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關於金龍魚的研究背後,是整組經過同行評議的研究數據

2021-02-08 Nature自然科研


本次研究使用的金色、紅色和綠色龍魚。

Shi et al.

今年4月,深圳市海洋生物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的Qiong Shi及同事在《科學報告》上發布研究The Asian arowana (Scleropages formosus) genome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an early lineage of teleosts,發表了由分析一條雌性金龍魚(Scleropages formosus)得到的高質量染色體水平參考基因組,以及紅色和綠色龍魚的基因組草圖。這終結了龍魚這一珍稀的活化石物種參考基因組的缺乏。

↓長按並提取二維碼以閱讀論文…但更多內容還在下面

The Asian arowana (Scleropages formosus) genome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an early lineage of teleosts

每一篇研究的背後,都是大量的實驗數據。而這些數據又可能成為未來研究使用的素材。要對這些數據進行高效的管理,就需要數據索引這樣的那麼這些數據要如何開放以供今後的研究使用呢?這篇論文的數據集又能在哪裡找到呢?

研究數據在哪裡

Research Data

and Where to Find it

為了推進對有價值的研究數據進行再利用,《自然》旗下的數據索引網站SCIENTIFIC DATA收集了各個學科領域的研究數據集,以數據描述的形式發布。作為一個綜合類數據索引站點,從大腦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數據到歐洲櫻桃的親緣關係,從光伏電池到英國海岸調查,各個領域的數據,包括這篇論文背後的大量數據,都在這裡。本站收錄的數據集均經過同行評議。

如果你有論文數據需要上傳,本站可以為每篇論文提供100GB的存儲空間。

這篇金龍魚研究論文的研究數據:

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the Asian arowana, Scleropages formosus

今日更新的其他研究數據索引:

Distributed solar photovoltaic array location and extent dataset for remote sensing object identification

Sharing brain mapping statistical results with the neuroimaging data model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extreme sea level and storm surge events around the coastline of the UK

A phenome-wide examination of neur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

Dataset of eye disease-related proteins analyzed using the unfolding mutation screen

A collection of European sweet cherry phenology data for assessing climate change

歡迎訪問http://www.nature.com/sdata

前往SCIENTIFIC DATA尋找你需要的數據集!

如果你也有希望分享給其他研究者的數據,可點擊「閱讀原文」前往SCIENTIFIC DATA上傳數據描述,幫助大家找到你有價值的數據!

nature.com 官方微信

中國及世界科技出版業有哪些最新動態?

如何在Nature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

自然科研有哪些新的產品及服務適合你?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macmillan-nature

