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是一個有趣的討論。成年人來說,日常行走每一跨步大概有60~70釐米的長度距離巨多,那如果是10000步,大概也就是6~7萬步一公裡那樣。
就以個人一周的步行數據為例,一周累計行走25.1公裡,總計步數36970。按照換算(36970/25.1),大概就相當於每公裡行走1472步;然後折算回一萬步公裡數(10000/1472),大概就是每一萬步行走了6.79公裡。
但我們知道的是,每個人的行走方式會有所差異。就好比健走的話距離會更長些,有可能每一萬步能走出7~8公裡那樣的距離。況且根據身高步長的差異性,每個人的萬步公裡數差距可能也會有所差異。
以上的數據統計來源於運動手環。一般來說手環的計步準確性相對微信步數來說應該是還要精準一些的,手環通過感應加速度配合算法進行計步精準度也更高。在實際體驗中,以手環為基準,每萬步步數統計大概會與微信步數相差一兩千步。
不過手環的計步精準度也是相對而言。事實上你也可以發現,即便是坐著的狀態,通過手臂擺動或甩臂伸腰之類的動作也有可能觸發計步。這樣就好比是步數「作弊」的說法,如果刻意為之,那一天坐著不動可能也有不少步數。但一般不會有人那麼無聊吧。正常來說一天沒出門,屋內來回走動也納入計算,可能步數也就500步那樣吧。
微信運動計步是手機內置了振動傳感器或協助處理器,根據這些設備的振動頻率來儲存數據,計算步數。換言之,就是人在步行時重心都有一點上下移動,傳感器和協作器感應到這種重心移動並進行計數。
因而普遍上認為,微信運動計步也是相對準確的。但為何手環跟微信步數大概有10%的步數差異?手環是隨著帶著的,而手機未必。有所差異也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