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共振腔大,所以大動物心跳慢,發生頻率也低。
跟人類一樣是以共振方式傳送血液的動物中,鯨的心跳每分鐘二十多下,大象每分鐘三十多下,這是因為動物越大,循環共振頻率越低。
這與大、中、小、提琴會發出不同的低、中、高頻率的樂音,是相同的道理。
事實上從這個現象大概也可以推測出動物叫聲的頻率,也與共振有關:心跳頻率低的動物所發出的聲音越低。
這在生理設計上是有邏輯的。
我們的耳朵絕對不能聽到自己心臟的跳動聲音,如果聽得到心跳,就會像身處在大風箱之中一樣唏哩呼嚕不得安寧了。
人類能聽到最低的聲音頻率大概是16赫茲。為什麼?
我們人有十二個經絡,心臟跳動頻率大概是1.2赫茲,1.2赫茲去乘12大概就是14.4,你如果能聽到十四赫茲,就會聽到自己的心跳了。
所以人類聽力的音域是二十到兩萬赫茲。因為鯨魚心跳得比較慢,所以它就可以聽到更低的聲音,它也適合聽到更低的聲音,因為更低的聲音不會吵到它。
鯨一分鐘心跳二十下,也就是三秒跳一次,並且它只有六七個經絡,所以計算之後可推出它大概能聽到三個赫茲以上的聲音。
但是狗又不一樣了。狗聽低音的能力比我們差(但能聽得到超音波)。老鼠又更差。
我們的聽力決定了我們發出的聲音,可以聽低音才會發出低音,聽不見就無法用聲音跟別人溝通了。
動物所發的聲音一定是同類間聽得最清楚的頻率範圍。
所以鯨在通信的時候,就會用它們聽得最清楚的頻率,也就是很低的頻率,是人類無法聽到的。
——《看懂經氣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