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區▏海流測量技術發展及應用

2021-01-17 溪流之海洋人生

參考文獻

[1]馮士筰,李鳳岐,李少菁.海洋科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4.

[2]單忠偉.海流測量技術綜述[J].聲學與電子工程,2011,(1):1-5.

[3]蔡樹群,張文靜,王盛安.海洋環境觀測技術研究進展[J].熱帶海洋學報,2007,26(3):76-81.

[4]謝基平.利用ARGO浮標提取中層海流信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5.

[5]張少永.剖面漂流浮標控制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7.

[6]盧少磊,孫朝輝,劉增宏等.COPEX和HM2000與APEX型剖面浮標比測試驗及資料質量評價[J].海洋技術學報,2016,35(1):84-92.

[7]韋祥楊.時差法三維流速測量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8]張啟升,鄧明,劉寧等.投棄式海流電場剖面儀研製[J].地球物理學報,2013,56(11):3699-3707.

[9]劉寧,李永軍,朱光文.一種投棄式快速海流剖面觀測儀器[J].海洋技術學報,2007,26(3):13-15.

[10]劉寧,張瑞,陳文義等.XCP投棄式海洋探頭阻力係數數值計算及試驗研究[J].海洋技術,2010,29(4):12-14.

[1]凌宗勝,趙鳳琴.智能電磁流速儀測量原理和抗幹擾技術[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7,35(2):31-32.

[12]Thwaites F.T.,Albert J.Williams Ⅲ.New Current Meter Development[J].Sea Technology,1997(4): 108-112.

[3]翟錫亮.聲傳播時間海流計的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

[14]葉小雲,陳立,王有生等.泥沙濃度與水流紊動的試驗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3,36(2):10-14.

[5]蘆軍,範代讀,塗俊彪,張悅,張豔偉.潮灘上應用ADV進行波浪觀測與特徵參數計算[J].海洋通報,2016,35(5):523-531.

[6]何奇峰.超聲都卜勒流速儀(ADV)的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13.

[7]劉德鑄.聲學都卜勒流速測量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

[8]楊鯤,等編.海洋調查技術及應用[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9]張道平.寬帶多卜勒測流儀(BBADCP)信號特性分析[J].海洋技術,2001,20(1):78-82.

[20]鍾耀照.蘇北淺灘波浪傳播速度和流速的高頻地波雷達探測[D].廈門大學,2013.

[21]周蓓.X波段雷達海面流場信息提取技術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

[22]崔利民.X波段雷達海浪與海流遙感機理及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

[23]李自立.地波雷達表面流探測與深層流反演算法研究[D].武漢大學,2010.

[24]文必洋,黃為民,王小華.OSMAR2000探測海面風浪場原理與實現[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01, 47(5):642-644.

[25]朱大勇,李炎,郭小鋼等.高頻地波雷達海流驗證研究述評[J].熱帶海洋學報,2013,(4):1-7.

[26]李慧敏.基於都卜勒法的SAR海表流場反演算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

[27]周慶偉,張松,武賀等.海洋波浪觀測技術綜述[J].海洋測繪,2016,36(2):39-44.

