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看懂「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原來這個定理如此有趣

2021-02-19 小彭來給您解惑

相信不少朋友聽過一個定理叫「哥德爾不完備定理」,但是稍微查查這個定理相關資料發現講解得非常抽取,有沒有簡單易懂的講述方式呢,當然有,本人就是來給大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各種深奧理論而寫作的。

首先這個定理雖然保護「不完備」三個字,但是你千萬別理解說哥德爾這個人,創造出來的定理是不完備的,恰恰相反,定理本身肯定必須完備,只不過定理的內容是說「某某東西不完完備而已」。所以了解這點之後我們就要進一步講解這個定理。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自然數?其實稍微有點數學基礎的朋友就知道,1、2、3、4等數都是自然數,所以哥德爾的這個定理其實主要是在自然數這個範圍內描述。所以一旦你所接觸的數學中很多定理不是涉及自然數的,那麼自然就不能用哥德爾的這個定理來描述。

所以你已經知道這個定理的作用範圍就是「自然數」,了解範圍後你需要知道什麼叫「不完備」?,其實不完備並不是我們直覺字面意思所理解的,不完備在數學上有專門的定義。當你說某一個數學系統不完備,言下之意就是說這個數學體系裡面有一些定理,不能在這個數學體系本身範圍內被證明,只能跑到超出這個數學體系的其它體系下才能被證明。

可能這樣說有點抽象,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個大家族有A、B、C、D、E這5個定理,那麼這5個定理共同構成了一個數學體系。那麼當我說這個體系不完備,我的意思是說這個體系內的定理中,有部分定理是不能用其它定理來證明的。所以一旦這個體系不完備,那麼這5個定理中,可能D這個定理就不能被另外四個定理證明,但是A、B、C、E都能在這個大家族內被證明。所以這樣說大家就明白了吧。

你可能已經對這個定理有個模糊的理解了,我們進一步講解,當一個數學體系(比如自然數體系)內有很多定理,但是這個自然數體系本身是不完備的。也就是說某一些定理在自然數體系內既不能被證明,又不能被證偽。但是數學家卻對這個現象很不滿意,因為數學本身講求嚴謹和邏輯,一個體系不完備對於數學家來說是「如鯁在喉」,但是無論數學家如何努力,自然數體系就是不完備,當然我們也可以讓他變得完備,策略就是放棄「自洽性」。

好了這裡又出現一個新概念「自洽性」,什麼是「自洽性」?自洽就是不矛盾。所以如果你想讓自然數系統變得完備,可以的,那你得放棄自洽性,讓一些定理之間相互矛盾,這樣一來你的體系變完備了,但是自洽性又被破壞了。

所以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精髓就是自然數系統內「自洽性」和「完備性」不可兼得,只能放棄一個,保全另一個,有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

但是事情到了這裡還沒完,因為我們目前數學上面還有很多猜想未被證明,比如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等,人類奮鬥了這麼多年,還是沒有證明出來。在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出現之前,人類遇到某猜想不能證明,第一反應就是:雖然現在不能證明,不代表以後不能證明,未來某時刻,肯定有某位數學家能夠證明。但是當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出現後,這個想法似乎被打破了,這似乎再暗示我們,有一些數學猜想,可能就是因為人們過渡去追求「自洽性」,把「自洽性保全了」,但是「完備性」卻破壞了,所以出現了類似於「黎曼猜想」。這似乎再暗示:有一些數學猜想就是既不能被證明,又不能被證偽的,現在是這樣,以後也是這樣,不會有某位數學家能夠改變這一點。

所以小小的數學,其實裡面玄機非常多,我們知道很多定理,比如勾股定理,描述三角形用。但是你應該很少見過一個定理本身說:某某其它定理不能被證明。數學也是非常奇妙的一門學科,人類智慧的結晶,一點不為過。

