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一個非常大的數學命題集合中,總會有許多命題,既無法證明是對的,也無法證明是錯的」我對這個宇宙的目前的認識是,這個世界的底層是數學,數學比生物、化學、物理規律都更加底層,更加永恆,甚至比已知宇宙都永恆。但突然知道了有個「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嚴格整理了,總會有命題,是不可證明對錯的。我有些茫然了,難道,人類對數學的認知,是有邊界的,難道有無限個數學命題,人類是永遠無法證明對和錯的,難道人類的理性,是有嚴格的邊界的?原來,哥德爾不完備定理並不是說,有數學命題,永遠證明不了,而是說,在一些已知的公理體系中,在一個有限的公理體系組成的集合中,有永遠無法證明的命題。但是,如果,發現了新的公理,發現新的數學,將這個命題集合擴大了,可能就會找到新的方法,新的公理系統,去證明那個原來無法證明的數學命題。哥德爾不完備定理,讓我對數學和這個世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視角。哥德爾和愛因斯坦,是當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裡經常一塊兒散步的一對忘年交。愛因斯坦晚年時有一段話,可以看出他對哥德爾的欣賞程度,他曾經對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坦表示說,他自己的研究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之所以每天還到高等研究院來,只是為了與哥德爾一起走路回家!哥德爾最重要的數學成果: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是他在25歲(1931年)緊接著博士論文之後完成的。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定義(通俗表達版):任意一個足夠強大的邏輯系統都是不完備的,總有一些定理在該邏輯系統中無法被證明為真,也無法被證明為偽。美國《時代》雜誌曾經評選出對20世紀思想產生重大影響的100人中,哥德爾被列為第四位。人們認為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的科學和哲學價值超過了數學領域,可以擴展到科學的各個方面,啟發後人對哲學本質、世界基本問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