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pore測序技術專題(二十):tablet可視化比對結果

2021-02-24 基因學苑

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很多時候,自己用眼睛親自看過才比較可靠。而tablet就是一款可視化高通量數據的一款軟體,我們可以通過該軟體直接看到每個位點的比對細節,例如該位點被測序了多少次,每個鹼基具體是什麼,記得還在深圳工作的時候,我們經常使用這款軟體一點點檢測利用二代測序做出的細菌基因組完成圖連接的是否正確,一看就是1個多小時,導致晚上做夢滿腦子都是花花綠綠的鹼基,這算是工傷。

tablet安裝

tablet可以用於基因組的可視化,例如可以查看拼接結果每個位點的細節信息,例如有多少位點覆蓋以及每個位點具體的細節信息,還包括一些插入缺失的信息,通過tablet的可視化,可以用來評估拼接結果的準確性。tablet需要輸入拼接基因組序列與測序數據與拼接結果比對的bam文件,輸入的bam必須是排序建索引後的bam,同時拼接的基因組序列也需要建立索引,tablet工具支持windows,Linux,macos等多個版本。
軟體官網:https://ics.hutton.ac.uk/tablet/

圖 1 tablet可視化基因組

準備輸入文件


minimap2 -d co92.min co92.fa


minimap2 -ax map-ont  co92.min ../4.filter/clean.filtlong.fq.gz >s1037.sam


samtools sort -@ 4 -O bam -o s0137.sorted.bam s1037.sam
samtools index s0137.sorted.bam
samtools faidx s1037.fa

使用案例

1、將準備好的文件,至少四個,參考序列fasta格式及索引fai文件,比對並排序後的bam文件及索引bai文件;

co92.fna
co92.fai
co92.gff
s1037.sorted.bam
s1037.sorted.bam.bai

2、打開tablet,首先導入bam文件,然後導入fasta文件,索引文件無需導入,但必須與對應文件在同一目錄下,(tablet對中文支持不好);

3、可以通過滑鼠調整顯示模式;

4、tablet還支持導入gff格式結果,方便查看固定區域,(圖中高亮區域)

END 

(添加作者微信,請註明單位姓名)


