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Science,AlphaZero完整論文首次發布

2020-12-05 DeepTech深科技

經過數月的反覆修改,DeepMind 最強棋類遊戲 AI AlphaZero 的完整版論文終於在 Science 發表。

17 年 12 月發表在 arxiv 上的 AlphaZero 預印版論文就曾引發廣泛討論,但當時並未經過同行評議,如今經過過同行評議的 AlphaZero 完整論文的發布,將其再次拉回大眾視野。

圖丨此次論文對應的封面(來源:Science)

自從 DeepMind 的 AlphaGo 在圍棋賽場上一戰成名之後,這家 Google 旗下的人工智慧公司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又推出了實力更強的 AlphaZero,AlphaZero 首先經過 8 個小時的對世界頂級圍棋棋譜的學習,就成功擊敗了與李世石對戰的 AlphaGo ;又經過了 4 個小時的訓練,它又擊敗了世界頂級的西洋棋程序——Stockfish;緊接著,又是 2 個小時的訓練之後,世界上最強的日本將棋程序 Elmo 又敗在了它的手下。

在不到 24 小時,同一個電腦程式就可以教會自己玩三種複雜的棋盤遊戲,而且是超越人類的水平,這無疑是 AI 世界的新創舉。

圖|AlphaZero完整版論文(圖源:Science)

對於此次發表在 Science 的論文,20 年前曾輸給 IBM 深藍的西洋棋世界冠軍 Kasparov 今天也在 Science 發表評論,他認為 ,AlphaZero 不是用其驚人的速度來處理人類的指令和知識,而是可以生成自己的指令,並且 AlphaZero 還會形成自己下棋的風格。

從一開始,AlphaZero 就不是針對某一種棋類被專門開發出來的,在不同的棋類遊戲中,它只是被傳授一些基本的規則,但更高級別類似戰略策略等則完全沒有被傳授,只憑藉 AlphaZero 自己反覆的從訓練和實戰中獲得經驗。

對此,DeepMind 的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 Demis Hassabis 示:「AlphaZero 從完全隨機的遊戲開始學習,逐漸開始學會分辨遊戲的好壞,並形成了自己對遊戲的評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它並不會受到人類思考遊戲方式的限制。」

DeepMind 的目標一直是打造通用的 AI 機器,Hassabis 就曾表示,他希望能夠幫助解決科學問題,像是設計新藥、發現新材料等。而不僅僅是研發打敗人類的象棋程序。

包括前幾天 DeepMind 推出 AlphaFold 人工智慧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預測並生成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並在 CASP 蛋白質摺疊大賽擊敗其餘選手,摘得桂冠。這些都是 DeepMind 目前在健康相關方面的嘗試。

Hassabis 表示:「AlphaZero 是我們通往 AI 成功之路的基石,DeepMind 的目標是利用 AlphaZero 的研發經驗,解決真正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相關焦點

