解讀:嫦娥工程繪製的月面地圖

圖片解讀:整個月球背面只有中國一家,將來月背探測有可能是嫦娥工程的主要方向

中繼探測器的任務設定類似於鵲橋號中繼星,主要工作是建立通訊,這說明嫦娥7號任務的著陸點有可能在月球南極靠背面一側。目前其他國家的月球任務都位於南極靠正面一側,因為這樣不需要中繼星,比如印度的維克拉姆著陸器、美國2024年載人登月任務等,雖然都在月球南極附近,但都沒有跑到背面去。

嫦娥7號之所以有意月球背面,第一是我們有嫦娥4號作為先導,整個月球背面只有中國的探測器,美蘇的著陸器全部在朝向地球這一側,言外之意是背面的開發利用空間更大;第二,美國太空人計劃2024年載人登月月球南極附近,這意味著如果嫦娥7號也登陸這塊區域,雙方可能發生接觸,在還沒有建造月面基地的情況下,無人探測器顯然拗不過載人登月,太空人可以驅車到無人探測器,甚至對其進行破壞。嫦娥7號也攜帶了著陸器和巡視器,這將是嫦娥工程未來登月的標配,不僅能落月,還能在月面巡視。

圖片解讀:嫦娥3號降落在月面朝向地球一側

最有趣的就是小型飛行器,有可能在月面上起飛,飛行器攜帶一個水分子分析儀,可以在月球南極的永久陰影區域進行探測。永久陰影區內太陽是不會照射到的,這裡的地勢較高,仰角非常低,在過去數十億年內都不會受到陽光直射。因此,這裡可能是水冰埋藏的地方,嫦娥7號將對這些永久陰影區進行調查,確定月球水冰的分布。顯然,如果月面基地要建造,建造在這裡是最合適的,因為靠近水源。這個策略與古文明建立早期城鎮一樣,都喜歡定居在河流沿岸。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國家航天局網站透露,我國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國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於7月29日發布於國家航天局網站。
  • 玉兔二號頻傳喜訊之際,嫦娥六號發射時間也定了,將往返月球南極
    隨同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活動的「玉兔二號」探月車,近段時間,接連傳出多個喜訊。先是上一個月晝期間,玉兔二號在月背探測時發現一種神秘物質,其結構很可能為凝膠狀新型資源,這一發現震動了全球航空界,因為它或許有助於人類進一步了解月球構成。
  • 嫦娥七號、小行星探測官宣!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
    天問一號已經奔向火星,嫦娥四號帶著玉兔二號正在月球上努力工作著,後續任務也正在有序推動中。今天,中國探月工程今天官方宣布,當前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同時,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也已啟動實施,計劃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並實現取樣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正式啟動於2004年,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大階段,每一階段又細分為多個步驟。
  • 嫦娥七號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付毅飛)國家航天局網站7月29日透露,我國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國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於29日發布於國家航天局網站。
  • 中國登月任務:嫦娥四號飛船在月球背面登陸
    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26(英國時間02:26),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特肯盆地成功降落,中國國家媒體報導。探測器承載著各類儀器以用來分析未偵查過地域的地質情況,並進行生物實驗。此次登月被視為太空探索的主要裡程碑,近年以來,曾有大量的關於月球的任務,但主要的都是環月、飛過月球或者撞擊月球的任務,上一次真正形式登月還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
  • 我國探月工程又出新計劃,嫦娥七號赴月球南極,或為載人登月探路
    ,日前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發布了《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這份發布於7月29日的通知顯示,探月工程第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說明我國的探月工程正在進行第7次探月活動的規劃安排。
  • 月球南極再次發現水冰!嫦娥5號臨危受命:兩大法寶力壓美蘇登月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806期近日,美國宇航局宣布了一個新的發現:根據SOFIA平流層紅外天文臺的觀測結果,在月球南極地區發現了液態水的存在!這些水存在於陽光照射下,也就是說只要有陽光照射,我們就能通過已掌握的方法發現水。同時也說明了,月球上的水不僅僅存在於撞擊坑內的永久陰影區,而是可能遍布在整個月球表面。
  • 我國最新深空探測任務—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
    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7月29日發布《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根據通知內容可知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小行星探測任務擬對
  • 嫦娥七號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探測
    【嫦娥七號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探測】據國家航天局網站7月29日透露,我國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小行星探測任務擬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並實現取樣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