相關焦點

  • 同行評議要不要"雙盲"?
    他表示,從去年起,他的雜誌就在試圖引入雙盲同行評議。結果這種機制受到「壓倒性的支持」,在年輕科學家和少數族裔科學家中尤甚。該雜誌的編輯們正打算與董事會以及更多保護生物學學會的會員討論這項改革。博格曼說:「我們希望雙盲同行評議一旦被引入,就成為一項永久性改革。這項改革將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完成。」
  • 美研究人員就匿名網上同行評議提起訴訟
    原標題:美研究人員就匿名網上同行評議提起訴訟   摘錄自申訴信 圖片來源:《科學》   一位科學家認為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發表的評論導致自己丟失了工作機會,現在他向這名匿名評論者提起訴訟   上周末,PubPeer調解人在一份網上評議中稱,Sarkar已在韋恩巡迴法院以誹謗罪為名對這幾位身份不明的同行評議人提起訴訟。儘管他並未直接向PubPeer提出訴訟,但卻通過傳訊要求該網站調解人在11月10日前交出「所有發帖人的身份信息」。
  • ...同行評議|預印本|biorxiv|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冷泉港實驗室
    關於同行評議的另一個不好消息是:據Science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質量僅比預印本文章提升了4%。該研究將2016年發表於bioRxiv的56篇預印本文章與後來在期刊上發表的同行評審版本進行了比較。其中,大多數文章屬於遺傳學和神經科學。
  • 一項未經評議的研究表明:新病毒變種正在歐洲蔓延
    CNBC報導稱,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種被認為起源於西班牙的這項尚未經過同行評議的研究將於周四發表,該研究詳細說明了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是如何通過其基因突變密切監測冠狀病毒的。研究人員還說,目前沒有數據來評估這種疾病的嚴重程度,因為20A、EU1病毒曾在一些國家佔據主導地位,但並沒有在所有國家流行開來,而且還有各種其他變異的冠狀病毒
  • 金龍魚首度公開:一滴油背後的大國宏圖
    金龍魚稻米油的日本代理商鄭重地準備了上市儀式。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發布會當天,日本幾十家知名零售商悉數到場,包括全家FamilyMart、羅森(LAWSON)、7-Eleven、永旺,以及丸紅食品、三菱食品、三井食品、伊藤忠食品、兼松等大型商社,甚至一些同行和對手都同時出現在發布會上。在日本經營多年,也經歷過不少場面,但一個品牌可以吸引到這麼多零售商和客戶同時到場的,也是極少見的。
  • 開放同行評議(Open peer review):你會選擇嗎?
    隨著開放獲取運動的日漸普及和開放獲取期刊數量的與日俱增,各位看官對開放獲取了解得已經比較透徹,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開放同行評議。為何要開展同行評議?一句話解釋:因為同行評議是保證科學研究質量和完整性的核心環節,是推動期刊學術質量的基石。而同行評議制度的公信力依賴於良好的學術環境與公正的科學家。
  • Nature公布3年同行評議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審稿人願意公開身份
    《自然》進行了一項為期3年的試驗,讓審稿人自由選擇在自己評議文章下公開自己的身份。結果令人欣喜,在選擇參加試驗的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願意公開姓名。同行評議是保證科學研究質量和完整性的核心環節。但同行評議很難,又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且,一般不會收到被評議人的感謝和認可,可以說基本上是「費力不討好」的活。
  • 「史上最小恐龍」爭議後續:新研究支持其為蜥蜴,但仍需同行評議
    關於中國學者爭論不斷的 「史上最小恐龍」 事件,本周再次有了新的進展。3 月 19 日,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將對 「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為史上最小恐龍」 論文的英文質疑文章提交給相關雜誌進行同行評審,並同時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發布。
  • 金龍魚成外媒羨慕的中國製造
    被Walter Willett教授推薦金龍魚「零」反式脂肪植物油毋庸置疑成為了這場盛事的焦點。我們不禁要問,為何金龍魚可以收穫來自全世界的「寵愛」?甚至當外媒提及這款來自中國的食用油,措辭間毫無排斥與質疑,而是期待與信任?根本原因在於,它們深知,金龍魚「零反」糧油所面對的,是一場為解決世界人民健康問題所打響的戰役。
  • 偽造同行評議,30餘篇論文被撤!傳統審稿模式再受質疑
    值得關注的是,偽造同行評議幾乎存在於每篇撤稿中。 關於同行評議的另一個不好消息是:據Science網站報導,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質量僅比預印本文章提升了4%。 該研究將2016年發表於bioRxiv的56篇預印本文章與後來在期刊上發表的同行評審版本進行了比較。其中,大多數文章屬於遺傳學和神經科學。
  • 股價最高觸及72.41元 金龍魚近期表現強勢