  • AlphaZero誕生一周年:登上Science封面,完整論文首次公開
    )經過同行審議的完整論文,Deepmind創始人兼CEO哈薩比斯親自執筆了這一論文。論文連結: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9/1140《Science》雜誌評價稱,能夠解決多個複雜問題的單一算法
  • AlphaZero:從小白開始制霸多個遊戲
    近日,AlphaGo 的「完全自我博弈加強版」AlphaZero 的論文又登上另一大頂級期刊 Science 的封面。在論文中, AlphaZero 不僅徵服了圍棋,也在將棋、西洋棋等複雜遊戲中實現了超越人類的表現。
  • AlphaZero登上《科學》封面:一個算法「通殺」三大棋,完整論文首次...
    文章轉自公眾號:量子位(ID:QbitAI),作者:乾明 一璞 慄子 曉查不僅會下圍棋,還自學成才橫掃西洋棋和日本將棋的DeepMind AlphaZero,登上了最新一期同時,這也是經過完整同行審議的AlphaZero論文,首次公開發表。論文描述了AlphaZero如何快速學習每個遊戲,如何從隨機對弈開始訓練,在沒有先驗知識、只知道基本規則的情況下,成為史上最強大的棋類人工智慧。《科學》雜誌評價稱,能夠解決多個複雜問題的單一算法,是創建通用機器學習系統,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一步。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將量子計算機當作神經網絡,首次模擬化學反應,谷歌新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
    據Sundar Pichai在推特上介紹,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量子化學模擬,並且是首次利用量子計算機模擬化學反應。如今的量子計算機足以在某些任務上獲得相對於經典計算機的明顯優勢。2019年10月,谷歌的一項關於量子計算的研究登上了Nature封面。他們用53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Sycamore實現了量子優越性。論文中指出,他們的量子計算機用3分20秒完成了一項任務,而超級計算機Summit則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同樣的任務。IBM 的研究者後來發表論文糾正道,在Summit上模擬Sycamore根本不需要1萬年,只需要兩天半。
  • 真要成為中國首篇被Science撤稿論文?NS要集齊了!
    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此前登上Science的研究,在被舉報質疑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後,現在由Science官方作出回應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2019年11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南開大學發表一篇Science論文
    2019年11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1月22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1.Science:重大進展!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被疑學術不端,中國Science論文可能首次被撤?| 一周動態
    整理 | 李言聚 焦被疑學術不端,中國Science論文可能首次被撤?當地時間9月4日,Science網站刊登一則「編輯部關切」說明,表示有兩個獨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一篇由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可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兩封郵件稱,這篇論文中的2個圖表是同一通訊作者朱斌之前在兩篇不同的已發表論文中所用圖表的修改版本。這篇被質疑的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於7月10日發表在Science網站。
  • Science封面:AlphaZero達成終極進化體,史上最強棋類AI降臨!
    今天,DeepMind的通用棋類算法,也是迄今最強的棋類AI——AlphaZero,經過同行評議,被頂級期刊 Science 以封面論文的形式,正式引入學界和公眾的視野。現在,DeepMind將完整評估後的AlphaZero公之於眾,不僅驗證了上述結果,還補充了新的提升。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未來科學大獎,Science或出現首篇被撤稿中國論文|紅黑榜
    Pubpeer截圖9月4日,Science在線發布了一則特別關注文章發表後僅一個月,便在Pubpeer上遭到了網友質疑——文內多處圖片與論文作者發表過的文章高度相似。目前,Science發布的聲明指出,他們正在等待作者機構的調查澄清。
  • 2020年1月24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2020年1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1月24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1.Science:重大進展!
  • 使用AI和TPU人類首次重建果蠅大腦神經元,論文登上《細胞》雜誌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通過 AI 算法和 TPU 晶片,人類首次成功重建了果蠅大腦神經元的 3D 模型。這項成果意味著人類對於腦科學的研究更進了一步。新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細胞》雜誌上。論文: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biorxiv/early/2019/04/11/605634.full.pdf近日,谷歌與霍華德·修斯醫學研究所(HHMI)珍妮莉亞研究園區(Janelia Research Campus)以及劍橋大學展開合作,共同在細胞雜誌上發表了論文《Automated Reconstruction of a Serial-Section
  • 編輯部發函關切中國學者,或成我國首篇被撤稿Science論文
    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Science |首次!從接收到發表僅8天!西安交通大學公布了罌粟基因組圖譜!
    2018年8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葉凱研究組聯合英國約克大學Graham研究組在Science發表題為「The opium poppy genome and morphinan production」的研究論文,該論文首次報告了罌粟基因組草圖,其中包括了2.72 Gb
  • Science:首次從結構上揭示細菌細胞器如何組裝
    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獲得原子水平的完整細菌微區室結構圖。圖片來自Markus Sutter/Berkeley Lab and MSU。2017年6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有史以來一種完整的被稱作細菌微區室(bacterial microcompartments, BMC)的細胞器的最為清晰的圖片,從而揭示出這種細胞器的蛋白外殼(protein shell)在原子水平解析度下的結構和組裝過程。
  • 2019年11月15日Science期刊精華,我國科學家同期發表三篇Science論文
    2019年11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1月15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1.我國科學家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doi:10.1126/science.aax7890; doi:10.1126/science.aaw5754; doi:10.1126/science.aaz6976原腸胚形成(gastrulation)是發育中的裡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發生中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轉變
  • 喝甲醇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這篇論文剛剛登上了《Science》機器人子刊封面,一作楊秀峰本碩都就讀於華科。楊秀峰「RoBeetle」使用「人造肌肉系統」爬行、爬坡,還能在背上負載其自重2.6倍的物體續航2小時之久。「RoBeetle」在不同坡度上的爬行速度這篇論文題為《由催化人工肌肉驅動的88毫克昆蟲級自主爬行機器人(An 88-milligram insect-scale autonomous crawling robot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再次登上《Science》正刊
    Ho-Baillie教授和Lei Shi(共同通訊作者)首次使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揭示了有機雜化鈣鈦礦在熱應力下分解的特徵性揮發性產物及其途徑。另外,使用GC-MS來確認低成本的聚異丁烯(合成橡膠)基或聚烯烴基聚合物-玻璃堆疊壓力密封封裝策略可有效抑制鈣鈦礦放氣,該過程導致其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