相關焦點

  •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也就是「皮亞諾公設是否完備?」 若皮亞諾公設具有完備性,那麼所有有關自然數的敘述,若是對的, 就可由皮亞諾公設證明。由哥德爾不完備定理而得的一個結論,就是「皮亞諾公設是不完備的!」有些關於自然數的敘述是對的,但皮亞諾公設無法證明它,哥德爾的證明也的確告訴我們如何找到這個敘述。
  •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與人工智慧
    哥德爾證明了任何一個形式系統,只要包括了簡單的初等數論描述,而且是自洽的,它必定包含某些系統內所允許的方法既不能證明真也不能證偽的命題,也就是說這個系統必然是「不完備的」。嚴格的說,哥德爾這個理論並非屬於科學的範疇,而是一組非常有趣的關於邏輯與哲學的數學定理,但邏輯、哲學與科學向來聯繫緊密。
  • 水數學——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庫爾特·哥德爾是奧匈帝國的一位邏輯學家、數學家和哲學家。
  • 認識世界本質的一個及其重要的數學規律: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說「在一個非常大的數學命題集合中,總會有許多命題,既無法證明是對的,也無法證明是錯的」我對這個宇宙的目前的認識是,這個世界的底層是數學,數學比生物、
  • 關於宇宙的10件奇異之事 偉大的哥德爾不完備定理!(10)_遊俠網 Ali...
    1.哥德爾不完備定理(Gö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s)  嚴格說來,這個理論並非屬於科學範疇,而是一組非常有趣的關於邏輯與哲學的數學定理,但邏輯、哲學與科學向來聯繫緊密。
  • 哥德爾定理是如何玩壞數學的!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是那種能把你腦漿敲出來的一個定理。在上一篇博客,我們討論了定理本身及其影響。簡單說來,它們顯示出了數學本身的內在局限性。哥德爾第一定理與一致性、可證明性這兩個概念有關。一個數學系統(由一些假設組成,這些假設被稱作是「公理」)稱為一致的,如果它們沒有矛盾存在。
  • 基於人的認知原理來理解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指的是:「任何無矛盾的公理體系,只要包含初等算術的陳述,則必定存在一個不可判定命題,用這組公理不能判定其真假。」不完備定理意味著,「無矛盾性」和「完備性」不能夠同時滿足,這種性質與測不準原理有相似之處。
  • 霍金為什麼說哥德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終結?
    霍金生前被聘為英國劍橋大學的盧卡遜數學講座終身教授,這個教授職位有多崇高呢?看看歷史上曾經擔任過此教授職位的僅有的幾個人名你就知道了:牛頓、狄拉克(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霍金的人生寫滿了傳奇,一件有趣的事是,他出生在伽利略的祭日,同時又去世於愛因斯坦的誕辰,而他在生前也對自己的出生日期充滿了敬畏之情。
  • 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真理: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哥德爾悖論說謊者悖論、卡羅爾悖論、芝諾悖論、希爾伯特悖論,所有這些悖論都與哥德爾的不完全性定理有關,並在歷史上導致了這個定理的誕生。庫爾特·哥德爾是一位邏輯學家,生於 1906 年,卒於 1978 年。他證明了一個關於數學極限性的定理(該成果發表在 1931 年的論文中),這在當時的數學家看來是相當令人震驚的。
  •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可證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證
    是因為他提出了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哥德爾告訴我們,真與可證是兩個概念。可證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證。因此大數學家外爾發出這樣的感嘆:「上帝是存在的,因為數學無疑是相容的;魔鬼也是存在的,因為我們不能證明這種相容性。」
  • 纏論與歌德不完備定理
    簡單來說,歌德不完備定理的意思就是,任何一個理論體系的基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理,是無法證明的,只能通過經驗觀察而來。比如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其實這就是暗含了原始碼,或者說的直白點,就是上帝的存在,而且這種原始碼是給定的,你永遠是無法證明這個原始碼的合理性。
  • 思維與機器: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哲學推論,人腦無限超越機器
