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宇宙本質上不是純數學的

2020-08-10 聞數起舞

>我們今天看到的力,粒子和相互作用都是單一的總體理論的體現,這一觀點很有吸引力,它需要額外的尺寸以及大量的新粒子和相互作用。存在許多這樣的數學構造需要探索,但是如果沒有物理宇宙可以與之進行比較,我們就不可能學到關於宇宙的任何有意義的東西。 (WIKIMEDIA告知用戶ROGILBERT)

數學是我們了解宇宙最有用的工具。 但這並不能單獨解決任何問題。

在理論物理學的前沿,許多最流行的想法有一個共同點:它們起源於一個數學框架,該框架試圖解釋比我們目前流行的理論更多的事物。 我們目前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框架對於它們的工作非常有用,但是它們並不能做所有的事情。 它們本質上是彼此不相容的,無法充分解釋暗物質,暗能量或我們的宇宙充滿物質而不是反物質的原因以及其他困惑。

的確,數學使我們能夠定量地描述宇宙,當正確應用時,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 但是宇宙是物理的,而不是數學的實體,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僅憑數學永遠不足以涵蓋所有事物的基本理論的原因。

>1500年代最大的難題之一是行星如何以明顯逆行的方式運動。這可以通過託勒密的地心模型(L)或哥白尼的日心模型(R)來解釋。但是,要使細節達到任意精度是需要對理解所觀察到的現象的基本規則進行理論上的改進的,這導致了克卜勒定律,並最終導致了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 (伊頓·西格爾(Eshan SIEGEL)/超越銀河系)

大約400年前,關於宇宙本質的鬥爭正在展開。 幾千年來,天文學家使用地心模型精確地描述了行星的軌道,在該模型中地球是靜止的,所有其他物體都繞地球運行。 藉助幾何數學和精確的天文觀測資料(包括諸如圓,等量,轉形和周轉輪之類的工具),對天體軌道的精確數學描述與我們所看到的相吻合。

但是,這場比賽並不完美,嘗試進行改進會導致更多的大輪轉,或者在16世紀出現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通過將太陽置於中心,逆行運動的解釋變得更簡單,但對數據的擬合卻更差。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出現時,他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試圖解決所有問題。

通過使每個行星都在一個由五個柏拉圖固體中的一個(或兩個)支撐的球體上,克卜勒推論說,必須有精確定義軌道的六個行星。 (J.克卜勒,神秘化妝品(1596))他注意到,如果您包括地球但不包括地球的月亮,則總共有六個行星。 他還注意到,從數學上講,只有五個柏拉圖式實體:五個數學對象,它們的面都是等邊多邊形。 通過在每個行星的內部和外部繪製一個球體,他可以以一種非常適合行星軌道的方式&34;它們:比哥白尼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好。 這是一個出色的,美麗的數學模型,可以說是今天構築我們稱之為&34;的首次嘗試。

但是觀察到,它失敗了。 它的表象循環,等價物和遞推物甚至不及古代的託勒密模型好。 這是一個絕妙的主意,也是第一次嘗試(僅從純數學上)爭論宇宙的樣子。 但這只是行不通。

接下來出現的才華橫溢將定義克卜勒的遺產。

克卜勒的三個定律,即行星與橢圓在一個焦點處成橢圓形運動,它們在相等的時間內掃出相等的面積,並且其周期的平方與它們的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同樣適用於任何引力系統就像他們對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一樣。 (RJHALL / PAINT SHOP PRO)

他採用了與觀察意見不一致的美麗,優雅,引人注目的模型,並將其扔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他進入數據中去尋找哪種類型的軌道與行星的實際運動方式相匹配,並得出了一組科學(而非數學)結論。

· 行星並不是繞著位於中心位置的太陽繞圈運動,而是繞著橢圓形移動,使太陽集中在一個焦點上,用一組不同的參數描述每個行星的橢圓。

· 行星並不是以恆定的速度移動,而是以隨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變化的速度移動,從而使行星在相同的時間內掃出相等的區域。