相關焦點

  • 論文專區▏海空重力測量及應用技術研究進展與展望(一):目的意義與技術體系
    [3]黃謨濤,翟國君,管錚,等.海洋重力場測定及其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5.[4]李建成,陳俊勇,寧津生,等.地球重力場逼近理論與中國2000似大地水準面的確定[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5]寧津生,劉經南,陳俊勇,等.現代大地測量理論與技術[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 畢業論文季來臨 百度文庫上線千萬量級學術專區
    記者了解到,對於首次面對學術論文的學生來說,如何便捷查找和閱讀相關領域專業權威資料是最大的難題。據悉,百度文庫正式上線了學術文檔專區,或將成為全網最大的學術資料分享平臺之一,讓廣大學子能夠輕鬆便捷地獲取海量權威學術文檔。
  • 研究| 量子測量技術發展與關鍵問題剖析
    按照對量子特性的應用,量子測量又可以分為三個基本類別,即:基於量子能級、基於量子相干性、基於量子糾纏的三種量子測量技術。技術相對成熟,已實現產業化,從20世紀50年代就逐步在原子鐘等領域開始應用。但部分領域應用對實驗條件要求比較嚴苛,依賴於對量子態的操控技術。 基於量子相干性的測量技術主要利用量子的物質波特性,通過幹涉法進行外部物理量的測量。技術相對成熟,精度較高,廣泛應用於陀螺儀、重力儀、重力梯度儀等領域,但是系統體積通常較大,難以集成化。
  • GNSS增強定位技術發展與星地融合應用|論文精編
    隨著移動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各個領域都對更高精度的定位能力產生迫切需求。同時,市場也要求這類服務變得更低成本、更加可靠。近日,一篇題為《An equivalent transition SSR2OSR method between PPP-AR and RTK using RTCM-SSR》的論文,獲得第十屆衛星導航年會青年論文一等獎。
  • 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探究及應用
    三維雷射測量技術的出現和發展為空間三維信息的獲取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手段,為信息數位化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條件。隨著雷射技術、半導體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傳感器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需求的推動,雷射測量技術也逐步由點對點的雷射測距裝置發展到採用非接觸主動測量方式快速獲取物體表面大量採樣點三維空間坐標的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
  • 好未來技術成果論文入選國際教育測量學頂會NCME 2020
    兩篇學術論文同時入選教育測量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體現出國際學術界對好未來在教育測量和認知測評領域學術研究和應用實踐的認可。入選國際頂會,認知科學實踐獲學術認可美國國家教育測量委員會(NCME)是美國全國性的教育測評行業協會,其參與制定的《教育與心理測量標準》是國際上測量教育教學成果的最高標準之一,對教育行業評測標準的制定有著深遠影響。
  • 中國信通院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0年)
    以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探索,未來有望突破計算處理能力、信息安全保障和測量精度極限等方面的難題和瓶頸,成為推動基礎科學研究探索、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 GPS-RTK技術在國土測量中的應用探討
    摘要:伴隨著我國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國土測量技術的精度和效率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國土測量方法存在成本高、作業強度大、效率低等劣勢,難以滿足當前國土測量管理的現代化要求,而GPS-RTK技術的出現,充分發揮了其準確度高、運算快、效率高等優勢,在提升國土測量精度,提高管理效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環球科學》網站上線「nature專區」,可免費閱讀nature完整論文
    在「nature專區」可查看每期《自然》學術論文的中文摘要,點擊每篇摘要後附帶的連結,網頁會自動跳轉至《自然》論文的全文頁面,供用戶閱讀論文。隨著《環球科學》「nature專區」的開通,中國用戶只需登錄環球科學官網www.huanqiukexue.com/,在「nature專區」即可查看每期《自然》學術論文的中文摘要,點擊每篇摘要後附帶的連結,即可閱讀論文全文(網頁會首先跳轉到nature官網的英文摘要頁面,之後nature會識別從www.huanqiukexue.com跳轉過來的連結,隨後跳轉到論文全文的PDF頁面。
  • 申功炘教授一生的心血與積累:流動顯示與測量技術及其應用
    ▲ 層流、湍流分離流動顯示示意圖流體測試技術是現代實驗流體力學發展的關鍵,涉及流體力學、光學、傳感、計算機技術、圖像處理、數據信號分析等多個學科。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帶動了流體測試技術的進步,也為實驗流體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現代流體測試技術的發展,已使我們對流體運動有了更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 申功炘教授一生的心血與積累:流動顯示與測量技術及其應用