    ,有一個格外突出——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一個人不需要成為一個實踐數學家來掌握不完全性定理的基本思想和信息。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結果在流行的科學辯論中獲得了如此多的勇氣的原因。但這種巧妙的簡潔只是1931年的作品與這位奧地利知識巨人的其他傑出作品區別開來的眾多方面之一。在我看來,當我們第一次遇到不完全性定理時,它不僅僅是許多數學結果中的一個。
  • 思維與機器: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哲學推論,人腦無限超越機器
    加拿大數學家西蒙柯亨在他對哥德爾的致敬中回憶道:在博士考試中,我被要求寫出5個哥德爾定理。這個問題的實質是,每一個定理要麼催生了一個新的分支,要麼徹底改變了現代數學邏輯。證明理論、模型理論、遞歸理論、集合理論、直覺邏輯——所有這些都被哥德爾的工作轉化了,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從哥德爾的著作中得到了它們的起源(Goldstein, 2005)。
  • 89年前,哥德爾提出的不完全性定理,至今數學界還沒完全理解
    美籍奧地利數學家、邏輯學家庫爾特·哥德爾(KurtG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邏輯學家之一,其最傑出的貢獻是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但是,哥德爾25歲時發表的令人震驚的不完全性定理粉碎了這一夢想。他證明了任何可以作為數學基礎的公理都不可避免地是不完整的。關於這些數字,總會有真實的事實不能被那些公理證明。他還表明,沒有任何一套公理能夠證明其自身的一致性。他的不完全性定理意味著,不可能對所有事物都進行數學理論,對可證明的和真實的事物也無法統一。
  • 既然數學不完備,為什麼基於數學的物理學能描述宇宙?
    但即便如此,很多數學定理證明了數學之力是有極限的。那麼,這些定理與科學,尤其是物理學有多大關係呢?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這個發現打破了數學家在此前兩千年來所形成的認知,數學其實是不完備的。 不過,哥德爾不完備定理與科學實踐無關。這是因為數學家總是可以用另一個公理來擴展原來的公理系統,只是這個公理無法表明先前不可判定的命題是否為真。 不可判定性:物理學中如何處理數學的不完備性?
  • 終極算法無法超越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
    終極算法無法超越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 2018年02月27日 08:1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曉華 譚浩 字號 內容摘要:終極算法無法超越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
  • 那些違反常識的數學定理,都無法被反駁,奠定了人類的真理世界!
    利用費馬大定理,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證明,比如證明3次根號2為無理數:這個證明簡直就是大炮打蚊子,但卻很美妙。該定理指出,一個三維實心球分成有限份,然後可以根據旋轉和平移,組成和原來完全相同的兩個實心球。沒錯,每一個和原來的一模一樣。分球定理太違反直覺,但它就是選擇公理的嚴格推論,而且不容置疑的,除非你拋棄選擇公理,但數學家會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 Nature撰文表明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也適用於機器學習領域
    1931年,邏輯學家哥德爾( Kurt Gdel)證明,在可比擬算術的公理系統中,一些陳述是不可證偽的。這就是著名的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哥德爾與不完備性dingl隨後的幾十年中,連續統假說——即不存在大於整數而小於實數的集合——被證實在標準公理體系中是不完備的,它既不能被證明,也不能被證偽。
  • 《不完備性》的不完備
    這就是麗貝卡·戈德斯坦所著的哥德爾傳記:《不完備性——哥德爾的證明和悖論》。 儘管無趣,但是如果想了解邏輯學,總還是避不開哥德爾。就像提到愛因斯坦避不開相對論一樣,哥德爾得以被稱作「自亞里斯多德以來最偉大的邏輯學家」,是因為其顛覆性的不完備性定理。
  • 《西方的人權與狗權》去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找答案!
    16 09-2020星期三 【編者注】「當一個中國人乖乖地接受了這種人權指責,他會得到一個獎賞——你比其他中國人像個人,這與西方人對你說『你比其它狗更像狗』是同樣意思」把狗也分出個三六九等——必是卑劣的民族,天石說……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