· 最後,行星展現出的軌道周期與每個行星橢圓的長軸(主軸)成正比,並提高到特定的功率(確定為3/2)。

已知有四顆系外行星繞著HR 8799恆星運行,所有行星都比木星行星大。這些行星都是通過七年以上的直接成像檢測到的,並且遵循與我們太陽系中的行星相同的行星運動定律:克卜勒定律。 (王傑森/克裡斯蒂安·馬魯伊斯)

這是科學史上一個革命性的時刻。 數學不是支配自然的物理定律的根源。 它是描述自然物理定律如何表現的工具。 發生的關鍵進展是,科學必須以可觀察和可測量的東西為基礎,並且任何理論都必須面對這些觀念。 沒有它,就不可能取得進展。

隨著新的數學發明和發現使我們有了嘗試描述物理系統的新工具,這一想法在整個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地出現。 但是每次,不僅僅是新的數學告訴我們宇宙是如何工作的。 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觀察告訴我們,除了我們目前理解的物理學之外,還需要其他一些東西,僅憑純粹的數學不足以使我們到達那裡。

我們經常將空間可視化為3D網格,即使在考慮時空概念時這是依賴於幀的過度簡化。實際上,時空是由於物質和能量的存在而彎曲的,距離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宇宙的膨脹或收縮而變化的。 (REUNMEDIA /故事塊)

到1900年代初,牛頓力學顯然已陷入困境。 它無法解釋物體是如何以接近光速運動的,從而導致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同樣處於熱水中,因為它不能解釋水星在太陽周圍的運動。 諸如時空之類的概念剛剛被提出,但是非歐幾裡德幾何學(空間本身可以彎曲,而不是像3D網格那樣平坦)的思想已經在數學家中流傳了數十年。

不幸的是,開發一個描述時空(和引力)的數學框架不僅需要純粹的數學,還需要以一種特殊的,經過微調的方式來應用數學,這將與對宇宙的觀測相一致。 這就是我們所有人都知道&34;這個名字的原因,但是很少有人知道&34;這個名字。

放下質量而不是空的,空白的三維網格,會導致原本為「直線」的曲線彎曲一定數量。由於地球的引力作用而引起的空間曲率是引力勢能的一種可視化形式,對於像我們星球這樣龐大而緊湊的系統而言,這可能是巨大的。 (NETWORKLOGIES和普拉特學院的首席維特勒)

兩個人都有將時空曲率與引力以及物質和能量的存在聯繫起來的理論。 他們兩個都有相似的數學形式主義。 今天,廣義相對論中的一個重要方程稱為愛因斯坦-希爾伯特作用。 但是希爾伯特(Hilbert)從愛因斯坦提出了他自己的獨立的引力理論,他比愛因斯坦追求更大的野心:他的理論既適用於物質,也適用於電磁學以及引力。

那簡直不符合自然。 希爾伯特(Hilbert)正在構建一個數學理論,因為他認為該理論應該適用於自然界,並且永遠無法獲得成功的方程式來預測重力的定量影響。 愛因斯坦做到了,這就是為什麼場方程被稱為愛因斯坦場方程,而沒有提到希爾伯特的原因。 沒有與現實的對抗,我們根本就沒有物理學。

電子不僅具有波的性質,而且具有粒子的性質,可用於構造圖像或探測粒子大小,就像光一樣。在這裡,您可以看到一個實驗的結果,在該實驗中,電子通過雙縫一次發射一次。一旦發射了足夠多的電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幹涉圖。 (THIERRY DUGNOLLE / PUBLIC DOMAIN

幾年後,在量子物理學的背景下再次出現了這種幾乎相同的情況。 您無法簡單地通過雙縫隙發射電子,並根據所有初始條件知道電子將在何處纏繞。 需要一種新型的數學-一種紮根于波浪力學和一系列概率結果的數學。 今天,我們使用向量空間和算符的數學方法,物理學專業的學生會聽到一個可能響起鐘聲的術語:希爾伯特空間。