相關焦點

  • nanopore宏基因組分析培訓班(第2期)開始報名了
    本次培訓班,我們將系統介紹納米孔測序在宏基因組中的應用,通過本次培訓班你將完成以下五大主題:1、熟悉納米孔測序;2、掌握納米孔宏基因組測序物種分類;3、宏基因組數據分結果可視化;4、掌握納米孔宏基因組測序基因組拼接;5、從納米孔宏基因組拼接中得到細菌完成圖。
  • 三代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北京,11月7-9日
    11月7-9日,我們將在北京,聯合北京金果殼生物醫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nanopore官方代理)開啟今年的首場線下培訓班。本期主題圍繞「nanopore宏基因組測序數據分析」,nanopore測序實時,快速,便攜,長度長,高通量等諸多特點,特別適合微生物研究。在新冠病毒研究以及後續病毒溯源方面都會有重要的應用。
  • nanopore測序技術專題(十九):利用samtools處理sam格式文件
    minimap2比對出來的結果為paf或者sam格式,paf用於序列拼接那裡,sam是更為常用的格式,這裡的sam格式與二代測序得到的sam類似,但又有一些不多,例如第六列比對結果的CIGAR字符串就比較亂,而二代測序比較工整。比對得到的不能直接使用,必須經過轉換bam,排序,建立索引三大步驟。這次內容我們就來系統介紹一下如何處理sa格式文件。
  • Bioinformatic Data Skills 學習專題(7) 比對數據的小實操
    在本該撰寫專題內容的整個八月和九月前半部分,小編經歷了離職、旅遊以及西湖到復旦的開學典禮、寢室大掃除搬遷、生病養病、選課搶課等等諸多磨難終於在中秋節來臨之前又完成了一章的內容(「一把辛酸淚」TnT),目測即將進入持續產出和攝入的狀態。這講內容主要涉及常用常見的一些測序相關知識:測序數據比對結果的解讀和量化分析,其實也是分析NGS數據的基礎步驟了。
  • 三代測序數據簡單分析
    簡單介紹:三代測序技術讀長較長,針對比較小的基因組像只有16kbp的人類線粒體
  •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0:57:2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inston Timp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Mark Akeson團隊合作開發人多聚(A)轉錄組的納米孔原位
  •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獨家報導我中心姜濤老師最新科研成果cuteSV
    ——基於第三代測序數據的基因組結構變異檢測軟體cuteSV在其官方網站進行了獨家報導。圖1 ONT公司對cuteSV工作的報導https://nanoporetech.com/about-us/news/blog-cutesv-powerful-tool-uncover-full-spectrum-genomic-structural-variants
  • 納米孔測序技術科可分析短串聯重複序列及其甲基化
    納米孔測序技術科可分析短串聯重複序列及其甲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4:59:47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Franz-Josef Mller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Nanopore宏基因組學臨床快速診斷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已有研究將其運用於臨床RIs病原的快速檢測,但RIs樣本類型眾多並且病原含量差別很大,同時帶有大量的人體細胞,給這一運用推廣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因此本文作者基於Nanopore高通量測序平臺搭建了一套能夠有效去除人體DNA(99.99%)幹擾並且能在6h內快速檢測下呼吸道感染(LRIs)病原的檢測流程。
  • 利用Nanopore測序從微生物群系獲得完整、封閉成環的細菌基因組
    本周佳作提出了一套測序流程(Lathe,結合三代測序和二代測序的測序數據對細菌基因組進行組裝),作者利用多樣本對該套測序流程進行驗證,並最終得出該測序流程相比其他方法,組裝結果更具有連續性且成本更低,在研究生物功能尤其是重複原件的作用等方面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開發了新的第三代DNA測序技術
    隨著基因組時代的到來和人們越來越高的基因序列信息的需求,測序技術得以快速發展。雖然,目前二代的高通量測序仍是在基因組測序和轉錄組測序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手段,但其存在讀長短、成本高、依賴PCR擴增等缺陷。近年來,不需要PCR擴增便可以用來讀取長片段的第三代測序技術-單分子實時測序技術發展越來越快,並在基因組組裝,甲基化鑑定和基因組結構變化等方面得以廣泛應用。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
    」高級實操班培訓通知各有關單位:隨著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準確度大大提高的前提下, 進一步降低測序成本。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專題報導丨宏基因二代測序技術對慢性肺麴黴病病原學診斷的價值
    宏基因二代測序作為一種新興的檢測技術,能夠不依賴微生物培養而檢出臨床樣本中的所有微生物,該技術已在國內被廣泛應用,並展現了其快速、無偏倚和高檢出的優勢。《中國臨床醫學》雜誌第27卷第4期特設立「感染性疾病精準診治」專題報導,收錄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感控-微生物」團隊多篇相關文章,以8篇文章的全篇幅,整體展現了其在疑難複雜感染的病原診斷、醫院感染防控中的意義。
  • 漲知識|生命奧義的揭秘者——DNA測序技術
    ,目前只有通過DNA測序技術來實現「看書」的願望。目前對於DNA的測序方法有三種主要的類型:經典的Sanger測序技術,也叫一代測序技術,是目前很多臨床檢測的金標準;可以快速處理大量DNA分子的較新方法統稱為高通量測序(HTS)技術或下一代測序(NGS)技術;不需要經過PCR擴增,能夠對每一條DNA分子的單獨測序的單分子測序技術,也稱為三代測序技術。
  • 「基因組與轉錄組高通量測序應用最新技術與數據分析」高級實操班...
    隨著生物信息學作為新興學科迅速蓬勃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研究生物醫學的傳統方式,高通量測序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已成為探索生物學底層機制和研究人類複雜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的重要工具,廣泛應用於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是21世紀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重要戰略前沿和主要突破口。
  • 基於「三+二」宏基因組測序的抗性基因和可移動元件的精確研究
    ,但沒有結合短序列和長序列的測序方法技術。本研究從用抗生素治療的病人樣本中組裝到了28個腸道微生物基因組,結果顯示nanopore測到的長reads組裝後得到了更連貫的組裝集,包括八十多個閉環質粒或噬菌體序列、一個新的263kbp的巨型噬菌體。高質量的混合組裝讓我們能更深入的了解病人腸道的抗性基因組。
  • 16S rDNA測序結果分析
    2.切除兩端低質量鹼基由於Sanger測序技術限制,每個測序反應一般僅有800bp左右比較準確。一般測序結果的前端大約50個鹼基的質量會不好(測序引物的原因),此部分測序峰圖通常無法判讀。這是正常現象,需要把此部分鹼基切除。同理,測序後期的鹼基質量也比較差(酶活降低與雜質幹擾較大等原因),也需要把尾部測序峰圖不規則的鹼基切除。
  • Nanopore人重,買一送一!大小變異All in One
    由此可見,DNBSEQ 0 PCR+Nanopore可高F-measure的檢測SNP和InDel,再加上長讀長Nanopore測序平臺自身的優勢可以獲得高F-measure的SV,使得可高同時檢測出SNP、InDel、SV等大小變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短讀長測序存在一些弊端,因其讀長短,對SV的檢測存在更大的挑戰,導致無法明確很多疾病與基因變異的關係。
  • 【技術專題】之 Pacbio 三代測序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而測序在研究靶點的選擇中經常起到關鍵的第一步。Pacbio三代測序技術介紹:Pacbio三代測序的長讀長可以輕鬆地跨越基因組的複雜區域,獲得單鹼基解析度的SV斷點結果,並且由於其無GC偏好性,對基因組的覆蓋更加均一,相比於二代測序能夠獲得更高的結構變異檢出率。
  • Nat Biotechnol:將CRISPR/Cas9與納米孔測序相結合實現靶向測序
    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argeted nanopore sequencing with Cas9-guided adapter ligation」。外切酶測序示意圖,圖片來自Frontiers in Genetics, 2015, doi:10.3389/fgene.2014.0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