  • 為何高清照還不公布?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到底發現了什麼!
    正當我們所有人都在期待「復工」的時候,月亮上的嫦娥四號已經率先開始了工作。2月17日米嫦娥四號成功開始了它在月球上的第15個「工作日」,一步一步朝著更遠的方向前進。隨著嫦娥四號探測工作開展,它帶給我們的驚喜也接踵而至。
  • 嫦娥五號乘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成功 執行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其實從1969年到1976年,美國的6次阿波羅任務和蘇聯的3次月球號任務帶回了月球表面9個區域共計382公斤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單從研究所需數量上來說已經不少了,那為什麼我們要費那麼大勁跑去月球挖土,還要辛辛苦苦帶回來呢?
  •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關於南極-艾特肯盆地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去往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是人類首個軟著陸與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那月球背面那麼大,嫦娥四號具體落在了哪裡?嫦娥四號著陸在月球背面一個叫做馮·卡門撞擊坑的內部,而這個馮·卡門撞擊坑,則位於一個叫做南極-艾特肯的盆地內部。南極-艾肯盆地(簡稱SPA),是一個盤踞月球背面南半球的巨型撞擊坑。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嫦娥工程整體可分為「探」、「登」、「駐」三大步驟,分別指無人探月、載人登月、長久駐月。、嫦娥二號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發射升空,11月7日正式進入距月200千米的工作軌道,26日公布了第一幅月面圖像,同時完成了三維影像的製作。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的月球基地計劃
    美國:藉助「深空門戶」擺渡7月20日是阿波羅11號登月的紀念日,NASA選在這一天公布了「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正式LOGO。阿爾忒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兼狩獵女神,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此名的寓意,無疑是要阿爾忒彌斯計劃接棒阿波羅計劃的探月之路,並發揮荒野開拓的精神。
  • 中國公布了2024年及以後雄心勃勃的月球任務計劃
    我國的月球任務是在月球背面執行,並準備在今年發射另一顆衛星來收集月球樣本。此外,還計劃在除了探月計劃之外,推出一系列探索月球南極的新任務。上個月,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月球探測與空間工程中心向相關機構發起了一場邀請,邀請它們為嫦娥7號任務中涉及的五種不同太空飛行器開發有效載荷。這一複雜的任務將包括一個軌道飛行器、一個中繼衛星、一個著陸器、一個探測器和一個「微型飛行器」。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在嫦娥五號之前,中國已經成功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不僅對月球進行了環繞探測,還對月球正面和背面進行軟著陸探測,本次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將大幅提升中國對月球的認識,而且還可以為未來實施載人登月奠定了一些技術基礎和積累不少工程經驗。因此,嫦娥五號任務成功後可以考慮適時正式立項載人登月項目,早日實現中國人的登月夢。
  • 中國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正啟動實施,嫦七將赴月球南極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今天(7月29日)發布《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
  • 嫦娥五號成功抵達月球軌道!組合體分離難度僅次於阿波羅登月
    在環月軌道上,嫦娥五號距離月球表面大約200公裡,此時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已經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分離,擇機實施降落。在環月軌道上進行對接,其難度僅次於阿波羅登月,可以認為只有中美的登月探測器在環月軌道上實施過分離和對接。嫦娥五號也堪稱迷你版的阿波羅登月飛船,只不過是尺寸較小的無人版,所有的一切都暗示中國進行載人登月的時間將不遠了。頭條獨家的兵器瞭望臺指出,載人登月需要足夠大的火箭,我們的921火箭方案已經提出,論證工作已經啟動,在2030年之前,該火箭有望問世。
  • 第一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嫦娥四號著陸器、月球車外觀公布
    8月15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的著陸器、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在北京公開,同時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也正式啟動。中國月球探測工程2004年正式啟動,命名為嫦娥工程,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2010年發射嫦娥二號,2013年發射嫦娥三號。
  • 【歷史上的今天】嫦娥四號:人類第一顆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嫦娥四號是中國首次登陸月球的嫦娥三號的後續任務。 該太空飛行器最初是嫦娥三號的後備,在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著陸後,它便一直處於空閒狀態。嫦娥四號的配置重新進行了調整,以滿足新的科學和性能目標。和前序任務一樣,該任務以中國月亮女神嫦娥的名字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