同一位數學家戴維·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發現了一組數學矢量空間,這些空間對於量子物理學具有極大的希望。 再次,當面對物理現實時,它的預測是沒有意義的。 為此,需要對數學進行一些調整,以創建一些被稱為裝配的希爾伯特空間或物理希爾伯特空間的東西。 需要對某些特定警告應用數學規則,否則我們的物理宇宙的結果將永遠無法恢復。

所有已知基本粒子的弱同位旋T3和弱高電荷Y_W以及彩色電荷的模式旋轉弱混合角以大致沿垂直方向顯示電荷Q。中性的希格斯場(灰色正方形)破壞了電弱對稱性,並與其他粒子相互作用以使其具有質量。該圖顯示了粒子的結構,但植根於數學和物理學。 (WIKIMEDIA通訊的CJEAN42)

如今,它在理論物理學中變得非常流行,以求取數學作為通往更基本的現實理論的潛在途徑。 這些年來,已經嘗試了許多基於數學的方法:

· 施加其他對稱性

· 增加額外的尺寸,

· 在相對論中添加新欄位,

· 在量子理論中增加了新的領域,

· 使用更大的小組(來自數學小組理論)來擴展標準模型,

與許多其他人一起。 這些數學探索是有趣的,並且可能與物理學有關:它們可能提供有關宇宙可能存在的秘密的線索,而這些秘密目前尚不為人所知。 但是,僅靠數學無法教我們宇宙如何運作。 如果不將其預測與物理宇宙本身相牴觸,我們將無法獲得明確的答案。

可視化單位八乘的乘法,其中有8個,需要在更高維度的空間中進行思考(左)。還顯示了任意兩個單元音的乘法表(右)。八元數是一種引人入勝的數學結構,但為眾多可能的應用提供了非唯一的解決方案。 (YANNICK HERFRAY(L),英語WIKIPEDIA(R))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每課一堂物理學的學生都第一次學習計算被拋向空中的物體的軌跡的課程。 它走了多遠? 它在哪裡著陸? 它在空中停留多長時間? 求解控制這些對象的數學方程式(牛頓的運動方程式)時,您不會得到&34;。 你會得到兩個答案; 那就是數學給你的。

但實際上,只有一個物體。 它僅遵循一條軌跡,在某一特定時間降落在一個位置。 哪個答案與現實相對應? 數學不會告訴你。 為此,您需要了解所涉及的物理問題的詳細信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告訴您哪個答案背後具有物理意義。 數學會讓您在這個世界上走得更遠,但並不能為您帶來一切。 沒有與現實的對抗,你就無法希望理解物理宇宙。

《爆炸開始》現已在《福布斯》上發布,並以7天的延遲在《中等》上重新發布。 伊桑(Ethan)撰寫了兩本書,《超越銀河》和《 Treknology:從Tricorders到Warp Drive的《星際迷航》。

(本文翻譯自Ethan Siegel的文章《No, The Universe Is Not Purely Mathematical In Nature》,參考:https://medium.com/starts-with-a-bang/no-the-universe-is-not-purely-mathematical-in-nature-d202e2d7f03e)