    11月16日,金龍魚盤中漲超11%,股價最高觸及72.41元。截至午間收盤,金龍魚股價為71.11元,總市值為3855億元。回顧金龍魚K線走勢,自10月29日創下44.47元階段低點後,便開始了一波上漲。截至發文,金龍魚股價累計漲幅超50%,總市值飆升逾1400億元。金龍魚股價走強的原因可能與三點有關。第一個原因是市場追捧消費股等核心資產。
  • SCI論文評審,如何做好同行評議
    一般來說,如果文章能夠通過兩三名同行的評議,就基本可以發表了,但是,如果評審人出現疏失,不正確的結論影響學界,有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學術論文評審人責任重大。這裡,把框架內容奉上,也希望同行共同增補心得,把這項工作逐漸正規化起來,培育好未來的審稿專家。評議,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A)整體架構是否規範。這一部分是為了了解作者的基本學術素養。(B)背景介紹。這一部分考驗了作者對行業的把握程度,對作者的寫作技巧可以有大致的了解。1。
  • 英皇家學會《哲學會刊》:世界最早同行評議期刊
    作者:松林  10月26日,世界上最早的科學出版機構英國皇家學會宣布,從即日起,將永久免費在線開放其歷史悠久的期刊檔案庫,公開資料中包括最早的同行評議期刊——皇家學會《哲學會刊》。  《哲學會刊》由英國皇家學會出版,創建於1665年,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學研究方面的專門性期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同行評議期刊。
  • 金龍魚的正面與側面
    數據顯示,益海嘉裡首募資金額為深交所有史以來最大的。但是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金龍魚的質地又遠遠比不上茅臺。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成長性,恐怕都難以和貴州茅臺相提並論,甚至無法和海天味業比肩。盈利能力上,貴州茅臺的毛利率高達90%,海天味業也有45%,金龍魚僅在10%左右徘徊。
  • 同行評議:單盲還是雙盲,這是一個問題 | BMC Journal
    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Website_linksSocial_media_organic&utm_content=CelZha-MixedBrand-multijournal-Multidisciplinary-China&utm_campaign=ORG_AWA_CZH_BMCWechat_dailyposts_blogs
  • 張江永:聽懂金龍魚化石的傾訴
    張江永指著石面上隆起的區域說:「很明顯,這是一種魚的軀幹。」  「最初金龍魚的化石是怎麼發現的?」記者問。  張江永答道:「10多年前,是湖南湘鄉一位農民先發現的,以為是什麼寶貝,就拿到研究所來鑑定。經張彌曼院士觀察,確定為骨舌魚科的金龍魚,時代為早始新世(約五千萬年前)。張彌曼院士歷來重視青年人才的培養,她就把這批重要的標本交給了我做研究。
  • 未經同行評議!英國研究:含檸檬桉葉提取物的驅蚊噴霧能殺死新冠病毒
    國防部副部長傑裡米•奎恩(Jeremy Quin)表示,研究發現,含有檸檬桉葉提取成分的噴霧劑「可以殺死病毒」。研究稱:「將病毒懸浮液與Mosi-guard噴霧或選定的組成成分混合,可以減少Sars-CoV-2。」
  • 噱頭,口號,智商稅,金龍魚零反食用油反擊健康食品亂象
    作為糧油行業知名品牌的金龍魚,近期也推出標誌零反式脂肪的玉米油,葵花籽油。同樣是做減法,同樣標註了"零",宣稱"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金龍魚零反式脂肪產品,相對於其他打著"零"字招牌的產品,是隨波逐流,還是確實能讓消費者受益?02、大量研究證實,中國人對反式脂肪酸的攝入,50%來自於食用油。
  • 大數據研究發現女性投稿更容易受到編輯及審稿人的青睞
    近期義大利米蘭大學Flaminio Squazzoni等人在Science Advances 在線發表題為「Peer review and gender bias: A study on 145 scholarly journal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使用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145種期刊的數據,研究了同行評議中的性別偏見
  • 金龍魚母公司入圍2017全球食品集團綜合品牌價值十強
    領先技術世界輸出金龍魚作為專注糧油產品的品牌,經過二十六年的發展,早已深入百姓餐桌,成為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這些殊榮背後,則是金龍魚二十年如一日,對技術創新升級的不斷追求。為了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營養均衡的食品,推動糧油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投資成立了豐益全球研發中心,該中心是目前全球糧油產業中規模領先的純研發中心,對全球糧油行業發展共同關注的各大技術領域進行研究,為高效優質的產品生產奠定了基礎;為了確保大米品質,金龍魚專門從國外聘請專家指導,投入億元研發資金,打造出「金龍魚大米產業鏈創新技術」,這項技術獲得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