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27日訊(通訊員 程欣鑫)近日,長沙理工大學化學學院青年博士喻林萍副教授在化學-物理化學國際頂級期刊《ACS Catalysis》(影響因子:12.22)上發表了題為「In situ growth of Ni2P-Cu3P bimetallic phosphide with bicontinuous structure on self-supported NiCuC substrate as an efficient HER electrocatalyst」的科研論文(全文連結: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9b00494),首次報導了自支撐雙金屬磷化物多孔複合材料的設計製備及其在電催化析氫等能源轉換方向的研究與應用。這種新型Ni2P-Cu3P/NiCuC複合材料體系具有以下方面的優勢:1)採用新型的多孔合金自支撐紙型膜NiCuC,與商業泡沫鎳相比具有更小的平均孔徑(0.5~5.0μm),更大的比表面積以及更好的支撐強度等特點;2)磷化物過渡金屬源直接由多孔基底材料NiCuC提供,不再依賴傳統合成方法中的中間產物(過渡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等);3)磷化物Ni2P與Cu3P形成的雙連續相晶體顆粒組成可由基底材料的金屬含量控制,可以充分追溯雙金屬磷化物之間的協同電催化作用。此複合材料體系為進一步擴展過渡金屬磷化物(TMPs)電催化方面的應用提供了可能性,為電解水制氫高性能陰極材料的組分選擇和結構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清潔能源的生產和可持續發展拓寬了新思路。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為化學學院化學/應用化學學科專業青年博士喻林萍,第二作者為汽機學院張健博士,研究過程中得到了中南大學賀躍輝教授、澳大利亞Griffith University竇玉海博士、美國康乃狄克大學Steven L. Suib教授的大力支持。本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51701023, No. 51874049)、湖南省教育廳項目(No. 16C0026)的資助。
近年來,長沙理工大學化學學院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以及對青年教師科研工作不遺餘力的支持和激勵也是取得這次研究突破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長江學者、國家傑青楊榮華院長的帶領下,湧現出一大批積極向上的學術科研生力軍,推動化學ESI學科建設穩步上升。2019年上半年,楊榮華教授課題組先後在化學國際頂尖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12.257,第一作者省優青卿志和博士)、《Chemical Communications》(IF6.164)、《Analytical Chemistry》(IF6.35),還有曹忠教授課題組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9.518)、《ACS Sensors》(IF6.944),周藝教授課題組在《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IF5.16),朱志平教授課題組在《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IF4.026),張躍飛教授課題組在《Materials and Design》(IF5.77),以及省傑青曾巨瀾副教授課題組在《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IF6.019)等等高水平高影響力國際期刊上錄用發表10餘篇研究論文,對長沙理工大學ESI化學、材料、工程學學科的發展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責編:劉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