相關焦點

  • 數學教育意義探求之數學的本質,數學的教育特徵,數學的教育意義
    每一個新時期的開端,都以決定數學向本質上嶄新的狀態過渡到傑出的科學成就作為標誌。(一)數學本質的認識美國數學家柯朗和羅賓斯合作於1941年出版了一本書,名字叫<什麼是數學》。雖然這本書並沒有就數學的概念和含義進行探討,而是作為大學生、研究生和對科學真正有興趣的專業人員提供的一本非常規的基礎數學教材,但他就數學提出的一些問題對於數學教育的發展卻是振聾發聵的。
  • 數學本質的哲學之辯
    作者通過歷史上大量的例子和故事,試圖梳理和展現一些重要數學概念的演進,從哲學、歷史、文化的角度全方位地探討數學的本質,澄清數學與物理世界以及人類認知的關係,從而幫助讀者理解數學在人類認識宇宙的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書問世十多年以來,已成為一本暢銷世界的數學思想史經典著作。去年本人得到出版社贈書,讀畢受益良多、頗有共鳴,特撰寫此文以饗讀者。
  • 宇宙是什麼構成的?科學家說是數學
    宇宙學家馬克斯Tegmark如此認為。Tegmark認為,宇宙中的一切(包括人類) 都是數學結構的一部分。他說:萬物都是由粒子所形成,而這些粒子具有諸如電荷和自旋等特性,但這些特性都是純數學的。空間本身就有一些像是尺寸等的特性,但它最終仍是數學的結構。
  • 應用數學的哲學 | 全部物理宇宙全部能由數學理解
    然而,近代數學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出現了純數學幾乎獨佔鰲頭的局面,尤其在強調了所謂的數學基礎—即使數學命題為真的東西是什麼?對基礎感興趣的元數學家們通常分為四大陣營:形式主義者,如大衛·希爾伯特,他們認為數學基於集合論和邏輯的組合,並在一定程度上把做數學的過程視為根據某些既定規則所作的本質上毫無意義的符號洗牌。邏輯主義者把數學看著是邏輯的延伸。
  • 宇宙所有物質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可能不是弦理論,而是能量片段
    ,都有著相似的本質。他們相信,這些物質的本質無外乎有五種形態,分別是水、火、土、氣和以太。其他的我們都熟悉,以太到底是什麼呢?原來,以太是亞里斯多德編出來的一種物質,分布在天空之上,是光的傳播介質,也是我們能看見夜空中星星轉動的原因。顯然,這種分類更偏向於哲學,而不是科學。到了19世紀,英國化學家J.道爾頓在總結了以往人們的成果後提出了現代的原子學說。
  • 宇宙法則——自然律、數學和理念世界
    古代玄學哲學家的想法跟參加精神教派的信眾大不相同,宗教本身也有本質上的差異,有些在儀式中發展出深刻的形而上象徵意義,有些則不是沒有象徵意義,就是早已失傳。西藏先賢的解釋雖往往失之簡略,但我懷疑你所形容的埃及神話是否真的比簡單的敘述更高明。神話意象看似粗糙原始,仍可反映更為複雜的觀念。
  •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弦理論簡說
    宇宙的真正本質是什麼?為回答這一問題,人類提出了各種描述世界的理論,我們檢驗這些理論並且得知哪些可以保留哪些應該拋棄,不過我們了解得越多,我們的理論就變得更加奇怪和複雜,以至於很難理解它們講的是什麼,比如弦理論,一項著名的頗受爭議的並且常常讓人誤解的關於萬物本質的理論,我們為何提出它?它是正確的嗎?或者,它應該被屏棄?
  • 擁抱數學純粹的本質—《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對於哈代來說,最美的數學應當沒有一點在現實世界的應用,也即是他所說的純數學,尤其是他所鍾情的數論。他在為追求純數學辯解的同時,透露出了他關於純數學的「無用性」(uselessness)的觀點。所謂數學的無用性即是說純數學不會被濫用而導致傷害。而另一方面,哈代貶低應用數學,甚至將其描述成「醜陋」、「瑣碎」和「乏味」的。
  • 認識世界本質的一個及其重要的數學規律: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說「在一個非常大的數學命題集合中,總會有許多命題,既無法證明是對的,也無法證明是錯的」我對這個宇宙的目前的認識是,這個世界的底層是數學,數學比生物、
  • 宇宙的本質是什麼?弦理論簡說
    宇宙的真正本質是什麼?它的本質又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很努力地去觀察,能觀察到模糊的一團,但不是粒子本身,我們僅僅知道它們存在在那裡,但要是只能到這個地步的話,我們怎麼對它們進行科學研究呢?和前人一樣,我們創立了一套新的理論,一種數學化的虛構,點粒子理論。
  • 數學家論數學——數學的本質