    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帶動了流體測試技術的進步,也為實驗流體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現代流體測試技術的發展,已使我們對流體運動有了更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其技術實踐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定性到定量、從宏觀到微觀、從大尺度到微納米尺度、從單點到全場、從後處理到在線實時、從抽象到直觀,並仍在不斷地探索前進中。流體測試新技術的發展牽引著流體力學的新發現,也檢驗及驗證流體力學其他研究的預測和應用。
  • GPS RTK技術在城市規劃測量中的應用
    隨著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的快速發展,RTK(Real Time Kinematic)測量技術也日益成熟,RTK測量技術逐步在測繪中得到應用。RTK測量技術因其精度高、實時性和高效性,使得其在城市測繪中的應用越來越廣。
  • 地籍測量中GPS定位技術的應用分析
    將GPS定位技術應用於地籍測量的工作中,藉助GPS定位所擁有的全球定位功能來測量空間數據,進一步增強地籍測量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下面來看GPS定位技術應用在地籍測量中的具體分析。一、合理確定控制測量的精度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地籍測量時,應首先合理確定控制測量的精度,這是採集數據的核心環節。特別是在對土地權屬的各個特徵點進行測量時,控制網點的密度設置以及測量精度的選擇必須滿足測量的要求[2]。
  • 三維雷射掃描測量技術及在測繪領域的應用
    LIDAR是為綜合航攝影像和空中數據定位而設計的,其獨特性在於能快速為數字製圖和GIS應用提供精確的地面模型數據。由於雷射脈衝不易受陰影和太陽角度影響,從而大大提高了數據採集的質量。其高程數據精度不受航高限制,比常規攝影測量更具優越性。LIDAR應用多光束返回採集高程,數據密度可達到常規攝影測量的三倍,可提供理想的數字高程模型DEM,大大提高了正射影像糾正精度。
  • RTK技術在像片控制測量中的應用
    摘要:通過與現有的方法的分析比較,論述了GPS   RTK技術不僅可以滿足像控點測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與常規方法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展示了RTK在航測中的廣泛應用前景。    關鍵詞:GPS RTK;像控點測量         一、 概 述    W市為了城市快速發展的需求,需要測繪市區1:500和該市開發區1:1000地形圖進行城市中長期設計規劃,本課題組承擔了該市測區全部的航空攝影測量外業控制測量任務,測區共需測設像控點
  • 論文專區▏水深測量中的質量控制與數據檢查軟體的開發
    參考文獻:[1]李素江,董江,裴文斌等.RTK三維水深測量精度分析及試驗驗證[J],海洋測繪,2012,32(5):22-24.[2]林琿,吳立新,方兆寶等.水深測量的誤差因子分析[J],海洋測繪, 2005,25(2):1-5.
  • ICP-AES儀器技術與應用最新發展動態
    上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Fassel和英國Greenfield分別報導了各自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創立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ICP-AES)新技術。1975年美國熱電佳爾-阿許公司(TJA)生產了世界上第一臺商用ICP-AES,儀器的商品化有力地推動了ICP-AES分析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 測量儀器的發展
    其它一些用於測量和觀察的各種儀器也逐漸得到了發展。17世紀末氣壓計和溫度計與刻度標尺、指針和其他配件配合安裝在一起,成為儀器大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儀器製造貿易中的重要部分。公元1820年自從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奧斯特做了六十多個實驗,考察電流對磁針作用的強弱、電流對磁針的影響;並在1820年7月21日發表了題為《關於磁針上電流碰撞的實驗》的論文,向科學界宣布了電流的磁效應,揭開了電磁學的序幕,標誌著電磁學時代的到來。
  • 物位計測量技術分析及應用研究
    一、物位測量技術發展  物位測量技術經歷了結構上從機械式儀表向電子式儀表發展,以及工作方式上由接觸式向非接觸式發展的階段。  物位儀表的分類如圖1所示。    圖1中,前4種測量技術都屬於接觸式測量方法,第5種輻射法為非接觸測量方法。
  • 新型慣性技術的發展 測控論文 自動化論文 測控技術文庫-CK365測控網
    從目前國外慣性導航與制導系統發展和應用來看,慣性器件的發展大致分為機電陀螺儀、雷射陀螺儀、光纖陀螺儀和微機電慣性儀表四個階段。 國外液浮、氣浮、靜電和動力調諧陀螺儀的技術非常成熟,應用非常廣泛。目前美國靜電陀螺儀隨機漂移優於0.001(°)/h,液浮陀螺儀隨機漂移為0.001(°)/h,動力調諧陀螺儀隨機漂移為0.006(°)/h。