    切比雪夫 使數學脫離實際需要,就好比把母牛關起來不讓她接觸公牛. 這是切比雪夫批評那些輕視數學應用的數學家時說出的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漢克爾 在大多數學科裡,一代人的建築往往被另一代人所摧毀,一個人的創造被另一個人所破壞;唯獨數學,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廈上添加一層樓.
  • 宇宙中的物質在本質上是穩定的嗎?
    是否所有的基本粒子和複合粒子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不穩定的?這還有待觀察。  宇宙中有一些事物,在經過足夠長的時間之後,最終都會消失;但還有另一些事物,無論我們等待多久,都觀察不到絲毫衰變的跡象。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們是穩定的,而是表明如果它們不穩定,其壽命就會超過某個可測量的極限。
  • 純數學陷入危機?應該如何解決?
    即使是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東西,也不一定都正確。想要確切地知道哪些結果是可信賴的,你得成為一個能接近那些達成了共識的專家的圈內人。Buzzard說:「事情有些失控。」Buzzard自己就是這樣一位專家,從1998年以來,他就是一名專業的數學研究人員。在博士期間,他研究與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有關的一些數學。
  • 天體運動新發現10個數學原理,將揭開引力的本質和宇宙起源?
    驗證6:人工重力太空艙的設計與數學原理:根據以上天體的數學原理,可以製造不失重的太空艙或宇宙飛船。第二部分:新發現的天體運動10個數學原理的推演與證明前言:以下是新發現的宇宙天體的10個數學原理或猜想的詳述,求助全世界學者驗證,每一個數學原理若得到應證,都將是重大的天體物理規律與天體自然法則,是物理學的新的重大發現,將揭開引力的本質和宇宙起源的問題。
  • 關於世界本質的另類哲學思考(下)
    (25)思想能反映現實,並且思想就是現實的本質,思想與現實合而為一。將思想與現實對立起來,是一個嚴重的錯誤。(26)精神是自在自為的存在。思想是精神的產物,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思想即精神。語言文字是思想的物質外殼,字或詞的羅列形成的一段話或長篇的表述雖然可以反映思想,但是這些東西並不是思想的本身。語言文字只能近似地反映思想,而不能等同於思想。
  • 既然數學不完備,為什麼基於數學的物理學能描述宇宙?
    數學非常嚴謹,它們已經在物理學中大顯威力。物理學家基於數學創立物理定律,這可以描述宇宙中的各種現象,所以數學在物理學的應用十分成功。 但即便如此,很多數學定理證明了數學之力是有極限的。那麼,這些定理與科學,尤其是物理學有多大關係呢?
  • 宇宙中存在最大和最小嗎?科學與神學哪個更接近宇宙本質?
    宇宙中有沒有最大我們不知道(或者真的沒有最大),但宇宙是有最小的,物質也不可以被無限分割,無限分割只是數學上的概念,而數學並不等於現實和物理,只是人類了解現實的工具而已!同時還有普朗克時間,即10的-43次方秒,也是我們能追溯的最小時間,我們通常所說的宇宙大爆炸並不是從t=0開始的,而是從一個普朗克時間開始的!
  • 千年謎題——揭開宇宙本質
    注釋:心像一面鏡子映照外面的景色,當景物發生改變心性隨之變遷(心性隨外界環境改變),只有心臟形狀不產生變化(心臟不隨外界環境變化)。心臟是心功能(映照景色)的根本,始終如一,不發生變化;心性是心產生的覺知表象,隨時間景物發生改變。
  • 宇宙的真相,量子理論的本質,物質世界是不連續的,你在瞬間移動
    不用擔心看不懂,本文不會出現一個數學公式。先從一個著名的悖論說起,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悖論。它的主要思想是,兔子和烏龜賽跑,從同一起點出發,如果烏龜先跑,兔子就永遠追不上烏龜。這樣無限分解下去,兔子永遠都追不上烏龜。
  • 驚爆了,宇宙的本質,新宇宙
    恆星發光億萬年了,宇宙為什麼還是黑的,一根火柴都會讓大廣場有光,光是永恆的嗎?光上哪去了?  人類對能量和時間的闡述很多,能量的本質,我個人觀點,就是能量分子被壓縮,能量分子自身擴張過程中的現象,壓縮能量分子,需要外圍的動能作用,吸收能量,當自身被釋放擴張時,又對外有動能作用,釋放能量。  空間:我的空間定義,是宇宙的全部,而不是人們理解的宇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